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状态

浅谈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状态

摘要:亚健康状态是新世纪人类医学的重大命题,世界上有75%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近几年,亚健康所困扰的主体人群正出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现在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的盛行,使得多数大学生缺乏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从而使亚健康的问题更加突出。如何使大学生早日从亚健康状态中走出来,是目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的问题。本文将概述大学生亚健康表现,通过分析大学生亚健康的成因,解读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的关系,对于调节大学生身心矛盾,增进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及社会适应性、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质具有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体育运动,大学生,亚健康,身心素质

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空中阁楼。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有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目前全球亚健康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明显危及到30岁以下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已成为亚健康的高发人群,其亚健康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高校学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改善和减少亚健康人群比例,对于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关注大学生的健康, 关注其身心状态的亚健康, 寻求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途径和方法,是目前学校教育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亚健康”概述

“亚健康”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通常, 亚健康又叫慢性疲劳综合症或“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WHO定义为: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边缘状态,一般是指肌体虽无明确的疾病, 但在躯体、心理和人际交往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人体多种疾病的重要起源和基础。医学专家们对这种现代人的“通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后指出: 亚健康是整个身心性的, 即躯体和心理均处在一种非健康的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处理得当,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将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青少年由于内在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化防范机制尚未成熟, 亚健康的危害更大。 [1]

最近的一些调查表明, 亚健康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身体以及心理等各个方面。如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患有肥胖或身体偏胖。全国过半数的青少年学生超时、睡眠不足,心理发育不健康, 遇到挫折易产生逆反心理、厌学心理, 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些说明了许多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亚健康状态。

二、造成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处在亚健康状态的青少年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往往表现为疲劳,乏力,注意力难集中, 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失眠,情绪不稳定,厌学、拒学、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等。根据上述的亚健康症状, 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以及相关因素, 造成亚健康的因素一般有4种:

(一)过度紧张和压力

当前的大学生正承受着社会转型期生活、学习及近年来就业等方面比已往更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长时期的紧张和压力会导致应激性溃疡、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影响睡眠质量、免疫功能下降等危害。目前,在我国高校大学生患心理疾病而无法继续学习,被迫休学的人数占因病休学人数的64.4%,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不良生活方式及缺乏体育锻炼

大学生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并迅速向成人过渡的动态变化时期,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容易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据宗继军[4][3][2]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中吸烟和偶尔吸烟的比例为42.1%;喝酒和偶尔喝酒的比例为57.9%。究其原因,一是学习与竞争的压力较大,以此来缓解压力;二是无具体目的,有从众心理,以此作为时尚和成熟的标志,这种情况占绝大多数。同时,在他的调查中,坚持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仅为32.3%,运动缺乏症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营养过剩”、体重超标、肌体抵抗力下降。

(三)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

环境污染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形杀手,如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宿舍卫生较差、噪音污染、电磁波辐射及其他化学、物理因素污染等。

(四)社会和家庭因素影响

这是心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激烈的社会竞争、加快的生活节奏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对处于心理、生理的尚未完全成熟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社会上不良的刺激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

而在家庭因素中,主要是与家庭负担过重、父母离异、生病、父(母)子(女)不和,

以及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情况相关。 [5]

三、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

研究表明,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密切相关。体育运动能增加愉快体验,保持良好的心境,从而缓和机体紧张状态。富有活力的锻炼可以促进大脑更快、更有效率地思考,形成机灵活泼、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有效消除大学生学习的疲劳,快速走出生理的亚健康状态。

(一)体育运动在防治亚健康过程中的作用

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有效的手段。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并减轻应激反应和缓解紧张情绪。而群体的体育活动,则是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使社会交往增加,身心愉快,是从中获得社会需要满足感的重要途径。总之,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愉悦身心、调节情绪、减轻心理压力、防止心理和情绪障碍,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是抵御亚健康侵袭的有效手段。

(二)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亚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与效应

1.能缓解精神压力,消除大学生的心理紧张感。

大学生学业任务重、压力大,使心理紧张度增加,通过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情绪紧张。

2.能促进大学生智力与协调能力的发展。

体育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感知、观察、记忆和思维。在运动环境中,体育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对事物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提高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并使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得到改善与提高。

3.能提高大学生德性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

体育活动能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并能有效地培养自信、自立、自强和拼搏进取等优良个性心理品质。

4.能培养进取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力。

体育比赛常常意味着竞争,意味着达到某一级运动水平或锻炼标准,而这一过程则要求学生付出汗水与努力。

(三)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方法与手段

适当的体育运动、均衡的营养搭配和良好的社会关系,是抵抗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最佳办[8][7][6]

法,也是防范和矫治亚健康的有效手段。体育锻炼会使大脑和身体发生一些变化,使大脑和精神得到休息。体内激素分泌平衡、舒畅,并能促进与大脑有关的化学物质的分泌。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一方面通过学校体育锻炼身体,在体育锻炼中实施发展性对策,面对全体学生,积极发挥体育教学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是实施个体的针对性对策,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亚健康状况实施[10][9]。

具体运动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就学校体育而言,防范和矫治亚健康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设法让学生了解、认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及亚健康会带给他们带来的危害,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接受健康教育与体育疗法,而不是带着顾忌与彷徨。二是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手段、方法、途径应健康化,并基于学生身心健康转变学习评价的观念,改革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三是课堂教学融合健康教育理念,教会学生根据自身特定的身心状态设计、编制体育健康处方,并能自主操作调控。必要时,教师给予信息帮助或方法上的指导。四是建立长期性的学生心身健康档案,设专人管理,方便教师了解,掌握学生身心健康的变化及其监控,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体育措施加以防范或矫治。具体到实践层面,亚健康状态的防范和矫治主要是通过大学生自我的心身调节来恢复正常的健康状态。学生可以在教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制订一个自我健康计划,通过躯体运动和心理调节来改善身心亚健康状态,摆脱亚健康的侵扰[11]。

“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在高校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同时对学生生理及心理的全面发展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加强健康教育及其宣传工作,树立全新的健康理念,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制定切合实际的体育锻炼方案,最终达到健康的生活状态是十分必要的。四、结语

21世纪竞争激烈,要求大学生全面发展。在提倡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的先决条件。只有及时消除和纠正不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大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因此,在社会、学校、家庭高度关注大学生亚健康的同时,大学生更应加强自身体育锻炼,拒绝“亚健康”状态,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王育学. 亚健康:21 世纪健康新概念[M] .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李玉良,王成申,周红斌等.郑州市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6,26(1):121-123.

[3] 林敏霞,吕亚文.“亚健康”状态的健康教育方法探讨[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9,26(1):3-4.

[4] 宗继军.大学生“亚健康”人群现状及对策的调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l9(59):42-44.

[5] Rottweiler, F. T., & Beauchemin, J. L. (1987). Detroit and Narnia: Two foes on the brink of destruction. Canadian/American Studies Journal, 54, 66–146.

[6] 邵海琴.大学生亚健康问题探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7(2):89-90.

[7] 刘永峰.传统体育养生锻炼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2):59-60.

[8]Crackton, P. (1987). The Loonie: God's long-awaited gift to colourful pocket change? Canadian Change, 64(7), 34–37.

[9]Smith, J., & Peter, Q. (1992). Hairball: An intensive peek behind the surface of an enigma. Hamilton, ON: McMaster University Press.

[10] 刘君雯.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分析与运动处方对策[J].教育探索,2004(7):119-120.

[11] 彭业仁,陈慧娜,唐桂黔,等.对西部部分省、区高校体育教师亚健康状态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2):62-65.

浅谈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状态

摘要:亚健康状态是新世纪人类医学的重大命题,世界上有75%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近几年,亚健康所困扰的主体人群正出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现在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的盛行,使得多数大学生缺乏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从而使亚健康的问题更加突出。如何使大学生早日从亚健康状态中走出来,是目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的问题。本文将概述大学生亚健康表现,通过分析大学生亚健康的成因,解读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的关系,对于调节大学生身心矛盾,增进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及社会适应性、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质具有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体育运动,大学生,亚健康,身心素质

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空中阁楼。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有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目前全球亚健康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明显危及到30岁以下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已成为亚健康的高发人群,其亚健康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高校学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改善和减少亚健康人群比例,对于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关注大学生的健康, 关注其身心状态的亚健康, 寻求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途径和方法,是目前学校教育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亚健康”概述

“亚健康”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通常, 亚健康又叫慢性疲劳综合症或“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WHO定义为: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边缘状态,一般是指肌体虽无明确的疾病, 但在躯体、心理和人际交往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人体多种疾病的重要起源和基础。医学专家们对这种现代人的“通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后指出: 亚健康是整个身心性的, 即躯体和心理均处在一种非健康的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处理得当,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将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青少年由于内在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化防范机制尚未成熟, 亚健康的危害更大。 [1]

最近的一些调查表明, 亚健康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身体以及心理等各个方面。如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患有肥胖或身体偏胖。全国过半数的青少年学生超时、睡眠不足,心理发育不健康, 遇到挫折易产生逆反心理、厌学心理, 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些说明了许多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亚健康状态。

二、造成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处在亚健康状态的青少年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往往表现为疲劳,乏力,注意力难集中, 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失眠,情绪不稳定,厌学、拒学、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等。根据上述的亚健康症状, 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以及相关因素, 造成亚健康的因素一般有4种:

(一)过度紧张和压力

当前的大学生正承受着社会转型期生活、学习及近年来就业等方面比已往更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长时期的紧张和压力会导致应激性溃疡、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影响睡眠质量、免疫功能下降等危害。目前,在我国高校大学生患心理疾病而无法继续学习,被迫休学的人数占因病休学人数的64.4%,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不良生活方式及缺乏体育锻炼

大学生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并迅速向成人过渡的动态变化时期,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容易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据宗继军[4][3][2]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中吸烟和偶尔吸烟的比例为42.1%;喝酒和偶尔喝酒的比例为57.9%。究其原因,一是学习与竞争的压力较大,以此来缓解压力;二是无具体目的,有从众心理,以此作为时尚和成熟的标志,这种情况占绝大多数。同时,在他的调查中,坚持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仅为32.3%,运动缺乏症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营养过剩”、体重超标、肌体抵抗力下降。

(三)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

环境污染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形杀手,如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宿舍卫生较差、噪音污染、电磁波辐射及其他化学、物理因素污染等。

(四)社会和家庭因素影响

这是心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激烈的社会竞争、加快的生活节奏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对处于心理、生理的尚未完全成熟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社会上不良的刺激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

而在家庭因素中,主要是与家庭负担过重、父母离异、生病、父(母)子(女)不和,

以及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情况相关。 [5]

三、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

研究表明,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密切相关。体育运动能增加愉快体验,保持良好的心境,从而缓和机体紧张状态。富有活力的锻炼可以促进大脑更快、更有效率地思考,形成机灵活泼、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有效消除大学生学习的疲劳,快速走出生理的亚健康状态。

(一)体育运动在防治亚健康过程中的作用

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有效的手段。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并减轻应激反应和缓解紧张情绪。而群体的体育活动,则是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使社会交往增加,身心愉快,是从中获得社会需要满足感的重要途径。总之,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愉悦身心、调节情绪、减轻心理压力、防止心理和情绪障碍,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是抵御亚健康侵袭的有效手段。

(二)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亚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与效应

1.能缓解精神压力,消除大学生的心理紧张感。

大学生学业任务重、压力大,使心理紧张度增加,通过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情绪紧张。

2.能促进大学生智力与协调能力的发展。

体育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感知、观察、记忆和思维。在运动环境中,体育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对事物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提高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并使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得到改善与提高。

3.能提高大学生德性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

体育活动能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并能有效地培养自信、自立、自强和拼搏进取等优良个性心理品质。

4.能培养进取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力。

体育比赛常常意味着竞争,意味着达到某一级运动水平或锻炼标准,而这一过程则要求学生付出汗水与努力。

(三)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方法与手段

适当的体育运动、均衡的营养搭配和良好的社会关系,是抵抗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最佳办[8][7][6]

法,也是防范和矫治亚健康的有效手段。体育锻炼会使大脑和身体发生一些变化,使大脑和精神得到休息。体内激素分泌平衡、舒畅,并能促进与大脑有关的化学物质的分泌。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一方面通过学校体育锻炼身体,在体育锻炼中实施发展性对策,面对全体学生,积极发挥体育教学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是实施个体的针对性对策,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亚健康状况实施[10][9]。

具体运动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就学校体育而言,防范和矫治亚健康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设法让学生了解、认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及亚健康会带给他们带来的危害,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接受健康教育与体育疗法,而不是带着顾忌与彷徨。二是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手段、方法、途径应健康化,并基于学生身心健康转变学习评价的观念,改革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三是课堂教学融合健康教育理念,教会学生根据自身特定的身心状态设计、编制体育健康处方,并能自主操作调控。必要时,教师给予信息帮助或方法上的指导。四是建立长期性的学生心身健康档案,设专人管理,方便教师了解,掌握学生身心健康的变化及其监控,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体育措施加以防范或矫治。具体到实践层面,亚健康状态的防范和矫治主要是通过大学生自我的心身调节来恢复正常的健康状态。学生可以在教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制订一个自我健康计划,通过躯体运动和心理调节来改善身心亚健康状态,摆脱亚健康的侵扰[11]。

“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在高校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同时对学生生理及心理的全面发展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加强健康教育及其宣传工作,树立全新的健康理念,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制定切合实际的体育锻炼方案,最终达到健康的生活状态是十分必要的。四、结语

21世纪竞争激烈,要求大学生全面发展。在提倡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的先决条件。只有及时消除和纠正不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大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因此,在社会、学校、家庭高度关注大学生亚健康的同时,大学生更应加强自身体育锻炼,拒绝“亚健康”状态,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王育学. 亚健康:21 世纪健康新概念[M] .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李玉良,王成申,周红斌等.郑州市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6,26(1):121-123.

[3] 林敏霞,吕亚文.“亚健康”状态的健康教育方法探讨[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9,26(1):3-4.

[4] 宗继军.大学生“亚健康”人群现状及对策的调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l9(59):42-44.

[5] Rottweiler, F. T., & Beauchemin, J. L. (1987). Detroit and Narnia: Two foes on the brink of destruction. Canadian/American Studies Journal, 54, 66–146.

[6] 邵海琴.大学生亚健康问题探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7(2):89-90.

[7] 刘永峰.传统体育养生锻炼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2):59-60.

[8]Crackton, P. (1987). The Loonie: God's long-awaited gift to colourful pocket change? Canadian Change, 64(7), 34–37.

[9]Smith, J., & Peter, Q. (1992). Hairball: An intensive peek behind the surface of an enigma. Hamilton, ON: McMaster University Press.

[10] 刘君雯.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分析与运动处方对策[J].教育探索,2004(7):119-120.

[11] 彭业仁,陈慧娜,唐桂黔,等.对西部部分省、区高校体育教师亚健康状态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2):62-65.


相关文章

  • 浅谈亚健康的产生原因及消除途径_郭斌
  • 科技信息 音体美 浅谈亚健康的产生原因及消除途径 2 郭斌1,宋锋2 (1.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 天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主要从亚健康形成的原因分析入手,针对目前国内外亚健康人群不断上升的趋势,进行资料的搜集 ...查看


  • 体育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毕 业 论 文 作 者: 张雪飞 学 号: 0611330117 系 : 体育学院 专 业: 社会体育 题 目: 东北电力大学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指导者: 林永森(教授) 2009 年 11 月 5日 吉 林 目 录 中文摘要 „ ...查看


  • 体育名词解释 1
  •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一.名词解释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 ...查看


  • 体育名词解释
  • 体质现象 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中医体质学 ...查看


  •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 2 103 - 06 文 生艺 活L TIER A TU ER LIF E 教 文 究研 大 生亚学健状康态 体与育运 的关 动系 叶 ( 超西科江技 师范大 理 学工院学 ,江 西南 昌3 03 10 3) 摘 要: 学大生健亚康 现 的 ...查看


  • 青春期健康教育教案
  • 青春期健康教育教案-- 非常青春,非常美丽 厐小:张会清 一. 教学目标 1. 建立女生完美形象的概念,为提升女生的整体形象打下良好基础. 2. 帮助学生掌握:健康的睡眠.科学的饮食.健康的运动和合理的皮肤护理等生活方式. 3. 使学生了解 ...查看


  • 健康心理学论文 1
  • 体育锻炼对于抑郁的影响 基础班 魏一凡 [**************]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所具有的正常的.积极的状态和同环境保持良好心理适应的能力,它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心理系统的高标准追求.2001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对北京23所高校60 ...查看


  • 大学生体育文化与身心健康
  • 大学体育文化与身心健康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通过阐述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健康的内涵及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 素,即身体因素.心理因素.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因素,进而深层次的 分析了 ...查看


  • 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课教案
  • 体育与健康心理学 课题:怎样科学的健身 一. 教学目标 使全体学生知道科学健身的新理论,明确现代健身的新观念,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激情,能自觉认真的上好体育课,有目的的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保持有健康的身体,现在能担负起繁重的学习任务,毕业以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