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师范院校教育改革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431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推进师范院校教育改革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提 案 人:民盟中央
主 题 词:师范,改革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加快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对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教师教育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教育综合化趋势下,师范院校在处理综合性和师范性的关系时面临更大挑战。近几年来,师范类院校在不断撤并、升格过程中,未能较好处理综合性和师范性的关系,盲目朝综合性大学迈进,师范专业被边缘化,呈现出教师教育萎缩的现象。
2.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不尽科学,重学科,轻教育;重学术性,轻师范性。教师教育基本没有真正以“教育”作为专业,作为培养教师职业能力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法充斥着基本概念、原理等抽象词语,造成教师实际教育能力低下;教师教育的教育科学课程存在科目少、层次低、内容陈旧等问题。
3.受培养模式及客观条件所限,教师教育实习、实践环节薄弱。我国教师教育普遍存在着实习、实践严重缺乏的问题;一些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不愿接收甚至排斥师范实习生,使培养出来的师范生既缺乏教育理论学习,又没有对实践的理论反思能力。
4.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联结松散,供需矛盾突出。教师教育对基础教育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师资了解不够,教师教育研究与基础教育研究在实际中存在相互脱节的现象;大量的师范院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熟悉当前中小学的教育实际和教改状况,更谈不上给中小学教改一些必要的指导。
建议:
1.师范院校在提升高校综合水平的基础上,应继续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和优势。师范院校应加强对教育学科和教育学院建设,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中优先考虑教育学科和教育学院需求,使其处于全校的较高水平;加强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充分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向。
2.立足基础教育课改实际,加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推进课程改革,达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教学内容的创新要充分结合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深入到教学内容中去,重视对师范类学生分析、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教育专业素养的培养,凸显教师职业专业的不可替代性;尽快出台教师教育改革的相应要求和标准。
3.改变培养模式,强化教育实习、实践,保证培养质量。借鉴医学院校高级专业
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践,推进教师教育学制改革,延长培养年限;规范教师教育的专业实习,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延长实习、实践时间,突出对师范生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和实地教学训练;建立相对稳定的师范生实习基地,将中小学培养实习师范生的情况纳入学校考核指标。
4.相关部门应在法律、制度、财政上加大对教师教育的保障和倾斜。将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内的教师资格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机构鉴定标准等内容写入法律法规之中,建立宏观导向和监督保障机制,以适应教师教育从独立封闭向灵活开放转型的改革需求;在招生政策上给予师范类院校更多倾斜和灵活度,如保送生制度、单独考试录取等;调整和完善师范院校评价评估体系,将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数量质量和服务基础教育水平作为评价师范大学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并作为确定项目支持和经费拨款的依据。
5.免费师范生政策应向地方师范院校延伸。地方师范院校在解决基层教育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农村师资力量的补足方面。应充分发挥6所部属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示范作用,逐步将免费师范生政策向地方师范院校延伸,向地方院校“借力”改变基层教育之困,培育更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教育工作者。
来源:中国政协网
关于推进师范院校教育改革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431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推进师范院校教育改革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提 案 人:民盟中央
主 题 词:师范,改革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加快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对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教师教育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教育综合化趋势下,师范院校在处理综合性和师范性的关系时面临更大挑战。近几年来,师范类院校在不断撤并、升格过程中,未能较好处理综合性和师范性的关系,盲目朝综合性大学迈进,师范专业被边缘化,呈现出教师教育萎缩的现象。
2.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不尽科学,重学科,轻教育;重学术性,轻师范性。教师教育基本没有真正以“教育”作为专业,作为培养教师职业能力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法充斥着基本概念、原理等抽象词语,造成教师实际教育能力低下;教师教育的教育科学课程存在科目少、层次低、内容陈旧等问题。
3.受培养模式及客观条件所限,教师教育实习、实践环节薄弱。我国教师教育普遍存在着实习、实践严重缺乏的问题;一些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不愿接收甚至排斥师范实习生,使培养出来的师范生既缺乏教育理论学习,又没有对实践的理论反思能力。
4.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联结松散,供需矛盾突出。教师教育对基础教育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师资了解不够,教师教育研究与基础教育研究在实际中存在相互脱节的现象;大量的师范院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熟悉当前中小学的教育实际和教改状况,更谈不上给中小学教改一些必要的指导。
建议:
1.师范院校在提升高校综合水平的基础上,应继续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和优势。师范院校应加强对教育学科和教育学院建设,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中优先考虑教育学科和教育学院需求,使其处于全校的较高水平;加强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充分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向。
2.立足基础教育课改实际,加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推进课程改革,达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教学内容的创新要充分结合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深入到教学内容中去,重视对师范类学生分析、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教育专业素养的培养,凸显教师职业专业的不可替代性;尽快出台教师教育改革的相应要求和标准。
3.改变培养模式,强化教育实习、实践,保证培养质量。借鉴医学院校高级专业
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践,推进教师教育学制改革,延长培养年限;规范教师教育的专业实习,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延长实习、实践时间,突出对师范生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和实地教学训练;建立相对稳定的师范生实习基地,将中小学培养实习师范生的情况纳入学校考核指标。
4.相关部门应在法律、制度、财政上加大对教师教育的保障和倾斜。将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内的教师资格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机构鉴定标准等内容写入法律法规之中,建立宏观导向和监督保障机制,以适应教师教育从独立封闭向灵活开放转型的改革需求;在招生政策上给予师范类院校更多倾斜和灵活度,如保送生制度、单独考试录取等;调整和完善师范院校评价评估体系,将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数量质量和服务基础教育水平作为评价师范大学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并作为确定项目支持和经费拨款的依据。
5.免费师范生政策应向地方师范院校延伸。地方师范院校在解决基层教育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农村师资力量的补足方面。应充分发挥6所部属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示范作用,逐步将免费师范生政策向地方师范院校延伸,向地方院校“借力”改变基层教育之困,培育更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教育工作者。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