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一大军工企业2009-10-20 14:361997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裁撤转制几十各若干部委。其中就包括4个与国防工业又紧密联系的部,前后改制为10个特大型国有军工集团,划归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与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
1.原国家兵器工业部(既第五机械工业部,又称机械电子工业部),改制为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2000年又根据事务与地域不同,又分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其中西光,华山,东方,秦川,庆华,惠安,第20X等研究所皆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领导;昆仑,以及重庆嘉陵,长安等公司,第5X等研究所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领导。两集团主要业务:物资中国军事力量常规武器,如各种枪,炮,弹药,化学武器,装甲坦克,各种军用车辆,光电制导武器,各种战略战术导弹,以及军用机械电子机械器材等。
2.原国家航空航天工业部,改制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航天工业集团公司,后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分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中国航天工业集团公司分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中国航天科技建设集团公司。其中西安飞机公司(172厂),西安红旗厂,远东厂,庆安厂,成都飞机公司(132厂),贵州飞机公司(102厂),第6XX研究所皆属中航一集团;其中陕西飞机公司,汉中飞机公司,南昌飞机公司(320厂),景德镇飞机公司皆属中航二集团所有。我国所有的国产作战机型,运输飞机,直升机,及其相关航控火控装置,全部有中航第一,二公司生产和研制。其中我国每次火箭卫星发射研制,特别是“神舟”系列飞船研制,以及基地建设的主要单位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建设集团公司下属各个企业研究机构。
3.原国家船舶工业部,改制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后有划分为南北两大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天津船厂等北方造船厂皆属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上海江南造船厂,福州造船厂属中国船舶重工业团。两集团生产我国海军所有舰船,大部分民用船只,以及航海仪器设备,航海火控装置,鱼雷水雷等海军主要作战武器。
4.原国家核工业部,改制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后有根据业务不同划分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要负责我国核武器的研制,核燃料的开采提取,以及屡次核试验。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主要负责我国全部核能利用开发应用事业,如广州大亚湾,上海秦川核电站的建设与
运营。
中国的军工企业不可能完全像美国那样公开采购,这是因为中国军队要保密,军工依然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体系。在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军事压力大为减轻,原来*国家拨款的部分军工企业也陷入了困境,因此在经济压力的推动下,大量军工企业转而进入了民用生产,如在汽车、摩托车、重型机械、民用飞机、大型民用船舶等行业,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目前的十大军工集团概况。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军工产业规模之庞大,一旦转入战时经济,其军事动员能力不可小觑。
七、八十年代政府中几个部门:核工业部、航天工业部、兵器工业部等,也曾经叫过五机部、七机部等,这就是中国现在十大军工集团公司的前身。后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为了转变政府职能,把这些部门改为公司,即: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这就是原来的五大军工集团。1997年为了引入内部竞争机制,这五大军工集团均一分为二,形成了军工十大集团公司。
[NextPage]1、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按国家控股公司运行方式运行,由中央管理。公司拥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由246个工业企业、公司、科研设计院所和事业单位组成,主要承担核动力、核材料、核电、核燃料、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轴矿勘察采冶、核仪器设备、同位素、核技术应用等核能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建设与生产经营。
中国核工业在四十余年的发展中创造了一系列辉煌成就。研制成功了“两弹一艇”,为加强综合国力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贡献。大力开发核能的和平利用,继秦山、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建成后,正在进行4个项目8台机组的核电工程建设。核电正在成为国家重要的高技术产业。核燃料形成了完整的循环体系。民用核技术和各类民品生产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一百六十一,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一百八十三。
[NextPage]2、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集科研设计、工程建设、金融贸易为一体的特大型国有企业,由中央管理。中国核工业建设产业是我国核工业完整体系和国家高科技战略产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完成了我国大陆所有的核武器研究生产基地和核燃料生产设施建设,承担建设了我国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各军工行业的各类国防科技工程,履行了国家赋予的保军建设责任,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和“两弹一星”的丰功伟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集团公司承担了秦山一期、二期、三期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田湾核电站等我国所有核电站以及我国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的工程建设,积累了多种核反应堆工程的建造经验,取得了多项建造技术的突破,形成了一批自有知识产权,全面掌握了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建造能力。2005年,集团公司又相继赢得了新开工建设的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二期工程等核电站工程建造合同。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还先后在全国2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300多个施工基地。承建了遍及石化、能源、交通、纺织、医药、冶金、建材等多个行业的大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目前拥有全资子公司10家、控股企业5家,参股企业5家,另有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共同管理的设计院2家。注册资本10.5亿人民币,总资产73亿人民币,公司全系统现有正式员工3.4万人。
[NextPage]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源于1956年10月8日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经过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7月1日正式成立。公司研制的12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近百次发射,将近百颗卫星送入太空,特别是"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现有7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企事业单位180多家,公司目前共有职工1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万人,包括1300多名研究员,30多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0多名国家级专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拥有“神舟”、“长征”等着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作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8个以航天产品经营为主的产、研结合的经济技术实体和一个外贸公司以及若干直属研究所、咨询机构、公司等,主要从事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具有大型系统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经验。已经控股的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为代表,主要从事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型材料与先进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车辆等民用产品的研
发生产,并逐步形成产业规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拥有研制、生产、发射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太阳同步轨道运载火箭的能力,并在低温高能燃料技术、火箭捆绑技术、一箭多星技术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集团公司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包括12个型号,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火箭已连续33次发射成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拥有研制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科学实验卫星等航天器的能力,并在卫星回收技术、轨道控制技术、姿态控制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至今,三十多年来,共研制发射了60余颗人造卫星,同时在卫星应用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以及若干直属单位。主要从事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发射,专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
[NextPage]4、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成立于2002年3月1日,是经国家批准组建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是在信息产业部直属的46家电子科研院所及26家全资或控股高科技企业基础上组建而成的。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四川、陕西等18个省市区。集团公司注册资本63.5亿元,总资产658亿元,2001年实现总收入97亿元,出口额达到5563万美元。现有职工5.4万人,专业技术人员3.3万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国家级技术、管理专家63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有1357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326人。
公司所属单位长期服务于国防、通信、航天、金融、能源、交通等国民经济各行业,开发成功航天测控系统、航天指挥中心安全系统、联合信息发布系统、导航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铁路车站信息综合处理系统、金融网络系统、社会劳动保障系统、城市照明自动监控管理系统、公共安全报警联联网综合系统、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政务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汽车电子系统、能源电子控制系统等,并面向市场提供各类雷达、计算机、通信网络产品、集成电路、数字视频产品、新型元器件(PDP、液晶显示等)、专用设备仪器、基础材料等。现拥有14个国
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级与9个部级质量检测机构,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中试线、生产线、装配线和机加工中心,形成了完整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及试验能力体系。
[NextPage]5、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拥有103家企事业单位。集团公司主要承担军、民用飞机和相关的发动机、机载设备、武器火控系统以及各种民用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一航”)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特大型国有企业。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47家,科研院所31个,直属专业公司及事业单位22个;共有员工24万人,资产总额1000多亿元。
集团公司主要承担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武器火控系统的研制生产与销售。军用航空产品包括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空中加受油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等。歼击机有正在成批生产的歼7、歼8系列;歼击轰炸机有“飞豹”;轰炸机有轰6系列;教练机有歼教7、轰运教等。航空发动机形成了涡喷6、涡喷7、涡喷13、“昆仑”、“秦岭”等系列;空空导弹形成了霹雳5、霹雳8等系列;航空机载设备基本满足整机配套需要。民用飞机有中短程运输机运7及其改进型和新舟60。目前还有“枭龙”、“山鹰”高级教练机等一大批在研先进航空武器装备;具有先进水平的ARJ21新型涡扇支线客机已展开研制。非航空产品已形成工业燃气轮机、汽车和摩托车、机械、材料、IT、制冷与环保设备等7大类共1000多种产品。集团公司还经营飞机租赁、通用勘察设计与承包等业务。
[NextPage]6、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拥有79家企事业单位。包括:研制生产直升机、飞机、发动机、航空机载设备等的工业企业54个,科研院所3个,其它企事业单位22个。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六十四,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一。公司注册资本126亿元,总资产780亿元。拥有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在国内上市的6家A股公司控股权,持有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供销总公司50%股份。
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和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均诞生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所属企业。50年来,所属企业累计生产各种飞机6250架(
其中含直升机708架)、航空发动机23800台、战术导弹10006发,并生产了数以百万计的汽车,年产汽车数量已达全国汽车总产量十分之一,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科研生产基地,并开发生产了摩托车以及其它各种民品,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中国、巴基斯坦合作研制K8飞机,中国、法国、新加坡合作研制EC120直升机,中国、巴西合资生产ERJ145涡扇支线客机等项目均获得成功,K8飞机、Y8飞机、Y12飞机、Z9直升机等多种机型批量出口多个国家。
[NextPage]7、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英文简称CSSC,简称中船集团公司)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CSSC是中国船舶工业的主要力量,旗下聚集了江南造船厂等一批中国最具实力的骨干造修船企业、船舶研究设计院所、船舶配套企业及船舶外贸公司,共有约60家独资和持股企事业单位。
CSSC研制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我国海军所有主战舰艇和军辅船装备,是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骨干力量。在民船方面。CSSC能够建造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适航于任一海区的现代船舶。产品种类从普通油船、散货船到具有当代国际水平的化学品船、客滚船、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气船、大型自卸船、高速船、液化天然气船、超大型油轮(VLCC)及海洋工程等各类民用船舶与设施,船舶产品已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CSSC主要造船设施位于上海、广东和江西,绝大部分造船业务由上海完成。CSSC拥有58家企业,包括造船厂、研发机构、工厂和多家控股公司。约9.5万名员工,总资产64亿元。2003年,该公司在中国所有企业中排列第71位,营收30.8亿美元。
CSSC的骨干企业为5个造船“基地”,它们都是近年来企业重组的产物,分别是: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广州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CSSC还拥有中国历史最悠久和规模最大的船舶科研机构: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该院有1700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先后设计了550艘民用船舶以及大型科研船、坦克登陆舰等。其的设计部门配备了完善的试验设施,包括1个拖曳水池试验室,1个海洋工程水池试验室,1个水洞试验室和1个风洞试验室。除MARIC之外,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也隶属CSSC,它的规模和能力都略逊于MARIC。SDARI专门研制货船、工程船、港口船舶以及
近海和军用补给船。CSSC还下属多家船舶设备制造厂。如上海沪东重型机械厂(大型柴油机制造企业),它是由原沪东造船厂和中华造船厂合并而成。
[NextPage]8、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中央管理。中船重工是我国船舶工业的骨干力量。拥有48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15个控股、参股公司,分布全国20多个省市。其中包括驰名中外的大连造船厂、大连造船新厂、渤海造船厂、山海关船厂、北海造船厂、武昌造船厂、中国舰船研究院以及中国船舶贸易公司、中国国际海洋石油工程公司等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华中等地区的骨干造修船厂、船舶配套厂和科研院所以及外贸、物资等一批持股公司,共99个企事业单位,职工17万余人。建国以来先后建造各类船舶2700余艘,其中舰船43个型号818艘,被誉为“海军舰艇的摇篮”。八十年代初,在国内船厂中率先打入国际船舶市场,产品远销欧、美、亚 16 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的三十多个第一。
中船重工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雄厚的科技开发力量,可承担30万吨超大型船舶在内的各种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大型水面水下战斗舰艇、各种军辅船舶、水中兵器及相关配套设备的研究、设计、建造和修理任务。自行设计、建造的上百种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其它机电产品,出口到包括日本、韩国等发达造船国家在内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利用造船和军工技术开发的数百种非船舶产品进入国内航天、冶金、轻工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
中船重工发挥行业和军工技术优势,大力推进科研生产结合,积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已经完成的西昌卫星发射塔架、大型钢结构、桥梁、水工机械、烟草机械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都是根据市场的需要,通过科技开发形成的产物,显示了雄厚的实力。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五十四,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五十五。
[NextPage]9、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cngc)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家应对挑战和危机的战略性团队,集中了中国兵器工业的骨干研制和生产能力,代表着中国兵器工业的发展方向和水平。集团公司拥有研发、流通和生产企业140余家, 并在全
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百家海外分支机构。至2006年底,资产总额近14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逾千亿元,员工30万人。公司拥有成员单位133家,承担坦克装甲车辆、火炮、导弹、炮弹等军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同时开发民品,在机械、化工、光电特别是重型汽车、工程机械、动务传动、精细化工等领域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开发、制造能力。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武器装备制造集团,面向陆、海、空、天以及各军兵种研发生产精确打击、两栖突击、远程压制、 防空反导、信息夜视、高效毁伤等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在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始终坚持军民结合的方针,积极致力于军工高新技术民用化产业化,充分利用军品技术和资源优势, 成功培育开发了重型车辆与装备、特种化工与石油化工、光电材料与器件等一批具有军工高技术背景的主导和优势民品,为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大力发展国际工程承包和石油矿产战略资源开发两大海外事业,已形成军贸、技术引进、国际工程、战略资源、民品出口五位一体, 互动发展的国际化经营格局。
面向未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全力打造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军工集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二,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三十。
[NextPage]10、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csgc)组建于1999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集团公司拥有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集团公司拥有50余家研发、生产和贸易企业及其他成员单位,建立了30多个生产基地和营销机构及代表处,建立合资企业60家,产品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以积极开放的姿态与世界知名企业进行了成功而深入的合作,其中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德尔福集团、伟世通公司,日本铃木汽车公司、马自达汽车公司、本田公司、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富士集团、三国株式会社,泰国正大集团,澳大利亚邱瑞斯集团公司、国际空调公司、等世界数十家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中的着名公司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成功合作,培
育出了长安福特、长安铃木、建设雅马哈、嘉陵本田、北方易初等60余家知名合资合作企业。瑞典HIGHLAND、瑞士DGM公司、美国天合公司等企业也纷纷与兵装集团展开合作设想、交流合作计划,签署相关协议。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在中国国民经济繁荣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是一支重要力量。已形成特种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摩托车、新能源、光电产品在内的系列产品。一批汽车零部件和光电生产企业已具规模,培育出了“长安汽车”、“嘉陵摩托”、“建设摩托”、“大洋摩托”、“天兴仪表”、“冰山光学玻璃”等一批着名品牌。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是国家重要战略性威慑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军民结合特大型军工集团之一。集团公司拥有研发、生产、贸易企业近60家,公司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均超过1200亿元,员工12万余人。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在特种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摩托车、新能源、光电产业上具有突出优势。在国防建设领域,近战攻防和非核毁伤武器装备占据主导地位,机动压制、光电信息和反恐特装方面占据重要地位,产品装备我国所有武装力量,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汽车产业拥有11个整车厂,年生产能力超过120万辆,产销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三或第四,形成了包括特种车辆、多功能车、微型汽车、经济型轿车和中高档轿车完善的产品谱系,在中国汽车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摩托车产业年生产能力超过600万辆,拥有嘉陵、建设、大阳、济南轻骑等知名品牌,产销始终保持全国第一,是世界最大的摩托车集团;新能源产业拥有我国最大的变压器、光伏产品制造和出口企业;光电产业实现从零组件加工向生产整机产品转变,LCoS光学引擎国内首次量产,光学玻璃产销量世界第一。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大力实施扩大开放战略。兵装集团日本汽车设计中心在日本横滨成立,标志着集团公司已形成了位于中国、日本、意大利的重庆汽车工程研究院、上海工程研究院、日本设计中心、欧洲设计中心等“三国四地”全球研发格局,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全球协同设计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集团公司通过搭建在“三国四地”之间的DDN专线,在确定的流程和设计规范下,汽车设计实现从创意到设计、到验证、再到设计更改和完善的24小时不间断的全球协同设计,4个地方研发人员数据均放在位于重庆本部的一个共用服务器上,实现研发资源全球共享。目前,集团公
司在研发能力上已具备造型设计、工程化设计、仿真分析、样车试制、试验开发评价等五大能力,搭建起了车身、底盘、发动机、动力系统、内外饰、造型、电器系统等产品平台,拥有各类科研开发人员3000多人。
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着眼于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需要,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将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以“保军报国、强企富民”为使命,以“能力提升、整体跨越”为工作方针,大力推进“六年两步走翻两番”战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集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五,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一。
[NextPage]11、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按国家控股公司方式运行,由中央管理。公司主营各类导弹武器系统及其他航天产品,兼营机械、电子、化工、通讯、计算机及其应用、卫星应用、交通运输设计、医疗器械及建筑等多种民用产品。
中国十一大军工企业2009-10-20 14:361997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裁撤转制几十各若干部委。其中就包括4个与国防工业又紧密联系的部,前后改制为10个特大型国有军工集团,划归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与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
1.原国家兵器工业部(既第五机械工业部,又称机械电子工业部),改制为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2000年又根据事务与地域不同,又分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其中西光,华山,东方,秦川,庆华,惠安,第20X等研究所皆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领导;昆仑,以及重庆嘉陵,长安等公司,第5X等研究所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领导。两集团主要业务:物资中国军事力量常规武器,如各种枪,炮,弹药,化学武器,装甲坦克,各种军用车辆,光电制导武器,各种战略战术导弹,以及军用机械电子机械器材等。
2.原国家航空航天工业部,改制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航天工业集团公司,后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分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中国航天工业集团公司分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中国航天科技建设集团公司。其中西安飞机公司(172厂),西安红旗厂,远东厂,庆安厂,成都飞机公司(132厂),贵州飞机公司(102厂),第6XX研究所皆属中航一集团;其中陕西飞机公司,汉中飞机公司,南昌飞机公司(320厂),景德镇飞机公司皆属中航二集团所有。我国所有的国产作战机型,运输飞机,直升机,及其相关航控火控装置,全部有中航第一,二公司生产和研制。其中我国每次火箭卫星发射研制,特别是“神舟”系列飞船研制,以及基地建设的主要单位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建设集团公司下属各个企业研究机构。
3.原国家船舶工业部,改制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后有划分为南北两大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天津船厂等北方造船厂皆属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上海江南造船厂,福州造船厂属中国船舶重工业团。两集团生产我国海军所有舰船,大部分民用船只,以及航海仪器设备,航海火控装置,鱼雷水雷等海军主要作战武器。
4.原国家核工业部,改制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后有根据业务不同划分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要负责我国核武器的研制,核燃料的开采提取,以及屡次核试验。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主要负责我国全部核能利用开发应用事业,如广州大亚湾,上海秦川核电站的建设与
运营。
中国的军工企业不可能完全像美国那样公开采购,这是因为中国军队要保密,军工依然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体系。在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军事压力大为减轻,原来*国家拨款的部分军工企业也陷入了困境,因此在经济压力的推动下,大量军工企业转而进入了民用生产,如在汽车、摩托车、重型机械、民用飞机、大型民用船舶等行业,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目前的十大军工集团概况。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军工产业规模之庞大,一旦转入战时经济,其军事动员能力不可小觑。
七、八十年代政府中几个部门:核工业部、航天工业部、兵器工业部等,也曾经叫过五机部、七机部等,这就是中国现在十大军工集团公司的前身。后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为了转变政府职能,把这些部门改为公司,即: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这就是原来的五大军工集团。1997年为了引入内部竞争机制,这五大军工集团均一分为二,形成了军工十大集团公司。
[NextPage]1、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按国家控股公司运行方式运行,由中央管理。公司拥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由246个工业企业、公司、科研设计院所和事业单位组成,主要承担核动力、核材料、核电、核燃料、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轴矿勘察采冶、核仪器设备、同位素、核技术应用等核能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建设与生产经营。
中国核工业在四十余年的发展中创造了一系列辉煌成就。研制成功了“两弹一艇”,为加强综合国力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贡献。大力开发核能的和平利用,继秦山、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建成后,正在进行4个项目8台机组的核电工程建设。核电正在成为国家重要的高技术产业。核燃料形成了完整的循环体系。民用核技术和各类民品生产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一百六十一,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一百八十三。
[NextPage]2、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集科研设计、工程建设、金融贸易为一体的特大型国有企业,由中央管理。中国核工业建设产业是我国核工业完整体系和国家高科技战略产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完成了我国大陆所有的核武器研究生产基地和核燃料生产设施建设,承担建设了我国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各军工行业的各类国防科技工程,履行了国家赋予的保军建设责任,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和“两弹一星”的丰功伟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集团公司承担了秦山一期、二期、三期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田湾核电站等我国所有核电站以及我国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的工程建设,积累了多种核反应堆工程的建造经验,取得了多项建造技术的突破,形成了一批自有知识产权,全面掌握了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建造能力。2005年,集团公司又相继赢得了新开工建设的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二期工程等核电站工程建造合同。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还先后在全国2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300多个施工基地。承建了遍及石化、能源、交通、纺织、医药、冶金、建材等多个行业的大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目前拥有全资子公司10家、控股企业5家,参股企业5家,另有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共同管理的设计院2家。注册资本10.5亿人民币,总资产73亿人民币,公司全系统现有正式员工3.4万人。
[NextPage]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源于1956年10月8日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经过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7月1日正式成立。公司研制的12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近百次发射,将近百颗卫星送入太空,特别是"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现有7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企事业单位180多家,公司目前共有职工1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万人,包括1300多名研究员,30多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0多名国家级专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拥有“神舟”、“长征”等着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作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8个以航天产品经营为主的产、研结合的经济技术实体和一个外贸公司以及若干直属研究所、咨询机构、公司等,主要从事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具有大型系统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经验。已经控股的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为代表,主要从事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型材料与先进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车辆等民用产品的研
发生产,并逐步形成产业规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拥有研制、生产、发射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太阳同步轨道运载火箭的能力,并在低温高能燃料技术、火箭捆绑技术、一箭多星技术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集团公司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包括12个型号,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火箭已连续33次发射成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拥有研制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科学实验卫星等航天器的能力,并在卫星回收技术、轨道控制技术、姿态控制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至今,三十多年来,共研制发射了60余颗人造卫星,同时在卫星应用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以及若干直属单位。主要从事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发射,专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
[NextPage]4、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成立于2002年3月1日,是经国家批准组建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是在信息产业部直属的46家电子科研院所及26家全资或控股高科技企业基础上组建而成的。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四川、陕西等18个省市区。集团公司注册资本63.5亿元,总资产658亿元,2001年实现总收入97亿元,出口额达到5563万美元。现有职工5.4万人,专业技术人员3.3万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国家级技术、管理专家63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有1357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326人。
公司所属单位长期服务于国防、通信、航天、金融、能源、交通等国民经济各行业,开发成功航天测控系统、航天指挥中心安全系统、联合信息发布系统、导航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铁路车站信息综合处理系统、金融网络系统、社会劳动保障系统、城市照明自动监控管理系统、公共安全报警联联网综合系统、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政务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汽车电子系统、能源电子控制系统等,并面向市场提供各类雷达、计算机、通信网络产品、集成电路、数字视频产品、新型元器件(PDP、液晶显示等)、专用设备仪器、基础材料等。现拥有14个国
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级与9个部级质量检测机构,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中试线、生产线、装配线和机加工中心,形成了完整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及试验能力体系。
[NextPage]5、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拥有103家企事业单位。集团公司主要承担军、民用飞机和相关的发动机、机载设备、武器火控系统以及各种民用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一航”)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特大型国有企业。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47家,科研院所31个,直属专业公司及事业单位22个;共有员工24万人,资产总额1000多亿元。
集团公司主要承担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武器火控系统的研制生产与销售。军用航空产品包括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空中加受油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等。歼击机有正在成批生产的歼7、歼8系列;歼击轰炸机有“飞豹”;轰炸机有轰6系列;教练机有歼教7、轰运教等。航空发动机形成了涡喷6、涡喷7、涡喷13、“昆仑”、“秦岭”等系列;空空导弹形成了霹雳5、霹雳8等系列;航空机载设备基本满足整机配套需要。民用飞机有中短程运输机运7及其改进型和新舟60。目前还有“枭龙”、“山鹰”高级教练机等一大批在研先进航空武器装备;具有先进水平的ARJ21新型涡扇支线客机已展开研制。非航空产品已形成工业燃气轮机、汽车和摩托车、机械、材料、IT、制冷与环保设备等7大类共1000多种产品。集团公司还经营飞机租赁、通用勘察设计与承包等业务。
[NextPage]6、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拥有79家企事业单位。包括:研制生产直升机、飞机、发动机、航空机载设备等的工业企业54个,科研院所3个,其它企事业单位22个。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六十四,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一。公司注册资本126亿元,总资产780亿元。拥有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在国内上市的6家A股公司控股权,持有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供销总公司50%股份。
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和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均诞生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所属企业。50年来,所属企业累计生产各种飞机6250架(
其中含直升机708架)、航空发动机23800台、战术导弹10006发,并生产了数以百万计的汽车,年产汽车数量已达全国汽车总产量十分之一,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科研生产基地,并开发生产了摩托车以及其它各种民品,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中国、巴基斯坦合作研制K8飞机,中国、法国、新加坡合作研制EC120直升机,中国、巴西合资生产ERJ145涡扇支线客机等项目均获得成功,K8飞机、Y8飞机、Y12飞机、Z9直升机等多种机型批量出口多个国家。
[NextPage]7、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英文简称CSSC,简称中船集团公司)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CSSC是中国船舶工业的主要力量,旗下聚集了江南造船厂等一批中国最具实力的骨干造修船企业、船舶研究设计院所、船舶配套企业及船舶外贸公司,共有约60家独资和持股企事业单位。
CSSC研制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我国海军所有主战舰艇和军辅船装备,是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骨干力量。在民船方面。CSSC能够建造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适航于任一海区的现代船舶。产品种类从普通油船、散货船到具有当代国际水平的化学品船、客滚船、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气船、大型自卸船、高速船、液化天然气船、超大型油轮(VLCC)及海洋工程等各类民用船舶与设施,船舶产品已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CSSC主要造船设施位于上海、广东和江西,绝大部分造船业务由上海完成。CSSC拥有58家企业,包括造船厂、研发机构、工厂和多家控股公司。约9.5万名员工,总资产64亿元。2003年,该公司在中国所有企业中排列第71位,营收30.8亿美元。
CSSC的骨干企业为5个造船“基地”,它们都是近年来企业重组的产物,分别是: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广州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CSSC还拥有中国历史最悠久和规模最大的船舶科研机构: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该院有1700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先后设计了550艘民用船舶以及大型科研船、坦克登陆舰等。其的设计部门配备了完善的试验设施,包括1个拖曳水池试验室,1个海洋工程水池试验室,1个水洞试验室和1个风洞试验室。除MARIC之外,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也隶属CSSC,它的规模和能力都略逊于MARIC。SDARI专门研制货船、工程船、港口船舶以及
近海和军用补给船。CSSC还下属多家船舶设备制造厂。如上海沪东重型机械厂(大型柴油机制造企业),它是由原沪东造船厂和中华造船厂合并而成。
[NextPage]8、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中央管理。中船重工是我国船舶工业的骨干力量。拥有48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15个控股、参股公司,分布全国20多个省市。其中包括驰名中外的大连造船厂、大连造船新厂、渤海造船厂、山海关船厂、北海造船厂、武昌造船厂、中国舰船研究院以及中国船舶贸易公司、中国国际海洋石油工程公司等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华中等地区的骨干造修船厂、船舶配套厂和科研院所以及外贸、物资等一批持股公司,共99个企事业单位,职工17万余人。建国以来先后建造各类船舶2700余艘,其中舰船43个型号818艘,被誉为“海军舰艇的摇篮”。八十年代初,在国内船厂中率先打入国际船舶市场,产品远销欧、美、亚 16 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的三十多个第一。
中船重工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雄厚的科技开发力量,可承担30万吨超大型船舶在内的各种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大型水面水下战斗舰艇、各种军辅船舶、水中兵器及相关配套设备的研究、设计、建造和修理任务。自行设计、建造的上百种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其它机电产品,出口到包括日本、韩国等发达造船国家在内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利用造船和军工技术开发的数百种非船舶产品进入国内航天、冶金、轻工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
中船重工发挥行业和军工技术优势,大力推进科研生产结合,积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已经完成的西昌卫星发射塔架、大型钢结构、桥梁、水工机械、烟草机械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都是根据市场的需要,通过科技开发形成的产物,显示了雄厚的实力。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五十四,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五十五。
[NextPage]9、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cngc)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家应对挑战和危机的战略性团队,集中了中国兵器工业的骨干研制和生产能力,代表着中国兵器工业的发展方向和水平。集团公司拥有研发、流通和生产企业140余家, 并在全
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百家海外分支机构。至2006年底,资产总额近14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逾千亿元,员工30万人。公司拥有成员单位133家,承担坦克装甲车辆、火炮、导弹、炮弹等军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同时开发民品,在机械、化工、光电特别是重型汽车、工程机械、动务传动、精细化工等领域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开发、制造能力。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武器装备制造集团,面向陆、海、空、天以及各军兵种研发生产精确打击、两栖突击、远程压制、 防空反导、信息夜视、高效毁伤等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在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始终坚持军民结合的方针,积极致力于军工高新技术民用化产业化,充分利用军品技术和资源优势, 成功培育开发了重型车辆与装备、特种化工与石油化工、光电材料与器件等一批具有军工高技术背景的主导和优势民品,为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大力发展国际工程承包和石油矿产战略资源开发两大海外事业,已形成军贸、技术引进、国际工程、战略资源、民品出口五位一体, 互动发展的国际化经营格局。
面向未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全力打造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军工集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二,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三十。
[NextPage]10、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csgc)组建于1999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集团公司拥有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集团公司拥有50余家研发、生产和贸易企业及其他成员单位,建立了30多个生产基地和营销机构及代表处,建立合资企业60家,产品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以积极开放的姿态与世界知名企业进行了成功而深入的合作,其中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德尔福集团、伟世通公司,日本铃木汽车公司、马自达汽车公司、本田公司、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富士集团、三国株式会社,泰国正大集团,澳大利亚邱瑞斯集团公司、国际空调公司、等世界数十家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中的着名公司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成功合作,培
育出了长安福特、长安铃木、建设雅马哈、嘉陵本田、北方易初等60余家知名合资合作企业。瑞典HIGHLAND、瑞士DGM公司、美国天合公司等企业也纷纷与兵装集团展开合作设想、交流合作计划,签署相关协议。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在中国国民经济繁荣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是一支重要力量。已形成特种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摩托车、新能源、光电产品在内的系列产品。一批汽车零部件和光电生产企业已具规模,培育出了“长安汽车”、“嘉陵摩托”、“建设摩托”、“大洋摩托”、“天兴仪表”、“冰山光学玻璃”等一批着名品牌。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是国家重要战略性威慑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军民结合特大型军工集团之一。集团公司拥有研发、生产、贸易企业近60家,公司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均超过1200亿元,员工12万余人。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在特种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摩托车、新能源、光电产业上具有突出优势。在国防建设领域,近战攻防和非核毁伤武器装备占据主导地位,机动压制、光电信息和反恐特装方面占据重要地位,产品装备我国所有武装力量,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汽车产业拥有11个整车厂,年生产能力超过120万辆,产销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三或第四,形成了包括特种车辆、多功能车、微型汽车、经济型轿车和中高档轿车完善的产品谱系,在中国汽车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摩托车产业年生产能力超过600万辆,拥有嘉陵、建设、大阳、济南轻骑等知名品牌,产销始终保持全国第一,是世界最大的摩托车集团;新能源产业拥有我国最大的变压器、光伏产品制造和出口企业;光电产业实现从零组件加工向生产整机产品转变,LCoS光学引擎国内首次量产,光学玻璃产销量世界第一。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大力实施扩大开放战略。兵装集团日本汽车设计中心在日本横滨成立,标志着集团公司已形成了位于中国、日本、意大利的重庆汽车工程研究院、上海工程研究院、日本设计中心、欧洲设计中心等“三国四地”全球研发格局,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全球协同设计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集团公司通过搭建在“三国四地”之间的DDN专线,在确定的流程和设计规范下,汽车设计实现从创意到设计、到验证、再到设计更改和完善的24小时不间断的全球协同设计,4个地方研发人员数据均放在位于重庆本部的一个共用服务器上,实现研发资源全球共享。目前,集团公
司在研发能力上已具备造型设计、工程化设计、仿真分析、样车试制、试验开发评价等五大能力,搭建起了车身、底盘、发动机、动力系统、内外饰、造型、电器系统等产品平台,拥有各类科研开发人员3000多人。
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着眼于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需要,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将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以“保军报国、强企富民”为使命,以“能力提升、整体跨越”为工作方针,大力推进“六年两步走翻两番”战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集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五,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一。
[NextPage]11、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按国家控股公司方式运行,由中央管理。公司主营各类导弹武器系统及其他航天产品,兼营机械、电子、化工、通讯、计算机及其应用、卫星应用、交通运输设计、医疗器械及建筑等多种民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