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你有一颗圣母心--论[红高粱家族]中对日本侵略者的描写

《红高粱家族》是一部基本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只有极少数内容涉及到解放后的一些故事,并语焉不详,看来似乎属于系列作品的一部分。因为电影《红高粱》的存在,本书的故事情节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小说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电影的艺术,小说中有的,电影中未必就有。比如以下文字,电影就未必能表达:

父亲看到这个鬼子兵是个年轻漂亮的小伙子,两只大眼睛漆黑发亮。(1)

如果电影要表达这一场景,就需要胡歌来演鬼子……

对,莫言的思路和一般人很不一样。如果我对他的用词理解没错的话,他对日本青年们的感情是相当不错的。

一个肩上佩着两块红布、胯上挂着一柄拖地钢刀、牵着一匹狼狗、戴着两只白手套、面孔清癯的日本官儿从帐篷那边走过来。(2)

这个样子可能可以算“面孔清癯”,对不对?

日本兵的死得到了莫言的同情:

十几个汉子,两人一伙,把这些也许是善良的、也许是漂亮的,但基本上都年轻力壮的日本士兵抬起来……(3)

这是要强奸恋儿的日本兵在恋儿眼中的形象:

他面孔清瘦,鼻梁挺拔,尖陡,眼睛黑亮,很像个口齿伶俐、见多识广的读书人。(4)

这个形象真是帅啊,这哪里是日本兵,分明是我老公嘛!

我们再来看余占鳌父子遭遇一名日本兵时发生的事情:

日本兵拿出妻儿合影恳请余占鳌不要杀自己。余占鳌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冲突:父亲眼前一片漆黑,一阵冰凉的寒气贯通全身。绿色和红色的光线照射着父亲紧闭着的双眼。父亲感到心中痛苦万分。而日本兵两行清亮的泪水沿着他肮脏的清癯的面颊流出来。(没错,日本人全都瘦瘦的很帅,全都是胡歌和王凯演的!)余占鳌的儿子已经被打动了,恳请父亲不要杀日本兵,但余占鳌想到被杀的乡亲,还是动了手,不过,内心的痛苦也上升到了宇宙的高度:父亲恍然觉得,有一把在空中自由飞旋的闪着血红光芒的大刀,把爷爷、奶奶、罗汉大爷、日本马兵、马兵的老婆和孩子、哑巴大叔、刘大号、方家兄弟、『痨病四』、任副官……如砍瓜切菜一般,通通切成两半……(5)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我们的敌人不是侵略者,而是来自于哲学层面的人类的劣根性之类的东西。对不起,莫言,你不要那么圣母心,我们中华民族一直认为,日本侵略者就是我们的敌人。

真实的侵华日军照片

对于“二奶奶”恋儿被强奸的事件,莫言更是发表了一段前言不搭后语的评论:

如果那天面对着二奶奶辉煌肉体的不是一个日本兵,二奶奶是否会免遭蹂躏呢?不,不会,当一个雄性兽人单独在一起的时候,由于没有必要猴子戴帽,他会加倍疯狂,他会脱掉那些刺绣着美好文章的楚楚衣冠,像野兽一样扑上去。……也许那天只有一个日本兵面对着二奶奶的肉体,也许他会想起他的母亲或妻子,想到此他也许会悄然而去,会不会啊?(6)

“当一个雄性兽人单独在一起”是什么意思,我看了几遍也没明白。但是下一句还是看明白了——日本兵也有可能想起自己的母亲或妻子,选择不强奸中国女性。那么敢问莫言,如此圣母心的日本兵,你在日本的14年侵华战争中遇到了几个?你考证历史后发现了几个?如果有的话,是不是主流?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同胞的血是不是白流了,就为了你要证明你的圣母心?你的立场到底是站在人民的一边,还是站在极少数“莫须有”的善良又帅气的日本侵略者一边?如果你要重拍《红高粱》,你除了让胡歌演日本兵,准备让谁演余占鳌?

普通日本兵

文革之后,随着“伤痕文学”的出现,“私人叙事”开始称霸文坛。小钰(微信公众号:王小钰)认为,私人叙事从个人角度来体现时代主题,并无不妥,但个人的命运终究是和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私人叙事”被用于非典型化的叙事,挖空心思甚至胡编乱造一些完全不符合历史和时代主题,甚至与时代主题相反的例子,来歪曲历史、讽刺时代,那就注定写不出好作品来。然而,这股歪风在目前的文学创作中却时常见到。对此的评述,请继续关注小钰公众号。

(1)莫言:《红高粱家族》,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第13页。

(2)同上,第30页。

(3)同上,第127页。

(4)同上,第323页。

(5)同上,第160-162页。

(6)同上,第325页。

《红高粱家族》是一部基本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只有极少数内容涉及到解放后的一些故事,并语焉不详,看来似乎属于系列作品的一部分。因为电影《红高粱》的存在,本书的故事情节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小说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电影的艺术,小说中有的,电影中未必就有。比如以下文字,电影就未必能表达:

父亲看到这个鬼子兵是个年轻漂亮的小伙子,两只大眼睛漆黑发亮。(1)

如果电影要表达这一场景,就需要胡歌来演鬼子……

对,莫言的思路和一般人很不一样。如果我对他的用词理解没错的话,他对日本青年们的感情是相当不错的。

一个肩上佩着两块红布、胯上挂着一柄拖地钢刀、牵着一匹狼狗、戴着两只白手套、面孔清癯的日本官儿从帐篷那边走过来。(2)

这个样子可能可以算“面孔清癯”,对不对?

日本兵的死得到了莫言的同情:

十几个汉子,两人一伙,把这些也许是善良的、也许是漂亮的,但基本上都年轻力壮的日本士兵抬起来……(3)

这是要强奸恋儿的日本兵在恋儿眼中的形象:

他面孔清瘦,鼻梁挺拔,尖陡,眼睛黑亮,很像个口齿伶俐、见多识广的读书人。(4)

这个形象真是帅啊,这哪里是日本兵,分明是我老公嘛!

我们再来看余占鳌父子遭遇一名日本兵时发生的事情:

日本兵拿出妻儿合影恳请余占鳌不要杀自己。余占鳌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冲突:父亲眼前一片漆黑,一阵冰凉的寒气贯通全身。绿色和红色的光线照射着父亲紧闭着的双眼。父亲感到心中痛苦万分。而日本兵两行清亮的泪水沿着他肮脏的清癯的面颊流出来。(没错,日本人全都瘦瘦的很帅,全都是胡歌和王凯演的!)余占鳌的儿子已经被打动了,恳请父亲不要杀日本兵,但余占鳌想到被杀的乡亲,还是动了手,不过,内心的痛苦也上升到了宇宙的高度:父亲恍然觉得,有一把在空中自由飞旋的闪着血红光芒的大刀,把爷爷、奶奶、罗汉大爷、日本马兵、马兵的老婆和孩子、哑巴大叔、刘大号、方家兄弟、『痨病四』、任副官……如砍瓜切菜一般,通通切成两半……(5)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我们的敌人不是侵略者,而是来自于哲学层面的人类的劣根性之类的东西。对不起,莫言,你不要那么圣母心,我们中华民族一直认为,日本侵略者就是我们的敌人。

真实的侵华日军照片

对于“二奶奶”恋儿被强奸的事件,莫言更是发表了一段前言不搭后语的评论:

如果那天面对着二奶奶辉煌肉体的不是一个日本兵,二奶奶是否会免遭蹂躏呢?不,不会,当一个雄性兽人单独在一起的时候,由于没有必要猴子戴帽,他会加倍疯狂,他会脱掉那些刺绣着美好文章的楚楚衣冠,像野兽一样扑上去。……也许那天只有一个日本兵面对着二奶奶的肉体,也许他会想起他的母亲或妻子,想到此他也许会悄然而去,会不会啊?(6)

“当一个雄性兽人单独在一起”是什么意思,我看了几遍也没明白。但是下一句还是看明白了——日本兵也有可能想起自己的母亲或妻子,选择不强奸中国女性。那么敢问莫言,如此圣母心的日本兵,你在日本的14年侵华战争中遇到了几个?你考证历史后发现了几个?如果有的话,是不是主流?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同胞的血是不是白流了,就为了你要证明你的圣母心?你的立场到底是站在人民的一边,还是站在极少数“莫须有”的善良又帅气的日本侵略者一边?如果你要重拍《红高粱》,你除了让胡歌演日本兵,准备让谁演余占鳌?

普通日本兵

文革之后,随着“伤痕文学”的出现,“私人叙事”开始称霸文坛。小钰(微信公众号:王小钰)认为,私人叙事从个人角度来体现时代主题,并无不妥,但个人的命运终究是和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私人叙事”被用于非典型化的叙事,挖空心思甚至胡编乱造一些完全不符合历史和时代主题,甚至与时代主题相反的例子,来歪曲历史、讽刺时代,那就注定写不出好作品来。然而,这股歪风在目前的文学创作中却时常见到。对此的评述,请继续关注小钰公众号。

(1)莫言:《红高粱家族》,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第13页。

(2)同上,第30页。

(3)同上,第127页。

(4)同上,第323页。

(5)同上,第160-162页。

(6)同上,第325页。


相关文章

  • 好书推荐[红高粱家族]
  • 好书推荐:莫言<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家族>,通过"我"的叙述,展现了抗日战争年代"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的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故事.爷爷.奶奶.父亲.姑姑等先辈,一 ...查看


  •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素材
  • 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10月11日19时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 ...查看


  • [红高粱家族]在美国的翻译和传播
  • 自1981年以来,莫言的作品先后被翻译成英.法.德.日.意.韩等二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除波兰文.挪威文.葡萄牙文和希腊文之外,<红高粱家族>无一例外都是莫言作品中被首先翻译的.可以说,<红高粱家族>是国际社会了解莫 ...查看


  • 红高粱家族读后感1000字
  • 红高粱家族读后感1000字 我看过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直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才认识了莫言,又认识了莫言的作品.知道<红高粱>原来是莫言写的,也陆续看了他写的<蛙>.<檀香刑>.&l ...查看


  • 论莫言[红高粱]系列小说的特征
  • 论莫言<红高粱>系列小说的特征 一.绪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学一方面表现出世俗化.非政治化.反理想主义.反英雄主义等现代性文化特征,另一方面精神性.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宏大叙叙事仍然作为八十年代的一个传统延续下来了.从文学样 ...查看


  • 莫言作品在德国的译介与接受_崔涛涛
  • 2013年3月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Mar.2013莫言作品在德国的译介与接受 崔涛涛 (莱比锡大学东亚研究所德国莱比锡04109) 摘 要:本文对莫言在德国的译介情况做了系统梳理,并从文学批评视角出发,分析德国文学批评界对译作的评论,借 此 ...查看


  • 红高粱家族的评论
  • <红高粱家族>全书完稿于1986年,莫言31岁的时候.用莫言自己的话说:<红高粱家族>虽是少作,技术上有诸多粗疏之处,但文中那股子英雄豪杰加流氓的气魄,却正是借助了那股子初生牛犊之蛮劲儿才喷发出来.叙述者" ...查看


  • 莫言红高粱论文开题报告
  • 陕西师范大学 文 学院 文秘教育 科生 专业 2013 届本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姓名 论文(设计)题目 李慧婷 学号 40902464 从<红高粱家族>看莫言小说的乡土意识 选题的意义: 莫言是 80 年代中期文坛崛起的 ...查看


  • 鲁迅精神对萧红小说创作的影响 1
  • 鲁迅精神对萧红小说创作的影响 口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文理学院 李长虹 摘要:萧红步入文坛后,在鲁迅的指导和影响下.其文学主题.文学创作实践及至文学现.创作个性的形成.无一不受鲁迅先生的影响.鲁迅博大的文化精髓滋润着萧红的小说创作.萧红不仅接受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