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和韩国合拍明朝万历皇帝援朝抗日电视剧[万历朝鲜战争]

昨天(7月4日),央视与韩国KBS和MBC两家电视台在韩国首都汉城签署了关于共同拍摄制作纪录片的谅解备忘录。央视将与韩方合拍中韩抗倭历史剧《万历朝鲜战争》和《气候的反击》两部纪录片,预计2015年底在中韩同步播出。

央视和韩国电视台合拍明朝万历皇帝援朝抗日电视剧《万历朝鲜战争》

万历朝鲜战争,又称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之役,第二次称之为庆长之役,或合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朝鲜征伐,征韩;朝鲜及韩国称之为壬辰倭乱,第二次称之为丁酉再乱;中国称为朝鲜之役,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这场战争由日本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壬辰年,中国万历年间,日本文禄、庆长年间)派兵入侵朝鲜引起。因朝鲜的宗主国是大明帝国,是故向中国求援,明神宗应请求派军救援,日本占领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大明帝国的行动受阻,丰臣秀吉也在战争末期死去。他死后不久,日本军队全部从朝鲜撤退。

整个东亚历史因为中朝联合抗倭而改变。万历朝鲜战争也是中国史上汉人皇朝最后一次扬兵域外。这是一场大明铁骑名将VS日本战国强兵悍将的战争,中方将领李如松、邓子龙、刘綎、麻贵、陈璘和朝鲜名将李舜臣因这两次万历朝鲜战争而声名鹊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4日在韩国国立汉城大学的演讲中也借此战回忆了中韩两国的历史情谊。习近平表示:“历史上,每当面对危难时,中韩两国人民都相濡以沫、患难相助。400多年前,朝鲜半岛爆发壬辰倭乱,两国军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明朝邓子龙将军和朝鲜王朝李舜臣将军在露梁海战中双双殉职,明军统帅陈璘今天还有后人生活在韩国。”

邓子龙塑像

李舜臣画像

梁露海战油画

朝鲜“龟船”复原图

这也是一场被忽视歪曲和掩盖了四百年真相的国际战争,一场因为日本企图角逐亚洲霸主地位爆发的大战,一场彻底影响亚洲此后三百余年战略格局的大战。

几年后,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因这次战争惨败、嫡系精兵强将损失严重而气病身亡,留下了在政治上十分幼稚的年轻继承人,还有个完全没有政治手腕却无比宠溺儿子的遗孀。日本史上最擅长隐忍的政治家德川家康乘虚而入,经过两场大战最终夺取了丰臣氏的统治权,日本进入了长达二百六十余年的江户幕府时代。

德川从壬辰之战后丰臣氏的结局知道,西边庞大的明帝国是日本现在招惹不起的强邻,而葡萄牙等欧洲商人和传教士们,则让他感觉到了还有来白海洋的威胁,所以此后两百多年时间日本都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免得不小心让大明这位强邻不爽了而对日本横眉冷目。

此战也让朝鲜李朝在明帝国的庇护下,从国土尽失、政府流亡到全面收复失土,幸运地得以复国并继续保全了李朝的统治地位。此后的数百年里,朝鲜李朝唯中国马首是瞻,忠心耿耿地担任着中国附属国的角色,一直到百年前才亡于日本。

万历朝鲜战争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整个亚洲此后三百年的战略格局。

然而在中国,这却是被很多人都遗忘了的一步,也几乎是充满了负面评价的一步,同时还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值得重视的一步。从正史上的记载寥寥无几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也因此,后人对此次战争了解不多,到了今天,这差不多真成了一场被各种迷雾掩盖了面目的战争。而万历皇帝和大明王朝,更为这次战争背上了不少骂名。这场由万历皇帝支持和主导的抗日援朝之战,历史评价一直毁誉参半,后世无数文人政客甚至指其是导致大明帝国衰败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所谓的万历三大征之一。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帝(1573年~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

三大征明军虽均获胜,但军费消耗甚巨,对晚明的财政造成重大负担。但实际上明代晚期仅对后金的战事,耗费就高达六千余万两,远超三大征。而三大征实际军费则由内帑和太仓库银足额拨发,三大征结束后,内帑和太仓库仍有存银,远未达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昨天(7月4日),央视与韩国KBS和MBC两家电视台在韩国首都汉城签署了关于共同拍摄制作纪录片的谅解备忘录。央视将与韩方合拍中韩抗倭历史剧《万历朝鲜战争》和《气候的反击》两部纪录片,预计2015年底在中韩同步播出。

央视和韩国电视台合拍明朝万历皇帝援朝抗日电视剧《万历朝鲜战争》

万历朝鲜战争,又称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之役,第二次称之为庆长之役,或合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朝鲜征伐,征韩;朝鲜及韩国称之为壬辰倭乱,第二次称之为丁酉再乱;中国称为朝鲜之役,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这场战争由日本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壬辰年,中国万历年间,日本文禄、庆长年间)派兵入侵朝鲜引起。因朝鲜的宗主国是大明帝国,是故向中国求援,明神宗应请求派军救援,日本占领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大明帝国的行动受阻,丰臣秀吉也在战争末期死去。他死后不久,日本军队全部从朝鲜撤退。

整个东亚历史因为中朝联合抗倭而改变。万历朝鲜战争也是中国史上汉人皇朝最后一次扬兵域外。这是一场大明铁骑名将VS日本战国强兵悍将的战争,中方将领李如松、邓子龙、刘綎、麻贵、陈璘和朝鲜名将李舜臣因这两次万历朝鲜战争而声名鹊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4日在韩国国立汉城大学的演讲中也借此战回忆了中韩两国的历史情谊。习近平表示:“历史上,每当面对危难时,中韩两国人民都相濡以沫、患难相助。400多年前,朝鲜半岛爆发壬辰倭乱,两国军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明朝邓子龙将军和朝鲜王朝李舜臣将军在露梁海战中双双殉职,明军统帅陈璘今天还有后人生活在韩国。”

邓子龙塑像

李舜臣画像

梁露海战油画

朝鲜“龟船”复原图

这也是一场被忽视歪曲和掩盖了四百年真相的国际战争,一场因为日本企图角逐亚洲霸主地位爆发的大战,一场彻底影响亚洲此后三百余年战略格局的大战。

几年后,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因这次战争惨败、嫡系精兵强将损失严重而气病身亡,留下了在政治上十分幼稚的年轻继承人,还有个完全没有政治手腕却无比宠溺儿子的遗孀。日本史上最擅长隐忍的政治家德川家康乘虚而入,经过两场大战最终夺取了丰臣氏的统治权,日本进入了长达二百六十余年的江户幕府时代。

德川从壬辰之战后丰臣氏的结局知道,西边庞大的明帝国是日本现在招惹不起的强邻,而葡萄牙等欧洲商人和传教士们,则让他感觉到了还有来白海洋的威胁,所以此后两百多年时间日本都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免得不小心让大明这位强邻不爽了而对日本横眉冷目。

此战也让朝鲜李朝在明帝国的庇护下,从国土尽失、政府流亡到全面收复失土,幸运地得以复国并继续保全了李朝的统治地位。此后的数百年里,朝鲜李朝唯中国马首是瞻,忠心耿耿地担任着中国附属国的角色,一直到百年前才亡于日本。

万历朝鲜战争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整个亚洲此后三百年的战略格局。

然而在中国,这却是被很多人都遗忘了的一步,也几乎是充满了负面评价的一步,同时还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值得重视的一步。从正史上的记载寥寥无几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也因此,后人对此次战争了解不多,到了今天,这差不多真成了一场被各种迷雾掩盖了面目的战争。而万历皇帝和大明王朝,更为这次战争背上了不少骂名。这场由万历皇帝支持和主导的抗日援朝之战,历史评价一直毁誉参半,后世无数文人政客甚至指其是导致大明帝国衰败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所谓的万历三大征之一。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帝(1573年~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

三大征明军虽均获胜,但军费消耗甚巨,对晚明的财政造成重大负担。但实际上明代晚期仅对后金的战事,耗费就高达六千余万两,远超三大征。而三大征实际军费则由内帑和太仓库银足额拨发,三大征结束后,内帑和太仓库仍有存银,远未达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相关文章

  • 朝鲜半岛问题在历史上就拖累中国
  • 中国历代王朝,对外防御或进攻,分若干个战略方向.为对付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向北一般是战略防御方向:向西新疆(古西域).中亚方向,历来是中原政权的主要战略方向,强盛时取攻势,衰弱时取守势:向南对岭南诸国,一般取攻势.东亚朝鲜半岛方向,因战略纵深 ...查看


  • 历史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 黄骅市职教中心升学部 2012-2013年第一学期高一美术班历史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代码填涂在标准答题 卡上.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 1.2008年中秋节,中央电视台把晚会主会场设在山东荣成 ...查看


  • 朝鲜王朝纪实
  • 朝鲜王朝纪实 德宗 怀简宣肃恭显温文懿敬大王 李暲 (1438--1457)字原明,初名李崇. 正统三年(世宗二十年,1438)九月十五日生于宫中.景泰四年(端宗元年)升承宪大夫.景泰六年(端宗三年)册封王世子,天顺元年(世祖二年,1457 ...查看


  • 解密:中国史上的36个秘闻
  • 1 秦始皇统一中国.赢政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2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周两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个皇帝. 3 隋朝唐朝谁强大.唐朝最强盛的& ...查看


  •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之明清(鸦片战争前)史
  •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 明清(鸦片战争前)史(1368--1840年) 明清(鸦片战争前)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到实现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飞跃.而明清的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盛极而衰,经济政治高度发达的背后隐 ...查看


  • [历史上的今天]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出生 历史上还发生了这些大事
  • 点击上方"央视百家"可订阅哦! 国内篇 1377年 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出生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十年(1377年) ...查看


  •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读书报告
  •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读书报告 余骊珠 1.作者介绍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1979年出生在宜昌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原是顺德海关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儿>成名于互联网,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 ...查看


  • 中国人的历史老师
  • 中国人特别好历史,宋朝开始的说书艺术,常常把历史资料当作题材,让大家从说书人的口中学习历史知识,当然这些作者或许都有些杜撰,但因为是前朝或者很早以前的历史,即使胡编乱造也无所谓了.中国人经常推崇自己的历史,悠久是悠久,可总是说的前代的历史悠 ...查看


  • 明清皇帝功与过
  • 明朝: 1. 太祖 朱元璋 洪武 开创明朝,演绎了一个从底层贫民到登基称帝的神话,在欧亚大陆上率先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并先后派蓝玉征大漠,徐达巡青海,清除了元朝残余势力,设置乌思藏都司和朵甘都司治理西藏与川边地方,奠定了明帝国的版图.设置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