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战兢兢的明朝"大学生"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的最高学府,在国子监就读的生员,就是古代的“大学生”。中国自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开始,在大多数朝代,“大学生”都很受尊重,“大学生”所享受的待遇都很不错,称得上是“天之骄子”。明代朱元璋坐定天下后,也设立了国子监,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

  那么,明代“大学生”的待遇如何呢?我在初中时,曾读过明初学者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在这篇文章中,劝告当时的“大学生”说:“你们如今在太学上学,国家供给伙食、衣服,不必挨饿受冻了。在大房子里念书,用不着奔走求师了。有司业、博士教你们,不会再有问了不答、求而不理的事情了。要读的书都有了,不必像我那样向人借来抄写。有这样的条件,还学不好,要不是天资差,就是不像我那样专心、用功。这样好的条件,还学不好,那是说不过去的。”从这段文字来看,明朝的“大学生”是很幸福的,国家不但提供免费学习的机会(不收学杂费),甚至连吃、穿、住国家都包了,这还不幸福吗?

  然而,后来读了相关史书后才知道,明代的“大学生”并不是幸福的“天之骄子”,他们时时处于危险之中,稍有不慎,就会被责打、流放,甚至杀头。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明朝“大学生”的生活,那应该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们提着脑袋上课,过一会儿就得摸摸头,看看自己的脑袋还在不在。

  明朝的国子监,设有祭酒(大学校长)、司业、博士、助教、学正、监丞等教职员,这些官员都是朝廷任命的,权力非常大。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办公处(绳愆厅)备有红凳、刑具(竹篦),还配有两名皂隶,皂隶就是行刑人,是专门负责对学生动刑的。凡有学生违反了校规校纪,便会被按在凳子上,用竹篦痛打。也就是说,教职员对学生不但有处罚权,还有刑讯权,国子监不仅是学校,还是法庭、刑场,这真是够恐怖的。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极为严格,从学习内容到生活细节,面面俱到、无所不包,无论违反了哪一项,都要受到相应的责罚。在学习内容方面,学校规定学生每天写一幅字;每三天背诵《大诰》一百字、“五经”一百字、“四书”一百字;每月写六篇作文……如果完不成任务,就要被痛打。生活方面,学生如果有事请假回家,得向皇帝请假(学校没有这个权力),皇帝批准了以后,你才能回家。

  学校还制定了许多监规,五花八门,囊括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共有五十六款之多,诸如:学生课业方面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师请教,老师在解答的时候,学生必须跪在地上听;学生如果对学校的一些事或学校里的某个人有看法,谈论一下都是不可以的,更不允许批评;饭菜的好坏也不允许议论,让你吃什么你就吃什么,“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是绝对不行的;随便穿衣服也不行,只能按规定穿校服;不准结社,几个人凑在一起成立个协会什么的,这是不允许的;学生只能在自己的班级里活动,如果到外班去活动,也要挨打,想串联,没门儿;出入校门,要出示事先发放的腰牌,没有腰牌,不准出入;擅自外出游荡,打;没病装病,打;大声喧哗,打;点名时没到,打;把宿舍借给他人住,打;夜里唱歌、喝酒,打……只要稍微犯了规,就打、打、打!

  除了这些规定外,还有两项更加严厉的罪名,即“毁辱师长、生事告讦”这两项罪名,定罪的依据非常宽泛,凡是不服从管理的、对教职员工不满的,哪怕只是对教职员工言语上有冒犯的,都可以被认定是毁辱师长;凡是不遵守监规的、要求改善生活条件的、提建议的,都可以被认定是“生事告讦”。

  学生犯了错误,不进行批评教育,上来就打,这已经很可怕了。但还有更可怕的处罚,就是发配充军:“敢有毁辱师长及生事告讦者,即系干名犯义,有伤风化,定将犯人杖一百,发云南地面充军。”还有比充军更严厉的处罚吗?有!把违反规定的学生关进屋子里,不给饭吃,甚至活活饿死;逼迫犯了条款的学生自杀,或者干脆拉出去杀掉,或者千刀万剐――凌迟处死。有不少学生因为犯了规,最终被饿死。

  有压迫就会有反抗。洪武二十七年,有一个叫赵麟的学生,因为受不了虐待,就在墙上贴大字报以示抗议。赵麟的行为,如果按照条例,只应该杖责后充军云南,但朱元璋担心处罚轻了,以后还会不断有学生反抗,便决定杀一儆百,拿赵麟开刀。他下令把赵麟杀了,把他的脑袋挂到一根长杆子上,把长杆立在学校门前,枭首示众,看你们还老不老实!

  有一个叫金文徵的学录是个有良知的教职员工,他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上书朱元璋:“祭酒办学太严,监生饿死不少人。”但朱元璋却不予理会。没有办法,金文徵又想了一个主意,通过一番运作,由吏部发文,以年老为由,令宋讷退休。宋讷那年已经七十五岁了,也应该退休了,但这个家伙不甘心,跑到朱元璋那里,说自己之所以“被退休”,其实是金文徵等人运作的结果。朱元璋闻之大怒,将金文徵及有关人员全部杀掉,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为学生伸张正义了。

  朱元璋之所以对学生如此凶残,原因有三:一是由其残暴本性决定的,朱元璋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对学生自然也不会例外;二是朱元璋一直认为学生应该对自己感恩,是自己经过多年的革命战争,才为学生们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他不允许学生在思想上对自己有丝毫的不满;三是想通过无情的打击和残酷的斗争,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震慑,让学生在恐惧中变成听话的“绵羊”,把他们打造成绝对服从长官意志、没有思想、没有个性、只有奴性的官僚,以此来保证朱明江山千秋永固。

  经过这样恐怖震慑的学生,果然都成了只知读书的“绵羊”,没有任何创造力,诚如宋濂所形容的那样:“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这样的大学,让人毛骨悚然。这哪里是学校?分明是监狱,让人想到了奥斯维辛、古拉格群岛……

  诚如明史专家吴晗所言:“明初的国子监与其说是学校,不如说是集中营、是刑场更适合。”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的最高学府,在国子监就读的生员,就是古代的“大学生”。中国自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开始,在大多数朝代,“大学生”都很受尊重,“大学生”所享受的待遇都很不错,称得上是“天之骄子”。明代朱元璋坐定天下后,也设立了国子监,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

  那么,明代“大学生”的待遇如何呢?我在初中时,曾读过明初学者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在这篇文章中,劝告当时的“大学生”说:“你们如今在太学上学,国家供给伙食、衣服,不必挨饿受冻了。在大房子里念书,用不着奔走求师了。有司业、博士教你们,不会再有问了不答、求而不理的事情了。要读的书都有了,不必像我那样向人借来抄写。有这样的条件,还学不好,要不是天资差,就是不像我那样专心、用功。这样好的条件,还学不好,那是说不过去的。”从这段文字来看,明朝的“大学生”是很幸福的,国家不但提供免费学习的机会(不收学杂费),甚至连吃、穿、住国家都包了,这还不幸福吗?

  然而,后来读了相关史书后才知道,明代的“大学生”并不是幸福的“天之骄子”,他们时时处于危险之中,稍有不慎,就会被责打、流放,甚至杀头。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明朝“大学生”的生活,那应该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们提着脑袋上课,过一会儿就得摸摸头,看看自己的脑袋还在不在。

  明朝的国子监,设有祭酒(大学校长)、司业、博士、助教、学正、监丞等教职员,这些官员都是朝廷任命的,权力非常大。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办公处(绳愆厅)备有红凳、刑具(竹篦),还配有两名皂隶,皂隶就是行刑人,是专门负责对学生动刑的。凡有学生违反了校规校纪,便会被按在凳子上,用竹篦痛打。也就是说,教职员对学生不但有处罚权,还有刑讯权,国子监不仅是学校,还是法庭、刑场,这真是够恐怖的。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极为严格,从学习内容到生活细节,面面俱到、无所不包,无论违反了哪一项,都要受到相应的责罚。在学习内容方面,学校规定学生每天写一幅字;每三天背诵《大诰》一百字、“五经”一百字、“四书”一百字;每月写六篇作文……如果完不成任务,就要被痛打。生活方面,学生如果有事请假回家,得向皇帝请假(学校没有这个权力),皇帝批准了以后,你才能回家。

  学校还制定了许多监规,五花八门,囊括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共有五十六款之多,诸如:学生课业方面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师请教,老师在解答的时候,学生必须跪在地上听;学生如果对学校的一些事或学校里的某个人有看法,谈论一下都是不可以的,更不允许批评;饭菜的好坏也不允许议论,让你吃什么你就吃什么,“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是绝对不行的;随便穿衣服也不行,只能按规定穿校服;不准结社,几个人凑在一起成立个协会什么的,这是不允许的;学生只能在自己的班级里活动,如果到外班去活动,也要挨打,想串联,没门儿;出入校门,要出示事先发放的腰牌,没有腰牌,不准出入;擅自外出游荡,打;没病装病,打;大声喧哗,打;点名时没到,打;把宿舍借给他人住,打;夜里唱歌、喝酒,打……只要稍微犯了规,就打、打、打!

  除了这些规定外,还有两项更加严厉的罪名,即“毁辱师长、生事告讦”这两项罪名,定罪的依据非常宽泛,凡是不服从管理的、对教职员工不满的,哪怕只是对教职员工言语上有冒犯的,都可以被认定是毁辱师长;凡是不遵守监规的、要求改善生活条件的、提建议的,都可以被认定是“生事告讦”。

  学生犯了错误,不进行批评教育,上来就打,这已经很可怕了。但还有更可怕的处罚,就是发配充军:“敢有毁辱师长及生事告讦者,即系干名犯义,有伤风化,定将犯人杖一百,发云南地面充军。”还有比充军更严厉的处罚吗?有!把违反规定的学生关进屋子里,不给饭吃,甚至活活饿死;逼迫犯了条款的学生自杀,或者干脆拉出去杀掉,或者千刀万剐――凌迟处死。有不少学生因为犯了规,最终被饿死。

  有压迫就会有反抗。洪武二十七年,有一个叫赵麟的学生,因为受不了虐待,就在墙上贴大字报以示抗议。赵麟的行为,如果按照条例,只应该杖责后充军云南,但朱元璋担心处罚轻了,以后还会不断有学生反抗,便决定杀一儆百,拿赵麟开刀。他下令把赵麟杀了,把他的脑袋挂到一根长杆子上,把长杆立在学校门前,枭首示众,看你们还老不老实!

  有一个叫金文徵的学录是个有良知的教职员工,他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上书朱元璋:“祭酒办学太严,监生饿死不少人。”但朱元璋却不予理会。没有办法,金文徵又想了一个主意,通过一番运作,由吏部发文,以年老为由,令宋讷退休。宋讷那年已经七十五岁了,也应该退休了,但这个家伙不甘心,跑到朱元璋那里,说自己之所以“被退休”,其实是金文徵等人运作的结果。朱元璋闻之大怒,将金文徵及有关人员全部杀掉,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为学生伸张正义了。

  朱元璋之所以对学生如此凶残,原因有三:一是由其残暴本性决定的,朱元璋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对学生自然也不会例外;二是朱元璋一直认为学生应该对自己感恩,是自己经过多年的革命战争,才为学生们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他不允许学生在思想上对自己有丝毫的不满;三是想通过无情的打击和残酷的斗争,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震慑,让学生在恐惧中变成听话的“绵羊”,把他们打造成绝对服从长官意志、没有思想、没有个性、只有奴性的官僚,以此来保证朱明江山千秋永固。

  经过这样恐怖震慑的学生,果然都成了只知读书的“绵羊”,没有任何创造力,诚如宋濂所形容的那样:“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这样的大学,让人毛骨悚然。这哪里是学校?分明是监狱,让人想到了奥斯维辛、古拉格群岛……

  诚如明史专家吴晗所言:“明初的国子监与其说是学校,不如说是集中营、是刑场更适合。”


相关文章

  • 古代科举考试详解
  • 古代科举考试详解 中举的过程 科举制度并非自明朝起,却在明朝发扬光大,说来真是有趣,唐宋时虽有科举,但录取名额十分之少,一科往往只取几十人.明朝自洪武三年(1370)年起开科举,实行扩招,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挤破了头.纷纷以读书为业,这些人就 ...查看


  •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本好书,是能让人受益终生的,特别是一本好的历史小说,更为难得,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多年前读<明朝那些事儿>时就甚是喜欢,而今重新翻开依然是爱不释手.这不 ...查看


  •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练习题(每课一练)
  • 第1课 隋朝的统一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2.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 ...查看


  • [国学经典]三字经故事
  •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我们都知道,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还收了许多学生,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 ...查看


  • 明清皇帝功与过
  • 明朝: 1. 太祖 朱元璋 洪武 开创明朝,演绎了一个从底层贫民到登基称帝的神话,在欧亚大陆上率先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并先后派蓝玉征大漠,徐达巡青海,清除了元朝残余势力,设置乌思藏都司和朵甘都司治理西藏与川边地方,奠定了明帝国的版图.设置锦 ...查看


  • 明光宗朱常洛的一生如何 朱常洛弟弟是谁
  • 明光宗朱常洛是一位短命皇帝,这在中国古代并不多见,很多人都朱常洛的一生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评价,那么朱常洛的一生如何呢?很多人都说朱常洛是一位风流成性的好色帝王,朱常洛将自己绝大多数的时间都用在了美色之中,甚至最终将自己的性命也埋葬了美人如云中 ...查看


  • 论中日交往史
  • 论中日交往史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系 09级1班 13号 顾琪瑶 论中日交往史 [摘要]:"我们和日本是二千年的历史,半个世纪的对立,二十多年的工作."这是周恩来总理在一九七二年中日建交后不久讲的话.简短的三句话,把整个中 ...查看


  • 中国梦演讲稿
  • 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 梦想伴随着每个人,它承载着人们的希冀,能在心中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它是我们一双"隐形的翅膀",千百 ...查看


  • "三严三实"教育整顿学习研讨发言提纲
  • 领导干部必须心存敬畏 敬畏,是对人对事的一种态度.敬者:尊重.畏者:惧也.常言道,人有所畏,业有所成.人无所敬畏,不仅远离了神圣,同时也靠近了罪恶:没有敬畏,再完备的法律和道德也形同虚设:没有敬畏,理想信念的精神大厦便无从建构.正所谓,心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