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中的夸张和排比手法

  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在中国的报告文学史上开创了新的记录”,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的差距,强化了文学色彩,具有文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这些特点,又与其运用了一些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对比、比喻、夸张、排比等)是分不开的。本文重点谈谈其中夸张和排比手法的运用。   一、夸张手法的运用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大体上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形式。扩大夸张,就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缩小夸张,就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超前夸张,就是在说两种事物的时候,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或同时出现的夸张形式。运用夸张,尤其是比喻式夸张和排比式夸张,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和气势,还能突出事物的某一特点。   《包身工》一文主要用了缩小夸张和扩大夸张。   1.缩小夸张   (1)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2)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3)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每间工房的楼上楼下,平均住着三十二三个“懒虫”和“猪猡”……   以上三例中画线的部分,都用了缩小夸张(①③例是比喻式夸张),突出了包身工居住条件的恶劣,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2.扩大夸张   (1)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有“脚路”的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以上一例中的画线部分用的是扩大夸张,突出了带工或其委派者撒谎行骗的丑恶嘴脸。   (2)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以上一例中的画线部分用的是扩大夸张,突出了包身工性命难保的极为悲惨的命运,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滔天罪恶。   (3)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以上一例中的画线部分用的是扩大夸张,既是比喻式夸张,又是排比式夸张,突出了包身工受到的非人的悲惨遭遇和包身工制度摧残人性的极大罪恶。   二、排比手法的运用   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运用排比,可以使语言生动有气势,或是增加信息容量,或是强调某种意思,或是强化某种感情等。   1.用于叙述描写,起强调意思的作用。   (1)嘿,几十层楼的高房子,两层楼的汽车,各种各样好看好用的外国东西。   (2)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以上两例中画线部分的描写式的排比,前者突出强调了带工或其委派者撒谎行骗的“高超”伎俩,后者突出强调了包身工受到的非人的悲惨遭遇和包身工制度摧残人性的极大罪恶。   2.用于议论抒情,起强化感情的作用。   (1)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   (2)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   以上两例中画线部分的议论抒情式的排比,强化了作者对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极大同情,以及对包身工制度的极大控诉之情。   总之,《包身工》一文运用夸张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文学色彩,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又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内容,起到了突出特点、强调含意、强化感情的作用,真可谓一箭双雕。   

  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在中国的报告文学史上开创了新的记录”,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的差距,强化了文学色彩,具有文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这些特点,又与其运用了一些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对比、比喻、夸张、排比等)是分不开的。本文重点谈谈其中夸张和排比手法的运用。   一、夸张手法的运用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大体上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形式。扩大夸张,就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缩小夸张,就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超前夸张,就是在说两种事物的时候,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或同时出现的夸张形式。运用夸张,尤其是比喻式夸张和排比式夸张,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和气势,还能突出事物的某一特点。   《包身工》一文主要用了缩小夸张和扩大夸张。   1.缩小夸张   (1)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2)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3)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每间工房的楼上楼下,平均住着三十二三个“懒虫”和“猪猡”……   以上三例中画线的部分,都用了缩小夸张(①③例是比喻式夸张),突出了包身工居住条件的恶劣,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2.扩大夸张   (1)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有“脚路”的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以上一例中的画线部分用的是扩大夸张,突出了带工或其委派者撒谎行骗的丑恶嘴脸。   (2)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以上一例中的画线部分用的是扩大夸张,突出了包身工性命难保的极为悲惨的命运,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滔天罪恶。   (3)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以上一例中的画线部分用的是扩大夸张,既是比喻式夸张,又是排比式夸张,突出了包身工受到的非人的悲惨遭遇和包身工制度摧残人性的极大罪恶。   二、排比手法的运用   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运用排比,可以使语言生动有气势,或是增加信息容量,或是强调某种意思,或是强化某种感情等。   1.用于叙述描写,起强调意思的作用。   (1)嘿,几十层楼的高房子,两层楼的汽车,各种各样好看好用的外国东西。   (2)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以上两例中画线部分的描写式的排比,前者突出强调了带工或其委派者撒谎行骗的“高超”伎俩,后者突出强调了包身工受到的非人的悲惨遭遇和包身工制度摧残人性的极大罪恶。   2.用于议论抒情,起强化感情的作用。   (1)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   (2)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   以上两例中画线部分的议论抒情式的排比,强化了作者对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极大同情,以及对包身工制度的极大控诉之情。   总之,《包身工》一文运用夸张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文学色彩,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又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内容,起到了突出特点、强调含意、强化感情的作用,真可谓一箭双雕。   


相关文章

  •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 一.知识要点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 ...查看


  • 导学案包身工4
  • <包身工> 夏衍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要点] 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常识,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常识,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2.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文章的结构线索, ...查看


  • [包身工]教学设计
  • <包身工>教学设计 李红梅 教学目标 1. 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 ...查看


  • [包身工]导学案
  • <包身工>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衍(yǎn)汀(tīng)游说(shuì)辊(gǔn) 栅(zhà)趾(zhǐ)骷髅(kū) 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点词: 吆喝:大声喊叫. 生杀予夺:指统治者 ...查看


  • 文章的表现手法
  • 文章的表现手法 一.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 抒情方式: 1. 直抒胸臆(<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查看


  • 包身工教学设计 2
  • 一.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 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 二. 教学重点 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 教学难点 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 ...查看


  • 2015年中考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修辞手法
  • 百度文库 wjb005 制作修辞手法 课标与教材对修辞手法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 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2.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 3.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 ...查看


  • 语文常见修辞手法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一段话所用的修辞手法列举正确的一项是( ) 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 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者是叫那山上的松柏, 在受到天风吹拂的 ...查看


  •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
  • 高中修辞复习 比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种类: 明喻 甲像乙. 本体.比喻词.喻体三者明明白白都有.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像.仿佛.似.犹如-- 暗喻 甲是乙. 本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