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文言翻译

一、教学要点

(一)古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古文翻译,是古文阅读中最具有综合性、最能看出浅易古文阅读水平的阅读能力,因为它兼及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情况、理解文意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转化)能力等项的考查。

古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直译,只是在直译不是以达其意的情况下,才能用意译。所谓直译,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字字落实

所谓字字落实,是一个强调性的说法,应该分几种情况区别对待,这便是:

专有名词之类,不译;与现代汉语字义完全相同者不译,或用现代汉语相应的双音节词取代 ;与现代汉语的意义既有相同处又有相异处的字,一定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来取代。

[ 例1 ] 元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元国论》)

本句中“元国”为专有名词,不译;“破天”,现代汉语说成“灭亡”;“非”现代汉语也这么用,一般说来,应译为“不是”;“兵”,在古今都是多义词,具义项有同有异,这里一是要译成“兵器”;“利”古今有同有异,这里应该译为“锋利”。像“兵”、“利”这样的实词一般标为关键性的词,翻译时一是要落实;不落实,从考试来说则不能得分。据此,本句应该这样翻译,元国灭亡,不是兵器不锋利„„

2.准确自然地体现原文用词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用词特点,主要是指词类话用;“准确”,指意思翻译准确;“自然”是指不要用解释性的话当作翻译,力求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一致。例如《鸿门宴》中说:“项位杂人,臣活之。”“活”,形容词用作动词,且为使动用法,因此,“臣活之”,应译为“我救了他的命”,而不要译成“我使他活了”。又如《过秦论》中有“外连衡两斗诸候”,“斗”使动用法,使„„争斗。全句译为“对外实行连横,使诸候互相争斗”。这样也是准确的自然的。

3.努力体现原文造句的特点

文言文有常用的特殊句式,译文要努力体现出原文的句式特点。这可以分两种情况说。 一是直接体现。就是说,原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应译成与现代汉语相应的句式。

[ 例2 ] (《屈原列传》)

“为天下笑”是明显的被动句,应译为“被天下人嘲笑”;“失挫地削”也是被动句,应译为“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割削”,看不出是被动句或看出而不这样翻译,译文就很难做到准确了。

二是间接体现。就是说,各类倒装句,翻译时要顺过来;各类省略句,其省略成份在译文中要补出来。

[ 例3 ] 仲尼之徒无道恒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句中“是以”是“以是”的倒置,应计为“因此”;“臣未之闻也”是“臣未闻之也”的倒置,应译为“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又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可使报秦者”为后置定语,全句应这样翻译:主意没有拿定,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复秦王的人,没有找到。

有略句包括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以及介词宾语等,翻译时一般应该被出来。

[ 例4 ]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曹刿论战》)本例加括号处都省略了谓语“鼓”,全句应这样翻译: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兵精疲力竭。

4.准确体现原文的语气

[ 例5 ] 仲尼曰:” 这段文字中,“其无后乎”表示推测语气,因此应该这样翻译:恐怕不会有后代吧?或:该会断子绝孙吧?“如之何„„”一句是疑问句,应该这样翻译:怎么能让百姓饥饿而死呢?

(二)古文翻译应注意的问题

这里主要说应该注意语境

高考要求翻译的不是孤立的句子,而是从完整的语段中抽出的两句话,翻译这样的文句,一定要注意上下文所表达的意思,否则就可能不准确,甚至错误。

[ 例6 ]

① 曰:②?” 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道路。③ 子贱曰:“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画线句子①有人这样翻译:宓子贱当单父的县令,路过阳昼。其中“路过阳昼”译错了。下文有“阳昼曰”,可见“阳昼”是人名,而不是地名。因为“阳昼”是人名,所以将“过”

译为“路过”也错了(望文生义!),应译为“拜访”。“子亦有以送仆乎”,如果译为“您有什么送给我吗?”自然不算错,但不准确,因为下文阳昼说:“吾少也贱(我年轻地位低下),不知治民之术„„”据此可知,宓子贱不是一般地向阳昼发问,更不是索贿,而是向他请教“治民之术”,或者治理单父的办法,因此该句应这样翻译:您有什么治理单父的良策送给我吗?下文所讲“钓道”,实际上讲的是用什么人来治单父,因为文末有“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这宽余治单父”之说。“冠盖迎之者交接道路”一句较为复杂。“冠”,帽子;“盖”,车盖。文中“冠盖”指代“阳昼之所谓阳桥者”。全句应译为:像“阳桥”一样的人来迎接宓子贱,他们在路上洛译不绝。

二、试题例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2002年的古文翻译题,满分为5分,全省人均得分率不到5%。这样“浅易”的文句译不好,多为不注意语境,望文生义;也有不少人对实词理解不正确。上文说: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此,我们至少可知《传》是解释“经”的书,是前人所说,不可能是就李广而言的,因此“其”不是代词,不能译为“这”,只能是表推测的语气词。“李将军之谓也?”是“谓李将军也”的倒置。因此全句应译为“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译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也不扣分。

题(2)中,“及”,“到„„时”,“知”,熟知;“尽”,竭尽。全句应译为: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三、练习

1.阅读下列文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巴,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予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①驾君车者罪至刖②。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③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注:①窃,私下。②刖,砍掉双脚的酷刑。③矫,假托君命。

(1)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2)忘其口而念我。

3.阅读下列文字,翻译画线的文句。

(王)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度东方,出沦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1)羲之之书晚乃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文,翻译加线文句。

晋王述初以家贫,求试宛陵令,所爱赠遗千数百条。王导地戒之,答曰:“足自当止。”时人未之达也。其后屡居州郡,清洁红绝伦,宅宇旧物不革于者,始为当时所叹。予尝读而笑之。夫所谓廉士者,唯贫而不改其节,故贵也;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谓廉乎?而史臣著之,以为美谈,亦已陋矣!

(1)晋王述初以家贫,求试宛陵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谓廉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文字,翻译加线的文句。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

足;疏入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1)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1.(1)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参见下文“人莫与言”可知“人莫知之”的意思。)

(2)希望您环绕着马审视一番,离开时再回头看一眼。(还,通“环”;去,离开)

2.(1)弥子吃桃感到特别甜,没有吃完而送给卫君吃。(甘,作动词用,以„„为甘)

(2)不顾自己口味的满足却想着我(口,口味)

3.(1)王羲之的书法晚年才臻于完善(书,书法)

(2)大概是用自己的精力努力达到的,不是天生的(盖,表示推测原因)

4.(1)晋朝人王述起初因家里贫穷求得宛陵县的县令 (求试,要求试试看,是客气话)

(2)现在因为家贫而贪婪受贿,富有后才停止受贿,还可以说是廉洁吗?

5.(1)接触到它之后,才能了解它;亲自实践之后,才知道什么艰难。

(2)翻阅五兵的画图,认为了仲了山,还不如砍紫的人迈出去一步了解的多。(及,涉及,接触;履,躁,实践;披,翻开,翻阅;读这段文字,要依据“乌(价)有不行而知者乎?”作解读)

文言翻译

一、教学要点

(一)古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古文翻译,是古文阅读中最具有综合性、最能看出浅易古文阅读水平的阅读能力,因为它兼及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情况、理解文意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转化)能力等项的考查。

古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直译,只是在直译不是以达其意的情况下,才能用意译。所谓直译,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字字落实

所谓字字落实,是一个强调性的说法,应该分几种情况区别对待,这便是:

专有名词之类,不译;与现代汉语字义完全相同者不译,或用现代汉语相应的双音节词取代 ;与现代汉语的意义既有相同处又有相异处的字,一定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来取代。

[ 例1 ] 元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元国论》)

本句中“元国”为专有名词,不译;“破天”,现代汉语说成“灭亡”;“非”现代汉语也这么用,一般说来,应译为“不是”;“兵”,在古今都是多义词,具义项有同有异,这里一是要译成“兵器”;“利”古今有同有异,这里应该译为“锋利”。像“兵”、“利”这样的实词一般标为关键性的词,翻译时一是要落实;不落实,从考试来说则不能得分。据此,本句应该这样翻译,元国灭亡,不是兵器不锋利„„

2.准确自然地体现原文用词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用词特点,主要是指词类话用;“准确”,指意思翻译准确;“自然”是指不要用解释性的话当作翻译,力求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一致。例如《鸿门宴》中说:“项位杂人,臣活之。”“活”,形容词用作动词,且为使动用法,因此,“臣活之”,应译为“我救了他的命”,而不要译成“我使他活了”。又如《过秦论》中有“外连衡两斗诸候”,“斗”使动用法,使„„争斗。全句译为“对外实行连横,使诸候互相争斗”。这样也是准确的自然的。

3.努力体现原文造句的特点

文言文有常用的特殊句式,译文要努力体现出原文的句式特点。这可以分两种情况说。 一是直接体现。就是说,原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应译成与现代汉语相应的句式。

[ 例2 ] (《屈原列传》)

“为天下笑”是明显的被动句,应译为“被天下人嘲笑”;“失挫地削”也是被动句,应译为“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割削”,看不出是被动句或看出而不这样翻译,译文就很难做到准确了。

二是间接体现。就是说,各类倒装句,翻译时要顺过来;各类省略句,其省略成份在译文中要补出来。

[ 例3 ] 仲尼之徒无道恒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句中“是以”是“以是”的倒置,应计为“因此”;“臣未之闻也”是“臣未闻之也”的倒置,应译为“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又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可使报秦者”为后置定语,全句应这样翻译:主意没有拿定,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复秦王的人,没有找到。

有略句包括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以及介词宾语等,翻译时一般应该被出来。

[ 例4 ]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曹刿论战》)本例加括号处都省略了谓语“鼓”,全句应这样翻译: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兵精疲力竭。

4.准确体现原文的语气

[ 例5 ] 仲尼曰:” 这段文字中,“其无后乎”表示推测语气,因此应该这样翻译:恐怕不会有后代吧?或:该会断子绝孙吧?“如之何„„”一句是疑问句,应该这样翻译:怎么能让百姓饥饿而死呢?

(二)古文翻译应注意的问题

这里主要说应该注意语境

高考要求翻译的不是孤立的句子,而是从完整的语段中抽出的两句话,翻译这样的文句,一定要注意上下文所表达的意思,否则就可能不准确,甚至错误。

[ 例6 ]

① 曰:②?” 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道路。③ 子贱曰:“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画线句子①有人这样翻译:宓子贱当单父的县令,路过阳昼。其中“路过阳昼”译错了。下文有“阳昼曰”,可见“阳昼”是人名,而不是地名。因为“阳昼”是人名,所以将“过”

译为“路过”也错了(望文生义!),应译为“拜访”。“子亦有以送仆乎”,如果译为“您有什么送给我吗?”自然不算错,但不准确,因为下文阳昼说:“吾少也贱(我年轻地位低下),不知治民之术„„”据此可知,宓子贱不是一般地向阳昼发问,更不是索贿,而是向他请教“治民之术”,或者治理单父的办法,因此该句应这样翻译:您有什么治理单父的良策送给我吗?下文所讲“钓道”,实际上讲的是用什么人来治单父,因为文末有“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这宽余治单父”之说。“冠盖迎之者交接道路”一句较为复杂。“冠”,帽子;“盖”,车盖。文中“冠盖”指代“阳昼之所谓阳桥者”。全句应译为:像“阳桥”一样的人来迎接宓子贱,他们在路上洛译不绝。

二、试题例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2002年的古文翻译题,满分为5分,全省人均得分率不到5%。这样“浅易”的文句译不好,多为不注意语境,望文生义;也有不少人对实词理解不正确。上文说: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此,我们至少可知《传》是解释“经”的书,是前人所说,不可能是就李广而言的,因此“其”不是代词,不能译为“这”,只能是表推测的语气词。“李将军之谓也?”是“谓李将军也”的倒置。因此全句应译为“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译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也不扣分。

题(2)中,“及”,“到„„时”,“知”,熟知;“尽”,竭尽。全句应译为: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三、练习

1.阅读下列文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巴,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予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①驾君车者罪至刖②。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③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注:①窃,私下。②刖,砍掉双脚的酷刑。③矫,假托君命。

(1)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2)忘其口而念我。

3.阅读下列文字,翻译画线的文句。

(王)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度东方,出沦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1)羲之之书晚乃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文,翻译加线文句。

晋王述初以家贫,求试宛陵令,所爱赠遗千数百条。王导地戒之,答曰:“足自当止。”时人未之达也。其后屡居州郡,清洁红绝伦,宅宇旧物不革于者,始为当时所叹。予尝读而笑之。夫所谓廉士者,唯贫而不改其节,故贵也;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谓廉乎?而史臣著之,以为美谈,亦已陋矣!

(1)晋王述初以家贫,求试宛陵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谓廉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文字,翻译加线的文句。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

足;疏入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1)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1.(1)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参见下文“人莫与言”可知“人莫知之”的意思。)

(2)希望您环绕着马审视一番,离开时再回头看一眼。(还,通“环”;去,离开)

2.(1)弥子吃桃感到特别甜,没有吃完而送给卫君吃。(甘,作动词用,以„„为甘)

(2)不顾自己口味的满足却想着我(口,口味)

3.(1)王羲之的书法晚年才臻于完善(书,书法)

(2)大概是用自己的精力努力达到的,不是天生的(盖,表示推测原因)

4.(1)晋朝人王述起初因家里贫穷求得宛陵县的县令 (求试,要求试试看,是客气话)

(2)现在因为家贫而贪婪受贿,富有后才停止受贿,还可以说是廉洁吗?

5.(1)接触到它之后,才能了解它;亲自实践之后,才知道什么艰难。

(2)翻阅五兵的画图,认为了仲了山,还不如砍紫的人迈出去一步了解的多。(及,涉及,接触;履,躁,实践;披,翻开,翻阅;读这段文字,要依据“乌(价)有不行而知者乎?”作解读)


相关文章

  • 古文翻译的几种具体方法
  • EFG;!#&!!9F;!# 丹东师专学报 总第4&期 8:?8@09@:9A8BC0D.C=58D:>>CAC 56789:;+4& 古文翻译的几种具体方法 邱 牧 (江苏太仓师范学校,江苏太仓# !! ...查看


  • 高三语文"古文翻译"复习课教案
  • 高三语文"古文翻译"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古文翻译"复习课教案江南小雨行 一.导入新课 1. 高考古文翻译新要求:变客观题为主观题.简说两者的区别. 2. 同学们在古文翻译上存在的问题: 尚未掌握最基 ...查看


  • 初中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1
  • 初中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 一..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 ...查看


  • 关于古文翻译的一点想法
  • 关于古文教学中翻译的一点探究 古文翻译,在古文的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习古文的第一步.学生只有在理解古文的字面意义后,才能进一步去理解文章的内涵.思想情感.品味其中的美妙之处.对于一篇古文,如果学生连字面意思都不理解,那么接下来的 ...查看


  • 古文学习其实也轻松
  • 古文学习其实也轻松 古文学习其实也轻松 在古文的初学者看来,读古文的难处在于古文的用语简练,很多意思需要去用心领会:另外,就在于词义的不同.前提还是要用心去读.边读边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 读古文还是有技巧,古文虽然跟现代文有区别,不过其中还 ...查看


  • 从概念整合理论看[滕王阁序]的翻译
  • 摘 要: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对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借助王斌教授在<整合翻译再论>一文中对于整合概念的四种基本网络机制的分析,且以<滕王阁序>的英文翻译为例来具体探讨整合理论对于翻 ...查看


  • 桐城文章的"别样风景"
  • 作者:吴微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9年06期 桐城古文传衍至晚清,颇有些"强弩之末"的景象.不仅领军人物才力不逮三祖,难以威仪天下,而且后继乏人,文脉殆息.吴汝纶曾自言:"文非吾之至者"①,&q ...查看


  • 浅议文言文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浅议文言文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阴市祝塘中学 赵小柱 [内容提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施行,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分值由原来的8分增加到9分.虽然只增加了1分,这其实也进一步说明文言文在翻译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现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学生的文 ...查看


  •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带答案
  •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共两课时)(教师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 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 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考点解读及应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