作业1
一、填空题
1、社会分工、商品交换
2、劳动生产率、相互依赖
3、产权制度、商品交换
4、宏观经济因素
5、服务、选址
6、百货店、超级市场
7、竞争优势性、运营“两便性”
8、批发商业、零售商业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分工:就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
2、业种与业态:是两种对商业进行分类的方法。按业种进行分类就是按商业的经营对象——商品的种类(或大类)对商业进行分类,也叫商品别分类,业种强调的是“卖什么”;按业态进行分类就是按商业的经营方式进行的分类,也叫经营或销售方式别分类,业态强调的是“怎样卖”。
3、零售要素组合:是指零售商用以满足顾客需求并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各种营销要素的组合。其各种要素包括商品、价格、服务、广告及促销、店铺设计与商品陈列、销售、选址等。
4、正规连锁:以单一资本直接经营11个以上的零售业或饮食业,也称所有权连锁。正规连锁与其它形态的连锁店相比,是由单一资本构成,所有权属于同一公司或同一资本所有。只有一个决策机构决定各家连锁店的经营品种,集中进行商品采购,并分销给各家连锁店,统一指定商品价格,采取一致的促销手段和店堂布置,便于统一投资,统一财务管理核算。
5、超级市场:在我国,是指采取自选方式,以销售食品为主,生鲜品占一定比重,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零售店。
三、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A 5、D
6、A 7、C 8、D 9、D 10、BCD
四、判断正误
1、×。应为: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的分离。
2、√
3、√
4、×。我国商业的就业比重仅次于制造业,居第二位。
5、×。商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可通过商业增长贡献率、商业增长贡献额和商业产出弹性系数等指标来衡量。
6、×。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的最终分离大约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产业革命时期。
7、×。适者生存理论是美国学者吉恩特和迪斯曼提出的。
8、×。应将“正规连锁”改成“自由连锁”
9、×。应将“日本”改成“美国”,将“6点”改成“7点”。
10、×。商业与这五个方面不完全具有直接的相关性。
五、简答题
1、联系所在地区的实际,说明商业对充分就业的贡献。
答:我们知道,商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对劳动力有较强的吸纳能力。正因为这个特征,才使商业成为一个对充分就业有特别贡献的产业。实践证明,一国就业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的发展水平。从各国实际情况来看,商业的确承担了相当大部分的就业任务。因此,有的国家甚至把扶持、发展商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项经济政策。
2、零售商业三次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零售商业的第一次革命的标志是现代意义的百货店的诞生。最早的百货店是19世纪50年代法国巴黎人创设的“大百货公司”。60年代以后,百货店很快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百货店的出现,是零售商业对以机械化为基础的大量生产体制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大城市加快发展的直接反应。因而百货店是现代零售业的最主要形式。
连锁商店的产生,是继百货店出现以后,零售商业的又一次革命。连锁商店的原型可追溯到中世纪晚期,德国的富格尔公司在15世纪时就在欧洲各地设立了许多分店;17世纪中叶,日本的三井公司也开办了连锁形式的商店。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连锁商店于1859年在美国诞生。20世纪20年代以后,连锁商店迅速发展,1967年美国连锁商店所实现的销售额已占压倒优势,欧洲和日本的连锁商店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很快取得了优势地位,成为零售商业领域的主力军。
零售商业的第三次革命是超级市场的产生。20世纪30年代,超级市场首先出现在美国,随后逐渐被引进到日本和欧洲。超级市场产生以后,发展十分迅速,经营范围也不断扩大,经营的商品由生鲜食品和加工食品扩大到服装、电器和日用杂品,且店铺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手段也日益现代化。超级市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方式,而且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并对生产和流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与其他产业相比,零售商业具有哪些特点?
答:(1)交易次数频繁,交易批量小;
(2)对店铺选址及店铺设计有较高的依赖;
(3经营场所分散,经营受商圈的限制。
4、简述超级市场的经营特征和主要优势。
答:与其他业态相比,超级市场的经营特征和主要优势有:商品构成是以食品、衣服、日用杂货等常用必需品为主;实行自我服务和一次集中结算的销货方式;薄利多销,商品周转速度快;商品新鲜、洁净,明码标价,并在包装上注明商品的质量与重量;实行商品经营管理制度,按部门陈列山品;设有停车场。 作业2
一、填空题
1、人口密度与客流量大、同类商店集聚
2、边缘商圈、10%
3、让顾客确知店铺的存在
4、竞争性
5、适合顾客对商品的选择、商品销售规模
6、交易关系稳定、调节供求、传递信息
7、独立批发商、共同批发商
8、再销售者、事业用户
二、名词解释
1、商圈:是指店铺能够有效吸引顾客来店的地理区域。它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
2、商品陈列:指商店通过各种工具与设施向目标顾客展示商品。
3、商品组合:就是一个零售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品的结构。
4、关联商品:指同主力商品或辅助商品共同购买、共同消费的商品。
5、批发商业:是指向再销售者、产业和事业用户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商业。
三、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D 5、D
6、D 7、C 8、B 9、B 10、D
四、判断正误
1、×。商业区分析和具体位置分析。
2、×。大型店铺的核心商圈在5公里内,其顾客大约占55%-70%。
3、×。应将“居住人口”改成“工作人口”
4、√
5、×。将“1米”改成“0.8-0.9米”
6、√
7、×。要遵循十大原则。
8、×。一般来说,产品陈列高度的有效范围在离地面的0.6-1.8米之间。
9、×。主力商品主要是指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品或名牌、畅销商品。
10、×。批发商既是生产者的销售代理人,也是零售商或产业用户的采购代理人。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店铺选址对零售经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答:这是因为,顾客选择商品进行购物时,店铺位置是所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店铺的空间位置也是形成差别化甚至垄断经营的重要条件。零售经营者可以随时改变他们的价格、商品组合、服务内容与促销手段等营销组合要素,但是店铺的位置一旦决定就很难改变了,因此,占据优越的店铺位置是获得其他竞争者不易模仿的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其重要意义表现为:店铺选址是一项大的、长期性投资,关系到零售企业的发展前途;店铺选址是零售经营者确定经营目标、制定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店铺选址是影响经营效率的重要因素。
2、商品陈列有哪些技术要求?
答:其技术要求主要有:(1)陈列高度及位置:一般来说,商品陈列高度的有效范围在离地面0.6-1.8米之间。其中又可分为:上段、黄金段、中段和下段四段。(2)标题说明:商品陈列要附有简单的标题或文字说明,以帮助顾客了解商品的具体销售地点、商品的性能和用途。卖场的商品陈列标题可分为:大标题、中标题和小标题。大标题主要按商品大类制作,并布置在不同营业区分界处的货架上方显著位置上。中标题主要布置在陈列货柜或货架、壁面或推车上。小标题主要用于具体商品上。(3)背景色彩:在选择背景色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不能太显眼;不使用补色;选择与商品同系统的色调;多使用冷色。(4)陈列技巧:为提高销售业绩,可使用各种技巧进行陈列,以达到吸引顾客注意,唤起顾客购买欲望的目的。
3、观察你所在地区的某商场或店铺,分析其内部设计,并指出某一方面的特色。
4、未来批发商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从总体上来看,批发商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组织化。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批发商自身的组织化;二是用户组织化。(2)信息化。它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高效率的信息搜集、加工和处理系统;二是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3)物流化。物流功能是批发商业的重要功能。从发展趋势看,批发商必须将工作重点转向物流,将提高物流服务能力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培养。(4)专业化。从发展看,各种专业批发商将成为批发商的主流,并由“业种批发”向“业态批发”转变。
作业3
一、填空题
1、自发形成到自觉建设
2、不以盈利为目的、以盈利为目的
3、中央批发市场、自由批发市场
4、会员制度、委托代理原则
5、交易所形式
6、会员组织形式、交易所理事会
7、商品销售自动化、商品选配自动化
8、降低商店的营运成本
9、政府与民间
10、委托保证金
二、名词解释
1、批发市场:是指集中进行现货批量交易的场所。这里所说的批发市场是具体的商品交易场所,且是进行现货批量交易所,是一种有形市场。
2、商品交易所:是指根据《商品交易所法》而开设的以进行一种或数种商品的期货交易为目的的市场。
3、网上贸易:是利用互联网或专用网络,向客户批量销售商品的贸易活动。是一种“一对一”的交易形式,以网络为媒介,供需双方建立联系,完成购销活动。
4、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下一种新型销售方式,是通过互联网渠道为销售商品而进行的各种市场营销活动。
5、POS系统:是销售时点管理系统的简称。它是利用第三类收款机(即POS收款机)进行销售数据的实时输入,系统实时处理销售业务,并进行经营业务分析的管理信息系统。
三、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D 5、A
6、B 7、C 8、D 9、A 10、B
四、判断正误
1、×。只有批发市场才必须是常设的交易市场。
2、√
3、√
4、√
5、×。应将“交易者很多”改成“交易者不多,但交易量却很大。”
6、√
7、√
8、×。商业自动化是指商业经营设施的机械化、自动化,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
9、√
10、√
五、简答题
1、商品交易所对上市商品有哪些规定?
答:一般来说,商品交易所的上市商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是耐久性商品;(2)必须是替代性商品;(3)必须是大量需求与大量供给的商品;(4)必须是供求波动或价格波动较大,且没有管制或不具垄断性质的商品。
2、说明批发市场的交易方法。
答:批发市场的交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拍卖交易;(2)投标交易;(3)协商交易;(4)凭样品交易;(5)凭规格交易;(6)凭标准品级交易。
3、请结合实际,说明电子商务的作用。
答:电子商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销售机会,扩大销售收入;(2)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减少库存积压,改善库存结构;(4)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压力;(5)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6)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信息化程度。
4、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相比,网络营销有哪些特点?
答: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相比,网络营销有以下特点:(1)商品交易的形式发生了变化。网络营销是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在网上完成交易活动。(2)营销策略发生了变化。(3)商品交易的对象发生了变化。网络营销针对的是网络客户,网络客户有独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4)商品交易的范围发生了变化。从交易的地域看,网络营销有着更为广泛的范围,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但网络营销的商品有一定的限制。(5)交易双方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变化。网络营销利用电子化手段传递信息,交易双方的交流流畅,网络营销是一种互动式的定制营销,企业可根据客户的要求改进产品设计,引导客户消费。
作业4
一、填空题
1、实体移动、流通加工
2、相关信息、供应链管理
3、网络化、智能化
4、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咨询业
5、低成本高效率、物流结构合理化
6、流通费用降低、合理配置
7、作业共同化、货物批量化
8、矫正“市场失败”
二、名词解释
1、物流管理:是指对物流构成要素的管理,或者说是对物流过程的管理。在中国被定义为: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2、供应链:是指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3、第三方物流:又称契约物流或外包物流,是相对于卖方即销售方的第一方物流和买方即采购方的第二方物流而言的,凡是由社会化的专业物流企业按照货主的要求所从事的物流活动都属于第三方物流。从狭义上看,第三方物流是指能够提供现代化、系统化、定制化和连续性、增值性物流服务的物流服务企业。
4、配送中心:在中国被定义为: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以下要求: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配送功能健全;完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小;多品种、小批量;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5、共同配送:是指多家企业共同组建或参与只由一家公司独立进行的配送作业,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实现整体的配送合理化。
三、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D 5、B
6、C 7、D 8、B 9、C 10、B
四、判断正误
1、×。物流与商流有时可以分离的。
2、×。物流定义中的“物品”不是指最终产品,还包括生产所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伴随销售出现的包装容器、包装材料等。
3、√
4、√
5、√
6、×。这两方面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
7、×。配送中心是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具有多种功能,并不是一个纯物流组织。
8、×。立法机构是最高层次的商品流通政策主体。
9、×。应将“仓库配送”改为“配送中心配送”。
10、×。各国制定商品流通组织化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商品流通发展。
五、简答题
1、联系国内或本地区的实际,说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重大意义。
答: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起步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晚了20年,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相当于这些国家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水平,总体上才刚刚进入现代物流发展阶段。可以说,目前中国物流产业的现代化经营和企业的现代供应链管理正处于萌芽或初期发展阶段。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将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将大大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能力。(3)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将积极推动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4)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将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5)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迎接入世后挑战的需要。
2、说明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区别。
答:两者有显著的区别。第三方物流,又称契约物流或外包物流,是相对于卖方即销售方的第一方物流和买方即采购方的第二方物流而言的,凡是由社会化的专业物流企业按照货主的要求所从事的物流活动都属于第三方物流。从狭义上看,第三方物流是指能够提供现代化、系统化、定制化和连续性、增值性物流服务的物流服务企业。而第四方物流同样是相对于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物流而言的。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调度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便为用户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所以,第四方物流实际上是供应链的整合者、集成者、咨询者和管理者。
3、请介绍配送中心的一些基本功能。
答: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主要有:(1)服务功能。(2)集货功能。(3)加工功能。(4)储存功能。(5)分拣功能。(6)装卸功能。(7)送货功能。(8)信息功能。
4、商品流通政策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答:我们根据商品流通政策的定义,可将商品流通政策的属性作如下概括:(1)商品流通政策是社会公共机构对社会商品流通活动的一种公开介入和干预,是一种公共政策,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2)商品流通政策体现的是社会公共机构的价值判断或意志。(3)商品流通政策包含着自动变迁的机制或者说具有动态可变性。(4)商品流通政策所指涉的对象是整个商品流通过程,可以说商品流通政策也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系统,具有系统性。
作业1
一、填空题
1、社会分工、商品交换
2、劳动生产率、相互依赖
3、产权制度、商品交换
4、宏观经济因素
5、服务、选址
6、百货店、超级市场
7、竞争优势性、运营“两便性”
8、批发商业、零售商业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分工:就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
2、业种与业态:是两种对商业进行分类的方法。按业种进行分类就是按商业的经营对象——商品的种类(或大类)对商业进行分类,也叫商品别分类,业种强调的是“卖什么”;按业态进行分类就是按商业的经营方式进行的分类,也叫经营或销售方式别分类,业态强调的是“怎样卖”。
3、零售要素组合:是指零售商用以满足顾客需求并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各种营销要素的组合。其各种要素包括商品、价格、服务、广告及促销、店铺设计与商品陈列、销售、选址等。
4、正规连锁:以单一资本直接经营11个以上的零售业或饮食业,也称所有权连锁。正规连锁与其它形态的连锁店相比,是由单一资本构成,所有权属于同一公司或同一资本所有。只有一个决策机构决定各家连锁店的经营品种,集中进行商品采购,并分销给各家连锁店,统一指定商品价格,采取一致的促销手段和店堂布置,便于统一投资,统一财务管理核算。
5、超级市场:在我国,是指采取自选方式,以销售食品为主,生鲜品占一定比重,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零售店。
三、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A 5、D
6、A 7、C 8、D 9、D 10、BCD
四、判断正误
1、×。应为: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的分离。
2、√
3、√
4、×。我国商业的就业比重仅次于制造业,居第二位。
5、×。商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可通过商业增长贡献率、商业增长贡献额和商业产出弹性系数等指标来衡量。
6、×。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的最终分离大约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产业革命时期。
7、×。适者生存理论是美国学者吉恩特和迪斯曼提出的。
8、×。应将“正规连锁”改成“自由连锁”
9、×。应将“日本”改成“美国”,将“6点”改成“7点”。
10、×。商业与这五个方面不完全具有直接的相关性。
五、简答题
1、联系所在地区的实际,说明商业对充分就业的贡献。
答:我们知道,商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对劳动力有较强的吸纳能力。正因为这个特征,才使商业成为一个对充分就业有特别贡献的产业。实践证明,一国就业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的发展水平。从各国实际情况来看,商业的确承担了相当大部分的就业任务。因此,有的国家甚至把扶持、发展商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项经济政策。
2、零售商业三次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零售商业的第一次革命的标志是现代意义的百货店的诞生。最早的百货店是19世纪50年代法国巴黎人创设的“大百货公司”。60年代以后,百货店很快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百货店的出现,是零售商业对以机械化为基础的大量生产体制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大城市加快发展的直接反应。因而百货店是现代零售业的最主要形式。
连锁商店的产生,是继百货店出现以后,零售商业的又一次革命。连锁商店的原型可追溯到中世纪晚期,德国的富格尔公司在15世纪时就在欧洲各地设立了许多分店;17世纪中叶,日本的三井公司也开办了连锁形式的商店。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连锁商店于1859年在美国诞生。20世纪20年代以后,连锁商店迅速发展,1967年美国连锁商店所实现的销售额已占压倒优势,欧洲和日本的连锁商店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很快取得了优势地位,成为零售商业领域的主力军。
零售商业的第三次革命是超级市场的产生。20世纪30年代,超级市场首先出现在美国,随后逐渐被引进到日本和欧洲。超级市场产生以后,发展十分迅速,经营范围也不断扩大,经营的商品由生鲜食品和加工食品扩大到服装、电器和日用杂品,且店铺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手段也日益现代化。超级市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方式,而且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并对生产和流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与其他产业相比,零售商业具有哪些特点?
答:(1)交易次数频繁,交易批量小;
(2)对店铺选址及店铺设计有较高的依赖;
(3经营场所分散,经营受商圈的限制。
4、简述超级市场的经营特征和主要优势。
答:与其他业态相比,超级市场的经营特征和主要优势有:商品构成是以食品、衣服、日用杂货等常用必需品为主;实行自我服务和一次集中结算的销货方式;薄利多销,商品周转速度快;商品新鲜、洁净,明码标价,并在包装上注明商品的质量与重量;实行商品经营管理制度,按部门陈列山品;设有停车场。 作业2
一、填空题
1、人口密度与客流量大、同类商店集聚
2、边缘商圈、10%
3、让顾客确知店铺的存在
4、竞争性
5、适合顾客对商品的选择、商品销售规模
6、交易关系稳定、调节供求、传递信息
7、独立批发商、共同批发商
8、再销售者、事业用户
二、名词解释
1、商圈:是指店铺能够有效吸引顾客来店的地理区域。它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
2、商品陈列:指商店通过各种工具与设施向目标顾客展示商品。
3、商品组合:就是一个零售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品的结构。
4、关联商品:指同主力商品或辅助商品共同购买、共同消费的商品。
5、批发商业:是指向再销售者、产业和事业用户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商业。
三、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D 5、D
6、D 7、C 8、B 9、B 10、D
四、判断正误
1、×。商业区分析和具体位置分析。
2、×。大型店铺的核心商圈在5公里内,其顾客大约占55%-70%。
3、×。应将“居住人口”改成“工作人口”
4、√
5、×。将“1米”改成“0.8-0.9米”
6、√
7、×。要遵循十大原则。
8、×。一般来说,产品陈列高度的有效范围在离地面的0.6-1.8米之间。
9、×。主力商品主要是指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品或名牌、畅销商品。
10、×。批发商既是生产者的销售代理人,也是零售商或产业用户的采购代理人。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店铺选址对零售经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答:这是因为,顾客选择商品进行购物时,店铺位置是所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店铺的空间位置也是形成差别化甚至垄断经营的重要条件。零售经营者可以随时改变他们的价格、商品组合、服务内容与促销手段等营销组合要素,但是店铺的位置一旦决定就很难改变了,因此,占据优越的店铺位置是获得其他竞争者不易模仿的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其重要意义表现为:店铺选址是一项大的、长期性投资,关系到零售企业的发展前途;店铺选址是零售经营者确定经营目标、制定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店铺选址是影响经营效率的重要因素。
2、商品陈列有哪些技术要求?
答:其技术要求主要有:(1)陈列高度及位置:一般来说,商品陈列高度的有效范围在离地面0.6-1.8米之间。其中又可分为:上段、黄金段、中段和下段四段。(2)标题说明:商品陈列要附有简单的标题或文字说明,以帮助顾客了解商品的具体销售地点、商品的性能和用途。卖场的商品陈列标题可分为:大标题、中标题和小标题。大标题主要按商品大类制作,并布置在不同营业区分界处的货架上方显著位置上。中标题主要布置在陈列货柜或货架、壁面或推车上。小标题主要用于具体商品上。(3)背景色彩:在选择背景色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不能太显眼;不使用补色;选择与商品同系统的色调;多使用冷色。(4)陈列技巧:为提高销售业绩,可使用各种技巧进行陈列,以达到吸引顾客注意,唤起顾客购买欲望的目的。
3、观察你所在地区的某商场或店铺,分析其内部设计,并指出某一方面的特色。
4、未来批发商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从总体上来看,批发商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组织化。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批发商自身的组织化;二是用户组织化。(2)信息化。它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高效率的信息搜集、加工和处理系统;二是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3)物流化。物流功能是批发商业的重要功能。从发展趋势看,批发商必须将工作重点转向物流,将提高物流服务能力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培养。(4)专业化。从发展看,各种专业批发商将成为批发商的主流,并由“业种批发”向“业态批发”转变。
作业3
一、填空题
1、自发形成到自觉建设
2、不以盈利为目的、以盈利为目的
3、中央批发市场、自由批发市场
4、会员制度、委托代理原则
5、交易所形式
6、会员组织形式、交易所理事会
7、商品销售自动化、商品选配自动化
8、降低商店的营运成本
9、政府与民间
10、委托保证金
二、名词解释
1、批发市场:是指集中进行现货批量交易的场所。这里所说的批发市场是具体的商品交易场所,且是进行现货批量交易所,是一种有形市场。
2、商品交易所:是指根据《商品交易所法》而开设的以进行一种或数种商品的期货交易为目的的市场。
3、网上贸易:是利用互联网或专用网络,向客户批量销售商品的贸易活动。是一种“一对一”的交易形式,以网络为媒介,供需双方建立联系,完成购销活动。
4、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下一种新型销售方式,是通过互联网渠道为销售商品而进行的各种市场营销活动。
5、POS系统:是销售时点管理系统的简称。它是利用第三类收款机(即POS收款机)进行销售数据的实时输入,系统实时处理销售业务,并进行经营业务分析的管理信息系统。
三、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D 5、A
6、B 7、C 8、D 9、A 10、B
四、判断正误
1、×。只有批发市场才必须是常设的交易市场。
2、√
3、√
4、√
5、×。应将“交易者很多”改成“交易者不多,但交易量却很大。”
6、√
7、√
8、×。商业自动化是指商业经营设施的机械化、自动化,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
9、√
10、√
五、简答题
1、商品交易所对上市商品有哪些规定?
答:一般来说,商品交易所的上市商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是耐久性商品;(2)必须是替代性商品;(3)必须是大量需求与大量供给的商品;(4)必须是供求波动或价格波动较大,且没有管制或不具垄断性质的商品。
2、说明批发市场的交易方法。
答:批发市场的交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拍卖交易;(2)投标交易;(3)协商交易;(4)凭样品交易;(5)凭规格交易;(6)凭标准品级交易。
3、请结合实际,说明电子商务的作用。
答:电子商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销售机会,扩大销售收入;(2)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减少库存积压,改善库存结构;(4)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压力;(5)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6)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信息化程度。
4、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相比,网络营销有哪些特点?
答: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相比,网络营销有以下特点:(1)商品交易的形式发生了变化。网络营销是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在网上完成交易活动。(2)营销策略发生了变化。(3)商品交易的对象发生了变化。网络营销针对的是网络客户,网络客户有独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4)商品交易的范围发生了变化。从交易的地域看,网络营销有着更为广泛的范围,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但网络营销的商品有一定的限制。(5)交易双方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变化。网络营销利用电子化手段传递信息,交易双方的交流流畅,网络营销是一种互动式的定制营销,企业可根据客户的要求改进产品设计,引导客户消费。
作业4
一、填空题
1、实体移动、流通加工
2、相关信息、供应链管理
3、网络化、智能化
4、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咨询业
5、低成本高效率、物流结构合理化
6、流通费用降低、合理配置
7、作业共同化、货物批量化
8、矫正“市场失败”
二、名词解释
1、物流管理:是指对物流构成要素的管理,或者说是对物流过程的管理。在中国被定义为: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2、供应链:是指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3、第三方物流:又称契约物流或外包物流,是相对于卖方即销售方的第一方物流和买方即采购方的第二方物流而言的,凡是由社会化的专业物流企业按照货主的要求所从事的物流活动都属于第三方物流。从狭义上看,第三方物流是指能够提供现代化、系统化、定制化和连续性、增值性物流服务的物流服务企业。
4、配送中心:在中国被定义为: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以下要求: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配送功能健全;完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小;多品种、小批量;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5、共同配送:是指多家企业共同组建或参与只由一家公司独立进行的配送作业,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实现整体的配送合理化。
三、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D 5、B
6、C 7、D 8、B 9、C 10、B
四、判断正误
1、×。物流与商流有时可以分离的。
2、×。物流定义中的“物品”不是指最终产品,还包括生产所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伴随销售出现的包装容器、包装材料等。
3、√
4、√
5、√
6、×。这两方面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
7、×。配送中心是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具有多种功能,并不是一个纯物流组织。
8、×。立法机构是最高层次的商品流通政策主体。
9、×。应将“仓库配送”改为“配送中心配送”。
10、×。各国制定商品流通组织化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商品流通发展。
五、简答题
1、联系国内或本地区的实际,说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重大意义。
答: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起步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晚了20年,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相当于这些国家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水平,总体上才刚刚进入现代物流发展阶段。可以说,目前中国物流产业的现代化经营和企业的现代供应链管理正处于萌芽或初期发展阶段。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将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将大大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能力。(3)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将积极推动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4)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将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5)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迎接入世后挑战的需要。
2、说明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区别。
答:两者有显著的区别。第三方物流,又称契约物流或外包物流,是相对于卖方即销售方的第一方物流和买方即采购方的第二方物流而言的,凡是由社会化的专业物流企业按照货主的要求所从事的物流活动都属于第三方物流。从狭义上看,第三方物流是指能够提供现代化、系统化、定制化和连续性、增值性物流服务的物流服务企业。而第四方物流同样是相对于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物流而言的。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调度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便为用户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所以,第四方物流实际上是供应链的整合者、集成者、咨询者和管理者。
3、请介绍配送中心的一些基本功能。
答: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主要有:(1)服务功能。(2)集货功能。(3)加工功能。(4)储存功能。(5)分拣功能。(6)装卸功能。(7)送货功能。(8)信息功能。
4、商品流通政策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答:我们根据商品流通政策的定义,可将商品流通政策的属性作如下概括:(1)商品流通政策是社会公共机构对社会商品流通活动的一种公开介入和干预,是一种公共政策,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2)商品流通政策体现的是社会公共机构的价值判断或意志。(3)商品流通政策包含着自动变迁的机制或者说具有动态可变性。(4)商品流通政策所指涉的对象是整个商品流通过程,可以说商品流通政策也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系统,具有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