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班级管理的新模式

谈小学班级管理的新模式

摘要:班级是一个学校最为基础、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学校教育单位,对学校的影响也最为直接、全面,同时也是学校集中体现教育理念的场所。面对新课改学校的领导、教师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适应这种改变。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 新模式 问题

众所周知,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要学得知识,就要思考,而对所学的内容发出疑问则是思考的开端。因为问题的提出不仅决定了研究的方向,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规定了研究要用的方法与途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1]笔者之所以选择“谈小学班级管理的新模式”这一论题,主要源于对我国现行的教育改革也就是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小学班级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模式的反思。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小学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2.班级管理的新模式

班级管理的新模式是指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班级管理进行的一系列适用

于班级发展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表现在:座位的更换、助教的推选、导学案的推广等。

二.班级管理新模式的具体内容

我的实习学校是在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在实习期间刚好碰上附小进行新课改。这就为我更好的了解附小的课改提供了一系列的方便,也让我对新课改有了很深的触动。

1.从学生上来说

首先是学生座位的调换,由原来的面对教师到现在的学生面对面。这样就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的友谊,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如:上课时要

进行小组交流,班上的同学就可以聚在一起讨论。小组成员也可以很快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遇到不懂的问题是可以马上找同学帮忙解决等。然后是每周进行一次座位调整,让学生在班上得每个角落都留下印记。不论好生或后进生都一视同仁。这就让那些后进生产生不能让老师失望的意识。同时也曾强了学生的上进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对于优生来说可以让他们减少一些优越感,让他们懂得谦虚。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

其次是助教的推选。将班上的同学分成几大组,每个组选一个成绩好的担任助教,而助教的责任是帮助教师管理好自己那一组的纪律。同时为了不出现一人多职的情况,每个组推选出语文组长、数学组长等各个委员一名。这样对班上的学生来说每一个人都是班干部,使得班级管理局面明显加强,使得每一个人都有事可做。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为此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思想,让学生明确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应该群策群力、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光,营造一股“为集体争荣誉光荣”,“破坏集体荣誉可耻”的舆论,弘扬正气,互相监督,互相勉励,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2]而助教的推选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最后是导学案的应用。导学案是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思维习惯而制定的一份有利于学生课堂效率提高的教案。这份教案极大地发挥了孩子的自主学习性。是由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开动了脑筋。如:在学习生字上,以前是靠教师提出要学的生字,现在呢?是教师让学生自己找认为会错或易错的生字,并将其展示在小黑板上,然后教师指名让学生汇报本组的生字,并说明你认为它易错的理由。这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绳子的积极性。加大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毕竟小学生是最爱表现得,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他们当然会抓住。同时,它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了详细的要求。

从学生素质上来说新课改要求学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里本作者想说一下学生的体育和德育。笔者认为一个班的精神风貌不仅仅体现在班级上课时的表现,更多的是课间操上。课间操又称为课间体育活动是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一项体育活动,是学生紧张学习之中的一种积极性休息,同时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综合反映。课间操的形式与内容对学生的生理、心

理影响是重要而深刻的。课间操可以体现小学生活泼的特点,它可以使肢体的活动量加大,加强支配运动中枢神经细胞的兴奋程度,还会使支配学习思维中枢神经细胞抑制的更深,使大脑思维中枢神经细胞休息的更好,这样,再学习时,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现在的学校大多数都不在乎课间操的质量,除非是遇到领导的检查或者是大型的课间操比赛。这就使得课间操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学生做起来就不会认真地完成了。其实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适当要求学生提高课间操的质量。并将它加入到学生操行评定当中,使得学生重视课间操。

然后是学生思想品质上的提升,素质教育我们已经说了很多年了,但他的成效却是那么的微小,因为应试教育太过强大了。不过现在有关专家和学校又加强了对它的重视。笔者认为学生思想品质上的提高不仅仅是在大的方面,更多的是体现在生活上的细节问题上。如:如何去和同学交流,爱护班级的公共设施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学生的素质。笔者认为好的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他成为一个更有利于社会的人。

这些都是我在附小实习期间看到的他们的一些班级管理的新模式的具体表现。还有其他学校有其他的新模式,如:网络班级管理模式、辅导员+班主任的管理模式等。

2.从教师上来说

从笔者的描述中大家不难发现附小的这种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要求那么班

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教育是什么?就是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3]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要充满爱心。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中,班主任要时刻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他们的需要,学会和学生平等相处,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和谐的班集体。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有孩子的天性那就是爱玩,这就是说他们没有那么强烈的自律意识,当然就会犯下一些无伤大雅的错误。在这个时候班主任要有一颗包容的心。笔者在实习期间有过几次值班的经历:有一次值班中班上开始很吵,我就将几个特别吵的学生

的名字记在了黑板上,并告诉他们如果在接下来的午休中吵闹的话我就会给他们惩罚,同样的如果改正了的话我会既往不咎。这就给那些吵闹的孩子一个改过机会,让他们自己学会抓住机会。当然,对于那些一再犯事的学生我也不会过于放纵,毕竟认得忍耐是有限的。因此有时也要赏罚分明,让他们知道班级公约的制定不是摆在那里看的,是要遵守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闪光点’,做到使孩子在他最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天赋素质的事情上„„”[4]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材,这是附小的课改比较注重的地方。比如:有的学生很调皮但他的体育很好,跑步特别快。作为班主任就应该让他多参加一些学校的运动会或其他关于体育方面的活动,使他最大限度的展现他的才能。在笔者实习期间就曾在课堂上进行过一次角色扮演,令笔者特别意外的事原本在比较沉闷的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许多学生都举手想来表演。还有的举手了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表演的很是懊恼,下课后找到笔者希望下次可以让他表演。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学生的表现欲是很强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中教师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活跃课堂的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在保障学习成绩的条件下,多举办一些班会活动给他们最大的展现空间,毕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些都可以让他们劳逸结合,更有利于他们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同时在他们展现是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做出及时的处理。

三.班级管理新模式的影响

1.座位交换的影响

学生面对面的座位安排,可以加强学生的交流,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如:上课讲小话。因为没有了回头的动作且对面就是同学很容易讲小话,这就是上课不专心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刻注意课堂的纪律,并时刻提醒那些学生专心听讲。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加重了教师的课堂任务。然后是同学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如:上课时突然有学生说有人拿了他的东西不肯还。这就打断了教师上课的思路,也扰乱了课堂的纪律,降低了课堂的效率。在这个问题上我举得可以在面对的课桌之间加上一块木板,这就能减少学生对对面同学的影响。座位的调换让每个学生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痕迹,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一些学

生的特殊情况,如:有的学生视力不好,坐在后面看不清黑板; 还有的是个子比较矮坐在后面被其他同学挡住了。这些都不利于他们视力的保护。所以教师在安排座位时可以适当的考虑一下这些学生。

2.助教的推选的影响

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但长期一个学生担任助教就会使其他组员产生不服的心理。因为一个学生长期在某一职位上,就会使他觉得我是这组最大的,我就是对的,其他人都要服从于我的想法。这就会使的组员对助教产生不满,但又碍于助教和班主任不敢言,久而久之,一旦说破就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在适当时机重新选助教;或者经常问一下学生的意见,看他们对助教有什么意见,希望助教如何改正。当然这些都必须在合理的范围以内。同时组员的固定,也缩小了同学的交流。在面对班级利益与本组利益相冲突时他们往往会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样就会形成以组为单位的班级小团体,这不利于班级的团结向上发展。毕竟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私心比较重,自我意识比较强。所以经常换座位是好的,但有时打破组的局限也是必须的。

3.导学案应用的影响

在刚刚面对导学案时,笔者很是迷茫。因为以前从没出现过,同时附小的教师也处在摸索阶段。但不难看出导学案的确比较适用于学生的学习,对教师来说也减轻了他们的任务。但是导学案课时安排比较少,课内的任务很重。因为它比较细致的描述了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我们刚开始上课时,原任课老师就要求我们用导学案上课必须要适当,不能全部照搬。这样就既符合学校课改的要求,也减轻了学生和老师的任务。从这里不难看出新课改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面对新课改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是很了解。

总结了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可以看出一个好的班级氛围可以影响学生一辈子,我们要让平凡的教室洒满温暖的阳光,适用的班级管理模式也会让每个学生都生活在愉悦的氛围中,使每个学生都的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A〃爱因斯坦,L 英菲尔德.物理学的进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技出

版社,1962:66

[2] 王宁. 今天,我们怎么做班主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4]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5] 钟启泉. 班级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

[6] 彭虹斌. 略论国外中小学班级班级管理[J].教育期刊网,2002

[7] 张敏. 小学班级管理伦理研究[J].教育期刊网,2010

[8] 高洪源. 班级管理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觉醒”和发展[J].教育期刊网,2002

[9] 许美容. 班级管理新模式的建设[J].安海教育信息网,2011

[10] 谭林. 浅谈和谐有序班级管理新模式的构建[J].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

[11] 九江学院. 班级管理新模式[J].中国江西网

[12] 白云. 市城区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教育期刊网

[13] 李立春. 和谐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谈小学班级管理的新模式

摘要:班级是一个学校最为基础、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学校教育单位,对学校的影响也最为直接、全面,同时也是学校集中体现教育理念的场所。面对新课改学校的领导、教师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适应这种改变。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 新模式 问题

众所周知,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要学得知识,就要思考,而对所学的内容发出疑问则是思考的开端。因为问题的提出不仅决定了研究的方向,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规定了研究要用的方法与途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1]笔者之所以选择“谈小学班级管理的新模式”这一论题,主要源于对我国现行的教育改革也就是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小学班级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模式的反思。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小学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2.班级管理的新模式

班级管理的新模式是指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班级管理进行的一系列适用

于班级发展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表现在:座位的更换、助教的推选、导学案的推广等。

二.班级管理新模式的具体内容

我的实习学校是在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在实习期间刚好碰上附小进行新课改。这就为我更好的了解附小的课改提供了一系列的方便,也让我对新课改有了很深的触动。

1.从学生上来说

首先是学生座位的调换,由原来的面对教师到现在的学生面对面。这样就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的友谊,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如:上课时要

进行小组交流,班上的同学就可以聚在一起讨论。小组成员也可以很快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遇到不懂的问题是可以马上找同学帮忙解决等。然后是每周进行一次座位调整,让学生在班上得每个角落都留下印记。不论好生或后进生都一视同仁。这就让那些后进生产生不能让老师失望的意识。同时也曾强了学生的上进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对于优生来说可以让他们减少一些优越感,让他们懂得谦虚。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

其次是助教的推选。将班上的同学分成几大组,每个组选一个成绩好的担任助教,而助教的责任是帮助教师管理好自己那一组的纪律。同时为了不出现一人多职的情况,每个组推选出语文组长、数学组长等各个委员一名。这样对班上的学生来说每一个人都是班干部,使得班级管理局面明显加强,使得每一个人都有事可做。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为此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思想,让学生明确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应该群策群力、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光,营造一股“为集体争荣誉光荣”,“破坏集体荣誉可耻”的舆论,弘扬正气,互相监督,互相勉励,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2]而助教的推选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最后是导学案的应用。导学案是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思维习惯而制定的一份有利于学生课堂效率提高的教案。这份教案极大地发挥了孩子的自主学习性。是由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开动了脑筋。如:在学习生字上,以前是靠教师提出要学的生字,现在呢?是教师让学生自己找认为会错或易错的生字,并将其展示在小黑板上,然后教师指名让学生汇报本组的生字,并说明你认为它易错的理由。这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绳子的积极性。加大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毕竟小学生是最爱表现得,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他们当然会抓住。同时,它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了详细的要求。

从学生素质上来说新课改要求学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里本作者想说一下学生的体育和德育。笔者认为一个班的精神风貌不仅仅体现在班级上课时的表现,更多的是课间操上。课间操又称为课间体育活动是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一项体育活动,是学生紧张学习之中的一种积极性休息,同时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综合反映。课间操的形式与内容对学生的生理、心

理影响是重要而深刻的。课间操可以体现小学生活泼的特点,它可以使肢体的活动量加大,加强支配运动中枢神经细胞的兴奋程度,还会使支配学习思维中枢神经细胞抑制的更深,使大脑思维中枢神经细胞休息的更好,这样,再学习时,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现在的学校大多数都不在乎课间操的质量,除非是遇到领导的检查或者是大型的课间操比赛。这就使得课间操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学生做起来就不会认真地完成了。其实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适当要求学生提高课间操的质量。并将它加入到学生操行评定当中,使得学生重视课间操。

然后是学生思想品质上的提升,素质教育我们已经说了很多年了,但他的成效却是那么的微小,因为应试教育太过强大了。不过现在有关专家和学校又加强了对它的重视。笔者认为学生思想品质上的提高不仅仅是在大的方面,更多的是体现在生活上的细节问题上。如:如何去和同学交流,爱护班级的公共设施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学生的素质。笔者认为好的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他成为一个更有利于社会的人。

这些都是我在附小实习期间看到的他们的一些班级管理的新模式的具体表现。还有其他学校有其他的新模式,如:网络班级管理模式、辅导员+班主任的管理模式等。

2.从教师上来说

从笔者的描述中大家不难发现附小的这种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要求那么班

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教育是什么?就是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3]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要充满爱心。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中,班主任要时刻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他们的需要,学会和学生平等相处,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和谐的班集体。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有孩子的天性那就是爱玩,这就是说他们没有那么强烈的自律意识,当然就会犯下一些无伤大雅的错误。在这个时候班主任要有一颗包容的心。笔者在实习期间有过几次值班的经历:有一次值班中班上开始很吵,我就将几个特别吵的学生

的名字记在了黑板上,并告诉他们如果在接下来的午休中吵闹的话我就会给他们惩罚,同样的如果改正了的话我会既往不咎。这就给那些吵闹的孩子一个改过机会,让他们自己学会抓住机会。当然,对于那些一再犯事的学生我也不会过于放纵,毕竟认得忍耐是有限的。因此有时也要赏罚分明,让他们知道班级公约的制定不是摆在那里看的,是要遵守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闪光点’,做到使孩子在他最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天赋素质的事情上„„”[4]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材,这是附小的课改比较注重的地方。比如:有的学生很调皮但他的体育很好,跑步特别快。作为班主任就应该让他多参加一些学校的运动会或其他关于体育方面的活动,使他最大限度的展现他的才能。在笔者实习期间就曾在课堂上进行过一次角色扮演,令笔者特别意外的事原本在比较沉闷的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许多学生都举手想来表演。还有的举手了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表演的很是懊恼,下课后找到笔者希望下次可以让他表演。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学生的表现欲是很强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中教师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活跃课堂的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在保障学习成绩的条件下,多举办一些班会活动给他们最大的展现空间,毕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些都可以让他们劳逸结合,更有利于他们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同时在他们展现是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做出及时的处理。

三.班级管理新模式的影响

1.座位交换的影响

学生面对面的座位安排,可以加强学生的交流,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如:上课讲小话。因为没有了回头的动作且对面就是同学很容易讲小话,这就是上课不专心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刻注意课堂的纪律,并时刻提醒那些学生专心听讲。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加重了教师的课堂任务。然后是同学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如:上课时突然有学生说有人拿了他的东西不肯还。这就打断了教师上课的思路,也扰乱了课堂的纪律,降低了课堂的效率。在这个问题上我举得可以在面对的课桌之间加上一块木板,这就能减少学生对对面同学的影响。座位的调换让每个学生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痕迹,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一些学

生的特殊情况,如:有的学生视力不好,坐在后面看不清黑板; 还有的是个子比较矮坐在后面被其他同学挡住了。这些都不利于他们视力的保护。所以教师在安排座位时可以适当的考虑一下这些学生。

2.助教的推选的影响

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但长期一个学生担任助教就会使其他组员产生不服的心理。因为一个学生长期在某一职位上,就会使他觉得我是这组最大的,我就是对的,其他人都要服从于我的想法。这就会使的组员对助教产生不满,但又碍于助教和班主任不敢言,久而久之,一旦说破就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在适当时机重新选助教;或者经常问一下学生的意见,看他们对助教有什么意见,希望助教如何改正。当然这些都必须在合理的范围以内。同时组员的固定,也缩小了同学的交流。在面对班级利益与本组利益相冲突时他们往往会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样就会形成以组为单位的班级小团体,这不利于班级的团结向上发展。毕竟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私心比较重,自我意识比较强。所以经常换座位是好的,但有时打破组的局限也是必须的。

3.导学案应用的影响

在刚刚面对导学案时,笔者很是迷茫。因为以前从没出现过,同时附小的教师也处在摸索阶段。但不难看出导学案的确比较适用于学生的学习,对教师来说也减轻了他们的任务。但是导学案课时安排比较少,课内的任务很重。因为它比较细致的描述了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我们刚开始上课时,原任课老师就要求我们用导学案上课必须要适当,不能全部照搬。这样就既符合学校课改的要求,也减轻了学生和老师的任务。从这里不难看出新课改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面对新课改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是很了解。

总结了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可以看出一个好的班级氛围可以影响学生一辈子,我们要让平凡的教室洒满温暖的阳光,适用的班级管理模式也会让每个学生都生活在愉悦的氛围中,使每个学生都的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A〃爱因斯坦,L 英菲尔德.物理学的进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技出

版社,1962:66

[2] 王宁. 今天,我们怎么做班主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4]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5] 钟启泉. 班级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

[6] 彭虹斌. 略论国外中小学班级班级管理[J].教育期刊网,2002

[7] 张敏. 小学班级管理伦理研究[J].教育期刊网,2010

[8] 高洪源. 班级管理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觉醒”和发展[J].教育期刊网,2002

[9] 许美容. 班级管理新模式的建设[J].安海教育信息网,2011

[10] 谭林. 浅谈和谐有序班级管理新模式的构建[J].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

[11] 九江学院. 班级管理新模式[J].中国江西网

[12] 白云. 市城区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教育期刊网

[13] 李立春. 和谐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要领
  • 摘 要: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初级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小学教育,尽最大努力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主要站在小学班主任角度进行考虑,简析如何才能管理好小学生,做好班级的管理的工作,并对目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 ...查看


  • _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对策探究
  • 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对策探究 倪绍兵 (泗阳县王集镇中心小学,江苏泗阳 摘 要:本文从分析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 223800) 出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小学班集体的整体凝聚力下滑. 一.多元文化冲击下, ...查看


  • 小学自主管理模式
  • 龙山小学班级 "两线三段"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讨论稿) 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参与状态与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水平.自主管理型的班级, 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参与为特征,学生自我教育为目标,学生自主活动为内容的 ...查看


  • 在沟通的基础上管理 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
  • 摘 要:班主任是组织班级活动和管理班级的人,能否有效的进行管理活动,不能关系到班级的一个整体上的素质,还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所以班主任要能够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以及性格,在满足相关教学要求的情况下,对小学生进行灵活的班级管理,有效沟 ...查看


  • 宁波市第三届(2011年度)德育专项个人课题
  • 编号 宁波市第三届(2011年度)德育专项个人课题成果评审获奖名单 一等奖 共56项 课题名称 学校 课题负责人 宁波市慈湖中学 宁波市职教中心 宁波市职教中心 宁波市甬江职高 宁波市实验学校 宁波市中原小学 宁波十九中学 张满福 何丽波 ...查看


  • 德育与班级管理(全)
  • 一.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伦理道德 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 二.广义的德育概念可以定位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受 ...查看


  • "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2011-2015)
  • 江苏省高邮中学"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 (2011-2015) 本指南根据省市教科研规划和江苏省高邮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共分"重大课题"."专项课题&quo ...查看


  •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课题研究方案
  •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为了完全实现德育的目标,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 ...查看


  • 学校工作汇报
  • 德育工作 我校德育工作坚持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线,以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以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班级建设为重点,以德育工作各项考核为机制,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