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一、目前状况

(一)师资队伍

1.专业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结构状态

本专业现有教师 5名,其年龄、职称、学历结构状态如下:

(1)年龄结构

40岁以下的 2名,占 40 %,41-55岁 2 名,占 40 %,56岁以上1名占20%。

(2)职称结构

高级职称 2名,占 40 %,中级职称 2名,占 40 %,职称呈梯度状态,结构比较合理,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国家评估优秀标准。

(3)学历结构

本科 3 名,占 60 %,研究生比例达到 30 %的国家评估优秀标准。

(4)双师素质教师比率

本专业现有双师素质教师 4名,占教师总数的 80 %。

(二)招生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成立于2006年,每年招生情况如下:

从最近三年看,生源是稳定增长的,在整体生源下降的大背景下能保持稳定增长是来之不易的。

(三)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效仿省内最好的物流专业--辽宁交通高等学校,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课的教学。符合了辽宁理工职业学院-高职教育培养的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校内实训课程:物流综合实训、ERP 综合实训、连锁经营综合实训、渠道实训等。

物流管理专业不断地开发有潜力和潜在的课程,让开发的课程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向大二专业开的物流法规等专业课,就是适应了社会的需求。课程整合向大一开的物流仓储与配送,以前我们专业是开两门专业课仓储和配送,现在两门专业课一起上,更好的把课程整合起来,让学生掌握。我们的课程体系没有根据地区经济情况和学校状况形成自身的特色。

(四)实训教学

1、实训室

物流管理专业有自己的实训室,实训室有4台手推车,还有我们自己专业做的货箱,多媒体教学,仓储出入库单,各种货架,还有有图片和流程图等能保证仓储课的上课。

2、机房

有两个公用机房有四套教学软件,开设的校内实训课程:物流综合实训、ERP 综合实训、连锁经营综合实训、营销实训等。

(五)物流管理专业存在问题

1、课程体系没形成自己的特色。

2、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3、物流专业学生实训条件有限,学生多无法完成整体实训,实训中管理学生能力不强。

4、校企深入合作有待加强。

二、建设目标

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为基本目标,在深入调研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及其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以深入、可持续的“工学结合”为突破口,在已有的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吸收国内外物流同类专业的建设经验和先进成果,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总结、提升,凝练成全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1、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实现专职教师“双师化”、兼职教师“专业化”,建立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兼职或全职引进物流企业的高管等具有丰富物流实战经验的高级人才作为专业带头人或主干课兼职教师,丰富师资队伍物流理论和经验;组织教师到物流企业顶岗实践,

2、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教学成果,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充分调研产业需求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共育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适合物流产业发展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校内与合作企业共同论证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加强教学研究,形成规范、创新、具有推广意义的教学成果。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拿到省级技能大赛奖项三等奖以

上。

3、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形成完整的精品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完成专业实训课程大纲及实训项目开发,制作完善的实训项目指导书,完善实训教学体系。形成物流管理专业认知实习、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训4门实训课程大纲。

4、建设好适应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实训室和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室将以供应链一体化为核心,集成原料管理、生产线配送管理、仓储管理、RFID 信息管理、配送管理、货代管理的物流综合操作软件,能够模拟真实的物流业务操作以及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技能的实训操作平台,满足物流企业、货代企业、港口企业业务及系统操作核心技能实训要求。

三、建设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内容

依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及师生配比要求,制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通过培养、引进和聘请等方式,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

专业带头人要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突出的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和理论,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方向,具有教学团队领导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带领教学团队进行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

(2)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选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中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鼓励和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每年到企业挂职工作或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具体的专业教学实习,培养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3)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工作,或从企业和社会聘请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按照“专任教师职业化,兼职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加强“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建设形成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校内外师资结构。

(4)青年教师培养

通过专业教师搞教研活动,对青年教师实施专业教师传帮带计划。通过培训、参加技能大赛及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参加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参与生产第一线实践活动等进行青年教师的培养。

(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措施,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学团队建设规划,聘请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了从企业聘用兼职实训教师的比例。

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图

2、建设目标及验收要点

(二)课程体系建设

1、建设内容

(1)物流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

针对地区差异、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进行调研,针对运输、仓储、配送、贸易、信息等主要岗位群设置课程,整合课程内容,动态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思路

(2)构建理论与实践双向教学体系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与安排,构建“企业生产现场认识实习,物流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校内仿真模拟实训、职业技能综合训练、顶岗实习”为特征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遵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配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适时安排和组织实习实训项目,以达到基本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从“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并向综合职业能力”递进培养的两条路径。

理论与实践双向教学体系

参照物流职业岗位标准,对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解,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专业理论课的内容和深度以理论在指导实践中的“必需、够用、能发展”为度,严格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和发展去滚动式地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实效性。在教学方面采用阶段式,即理论教学体系由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三部分组成。

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按认知与体验、岗位实训、综合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四个层次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多方向、分岗位、重操作”的实践教学特点,将学生岗位训练与综合训练、有机结合,实现物流信息处理能力训练和物流业务处理能力训练同步进行,提高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并进的局面。

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3)基于物流岗位工作过程,构建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依据物流岗位能力标准,围绕岗位技能点,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核心能力,围绕核心能力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在核心课程建设中,确定将《配送管理》、《物流运输管理》、《仓储实务》3门课程建设成为专业优质核心课程。采用校企合作方式,与物流企业共同成立课程开发项目组,通过对工作领域、工作行动能力的分析,进行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形成课程标准、学习情境范例、校本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库、课程考核题库、考核标准等教学资源。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同时,将对原有精品课程《管理学基础》进行进一步改造和提升,并带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逐步推进从“教法”向“学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知识、能力体系的转变,以此带动整个专业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和建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的普及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

(4)教学方法改革

加大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实习一体化。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及仿真模拟实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过程考核法、“考证合一”考核法、现场实操考核法、公开讲评考核法、作品展示考核法、计算机网络考核方法等体现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考核方法创新。

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相应激励机制,及时收集教学信息,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在教学质量的评估过程中,推行教学互评制度,实行教师自查、互评,实施教评学、学评教。

(5)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认真贯彻执行学院考试考核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均有符合能力培养的考核标准,如:笔试、实际操作考核、过程考核等。同时为了进一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最终获得的成绩还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撰写调查报告等所占的分值。

在学历教育考核中,要建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和持续性评估的机制,让用人单位、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习评价。要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应注重高职教育的特点, 重点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考核中,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和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例如,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可采取口试、笔试, 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考核。

(6)教材建设

聘请企业人员和骨干教师一起组成教材及课件开发团队,配合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开发编写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材,在教材中加大实训部分的内容,将生产性的实训活动融入其中,同时开发编写相应实验、实训指导书和配套课件。

(7)教学资源库建设

在加强各项教学基本建设的同时,突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考核、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的标准化、规范化、通用化建设,以规范教学基本要求,保障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构筑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交流的平台。

教学资源库将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与标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几个模块进行建设,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案例库、题库、实验实训等。

2、建设目标及验收要点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建设内容

(1)行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以服务企业和地区经济建设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主

线,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教学计

划的有机结合,以物流管理社会工作岗位技能为导向,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物流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建立“行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人

才培养模式,按照对接物流行业、工学结合、与物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建物流

管理专业的建设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下,以公司的运输、仓储、配送、信息

等作业流程为载体,融合职业岗位标准,分析本专业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知

识,探索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本地区特征和竞争优势的

既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又符合人才个性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

”的高素质技能型现代物流人才。

订单驱动培养物流管理人才

按照市场调研→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分析→工学项目模块设计→项目课程体系→教学方案设计的路线,系统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流程图

2、建设目标及验收要点

(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内容

(1)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

为了更好地适应物流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造就大批高素质技能型的现代物流

人才,大力加强建设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的“多环节、多岗位、多流程”校

内实训基地。

重点建设物流实训中心,充分满足校内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和社会服务的

需求。在原有实训设施的基础上,建设物流实训中心,包括仓储与配送实训室、

沙盘模拟实训室,以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日常教学与实训课程的要

求。

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计划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办学,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创

造学生实践的机会。同时为学生的实习、就业进行一条龙服务,学生能将学校所

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充分应用,尤其是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同学们自己动手,

实际操作,更加清楚了物流的各项业务流程,一些在顶岗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

受到实习单位的欢迎,毕业后与企业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较好的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在学生与物流企业之间形成了有效沟通,

搭建了良好桥梁。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向

实训内涵建设:

首先,注重实验实训基地的调研工作,拓展合作伙伴,推行以“岗位导向、

学训交替”为指导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突出

实践教学方式。

第二,进一步完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机制,拟定科学合理的实训评定

标准,确保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运行通畅,强化校外实训管理,实现校企“互惠双赢”。

第三,编写实训项目指导手册。

第四,营造实验实训中的职业氛围。①利用实习实训软件进行物流各个流程的操作;②利用任务驱动、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进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参与企业项目,体验真实经营环境;③利用物流模拟实训、沙盘模拟实训、运输配送实训等实训项目进行虚拟经营活动。

第五,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运行机制。①设计顶岗实习方案,签署“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协议书”;②制定配套制度,明确工作规范;③创新管理体制,设立保障组织;④注重精细操作,加强过程管理。

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内涵建设计划

2、建设目标及验收要点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一、目前状况

(一)师资队伍

1.专业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结构状态

本专业现有教师 5名,其年龄、职称、学历结构状态如下:

(1)年龄结构

40岁以下的 2名,占 40 %,41-55岁 2 名,占 40 %,56岁以上1名占20%。

(2)职称结构

高级职称 2名,占 40 %,中级职称 2名,占 40 %,职称呈梯度状态,结构比较合理,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国家评估优秀标准。

(3)学历结构

本科 3 名,占 60 %,研究生比例达到 30 %的国家评估优秀标准。

(4)双师素质教师比率

本专业现有双师素质教师 4名,占教师总数的 80 %。

(二)招生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成立于2006年,每年招生情况如下:

从最近三年看,生源是稳定增长的,在整体生源下降的大背景下能保持稳定增长是来之不易的。

(三)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效仿省内最好的物流专业--辽宁交通高等学校,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课的教学。符合了辽宁理工职业学院-高职教育培养的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校内实训课程:物流综合实训、ERP 综合实训、连锁经营综合实训、渠道实训等。

物流管理专业不断地开发有潜力和潜在的课程,让开发的课程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向大二专业开的物流法规等专业课,就是适应了社会的需求。课程整合向大一开的物流仓储与配送,以前我们专业是开两门专业课仓储和配送,现在两门专业课一起上,更好的把课程整合起来,让学生掌握。我们的课程体系没有根据地区经济情况和学校状况形成自身的特色。

(四)实训教学

1、实训室

物流管理专业有自己的实训室,实训室有4台手推车,还有我们自己专业做的货箱,多媒体教学,仓储出入库单,各种货架,还有有图片和流程图等能保证仓储课的上课。

2、机房

有两个公用机房有四套教学软件,开设的校内实训课程:物流综合实训、ERP 综合实训、连锁经营综合实训、营销实训等。

(五)物流管理专业存在问题

1、课程体系没形成自己的特色。

2、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3、物流专业学生实训条件有限,学生多无法完成整体实训,实训中管理学生能力不强。

4、校企深入合作有待加强。

二、建设目标

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为基本目标,在深入调研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及其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以深入、可持续的“工学结合”为突破口,在已有的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吸收国内外物流同类专业的建设经验和先进成果,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总结、提升,凝练成全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1、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实现专职教师“双师化”、兼职教师“专业化”,建立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兼职或全职引进物流企业的高管等具有丰富物流实战经验的高级人才作为专业带头人或主干课兼职教师,丰富师资队伍物流理论和经验;组织教师到物流企业顶岗实践,

2、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教学成果,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充分调研产业需求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共育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适合物流产业发展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校内与合作企业共同论证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加强教学研究,形成规范、创新、具有推广意义的教学成果。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拿到省级技能大赛奖项三等奖以

上。

3、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形成完整的精品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完成专业实训课程大纲及实训项目开发,制作完善的实训项目指导书,完善实训教学体系。形成物流管理专业认知实习、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训4门实训课程大纲。

4、建设好适应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实训室和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室将以供应链一体化为核心,集成原料管理、生产线配送管理、仓储管理、RFID 信息管理、配送管理、货代管理的物流综合操作软件,能够模拟真实的物流业务操作以及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技能的实训操作平台,满足物流企业、货代企业、港口企业业务及系统操作核心技能实训要求。

三、建设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内容

依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及师生配比要求,制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通过培养、引进和聘请等方式,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

专业带头人要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突出的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和理论,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方向,具有教学团队领导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带领教学团队进行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

(2)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选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中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鼓励和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每年到企业挂职工作或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具体的专业教学实习,培养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3)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工作,或从企业和社会聘请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按照“专任教师职业化,兼职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加强“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建设形成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校内外师资结构。

(4)青年教师培养

通过专业教师搞教研活动,对青年教师实施专业教师传帮带计划。通过培训、参加技能大赛及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参加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参与生产第一线实践活动等进行青年教师的培养。

(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措施,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学团队建设规划,聘请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了从企业聘用兼职实训教师的比例。

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图

2、建设目标及验收要点

(二)课程体系建设

1、建设内容

(1)物流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

针对地区差异、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进行调研,针对运输、仓储、配送、贸易、信息等主要岗位群设置课程,整合课程内容,动态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思路

(2)构建理论与实践双向教学体系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与安排,构建“企业生产现场认识实习,物流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校内仿真模拟实训、职业技能综合训练、顶岗实习”为特征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遵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配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适时安排和组织实习实训项目,以达到基本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从“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并向综合职业能力”递进培养的两条路径。

理论与实践双向教学体系

参照物流职业岗位标准,对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解,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专业理论课的内容和深度以理论在指导实践中的“必需、够用、能发展”为度,严格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和发展去滚动式地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实效性。在教学方面采用阶段式,即理论教学体系由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三部分组成。

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按认知与体验、岗位实训、综合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四个层次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多方向、分岗位、重操作”的实践教学特点,将学生岗位训练与综合训练、有机结合,实现物流信息处理能力训练和物流业务处理能力训练同步进行,提高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并进的局面。

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3)基于物流岗位工作过程,构建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依据物流岗位能力标准,围绕岗位技能点,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核心能力,围绕核心能力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在核心课程建设中,确定将《配送管理》、《物流运输管理》、《仓储实务》3门课程建设成为专业优质核心课程。采用校企合作方式,与物流企业共同成立课程开发项目组,通过对工作领域、工作行动能力的分析,进行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形成课程标准、学习情境范例、校本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库、课程考核题库、考核标准等教学资源。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同时,将对原有精品课程《管理学基础》进行进一步改造和提升,并带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逐步推进从“教法”向“学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知识、能力体系的转变,以此带动整个专业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和建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的普及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

(4)教学方法改革

加大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实习一体化。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及仿真模拟实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过程考核法、“考证合一”考核法、现场实操考核法、公开讲评考核法、作品展示考核法、计算机网络考核方法等体现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考核方法创新。

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相应激励机制,及时收集教学信息,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在教学质量的评估过程中,推行教学互评制度,实行教师自查、互评,实施教评学、学评教。

(5)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认真贯彻执行学院考试考核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均有符合能力培养的考核标准,如:笔试、实际操作考核、过程考核等。同时为了进一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最终获得的成绩还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撰写调查报告等所占的分值。

在学历教育考核中,要建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和持续性评估的机制,让用人单位、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习评价。要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应注重高职教育的特点, 重点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考核中,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和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例如,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可采取口试、笔试, 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考核。

(6)教材建设

聘请企业人员和骨干教师一起组成教材及课件开发团队,配合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开发编写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材,在教材中加大实训部分的内容,将生产性的实训活动融入其中,同时开发编写相应实验、实训指导书和配套课件。

(7)教学资源库建设

在加强各项教学基本建设的同时,突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考核、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的标准化、规范化、通用化建设,以规范教学基本要求,保障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构筑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交流的平台。

教学资源库将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与标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几个模块进行建设,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案例库、题库、实验实训等。

2、建设目标及验收要点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建设内容

(1)行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以服务企业和地区经济建设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主

线,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教学计

划的有机结合,以物流管理社会工作岗位技能为导向,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物流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建立“行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人

才培养模式,按照对接物流行业、工学结合、与物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建物流

管理专业的建设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下,以公司的运输、仓储、配送、信息

等作业流程为载体,融合职业岗位标准,分析本专业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知

识,探索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本地区特征和竞争优势的

既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又符合人才个性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

”的高素质技能型现代物流人才。

订单驱动培养物流管理人才

按照市场调研→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分析→工学项目模块设计→项目课程体系→教学方案设计的路线,系统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流程图

2、建设目标及验收要点

(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内容

(1)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

为了更好地适应物流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造就大批高素质技能型的现代物流

人才,大力加强建设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的“多环节、多岗位、多流程”校

内实训基地。

重点建设物流实训中心,充分满足校内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和社会服务的

需求。在原有实训设施的基础上,建设物流实训中心,包括仓储与配送实训室、

沙盘模拟实训室,以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日常教学与实训课程的要

求。

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计划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办学,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创

造学生实践的机会。同时为学生的实习、就业进行一条龙服务,学生能将学校所

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充分应用,尤其是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同学们自己动手,

实际操作,更加清楚了物流的各项业务流程,一些在顶岗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

受到实习单位的欢迎,毕业后与企业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较好的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在学生与物流企业之间形成了有效沟通,

搭建了良好桥梁。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向

实训内涵建设:

首先,注重实验实训基地的调研工作,拓展合作伙伴,推行以“岗位导向、

学训交替”为指导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突出

实践教学方式。

第二,进一步完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机制,拟定科学合理的实训评定

标准,确保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运行通畅,强化校外实训管理,实现校企“互惠双赢”。

第三,编写实训项目指导手册。

第四,营造实验实训中的职业氛围。①利用实习实训软件进行物流各个流程的操作;②利用任务驱动、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进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参与企业项目,体验真实经营环境;③利用物流模拟实训、沙盘模拟实训、运输配送实训等实训项目进行虚拟经营活动。

第五,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运行机制。①设计顶岗实习方案,签署“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协议书”;②制定配套制度,明确工作规范;③创新管理体制,设立保障组织;④注重精细操作,加强过程管理。

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内涵建设计划

2、建设目标及验收要点


相关文章

  •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工程管理
  • 回顾了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历史沿革及教育改革过程,对我国高校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现状,研究现状及课程体系设置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总结并对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住处了初步的探讨和愿望. 多年来,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为我国建筑业培养了众多高素质人才,面对 ...查看


  • 物流专业学习需求分析报告
  • 员工培训 物流专业学习需求分析报告 物流管理131 姓名:张妍 学号:1304083147 物流专业学习需求分析报告 1.研究背景及目的 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本世纪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需要 ...查看


  •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
  •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又好又快地推进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全面落实"六位一体" 管理要求,建设优质工程.安全工程.节约工程,在进一步深化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按照"镜头不换.纵 ...查看


  • 工程管理专业分析与前景展望
  • 目录一 工程管理专业论述 .................................................. 2 1.1 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性及发展背景 .................. 2 1.2 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 ...查看


  •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定位
  •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定位 一.培养目标 按照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和管理系"能力型.创新型.创业型"的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的高级 ...查看


  •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专业化管理
  • 城市轨道工程建设项目的"专业委托"管理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津滨轻轨工程概况 天津市区至滨海新区快速轨道交通工程是天津市重点工程.本项目一期工程由市区中山门,沿途经过东丽开发区.发电厂.大无缝.塘沽市区,至开发区 ...查看


  • 税源专业化管理问题探讨
  • 源专业化管理问题探讨--兼谈税收征管新模 式 来源:广东省国家税务局 作者:[日期:2013-07-01] 林 晓 [字体:大 中 小] [内容提要] 作者认为税源专业化管理不仅是一场税收业务变革,更是一场涵盖机构重臵.职能调整.人员配备的 ...查看


  • 食品药品管理类专业寒假社会实践个人总结心得体会报告
  • 食品药品管理类专业 寒假社会实践 个 人 总 结 本文个人原创,绝非复制 本文包括食品药品管理类专业社会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心得体会三部分,共4页. 学 院: 专 业:食品药品管理类专业 班 级:食品药品管理类专业1109班 姓 名: 学 ...查看


  •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
  • 第30卷第2期2011年6月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 OF EAST CHINA (社会科学版) OF TECHNOLOGY INSTITUTE Vol.30No.2 Jun.2011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 周敏丹,金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