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传说

每当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至今流传着煮“腊八粥”的习俗。现在还有罐装的“八宝粥”,其出处即是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有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红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据此看来,制作腊八粥还是颇有讲究的呢,如今的八宝粥,每有莲子、薏米、桂圆,犯了古时腊八粥的禁忌,但今人并不介意,只要觉得好吃就行。         为什么要煮腊八粥?一般认为这是从“腊祭”而来。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初八是腊日,是腊祭的日子。腊月时秋收已过,处于农闲,过去人们就去打猎,用猎得的禽兽用来祭祀祖先敬奉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故称“腊祭”。这一日所煮的粥,也就称为“腊八粥”了。

北京雍和宫有一口高约一米五、直径约二米的大铜锅,是以前专门用来煮腊八粥的。《光绪顺天府志》载:“腊八粥一名八宝粥,雍和宫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用焉。”其煮粥仪式有一定之规:初一领料,初二至初五送达雍和宫,初六过秤分料,每锅粥要用各种米、豆十二石,大枣等干果百余斤,初七上午淘米、泡干果,下午点火熬粥。每年熬五锅粥,第一锅供佛,第二锅进贡,第三锅送王公大臣及庙里大喇嘛,第四锅送在京文武百官及京外封疆大吏,第五锅供众喇嘛食用和在庙外舍给市民一些。由此可见当时煮腊八粥的盛况。

关于腊八粥还有两个民间传说。一是说朱元璋早年曾讨过饭,有一年腊月初八日,他已经几天没吃饭了,饥寒交迫,但什么吃的也没有,忽然看见一只老鼠钻了洞,他想抓老鼠吃,挖开鼠洞,在里边掏到一些米豆杂粮,熬了一锅粥吃,免予冻饿而死。当皇帝后,每到腊月初八这一天,他就要熬粥吃,以作纪念,也含有忆苦思甜之意吧?

另一则民间传说是,有一对老夫妇非常热爱自己的儿子和媳妇,什么也不让他们干,他们什么也不会干。老夫妇死后,他们坐吃山空,到腊月初八日,什么粮食也没有了,只能在这个囤底扫把米,那个囤底扫把豆,杂七杂八熬了点粥喝。在绝望中,他们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于是从此发愤图强,在乡亲帮助下勤奋苦干,终于恢复了家业。此后每年腊月初八这一天,就要喝粥以激励自己。其他人也以此来教育儿孙。天长日久就形成了煮食腊八粥的习俗。

上面两个有关腊八粥来历的传说,包含着富裕后不忘曾经饥渴的意思,劝人不忘本,并且告诫人们要勤俭持家,勤劳创业。从这一点上来说,吃一吃腊八粥在现今也是很有意义的,更何况熬制腊八粥的米豆杂粮是极好的营养品呢!

每当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至今流传着煮“腊八粥”的习俗。现在还有罐装的“八宝粥”,其出处即是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有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红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据此看来,制作腊八粥还是颇有讲究的呢,如今的八宝粥,每有莲子、薏米、桂圆,犯了古时腊八粥的禁忌,但今人并不介意,只要觉得好吃就行。         为什么要煮腊八粥?一般认为这是从“腊祭”而来。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初八是腊日,是腊祭的日子。腊月时秋收已过,处于农闲,过去人们就去打猎,用猎得的禽兽用来祭祀祖先敬奉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故称“腊祭”。这一日所煮的粥,也就称为“腊八粥”了。

北京雍和宫有一口高约一米五、直径约二米的大铜锅,是以前专门用来煮腊八粥的。《光绪顺天府志》载:“腊八粥一名八宝粥,雍和宫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用焉。”其煮粥仪式有一定之规:初一领料,初二至初五送达雍和宫,初六过秤分料,每锅粥要用各种米、豆十二石,大枣等干果百余斤,初七上午淘米、泡干果,下午点火熬粥。每年熬五锅粥,第一锅供佛,第二锅进贡,第三锅送王公大臣及庙里大喇嘛,第四锅送在京文武百官及京外封疆大吏,第五锅供众喇嘛食用和在庙外舍给市民一些。由此可见当时煮腊八粥的盛况。

关于腊八粥还有两个民间传说。一是说朱元璋早年曾讨过饭,有一年腊月初八日,他已经几天没吃饭了,饥寒交迫,但什么吃的也没有,忽然看见一只老鼠钻了洞,他想抓老鼠吃,挖开鼠洞,在里边掏到一些米豆杂粮,熬了一锅粥吃,免予冻饿而死。当皇帝后,每到腊月初八这一天,他就要熬粥吃,以作纪念,也含有忆苦思甜之意吧?

另一则民间传说是,有一对老夫妇非常热爱自己的儿子和媳妇,什么也不让他们干,他们什么也不会干。老夫妇死后,他们坐吃山空,到腊月初八日,什么粮食也没有了,只能在这个囤底扫把米,那个囤底扫把豆,杂七杂八熬了点粥喝。在绝望中,他们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于是从此发愤图强,在乡亲帮助下勤奋苦干,终于恢复了家业。此后每年腊月初八这一天,就要喝粥以激励自己。其他人也以此来教育儿孙。天长日久就形成了煮食腊八粥的习俗。

上面两个有关腊八粥来历的传说,包含着富裕后不忘曾经饥渴的意思,劝人不忘本,并且告诫人们要勤俭持家,勤劳创业。从这一点上来说,吃一吃腊八粥在现今也是很有意义的,更何况熬制腊八粥的米豆杂粮是极好的营养品呢!


相关文章

  • 迎新年黑板报资料:腊八粥的相关传说
  •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 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 ...查看


  • 腊八节的传说和习俗
  • 腊八节的传说和习俗 腊八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宗教.农祀节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古称"腊日";南北朝佛教传人中国后,与佛教节日相重合,又称"佛成道节". 关于腊日的来历,起源于远古汉族先民的一种冬日祭典. ...查看


  • 腊八节的起源及习俗?
  • 腊八节的起源及习俗?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 ...查看


  • 腊八节,这个有故事的日子
  • 腊月,是一年之中的最后一个农历月份,俗称为岁尾.冰月和寒月,文人墨客多称之为嘉平月.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俗称"腊八节",腊月初八是腊月里的第一个节日,每到这天家家都要吃腊八粥.腊八节是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风俗性节日,而 ...查看


  • 腊八节的由来
  • 腊八节的由来 2010年1月22日,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 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即"腊月"的意思,为什么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呢?史学研究者指出,在我国古代,&q ...查看


  • 中华节日趣味故事
  • 中华节日趣味故事 (0人评分) 分    类: 人文社科 作    者: 吴波 字    数:7.2万 点    击:80 授权方: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授权作品,不得转载 标    签: 中华节日趣味故事 , 吴波 立即阅读 放入书架 在手 ...查看


  • 腊八的来历
  • 今天是腊八,民间风俗要吃腊八粥,那么为什么要过腊八呢,腊八为什么要吃粥呢?自有一番来历. 早时,先民在年末的时候,要用猎物遍祭神灵及祖先,这猎物不一定是新鲜的,很多时候是做成干物,这个祭品就叫做"腊",因此称腊祭,农历十 ...查看


  • 中考传统节日及民俗资料
  •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 尾牙(农历腊月十六)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节(节气清明)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冬至(节气冬至) 祭灶(农历腊月廿四) 头牙( ...查看


  • [01-08] 腊八粥的来历
  • 释迦如来成道日,即释迦牟尼成道日或佛成道日,是在农历十二月八日.今天就是. 在佛成道日煮腊八粥供佛,取法于牧女向佛献乳糜的传说,在民间则有庆贺五谷丰登.驱逐鬼邪瘟疫的意义.时至今日,我国许多地区如北京.江浙.皖中.胶东.东北.西北等地,仍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