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购物教学设计

《小熊购物》教学设计

十一小王婉婷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乘法和加、减法混合的运算,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教材为了突破此知识点,首先安排了“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来解决问题的同时,要让学生理清先算4个面包的价钱再加上一个蛋糕的价钱,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道理,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 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运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熟练掌握乘加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师:今天小熊胖胖和壮壮相约去逛超市. 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啊!它们来到了超市的食品区,让我们跟着胖胖和壮壮一起去购物吧!

(二) 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师: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个超市有饼干、面包、蛋糕、花生和糖果。

生:我还知识了这些食品的价格分别是……

师:你想买什么? 你能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钱吗? 是怎么算的?

(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师:呀!小熊胖胖遇到问题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吗?

出示问题:买4个面包和1个蛋糕,该付多少钱?

(三)探索交流,构建新知

1.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板书学生的不同算式,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1:3×4=12(元) ,12+6=18(元) ;

生2:3×4=12(元) ,6+12=18(元) ;

生3:3×4+6=18(元) ;

生4:6+3×4=18(元) ;

……)

师: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思考,并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式的意思,是怎么想的。其他学生分别对每种列式进行讨论,体会3×4+6是把3×4=12(元) 与12+6=18(元) 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用来计算总钱数的。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去理解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2. 脱式计算及运算顺序的提出

师:算式3×4+6,你们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先算3×4是12, 再加上6, 等于18.

师:谁能说说这个计算过程具体表示的是什么? 先算出的是什么?

生:我是先算出4个面包的价钱,3×4=12元,再加上一个蛋糕的价钱6元,所以得数是18元。

师:你们都能很快地算出结果,真好! 老师也来算一算,3×4得12,然后加6,可我忘了用谁加6了,怎么办呢?

生:最好是先把12记下来,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师:记在哪里更好?

生:就记在3×4的下面吧。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过程:

3×4+6

=12+6

=18(元)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脱式计算。

(为了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必要, 更好地进行探索, 避免机械记忆, 被动接受地过程, 我进行了新的教学实践:老师遇到了计算的困难,记不住前一步的结果,怎么办呢? 激发学生对新的计算方式的需要。有的学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结果先记下来,有的提出记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学生又一次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以及帮助老师的成功感。)

3. 独立进行脱式计算6+3×4

师:刚才这个算式我们是先算出面包的价钱, 再加上饮料的价钱的. 那我能不能列出算式6+3×4呢? 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学生先独立在本子上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相互交流一下,有什么不同;接着,全班交流。)

板书各种不同的算法,有:

6+3×4 6+3×4 6+3×4

=6+12=12+6 =9×4

=18(元) =18(元)=36(元)

师:以上这些算法,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多数学生都能看出第三种是错误的, 个别学生对第二种算法也持怀疑态度, 这时可通过引导他们通过辩论进行选择, 引导他们发现根据算式表示的意思可以进行判断.)

生:我们用3×4先算出的是4个面包的价钱,再加上一个蛋糕价钱6元,正好就是18元了。

如果先算4+3那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在你们的合作下,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老师为你们高兴!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去发现,去揭示,对不同的算法进行评判、反思,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比较、理解、思考、表达等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精神都将得到发展。)

(四) 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帮助小熊胖胖解决了问题,你们真棒! 现在就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教材上练一练的第1题(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注意让许文胜借助图来说明算理和算法,启发许文胜思考不同的算法。

第1题很快就完成了,看来同学们真的学的不错,那我们再来看第2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理解题意后同桌两人合作完成,再在全班交流反馈。

4×6+25 54+36-18 42+8×4

9×8+22 100-75+25 33+7×3

(五)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

3×4+6 6+3×4 3×4=12(元)

=12+6 =6+12 12+6=18(元)

=18(元)=18(元)

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小熊购物》教学设计

十一小王婉婷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乘法和加、减法混合的运算,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教材为了突破此知识点,首先安排了“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来解决问题的同时,要让学生理清先算4个面包的价钱再加上一个蛋糕的价钱,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道理,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 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运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熟练掌握乘加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师:今天小熊胖胖和壮壮相约去逛超市. 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啊!它们来到了超市的食品区,让我们跟着胖胖和壮壮一起去购物吧!

(二) 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师: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个超市有饼干、面包、蛋糕、花生和糖果。

生:我还知识了这些食品的价格分别是……

师:你想买什么? 你能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钱吗? 是怎么算的?

(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师:呀!小熊胖胖遇到问题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吗?

出示问题:买4个面包和1个蛋糕,该付多少钱?

(三)探索交流,构建新知

1.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板书学生的不同算式,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1:3×4=12(元) ,12+6=18(元) ;

生2:3×4=12(元) ,6+12=18(元) ;

生3:3×4+6=18(元) ;

生4:6+3×4=18(元) ;

……)

师: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思考,并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式的意思,是怎么想的。其他学生分别对每种列式进行讨论,体会3×4+6是把3×4=12(元) 与12+6=18(元) 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用来计算总钱数的。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去理解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2. 脱式计算及运算顺序的提出

师:算式3×4+6,你们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先算3×4是12, 再加上6, 等于18.

师:谁能说说这个计算过程具体表示的是什么? 先算出的是什么?

生:我是先算出4个面包的价钱,3×4=12元,再加上一个蛋糕的价钱6元,所以得数是18元。

师:你们都能很快地算出结果,真好! 老师也来算一算,3×4得12,然后加6,可我忘了用谁加6了,怎么办呢?

生:最好是先把12记下来,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师:记在哪里更好?

生:就记在3×4的下面吧。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过程:

3×4+6

=12+6

=18(元)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脱式计算。

(为了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必要, 更好地进行探索, 避免机械记忆, 被动接受地过程, 我进行了新的教学实践:老师遇到了计算的困难,记不住前一步的结果,怎么办呢? 激发学生对新的计算方式的需要。有的学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结果先记下来,有的提出记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学生又一次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以及帮助老师的成功感。)

3. 独立进行脱式计算6+3×4

师:刚才这个算式我们是先算出面包的价钱, 再加上饮料的价钱的. 那我能不能列出算式6+3×4呢? 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学生先独立在本子上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相互交流一下,有什么不同;接着,全班交流。)

板书各种不同的算法,有:

6+3×4 6+3×4 6+3×4

=6+12=12+6 =9×4

=18(元) =18(元)=36(元)

师:以上这些算法,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多数学生都能看出第三种是错误的, 个别学生对第二种算法也持怀疑态度, 这时可通过引导他们通过辩论进行选择, 引导他们发现根据算式表示的意思可以进行判断.)

生:我们用3×4先算出的是4个面包的价钱,再加上一个蛋糕价钱6元,正好就是18元了。

如果先算4+3那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在你们的合作下,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老师为你们高兴!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去发现,去揭示,对不同的算法进行评判、反思,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比较、理解、思考、表达等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精神都将得到发展。)

(四) 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帮助小熊胖胖解决了问题,你们真棒! 现在就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教材上练一练的第1题(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注意让许文胜借助图来说明算理和算法,启发许文胜思考不同的算法。

第1题很快就完成了,看来同学们真的学的不错,那我们再来看第2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理解题意后同桌两人合作完成,再在全班交流反馈。

4×6+25 54+36-18 42+8×4

9×8+22 100-75+25 33+7×3

(五)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

3×4+6 6+3×4 3×4=12(元)

=12+6 =6+12 12+6=18(元)

=18(元)=18(元)

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相关文章

  • [走进购物场所]教学设计
  • 第十二课走进购物场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不同的购物场所及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会根据自己购物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购物场所.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一些新颖的购物方式与支付方式.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能根据自己购物的需 ...查看


  • 百货店与购物中心的区别
  • 百货店与购物中心的区别 2013-07-07商业空间设计 一.百货店与购物中心不同点 1.业态构成不同 百货店是指在一个建筑物内,实行统一管理,按楼层.区位和专柜销售若干类别商品,并为便利顾客选购提供必要服务的零售业态:购物中心是多业态多业 ...查看


  • [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
  • 购物的学问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生学会如何合理购物,认识三无产品 学生现状: 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生活的社区周围有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购物场所.但是学生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平时生活起居多依赖父母,独立生活能力相对薄弱,虽有简单的 ...查看


  • 购物小常识教学设计
  •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 第五课<当一回消费者> ---<购物小常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小学生的成长一刻也不能离开社会生活环境,因此小学生不仅应成为学校生活的主体,更重要的是要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而在我们的生活中 ...查看


  • 购物中心室外夜景照明设计特征
  • 购物中心照明设计.夜景设计.建筑立面设计是指针对购物中心的夜间消费模式,对购物中心的建筑.设施.立面.景观.广告标志等构景元素照明特征,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形成统一和谐的照明. 为达到购物中心在夜间吸引消费者,提高消费者对购物中心夜间的消费 ...查看


  • 购物策略教学设计
  • <购物策略>教学设计 洋县南街小学 强晓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8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2.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分析.比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查看


  • 购物,数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
  • 亲爱的各位老师们,很高兴又与大家相聚在这醉人的夏夜,共同学习数学的教学之道.再次聆听到我们这个教研大家庭的几位成员叶老师,谢老师,方老师的教材解读,以及公屏上老师们的精彩发言,我又是获益良多,我也很荣幸的能将自己的一点想法与大家在我们的呱呱 ...查看


  • 商场动线设计
  • 深港大型购物中心平面动线回环度与感知度研究 动线,是购物中心设计中经常遇到的词汇,意指人在室内室外移动的点,连合起来就成为动线.在商业建筑规划设计方面,动线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对于商业动线,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由点生线,一个脚印一个点 ...查看


  • 购物策略教学设计方案
  • <购物策略>教学设计方案 城西中心校 郭丽红 课题名称 科 目 教学时间 学习者分 析 <购物策略> 数学 一课时 年级 五年级 这是一节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购物问题的课,目的 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查看


  • 化妆品网上购物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 <Sunny Bay 化妆品网上购物系统> 概要设计说明书 作 者: 完成日期: 签 收 人: 签收日期: 修改情况记录: 目录 1 引言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