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往事:徐志摩和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 1 』民国往事:徐志摩与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931年11月19日

,诗人徐志摩空难丧生。女人是他一生文学成就的灵感源泉,也是他一生

悲剧的根源。在诗人35年的生命中,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这三位

女性有着斩不断的情愫。

『 2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

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

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图为徐志

摩像,原刊于1936《爱眉小札》初版本。

『 3 』徐志摩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

少创作灵感。

『 4 』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5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入英国留学剑桥大学当特别

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6年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

『 6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因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

“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于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

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然而,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

徐志摩罹难,死时34岁。图为徐志摩墓。

『 7 』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出身名门,秀外慧中。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是奉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张徐两家门当户对,张幼仪知书达理,婚后恪守妇道,孝敬公婆,深得徐家

人的喜欢。图为徐志摩与张幼仪。

『 8 』但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并没有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之上。徐志摩是一个多情的诗人

,没有感情的婚姻恰似一潭死水,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图为1921年徐志摩与张幼仪在巴黎。

『 9 』在英国剑桥读书时,志摩邂逅了著名的书法家兼诗人林长民的爱女林徽因,

从此坠入爱河。徐志摩在张幼仪生完第二个儿子正虚弱的时候,递上了离婚协议

书。张幼仪是一个有胆识的女性,看到感情已然不复,志摩已然移情,即忍痛与

志摩离婚。

『 10 』但徐父却因此与徐志摩断绝父子关系,并认张幼仪为干女儿,且将家产交由张幼仪管理,可见张幼仪

在徐家的地位。

『 11 』张幼仪(1900年-1988年),名嘉玢,江苏宝山人(现属上海)

,是一位中国女银行家、企业家。她是张君劢、张公权的妹妹,诗人徐志

摩的第一任妻子。1912年考入苏州师范学校,1915年12月5日奉家庭之命

与徐志摩结婚。1988年逝世于纽约。图为张幼仪与爱子阿欢。

『 12 』“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

。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

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作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

几人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张幼仪

『 13 』在剑桥读书的志摩遇到了他一生中的挚爱,才女林徽因。那一年,徐志摩24

岁,林徽因16岁。图为徐志摩和林徽因。

『 14 』林徽因出身名门,祖父林孝恂曾任翰林院编修,父亲林长民时任段祺瑞

政府的司法总长,林徽因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与家庭熏陶。右一为少年林徽因。

『 15 』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

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 16 』初次见面时,林徽因望着二十三岁的徐志摩,看他比自己高出许多

,并架着衬大了年龄的眼镜,竟脱口叫他“叔叔”。直到徐志摩登门正式拜访

林长民,他才惊喜异常地发现,林家姑娘那般聪慧伶俐,楚楚动人。后来

,徐志摩慢慢成为来林家的常客。

『 17 』徐志摩在与林长民的交往中渐渐地与林徽因熟悉起来。林徽因的

美丽与才气,过人的艺术感悟和优雅的谈吐,就像一位女神,静静地投映

在徐志摩的心海里。

『 18 』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

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

『 19 』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

是与志摩不辞而别。

『 20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

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

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 21 』这首诗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

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 22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

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

《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她流利的英语

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 23 』1924年4月,泰戈尔第一次来中国,徐志摩和林徽因两人

共同担任翻译,并陪侍这位贵客,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图为

林徽因、泰戈尔和徐志摩。

『 24 』在以后的岁月里,林徽因始终与徐志摩保持着朋友间真诚

而纯洁的情谊,她对徐志摩感情的理解和尊重,使她永远拥有徐志

摩的敬重和挚爱。

『 25 』林徽因不能给志摩爱情,绝情于志摩后却又和志摩保持了一生的

书信往来。这种界于友情和爱情之间的关系维系了志摩和她的一生。

『 26 』徐志摩为林徽因而写的伤情话:“这两日我的头脑只是昏沉沉的,开

着眼闭着眼都只见大前晚模糊的凄清的月色,照着我们不愿意的车辆,迟迟

地向荒野里退缩。离别!怎么的能叫人相信?我想着了就要发疯,这么多的丝

,谁能割得断?我的眼前又黑了!”(《全集》)

『 27 』林徽因是福建闽县(福建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

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

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 28 』她是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图为林徽因和梁思成。

『 29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她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

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图为林徽因和梁思成。

『 30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

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

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 31 』在文学方面,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

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

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图为林徽因与孩子。

『 32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

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

纪念碑设计。

『 33 』1931年11月志摩在飞机失事中遇难。徽因的丈夫梁思成从

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回一块飞机残骸交给徽因。徽因悲痛

欲绝,把这块飞机残骸挂在自己卧室的床头,以此种方式纪念志摩,

直到1955年去世。图为老年林徽因。

『 34 』林徽因为徐志摩死不胜哀痛:“突然的,他闯出我们这共同的世界

,沉入永远的静寂,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一个最后希望的

余地。这种几乎近于忍心的决绝,那一天不知震麻了多少朋友的心。”(

《悼志摩》)图为林徽因与孩子。

『 35 』“现在那不能否认的事实,仍然无情地挡住我们前面。任凭我们

多苦楚的哀悼他的惨死,多迫切的希冀能够仍然接触到他原来的音容,

事实是不会为体贴我们这悲念而有些须更改;而他也再不会为不忍我们

这伤悼而有些须活动的可能!这难堪的永远静寂和消沉便是死的最残酷处。”

『 36 』林徽因为徐志摩而写伤感的诗句:“火车禽(擒)住轨,在黑夜里奔:

过山,过谁,过陈死人的坟…… 就凭那精窄的两道,算是轨,驮着这份重

,梦一般的累坠。”

『 37 』陆小曼,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19岁时由父母做主,嫁给了无锡

人王赓。徐志摩是王赓的好朋友,经常和王赓、陆小曼喝茶、聊天。王赓

一旦遇到事情分不开身的时候,便叫徐志摩陪着陆小曼外出游山玩水或是

到灯红酒绿的场合消遣。

『 38 』那时,徐志摩正处在失恋阶段,他拚命追求的林徽音已经和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

有了婚约。当时王赓受聘赴哈尔滨提任警察局长,陆小曼空闺独守、芳心寂寞。1926年

,徐志摩与陆小曼于北京合影。

『 39 』陆小曼于1903年11月7日出生于上海市孔家弄,江苏常州人。

名眉,别名小眉、小龙,笔名冷香人、蛮姑。她是一个超越时代的新

女性,正如胡适所说:“陆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图为

陆小曼年轻时的照片,入骨风情难掩。

『 40 』陆小曼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

诗的特色;写文章,蕴籍婉约,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

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地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

『 41 』她爱读书,英法原文版的小说,她读得很多。因此,

北京许多大家子弟和少年得志的新贵,都想和她接近,求亲

者来自四面八方。

『 42 』1922年,陆小曼19岁,奉父母之命与王赓结婚。在这桩婚事中

,陆小曼完全是被动的。当蜜月的激动渐趋平静后,她渐渐发觉自己和

王赓之间在性情和爱好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 43 』图为陆小曼与上海参事室同事合影。

『 44 』结婚第三年,王赓被任命哈尔滨警察局局长,王赓要小曼随同

前往,陆小曼就到哈尔滨住了一段时间。但是她在哈尔滨住不习惯,不

多时,就回北京娘家居住,与王赓两地分居,与丈夫在感情上更加淡漠了。

『 45 』图为陆小曼与唐瑛对戏。

『 46 』1925年底,陆小曼与王赓解除维持了4年的婚姻,离婚时陆小曼年仅23岁。

她几乎是毅然决然离了婚,为了爱情而抛弃一切,担当起所有罪名。图为王赓与陆

小曼谈离婚事情。

『 47 』1926年10月3日(农历七月初七),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了盛大的

婚礼。婚礼上,梁启超直指徐志摩“性情浮躁,学无所成,做人失败,用情不专”,劝诫陆

小曼“恪遵妇道”,最后以“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作为祝贺。

『 48 』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后的蜜月新房。新房中间放着一张大铜床,家具全是粉红色,

洋溢着一种诗人的浪漫气息。图为陆小曼与徐志摩婚后居所。

『 49 』刚结婚时,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

。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申如(徐志摩父亲)的拒绝接纳,由于

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陆小曼成为慰劳会戏

剧骨干时的照片。

『 50 』她每天过午才起床,在洗澡间里摸弄一个小时,然后吃饭。下午

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

,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

图为陆小曼、徐志摩在花园中游玩。

『 51 』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

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要从父亲处拿钱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不得

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

文,以赚取稿费。图为陆小曼在给徐志摩写信。

『 52 』1929年,徐志摩辞了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的教职,继续在光华大学执教,

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中英文化基金会委员

,上海南京两地来回跑。图为陆小曼与两个侄子在一起,志摩在给他们拍照。

『 53 』1930年秋,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

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

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图为徐志摩与夫人陆小曼生活照。

『 54 』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

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家庭的花销。在即将去听林徽因演讲的前一天,徐志摩

说钱不够用后与陆小曼吵了一架。图为徐志摩与陆小曼合影。

『 55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非常悔恨,四季身穿素服,不再去娱乐场所。

她整理出版了两本徐志摩的书,一本叫《爱眉小札》,一本叫《志摩日记》

。还和赵家璧一起整理了《徐志摩全集》,可惜因时局太乱,没有出版。

图为徐志摩去世后的陆小曼。

『 56 』徐志摩坠机身亡后,陆小曼备受责难,身受种种压力。她猛然警醒

,痛悔前非。从此,洗净铅华,深居简出,闭门度日。但她有多种疾病,

为镇痛和麻醉自己,对鸦片的依赖日甚一日,无法自拔。图为《志摩日记》

封面。

『 57 』陆小曼在得知徐志摩遇难时的悲伤程度,连郁达夫都觉得难以

描写,他说:“悲哀的最大表示,是自然的目瞪口呆,僵若木鸡的那一种

样子,这我在小曼夫人当初接到志摩凶耗的时候曾经亲眼见到过……

”图为徐志摩、陆小曼和她的两个侄子。

『 58 』在徐志摩死后,与翁瑞午同居。在上海中国画院保存着陆小曼

刚进院时写的一份“履历”,里面有这样的词句:“我廿九岁时志摩飞机遇

害,我就一直生病。到1938年卅五岁时与翁瑞午同居。”图为陆小曼

生活照。

『 59 』“翁瑞午在1955年犯了错误,生严重的肺病,一直到现在还是

要吐血,医药费是很高的……我们的经济一直困难……我在1956年之前

一直没有出去做过事情,在家看书,也不出门,直到进了文史馆。”图

为1947年6月,陆小曼参加侄女宗麟婚宴合影。

『 60 』在生活上,她与翁瑞午同居在一起,但两人一直没有正式

结婚。翁陆两人晚年分裂,翁另有新欢,而陆小曼很凄凉和孤独

。图为翁端午与陆小曼。

『 61 』陆小曼于1965年4月去世,终年63岁。她死前惟一的愿望是

和徐志摩合葬,但徐家坚决不答应。她无儿无女,生前不善理财,

死后连殡葬用的一件新衣也没有,只穿一件满是破绽的旧棉袄。她的

好友女作家赵清阁目不忍睹,送了她一套新的绸衣衫裤入殓。图为

晚年的陆小曼。

『 62 』1966年,“文革”开始,“亡人们的殡仪馆也多拆迁,小曼落得死

无葬身之地,骨灰无人接管,只有遗憾地合葬在万人坑里”。图为老年

时的陆小曼。

『 63 』图为位于苏州东山华侨公墓的陆小曼墓。

『 64 』图为2010台北市中正纪念堂展出的陆小曼真迹。

『 65 』图为2010台北市中正纪念堂展出的徐志摩真迹。

『 66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931年11月19日,诗人徐志摩空难丧生。女人是他一生文学成就的灵感源泉

,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在诗人35年的生命中,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这三位女性有着斩不断的情愫。图为徐志摩,摄于1924年。

『 1 』民国往事:徐志摩与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931年11月19日

,诗人徐志摩空难丧生。女人是他一生文学成就的灵感源泉,也是他一生

悲剧的根源。在诗人35年的生命中,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这三位

女性有着斩不断的情愫。

『 2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

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

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图为徐志

摩像,原刊于1936《爱眉小札》初版本。

『 3 』徐志摩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

少创作灵感。

『 4 』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5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入英国留学剑桥大学当特别

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6年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

『 6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因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

“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于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

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然而,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

徐志摩罹难,死时34岁。图为徐志摩墓。

『 7 』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出身名门,秀外慧中。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是奉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张徐两家门当户对,张幼仪知书达理,婚后恪守妇道,孝敬公婆,深得徐家

人的喜欢。图为徐志摩与张幼仪。

『 8 』但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并没有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之上。徐志摩是一个多情的诗人

,没有感情的婚姻恰似一潭死水,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图为1921年徐志摩与张幼仪在巴黎。

『 9 』在英国剑桥读书时,志摩邂逅了著名的书法家兼诗人林长民的爱女林徽因,

从此坠入爱河。徐志摩在张幼仪生完第二个儿子正虚弱的时候,递上了离婚协议

书。张幼仪是一个有胆识的女性,看到感情已然不复,志摩已然移情,即忍痛与

志摩离婚。

『 10 』但徐父却因此与徐志摩断绝父子关系,并认张幼仪为干女儿,且将家产交由张幼仪管理,可见张幼仪

在徐家的地位。

『 11 』张幼仪(1900年-1988年),名嘉玢,江苏宝山人(现属上海)

,是一位中国女银行家、企业家。她是张君劢、张公权的妹妹,诗人徐志

摩的第一任妻子。1912年考入苏州师范学校,1915年12月5日奉家庭之命

与徐志摩结婚。1988年逝世于纽约。图为张幼仪与爱子阿欢。

『 12 』“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

。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

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作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

几人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张幼仪

『 13 』在剑桥读书的志摩遇到了他一生中的挚爱,才女林徽因。那一年,徐志摩24

岁,林徽因16岁。图为徐志摩和林徽因。

『 14 』林徽因出身名门,祖父林孝恂曾任翰林院编修,父亲林长民时任段祺瑞

政府的司法总长,林徽因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与家庭熏陶。右一为少年林徽因。

『 15 』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

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 16 』初次见面时,林徽因望着二十三岁的徐志摩,看他比自己高出许多

,并架着衬大了年龄的眼镜,竟脱口叫他“叔叔”。直到徐志摩登门正式拜访

林长民,他才惊喜异常地发现,林家姑娘那般聪慧伶俐,楚楚动人。后来

,徐志摩慢慢成为来林家的常客。

『 17 』徐志摩在与林长民的交往中渐渐地与林徽因熟悉起来。林徽因的

美丽与才气,过人的艺术感悟和优雅的谈吐,就像一位女神,静静地投映

在徐志摩的心海里。

『 18 』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

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

『 19 』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

是与志摩不辞而别。

『 20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

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

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 21 』这首诗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

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 22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

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

《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她流利的英语

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 23 』1924年4月,泰戈尔第一次来中国,徐志摩和林徽因两人

共同担任翻译,并陪侍这位贵客,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图为

林徽因、泰戈尔和徐志摩。

『 24 』在以后的岁月里,林徽因始终与徐志摩保持着朋友间真诚

而纯洁的情谊,她对徐志摩感情的理解和尊重,使她永远拥有徐志

摩的敬重和挚爱。

『 25 』林徽因不能给志摩爱情,绝情于志摩后却又和志摩保持了一生的

书信往来。这种界于友情和爱情之间的关系维系了志摩和她的一生。

『 26 』徐志摩为林徽因而写的伤情话:“这两日我的头脑只是昏沉沉的,开

着眼闭着眼都只见大前晚模糊的凄清的月色,照着我们不愿意的车辆,迟迟

地向荒野里退缩。离别!怎么的能叫人相信?我想着了就要发疯,这么多的丝

,谁能割得断?我的眼前又黑了!”(《全集》)

『 27 』林徽因是福建闽县(福建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

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

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 28 』她是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图为林徽因和梁思成。

『 29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她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

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图为林徽因和梁思成。

『 30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

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

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 31 』在文学方面,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

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

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图为林徽因与孩子。

『 32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

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

纪念碑设计。

『 33 』1931年11月志摩在飞机失事中遇难。徽因的丈夫梁思成从

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回一块飞机残骸交给徽因。徽因悲痛

欲绝,把这块飞机残骸挂在自己卧室的床头,以此种方式纪念志摩,

直到1955年去世。图为老年林徽因。

『 34 』林徽因为徐志摩死不胜哀痛:“突然的,他闯出我们这共同的世界

,沉入永远的静寂,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一个最后希望的

余地。这种几乎近于忍心的决绝,那一天不知震麻了多少朋友的心。”(

《悼志摩》)图为林徽因与孩子。

『 35 』“现在那不能否认的事实,仍然无情地挡住我们前面。任凭我们

多苦楚的哀悼他的惨死,多迫切的希冀能够仍然接触到他原来的音容,

事实是不会为体贴我们这悲念而有些须更改;而他也再不会为不忍我们

这伤悼而有些须活动的可能!这难堪的永远静寂和消沉便是死的最残酷处。”

『 36 』林徽因为徐志摩而写伤感的诗句:“火车禽(擒)住轨,在黑夜里奔:

过山,过谁,过陈死人的坟…… 就凭那精窄的两道,算是轨,驮着这份重

,梦一般的累坠。”

『 37 』陆小曼,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19岁时由父母做主,嫁给了无锡

人王赓。徐志摩是王赓的好朋友,经常和王赓、陆小曼喝茶、聊天。王赓

一旦遇到事情分不开身的时候,便叫徐志摩陪着陆小曼外出游山玩水或是

到灯红酒绿的场合消遣。

『 38 』那时,徐志摩正处在失恋阶段,他拚命追求的林徽音已经和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

有了婚约。当时王赓受聘赴哈尔滨提任警察局长,陆小曼空闺独守、芳心寂寞。1926年

,徐志摩与陆小曼于北京合影。

『 39 』陆小曼于1903年11月7日出生于上海市孔家弄,江苏常州人。

名眉,别名小眉、小龙,笔名冷香人、蛮姑。她是一个超越时代的新

女性,正如胡适所说:“陆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图为

陆小曼年轻时的照片,入骨风情难掩。

『 40 』陆小曼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

诗的特色;写文章,蕴籍婉约,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

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地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

『 41 』她爱读书,英法原文版的小说,她读得很多。因此,

北京许多大家子弟和少年得志的新贵,都想和她接近,求亲

者来自四面八方。

『 42 』1922年,陆小曼19岁,奉父母之命与王赓结婚。在这桩婚事中

,陆小曼完全是被动的。当蜜月的激动渐趋平静后,她渐渐发觉自己和

王赓之间在性情和爱好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 43 』图为陆小曼与上海参事室同事合影。

『 44 』结婚第三年,王赓被任命哈尔滨警察局局长,王赓要小曼随同

前往,陆小曼就到哈尔滨住了一段时间。但是她在哈尔滨住不习惯,不

多时,就回北京娘家居住,与王赓两地分居,与丈夫在感情上更加淡漠了。

『 45 』图为陆小曼与唐瑛对戏。

『 46 』1925年底,陆小曼与王赓解除维持了4年的婚姻,离婚时陆小曼年仅23岁。

她几乎是毅然决然离了婚,为了爱情而抛弃一切,担当起所有罪名。图为王赓与陆

小曼谈离婚事情。

『 47 』1926年10月3日(农历七月初七),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了盛大的

婚礼。婚礼上,梁启超直指徐志摩“性情浮躁,学无所成,做人失败,用情不专”,劝诫陆

小曼“恪遵妇道”,最后以“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作为祝贺。

『 48 』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后的蜜月新房。新房中间放着一张大铜床,家具全是粉红色,

洋溢着一种诗人的浪漫气息。图为陆小曼与徐志摩婚后居所。

『 49 』刚结婚时,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

。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申如(徐志摩父亲)的拒绝接纳,由于

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陆小曼成为慰劳会戏

剧骨干时的照片。

『 50 』她每天过午才起床,在洗澡间里摸弄一个小时,然后吃饭。下午

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

,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

图为陆小曼、徐志摩在花园中游玩。

『 51 』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

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要从父亲处拿钱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不得

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

文,以赚取稿费。图为陆小曼在给徐志摩写信。

『 52 』1929年,徐志摩辞了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的教职,继续在光华大学执教,

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中英文化基金会委员

,上海南京两地来回跑。图为陆小曼与两个侄子在一起,志摩在给他们拍照。

『 53 』1930年秋,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

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

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图为徐志摩与夫人陆小曼生活照。

『 54 』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

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家庭的花销。在即将去听林徽因演讲的前一天,徐志摩

说钱不够用后与陆小曼吵了一架。图为徐志摩与陆小曼合影。

『 55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非常悔恨,四季身穿素服,不再去娱乐场所。

她整理出版了两本徐志摩的书,一本叫《爱眉小札》,一本叫《志摩日记》

。还和赵家璧一起整理了《徐志摩全集》,可惜因时局太乱,没有出版。

图为徐志摩去世后的陆小曼。

『 56 』徐志摩坠机身亡后,陆小曼备受责难,身受种种压力。她猛然警醒

,痛悔前非。从此,洗净铅华,深居简出,闭门度日。但她有多种疾病,

为镇痛和麻醉自己,对鸦片的依赖日甚一日,无法自拔。图为《志摩日记》

封面。

『 57 』陆小曼在得知徐志摩遇难时的悲伤程度,连郁达夫都觉得难以

描写,他说:“悲哀的最大表示,是自然的目瞪口呆,僵若木鸡的那一种

样子,这我在小曼夫人当初接到志摩凶耗的时候曾经亲眼见到过……

”图为徐志摩、陆小曼和她的两个侄子。

『 58 』在徐志摩死后,与翁瑞午同居。在上海中国画院保存着陆小曼

刚进院时写的一份“履历”,里面有这样的词句:“我廿九岁时志摩飞机遇

害,我就一直生病。到1938年卅五岁时与翁瑞午同居。”图为陆小曼

生活照。

『 59 』“翁瑞午在1955年犯了错误,生严重的肺病,一直到现在还是

要吐血,医药费是很高的……我们的经济一直困难……我在1956年之前

一直没有出去做过事情,在家看书,也不出门,直到进了文史馆。”图

为1947年6月,陆小曼参加侄女宗麟婚宴合影。

『 60 』在生活上,她与翁瑞午同居在一起,但两人一直没有正式

结婚。翁陆两人晚年分裂,翁另有新欢,而陆小曼很凄凉和孤独

。图为翁端午与陆小曼。

『 61 』陆小曼于1965年4月去世,终年63岁。她死前惟一的愿望是

和徐志摩合葬,但徐家坚决不答应。她无儿无女,生前不善理财,

死后连殡葬用的一件新衣也没有,只穿一件满是破绽的旧棉袄。她的

好友女作家赵清阁目不忍睹,送了她一套新的绸衣衫裤入殓。图为

晚年的陆小曼。

『 62 』1966年,“文革”开始,“亡人们的殡仪馆也多拆迁,小曼落得死

无葬身之地,骨灰无人接管,只有遗憾地合葬在万人坑里”。图为老年

时的陆小曼。

『 63 』图为位于苏州东山华侨公墓的陆小曼墓。

『 64 』图为2010台北市中正纪念堂展出的陆小曼真迹。

『 65 』图为2010台北市中正纪念堂展出的徐志摩真迹。

『 66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931年11月19日,诗人徐志摩空难丧生。女人是他一生文学成就的灵感源泉

,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在诗人35年的生命中,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这三位女性有着斩不断的情愫。图为徐志摩,摄于1924年。


相关文章

  • 民国四大才子书法:文学风流成往事,下笔飘逸在眼前!
  • 民国四大才子,是指现在民国文学研究者普遍认同的对民国文学有着突出贡献的四位人物,他们是:徐志摩.郁达夫.邵洵美.戴望舒.四位文学成绩斐然,书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看看! 冷月诗魂:徐志摩 徐志摩的一生是诗化人生的梦幻者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的短促一 ...查看


  • 什么时代都会有的情感风波,陈西滢如何面对太太凌叔华出轨
  • 一九二六年凌叔华与陈西滢摄于新婚后 陈西滢面对太太凌叔华出轨,怎样应对 文丨马风 ▼ 陈西滢,也叫陈源,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一部分功劳要记在那个时代老媒体第一推手鲁迅先生的笔下.当然,那形象让人不怎么敢恭维,所以被归类到"资本家的乏 ...查看


  • 中华民国史
  • 简评民国四大美男 民国四大美男指:汪精卫.周恩来.梅兰芳.张学良.是民国时代最负盛名的四个美 男子. 四美男皆才貌双全,除丰神俊朗外,才华亦甚是了得.汪精卫出口成章,笔扫千军,他的文笔在当时享有盛名..周总理的外交才华大家都知道,无需多讲. ...查看


  • 民国的一些名人轶事
  • 民国的一些名人轶事 1) 梁启超教训徐志摩:你的确是一位温雅又在行的大情人.你对烈酒和女人,有一种不能控制的冲动......你选上的床伴确实很杂,杂得惊人.你太好乱交,以致你选人太不讲究.(看来徐志摩这小子确实不素好鸟,简直民国版CGX,不 ...查看


  • 林徽因传读后感 2
  • 关于林徽因,早有耳闻,因为徐志摩,也因为金岳霖,但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片段,片段里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是一位诗人,是一个能让那么多优秀男人为之倾倒的女神,在我印象中,她应该是个柔弱的美女,一个在文学方面有很深造诣的才女,如今看来,那是不全面的 ...查看


  • 徐志摩:他用尽青春,只为和所爱之人相遇
  • 节选自<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 他用尽青春,只为和所爱之人相遇 初夏,江南的烟雨像轻描淡写的诺言若有若无,美丽亦不安.多少人,多少事,随着深流浅行的光阴就这样草草过去了,以为萦绕不尽,转眼天地清明. 小楼独坐,半炉香燃 ...查看


  • 金岳霖:天真童趣的民国头号大哲学家
  • <民国大师系列(12)>金岳霖:天真童趣的民国头号大哲学家 文/马少华 在中国历史上,"哲学"这个词虽然没有人明确地提出来,但历朝历代的文人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实践着不同的哲学理论,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思想,影 ...查看


  • 冰心和林徽因真的是娥眉相妒吗
  • 坊间很多版本,说冰心和林徽因曾有嫌隙,娥眉相妒,两个才女之间的恩怨纠缠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民国女作家,个个如诗如梦,不仅颜值极高,且都才华横溢.当时的冰心,文采斐然,傲立于众才女之中,先后出版诗集<繁星>和小说集<超人&g ...查看


  • 名人经典语录
  • 2015-01-10 1.徐志摩:坚硬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 2.徐志摩: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3.徐志摩:爱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4.徐志摩:由于我们过于习惯在别人面前戴面具,因此最后导致在自己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