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教学设计
一、 教学课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知道电流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关系,了解身边常见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值。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记住并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能正确读数,并知道如何保护电流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水流学习电流,让学生认识物理的学习方法。 2、通过阅读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2、通过运用互联网上的百度引擎搜索出关于安培的简介,培养和教育学生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 难点:(1)电流表的读数。
(2) 正确连接含电流表的串、并联电路。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用电路示教板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提问:我们在进行连接小灯泡的实验时,发现闭合开关
后,小灯泡就会发光。这是为什么呢? 【多媒体课件】电流与水流的类比电流和水流的类比1.ppt(电流和水流的类比)
【学生活动】观察水轮机和灯泡工作的示意图,用日常生活中的水流概念类比:水流(水沿一定方向流动)流过水轮机,使水轮机转动起来,与此类似,电流流过灯泡灯丝,使灯泡发光,从而引入电流概念。
【教师活动】讲述电流的方向:水流有方向,同样电流也有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流回电源的负极。
教师继续演示:同一只灯泡接上节数不同的电池。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不同的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
【教师活动】物理学中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来表示电流的大小。(引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1.电流
【教师活动】
(1)电流是表示电流的大小的物理量,用字母I表示。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用字母A表示(区别于字母I)。这是为了纪念安培,学生阅读有关安培的资料。
为了使用方便,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uA)。
【学生活动】学生自行说出各个单位的关系:1A=103 mA=106 uA 单位换算练习:500 mA =_____ A=______ uA。
(3)看课本上的插图13-17,关心身边的一些电流值,并比较其大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师活动】
我们怎样知道通过灯泡电流的大小呢?有没有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仪器呢?
讲述:电路中的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同一只小灯泡接在不同电路中的亮暗程度,大概比较出通过灯泡电流的大小,实验室中有一种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叫电流表。
2.电流表
【多媒体课件】常见电流表和学生实验用电流表1.ppt(常见电流表和学生实验用电流表)
(1)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
(2)【学生活动】观察电流表,认识电流表的结构:表盘符号、接线柱、刻度线方法、量程、分度值。(与以前所用仪器,如刻度尺、温度计进行比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对照课桌上的电流表实物有条理地进行观察,然后边提问边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出对电流表的认识。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总结出对电流表的认识。 ①表盘上符号A表示电流的单位是安(思考:那么mA表呢?),电路图中电流表就用符号“A”表示。
②有三个接线柱,分别标有“一、0.6、3”,是指“+”、“-”接线柱和量程。(思考:怎样使用接线柱?若表上的接线柱是“+、0.6、3”呢?)
③零刻度线在表的左边,两个量程共用同一个刻度线,有三大格,每大格又分成10小格,刻度线分布均匀。
④当使用“一”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3A,俗称大量程,最大测量值是3A,一大格为1A,每小格的分度值是0.1A,要读刻度盘上方的刻度。当使用“一”和“0.6”两个接线往时,量程是0~0.6A,俗称小量程,最大测量值是0.6A,一大格为0.2A,每小格的分度值是0.02A,要读刻度盘下方的刻度。
(3)电流表的读数。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行电流表读数的练习。电流表的读数1.ppt(电流表的读数)
【学生活动】总结读数方法:读数先看接线柱,明确量程和分度值,小量程读下方的刻度,大量程读上方的刻度,然后由指针位
置读出电流值。
(4)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认识了电流表的表盘和读数方法,那么怎样将电流表接入电路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呢?引导学生阅读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书。
【学生活动】阅读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书。学生阅读后归纳: ①“0”点校正: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前使用过的仪器中哪些也要调零?教师作调零演示。
【学生活动】
②串联: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学生在小灯泡电路图中接入电流表,并标出“+”、“-”接线柱。
【教师活动】演示电流表“+”、“-”接线柱接反的结果,让学生观察。
【学生活动】
③绝对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教师活动】作适当的解释:电流表近似导线,会形成短路,很大的电流会烧坏电流表。教师快速演示,让学生观察。
④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教师活动】介绍被测电流超过量程的危害(指针被打弯、损坏电流表)。
【学生活动】讨论:怎样做到被测电流不超过量程、为此是否总是接大量程呢?那么什么情况下接大量程、什么情况下接小量程(使用小量程是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小误差)呢?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选择电流表量程的方法:大量程试触法。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把电流表的使用总结为八个字:“调零、串联、+-、量程”。然后,让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自主连接一个手电筒电路并测出小灯泡中电流的大小。
【学生活动】实验:测量小灯泡中的电流,学会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分析造成下列现象的原因:
指针不偏转;指针反向偏转;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刻度;指针偏转很小的角度。
(三)、交流与小结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板书设计: 电流
一、 认识电流
1、 电流大小(I):用每秒钟通过导体通过导体某一 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 来表示电流的大小。
2、 单位:安培(安) 字母“A”
常用单位:毫安 微安
二、测量电流
1、观察电流表
A 符号:A ○
量程: 0----0.6A 0---3A
分度值: 0.02A 0.1A
2、电流表的使用
(1)
(2)
(3)
(4)
(5)
指针调零 串联 “+”入“-”出 不要超量程 不允许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地位很重要,是学习后续知识——电压表的基础,教学中特别要强调为什么要这样使用,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电流及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流畅,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比较合理。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也让学生动手进行了实验操作,体验了电流表的读数和使用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教学设计
一、 教学课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知道电流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关系,了解身边常见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值。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记住并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能正确读数,并知道如何保护电流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水流学习电流,让学生认识物理的学习方法。 2、通过阅读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2、通过运用互联网上的百度引擎搜索出关于安培的简介,培养和教育学生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 难点:(1)电流表的读数。
(2) 正确连接含电流表的串、并联电路。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用电路示教板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提问:我们在进行连接小灯泡的实验时,发现闭合开关
后,小灯泡就会发光。这是为什么呢? 【多媒体课件】电流与水流的类比电流和水流的类比1.ppt(电流和水流的类比)
【学生活动】观察水轮机和灯泡工作的示意图,用日常生活中的水流概念类比:水流(水沿一定方向流动)流过水轮机,使水轮机转动起来,与此类似,电流流过灯泡灯丝,使灯泡发光,从而引入电流概念。
【教师活动】讲述电流的方向:水流有方向,同样电流也有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流回电源的负极。
教师继续演示:同一只灯泡接上节数不同的电池。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不同的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
【教师活动】物理学中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来表示电流的大小。(引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1.电流
【教师活动】
(1)电流是表示电流的大小的物理量,用字母I表示。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用字母A表示(区别于字母I)。这是为了纪念安培,学生阅读有关安培的资料。
为了使用方便,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uA)。
【学生活动】学生自行说出各个单位的关系:1A=103 mA=106 uA 单位换算练习:500 mA =_____ A=______ uA。
(3)看课本上的插图13-17,关心身边的一些电流值,并比较其大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师活动】
我们怎样知道通过灯泡电流的大小呢?有没有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仪器呢?
讲述:电路中的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同一只小灯泡接在不同电路中的亮暗程度,大概比较出通过灯泡电流的大小,实验室中有一种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叫电流表。
2.电流表
【多媒体课件】常见电流表和学生实验用电流表1.ppt(常见电流表和学生实验用电流表)
(1)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
(2)【学生活动】观察电流表,认识电流表的结构:表盘符号、接线柱、刻度线方法、量程、分度值。(与以前所用仪器,如刻度尺、温度计进行比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对照课桌上的电流表实物有条理地进行观察,然后边提问边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出对电流表的认识。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总结出对电流表的认识。 ①表盘上符号A表示电流的单位是安(思考:那么mA表呢?),电路图中电流表就用符号“A”表示。
②有三个接线柱,分别标有“一、0.6、3”,是指“+”、“-”接线柱和量程。(思考:怎样使用接线柱?若表上的接线柱是“+、0.6、3”呢?)
③零刻度线在表的左边,两个量程共用同一个刻度线,有三大格,每大格又分成10小格,刻度线分布均匀。
④当使用“一”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3A,俗称大量程,最大测量值是3A,一大格为1A,每小格的分度值是0.1A,要读刻度盘上方的刻度。当使用“一”和“0.6”两个接线往时,量程是0~0.6A,俗称小量程,最大测量值是0.6A,一大格为0.2A,每小格的分度值是0.02A,要读刻度盘下方的刻度。
(3)电流表的读数。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行电流表读数的练习。电流表的读数1.ppt(电流表的读数)
【学生活动】总结读数方法:读数先看接线柱,明确量程和分度值,小量程读下方的刻度,大量程读上方的刻度,然后由指针位
置读出电流值。
(4)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认识了电流表的表盘和读数方法,那么怎样将电流表接入电路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呢?引导学生阅读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书。
【学生活动】阅读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书。学生阅读后归纳: ①“0”点校正: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前使用过的仪器中哪些也要调零?教师作调零演示。
【学生活动】
②串联: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学生在小灯泡电路图中接入电流表,并标出“+”、“-”接线柱。
【教师活动】演示电流表“+”、“-”接线柱接反的结果,让学生观察。
【学生活动】
③绝对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教师活动】作适当的解释:电流表近似导线,会形成短路,很大的电流会烧坏电流表。教师快速演示,让学生观察。
④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教师活动】介绍被测电流超过量程的危害(指针被打弯、损坏电流表)。
【学生活动】讨论:怎样做到被测电流不超过量程、为此是否总是接大量程呢?那么什么情况下接大量程、什么情况下接小量程(使用小量程是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小误差)呢?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选择电流表量程的方法:大量程试触法。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把电流表的使用总结为八个字:“调零、串联、+-、量程”。然后,让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自主连接一个手电筒电路并测出小灯泡中电流的大小。
【学生活动】实验:测量小灯泡中的电流,学会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分析造成下列现象的原因:
指针不偏转;指针反向偏转;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刻度;指针偏转很小的角度。
(三)、交流与小结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板书设计: 电流
一、 认识电流
1、 电流大小(I):用每秒钟通过导体通过导体某一 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 来表示电流的大小。
2、 单位:安培(安) 字母“A”
常用单位:毫安 微安
二、测量电流
1、观察电流表
A 符号:A ○
量程: 0----0.6A 0---3A
分度值: 0.02A 0.1A
2、电流表的使用
(1)
(2)
(3)
(4)
(5)
指针调零 串联 “+”入“-”出 不要超量程 不允许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地位很重要,是学习后续知识——电压表的基础,教学中特别要强调为什么要这样使用,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电流及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流畅,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比较合理。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也让学生动手进行了实验操作,体验了电流表的读数和使用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