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给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留着广阔的探索空间。最近,笔者走访了上海市郊的部分城镇,在当地镇党委的支持下,召开了非公经济组织企业主座谈会、企业党支部书记座谈会、企业群众座谈会,就城镇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问题进行调研,了解到一些新情况,引发了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一、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现象和问题
党的十五大以来,城镇非公经济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民间个人投资创办的企业,二是原集体企业转制而成的企业,三是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或合作)企业,四是个体工商户。这些非公经济组织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吸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又是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党的建设也有所推进,但表现出不同步性。在调研中发现,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的问题:
(一)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的力量十分薄弱
由于非公经济组织中资产关系和公有制企业不同,党组织的基础差,职工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党员人数少。如松江区的小昆山镇,当地注册经营的非公经济有1987户,从业职工总数约2万余名,但党员总数只有117名,占职工总人数的0. 05%。有党员的企业数为39家,占非公经济总数的2%。仅有5家企业,建立独立支部,4家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绝大多数企业中没有党员。非公经济组织中要求入党的青年很少,积极分子队伍后继乏人。
(二)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活动质量不高
被调查的城镇中,有些非公经济组织是由原集体企业转制而成的,企业主大多数是原企业的党员,现在他们成了企业法定代表人,虽兼任党支部书记,但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经营方面,无暇顾及党的工作。不少企业党支部工作无年度计划,无充实的活动内容。联合支部的党员活动更加困难,党员外出过组织生活,要经企业主批准,没有一定时间保证。生产任务不能减少,耽误了要在业余时间加班完成,否则要扣工资,因此党员过组织生活缺席率高。组织活动质量低,在过组织生活时有些党员主要关心交流各企业的工资、奖金方面的信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在企业里担任中层以上干部的党员尚能为职工谋利,大多数普通党员仅满足于做一个安份守己的职工。
(三)隐匿党员身份的现象时有发生
小城镇非公经济组织中从业的职工大多数是外来务工者。为了摸清这些职工的政治面貌,各镇都曾多次下发统计表格,但回收率很低。不少外地党员不愿暴露党员身份,他们认为来上海打工主要是挣钱,是否党员无所谓,是党员说不定还会添麻烦;有的党员组织关系放在口袋里己经几年了,还没有落实挂靠的支部;有的企业在本地注册,却在异地生产经营,这些企业的党员长期不过组
织生活。上述状况给当地党组织统计党员情况和开展党的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四)私营企业主对在本企业建立党支部的看法不一
调研中涉及是否有必要在私营企业里建立党支部的问题时,不同类型的非公经济企业主反映大相径庭。
由原集体企业转制而成的私营企业主大多数是党员。他们对在本企业建立党的组织持赞同态度,认为一个企业的性质虽变了,但党的性质没有变,在企业内建立党支部有利于正气上升。
中外合资企业普遍欢迎在企业内建立党支部。他们甚至主动要求镇党委派得力的党员到企业任支部书记,并承诺给予享受中层干部的报酬。规模越大的
企业要求越强烈。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们清楚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大陆开厂办公司,必须和当地的党政部门搞好关系;二是企业的规模越大,职工的人数越多,企业主越怕和职工对立,需要有党支部来做的思想政治工作,缓解劳资矛盾。
其他大多数私营企业的企业主则对本企业是否建立党支部并不关注。企业规模较大的业主认为,要在本企业建立党支部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不能影响生产,2.支持企业工作,3.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的企业主还说:“如果党支部带领职工和我对着干,我有权把他开除出厂;在外地办企业时,我就开除过四个党支部书记。”企业规模较小的业主则大多数认为最好建立联合党支部,本企业的党员应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组织生活,不赞成上级党组织安排照顾性的人选到企业任专职党支部书记。
(五)相当一部分党员不愿在私营企业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员一部分己进入企业管理层,他们在维护职工利益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他们不是资产所有者,发挥政治作用受到较大约束。处在操作层的党员普遍认为在国有企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那是出力为工人阶级自己干,越干越光荣。现在在私营企业中干活,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再大,也只是给企业主创造利润。
(六)大多数私营企业主没有入党的愿望
党内正在探讨是否可以允许私营企业主入党的问题。这次调研的结果表明:大多数私营企业主没有入党的愿望。他们认为,开厂办公司主要为了创利润,试试自己有多大能力,能干多大事业;是党的政策给了致富的机会,能为地方经济作出贡献就是我们对社会的回报,能否入党并不重要。有的企业主认为,目前企业规模较小,实力不足,难以承担社会义务,而自己在不能为社会作贡献前是不符合入党的条件的。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个别企业规模较大,经济实力雄厚,个人能力较强的私营企业主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的己明确表态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问及入党的动机时,他们说,是党的现行路线政策让他们先富了起,他们拥护共产党主张的共同富裕目标,愿意为社会多作贡献。这些企业主虽己孕育着美好的愿望,但对党的认识还较肤浅。
二、加强城镇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建设不容忽视的阵地。在这个领域里要结出党建新硕果,必须在实践上有新举措,在理论上有新突破。
(一)形成党组织的网络连结
城镇的非公经济一般在本镇经济开发区注册和就地接受管理。建议在经济开发区成立联合党总支,成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的连结点,并以其为中心向各非公经济组织辐射党的能量。
凡是有3个党员以上的非公企业要及时指导他们成立党支部;党员不足3人的企业要由联合党总支牵头帮助他们建立联合党支部;党员情况不明的企业,联合党总支有责任尽快查明情况,解决外来党员的组织关系落实问题:在本地注册,异地生产经营的企业,联合党总支应该主动和企业生产经营地的党组织联系,切实解决党员组织关系的挂靠问题。通过经济开发区党总支这个连结点,把方方面面的党员凝聚起来,不让一个党员游离在党组织之外。
(二)明确党员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非公经济组织中怎样发挥:是党建工作中的难题之一。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给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留着广阔的探索空间。最近,笔者走访了上海市郊的部分城镇,在当地镇党委的支持下,召开了非公经济组织企业主座谈会、企业党支部书记座谈会、企业群众座谈会,就城镇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问题进行调研,了解到一些新情况,引发了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一、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现象和问题
党的十五大以来,城镇非公经济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民间个人投资创办的企业,二是原集体企业转制而成的企业,三是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或合作)企业,四是个体工商户。这些非公经济组织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吸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又是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党的建设也有所推进,但表现出不同步性。在调研中发现,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的问题:
(一)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的力量十分薄弱
由于非公经济组织中资产关系和公有制企业不同,党组织的基础差,职工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党员人数少。如松江区的小昆山镇,当地注册经营的非公经济有1987户,从业职工总数约2万余名,但党员总数只有117名,占职工总人数的0. 05%。有党员的企业数为39家,占非公经济总数的2%。仅有5家企业,建立独立支部,4家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绝大多数企业中没有党员。非公经济组织中要求入党的青年很少,积极分子队伍后继乏人。
(二)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活动质量不高
被调查的城镇中,有些非公经济组织是由原集体企业转制而成的,企业主大多数是原企业的党员,现在他们成了企业法定代表人,虽兼任党支部书记,但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经营方面,无暇顾及党的工作。不少企业党支部工作无年度计划,无充实的活动内容。联合支部的党员活动更加困难,党员外出过组织生活,要经企业主批准,没有一定时间保证。生产任务不能减少,耽误了要在业余时间加班完成,否则要扣工资,因此党员过组织生活缺席率高。组织活动质量低,在过组织生活时有些党员主要关心交流各企业的工资、奖金方面的信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在企业里担任中层以上干部的党员尚能为职工谋利,大多数普通党员仅满足于做一个安份守己的职工。
(三)隐匿党员身份的现象时有发生
小城镇非公经济组织中从业的职工大多数是外来务工者。为了摸清这些职工的政治面貌,各镇都曾多次下发统计表格,但回收率很低。不少外地党员不愿暴露党员身份,他们认为来上海打工主要是挣钱,是否党员无所谓,是党员说不定还会添麻烦;有的党员组织关系放在口袋里己经几年了,还没有落实挂靠的支部;有的企业在本地注册,却在异地生产经营,这些企业的党员长期不过组
织生活。上述状况给当地党组织统计党员情况和开展党的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四)私营企业主对在本企业建立党支部的看法不一
调研中涉及是否有必要在私营企业里建立党支部的问题时,不同类型的非公经济企业主反映大相径庭。
由原集体企业转制而成的私营企业主大多数是党员。他们对在本企业建立党的组织持赞同态度,认为一个企业的性质虽变了,但党的性质没有变,在企业内建立党支部有利于正气上升。
中外合资企业普遍欢迎在企业内建立党支部。他们甚至主动要求镇党委派得力的党员到企业任支部书记,并承诺给予享受中层干部的报酬。规模越大的
企业要求越强烈。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们清楚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大陆开厂办公司,必须和当地的党政部门搞好关系;二是企业的规模越大,职工的人数越多,企业主越怕和职工对立,需要有党支部来做的思想政治工作,缓解劳资矛盾。
其他大多数私营企业的企业主则对本企业是否建立党支部并不关注。企业规模较大的业主认为,要在本企业建立党支部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不能影响生产,2.支持企业工作,3.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的企业主还说:“如果党支部带领职工和我对着干,我有权把他开除出厂;在外地办企业时,我就开除过四个党支部书记。”企业规模较小的业主则大多数认为最好建立联合党支部,本企业的党员应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组织生活,不赞成上级党组织安排照顾性的人选到企业任专职党支部书记。
(五)相当一部分党员不愿在私营企业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员一部分己进入企业管理层,他们在维护职工利益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他们不是资产所有者,发挥政治作用受到较大约束。处在操作层的党员普遍认为在国有企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那是出力为工人阶级自己干,越干越光荣。现在在私营企业中干活,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再大,也只是给企业主创造利润。
(六)大多数私营企业主没有入党的愿望
党内正在探讨是否可以允许私营企业主入党的问题。这次调研的结果表明:大多数私营企业主没有入党的愿望。他们认为,开厂办公司主要为了创利润,试试自己有多大能力,能干多大事业;是党的政策给了致富的机会,能为地方经济作出贡献就是我们对社会的回报,能否入党并不重要。有的企业主认为,目前企业规模较小,实力不足,难以承担社会义务,而自己在不能为社会作贡献前是不符合入党的条件的。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个别企业规模较大,经济实力雄厚,个人能力较强的私营企业主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的己明确表态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问及入党的动机时,他们说,是党的现行路线政策让他们先富了起,他们拥护共产党主张的共同富裕目标,愿意为社会多作贡献。这些企业主虽己孕育着美好的愿望,但对党的认识还较肤浅。
二、加强城镇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建设不容忽视的阵地。在这个领域里要结出党建新硕果,必须在实践上有新举措,在理论上有新突破。
(一)形成党组织的网络连结
城镇的非公经济一般在本镇经济开发区注册和就地接受管理。建议在经济开发区成立联合党总支,成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的连结点,并以其为中心向各非公经济组织辐射党的能量。
凡是有3个党员以上的非公企业要及时指导他们成立党支部;党员不足3人的企业要由联合党总支牵头帮助他们建立联合党支部;党员情况不明的企业,联合党总支有责任尽快查明情况,解决外来党员的组织关系落实问题:在本地注册,异地生产经营的企业,联合党总支应该主动和企业生产经营地的党组织联系,切实解决党员组织关系的挂靠问题。通过经济开发区党总支这个连结点,把方方面面的党员凝聚起来,不让一个党员游离在党组织之外。
(二)明确党员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非公经济组织中怎样发挥:是党建工作中的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