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一堂好语文课
遵义县第八中学 陈瑜 语文教学工作是系统而科学的,像阅读习惯的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些工作都需要有计划系统地开展的。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每一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上好每一堂课,因为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动力源泉,一堂好的语文课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那么怎样的语文课才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呢?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一堂好的语文课是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切忌沉闷枯燥,它应该是生动活泼、声情并茂的,语文课堂的生动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地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比如,我在教学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论语十则》时,为了避免语录体文章教学过程中的单调和严肃,在讲解每一则语录时,我都要给学生举一至两个事例来帮助他们理解,这样就使得教学每一则语录时内容充实而丰满,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课堂饶有趣味,学生们也兴味十足,易于理解。
又如,我在教学《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过程中,特地用半节课给学生介绍徐志摩的生平故事以及他在现代诗歌创作上的造诣,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这样就为学生学习这首诗歌拉响了前奏,学生理解《再别康桥》的艺术手法时就自然而然,不困难不生硬,同时我还播放了一个生动的视频朗诵,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进入了优美的意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语文课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热情,关键是语文老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这个培养兴趣的主阵
地便是课堂,通过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去激活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乐于学习想去学习。
第二、一堂好的语文课向学生传授科学准确的知识。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是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因此,语文老师要教给学生科学而准确的知识,并让他们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一堂课又是唱又是跳又是小组讨论,不注重具体知识的传授,师生皆大欢喜,表面上看起来很“乐”学,事实上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没学到。知识的学习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一定要精细,要研究,比如,文言文教学硬是要字字落实,句句疏通。
我在教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海燕》这一课时,课后思考与练习的第四题是这样的:“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你有过这种睹物生情的经历吗?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此题中“淡淡的”用得不准确,应该是“浓浓的”,那么,为什么作者抒发的是浓浓的乡愁而不是淡淡的乡愁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跟同学们加以分析:
1、从标点符号看,第5段“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两个感叹号连用,表达的情感显然很强烈。第14段“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三个感叹词的连用以及文末的感叹号再次抒发了作者泷泷的思乡之情。
2、第6段连用了两个问句,“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吗?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吗?”第12段“这小鱼是我们小燕子的粮食吗?”第13段“他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吗?”这些问句是明知故问,这样假装糊涂的问句恰恰是作者寄托思乡之情的表达。
3、从修辞上看,文中两次把乡愁比喻成“如轻烟似的乡愁”,作者的思乡
之情,绵延不尽,挥之不去;像乱麻“剪不断,理还乱。”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写法,更能表达出作者思乡的深切。
4、从用词看,文中第5段、第6段、第11段、第12段都反复用到“我们”这个词,可见作者眼里心里想的都是故乡的小燕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5、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倒叙的记叙方式,一开头就描写故乡的小燕子,这也见作者心里深深地眷恋着故乡。
显然,以上分析是立足于文字、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语文知识与其它学科一样是很严谨和科学的,语文老师一定要严谨治学。
第三、一堂好的语文课闪烁着思想的火花。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是一座宝藏,每个学生的思想都是一口深井,老师要像钻头一样钻取学生思想的火花,老师要像掘井人那样挖掘出学生思想的清泉。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磨砺出思考的智慧,挖掘出思想的源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学生如果不去思考问题,思维就会变得迟钝,思想就没有深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很差。
我在教学《黔之驴》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这只驴,你会坐以待毙吗?你将怎样对付老虎?我给了学生十分钟的思考时间,并让他们把办法写在草稿纸上。这十分钟的时间,让我收获了一个丰厚的智囊。有的学生说他会选择主动攻击老虎,被动作战永远是失败者;有的学生说他会首先强大自己,自强不息是生存之本;有的学生说初来乍到,他要先了解环境,适应环境,然后再去对付老虎;有的学生说他会运用智慧,像《伊索寓言〃驴和狼》中的驴那样用智慧击败对方;有的学生说他也会像老虎那样先了解对方,知己知彼方能
百战不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还有的学生说他会运用外交手段,与老虎攀亲,先拉拢关系再说。
学生的智慧真的是无穷无尽的,他们小小的脑袋里闪耀着思想的火花,老师要让他们的火光放射出来。
第四、一堂好的语文课与生活紧密联系。语文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语文是反映生活并能服务与生活的一种语言工具,它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一个网络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冷漠的时代。一方面好多人都把自己封存在自我的网络世界里,他们疏远了真切的生活,存活在虚拟的空间里;另一方面,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人的心气浮躁,他们无法沉静下来感受生活并创造生活,这样的社会现象影响到语文教学,语文失去了生活这本丰厚的教科书就无法深刻,语文教学必须踩在生活这片热土之上,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老师要有意识地构建生活课程,在课堂上,适时地引用生活中的事例,把语文与生活串联起来,相互渗透,去唤醒、去激励、去拯救冷漠的人心,开垦生活的土地,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迎来丰收的喜悦。
比如,在清明节放假前,我会利用半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清明节的来历,我要让他们信仰忠诚,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我给他们布臵了一个假期作业,去给他们已逝去的亲人上坟,然后写一篇随笔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在教学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的亲人中有像朱德母亲那样的人吗?如果有,哪些方面像?你将怎样报答她们?这个问题的设计很自然地把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达到对学生情感的教育。
第五、一堂好的语文课是富有诗意的。语文学科是一门带有艺术气息的学
科,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包括老师的风格、学生的风格和课堂的风格。语文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型的人才,而是要具备相当的文学素养、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深的专业知识,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用丰富的情感熏陶学生,用优秀的品格影响学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堂好的语文课,让人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的美感与自由境界。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根,她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力量,塑造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她历经沧桑与苦难,始终坚强地挺立,是因为我们从未离开过我们的根,学好母语,强大民族力量,捍卫民族尊严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语文老师,上好每一堂课,教好语文是我们神圣的职责。
上好一堂好语文课
遵义县第八中学 陈瑜 语文教学工作是系统而科学的,像阅读习惯的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些工作都需要有计划系统地开展的。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每一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上好每一堂课,因为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动力源泉,一堂好的语文课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那么怎样的语文课才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呢?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一堂好的语文课是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切忌沉闷枯燥,它应该是生动活泼、声情并茂的,语文课堂的生动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地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比如,我在教学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论语十则》时,为了避免语录体文章教学过程中的单调和严肃,在讲解每一则语录时,我都要给学生举一至两个事例来帮助他们理解,这样就使得教学每一则语录时内容充实而丰满,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课堂饶有趣味,学生们也兴味十足,易于理解。
又如,我在教学《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过程中,特地用半节课给学生介绍徐志摩的生平故事以及他在现代诗歌创作上的造诣,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这样就为学生学习这首诗歌拉响了前奏,学生理解《再别康桥》的艺术手法时就自然而然,不困难不生硬,同时我还播放了一个生动的视频朗诵,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进入了优美的意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语文课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热情,关键是语文老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这个培养兴趣的主阵
地便是课堂,通过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去激活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乐于学习想去学习。
第二、一堂好的语文课向学生传授科学准确的知识。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是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因此,语文老师要教给学生科学而准确的知识,并让他们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一堂课又是唱又是跳又是小组讨论,不注重具体知识的传授,师生皆大欢喜,表面上看起来很“乐”学,事实上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没学到。知识的学习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一定要精细,要研究,比如,文言文教学硬是要字字落实,句句疏通。
我在教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海燕》这一课时,课后思考与练习的第四题是这样的:“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你有过这种睹物生情的经历吗?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此题中“淡淡的”用得不准确,应该是“浓浓的”,那么,为什么作者抒发的是浓浓的乡愁而不是淡淡的乡愁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跟同学们加以分析:
1、从标点符号看,第5段“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两个感叹号连用,表达的情感显然很强烈。第14段“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三个感叹词的连用以及文末的感叹号再次抒发了作者泷泷的思乡之情。
2、第6段连用了两个问句,“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吗?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吗?”第12段“这小鱼是我们小燕子的粮食吗?”第13段“他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吗?”这些问句是明知故问,这样假装糊涂的问句恰恰是作者寄托思乡之情的表达。
3、从修辞上看,文中两次把乡愁比喻成“如轻烟似的乡愁”,作者的思乡
之情,绵延不尽,挥之不去;像乱麻“剪不断,理还乱。”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写法,更能表达出作者思乡的深切。
4、从用词看,文中第5段、第6段、第11段、第12段都反复用到“我们”这个词,可见作者眼里心里想的都是故乡的小燕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5、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倒叙的记叙方式,一开头就描写故乡的小燕子,这也见作者心里深深地眷恋着故乡。
显然,以上分析是立足于文字、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语文知识与其它学科一样是很严谨和科学的,语文老师一定要严谨治学。
第三、一堂好的语文课闪烁着思想的火花。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是一座宝藏,每个学生的思想都是一口深井,老师要像钻头一样钻取学生思想的火花,老师要像掘井人那样挖掘出学生思想的清泉。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磨砺出思考的智慧,挖掘出思想的源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学生如果不去思考问题,思维就会变得迟钝,思想就没有深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很差。
我在教学《黔之驴》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这只驴,你会坐以待毙吗?你将怎样对付老虎?我给了学生十分钟的思考时间,并让他们把办法写在草稿纸上。这十分钟的时间,让我收获了一个丰厚的智囊。有的学生说他会选择主动攻击老虎,被动作战永远是失败者;有的学生说他会首先强大自己,自强不息是生存之本;有的学生说初来乍到,他要先了解环境,适应环境,然后再去对付老虎;有的学生说他会运用智慧,像《伊索寓言〃驴和狼》中的驴那样用智慧击败对方;有的学生说他也会像老虎那样先了解对方,知己知彼方能
百战不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还有的学生说他会运用外交手段,与老虎攀亲,先拉拢关系再说。
学生的智慧真的是无穷无尽的,他们小小的脑袋里闪耀着思想的火花,老师要让他们的火光放射出来。
第四、一堂好的语文课与生活紧密联系。语文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语文是反映生活并能服务与生活的一种语言工具,它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一个网络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冷漠的时代。一方面好多人都把自己封存在自我的网络世界里,他们疏远了真切的生活,存活在虚拟的空间里;另一方面,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人的心气浮躁,他们无法沉静下来感受生活并创造生活,这样的社会现象影响到语文教学,语文失去了生活这本丰厚的教科书就无法深刻,语文教学必须踩在生活这片热土之上,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老师要有意识地构建生活课程,在课堂上,适时地引用生活中的事例,把语文与生活串联起来,相互渗透,去唤醒、去激励、去拯救冷漠的人心,开垦生活的土地,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迎来丰收的喜悦。
比如,在清明节放假前,我会利用半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清明节的来历,我要让他们信仰忠诚,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我给他们布臵了一个假期作业,去给他们已逝去的亲人上坟,然后写一篇随笔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在教学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的亲人中有像朱德母亲那样的人吗?如果有,哪些方面像?你将怎样报答她们?这个问题的设计很自然地把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达到对学生情感的教育。
第五、一堂好的语文课是富有诗意的。语文学科是一门带有艺术气息的学
科,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包括老师的风格、学生的风格和课堂的风格。语文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型的人才,而是要具备相当的文学素养、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深的专业知识,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用丰富的情感熏陶学生,用优秀的品格影响学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堂好的语文课,让人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的美感与自由境界。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根,她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力量,塑造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她历经沧桑与苦难,始终坚强地挺立,是因为我们从未离开过我们的根,学好母语,强大民族力量,捍卫民族尊严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语文老师,上好每一堂课,教好语文是我们神圣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