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七上第三单元阅读练习

2012七上第三单元阅读练习(满分10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6题(16分)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②A ______,B _____,C ______。③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④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⑤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补出A B C处的原文:A ______B ______C ______(3分) 2、第①句突出花的_____________特点;句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与( )这个词巧妙地相互照应。(2分) 3、第②句三个分句的顺序不能调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第③句中“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分) 6、作者描写春花 ,不但抓住特色,而且顺序井然。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出由上到下的描写顺序的词语有( )、( )、( )。(3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7——10题(15分)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位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7、酝酿:原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准备过程,如“这件事他们酝酿了很久”中的“酝酿”。(3分) 8、“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诗出自南宋和尚志南的《绝句》,这一句诗的前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中的“杨柳风”指__________________。(3分) 9、“卖弄”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贬义词,但在本文中,它贬义褒用,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__________________。(3分) 10、语段第①句写出了春风的__________;是从________角度写的;第②句从________角度写出了春风的_________;第③、④句从________________角度写出了春风的__________。这样写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形味俱佳,声情并茂。(6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1-18题。(29分) [甲]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乙]济南的秋天是诗境。„„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

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15、第⑤句里联系“野花”、“眼睛”、“星星”共同特征的词是什么?这句话写出了野花什么样的情态?

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 这个( )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 ),而立刻随着( )。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 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有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 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也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1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4分)

看( )护 镶( ) 调( )和 棱( )角 ....

12、从下面一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在乙文画线处的括号内(填序号)。(3分)

A 变换 B变动 C流动 D变幻 E变化

13、甲乙文写山,都主要写了山的 ,但甲文突出了雪后山的 的特点,而乙文则突出了秋色中山的 的特点。(3分)

14、甲文按 顺序写山色,从“ ”到“ ”到“ ”,再到“ ”,一一展现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突出了雪后山的“妙”之所在。(5分)

15、乙文写山色,先写 的松树和树旁黄草的颜色,再写 的黄、灰、绿、藕荷色和 的颜色,然后重点写 的颜色,并突出其 的特点。(5分)

16、甲乙两文写济南的山,都是为表现济南不同季节的特点服务的。甲文是为了突出济南冬天的 的特点,乙文则是为了表现济南秋天的 的特点。(2分)

17、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每小题2分)

(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18、请从文中找出一句你认为精彩的语句,作简要的评析。(3分)

答:我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是:

它精彩在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9——21题(20分)

①多谢西风!

②它把后园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飘零与黄花的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而纯洁,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

③我曾徘徊池边;那池中的游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地过去了;戏水的白鹅,清影在波中浮耀,红掌儿翻向青天,年轻的鱼儿羞躲了;绿衣仙女似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是报道晨妆才了;白鹭有时飞到堤边,静悄..悄地站着,恰似一个披蓑的钓叟。

④我曾小立断桥,天未彩霞,倒影池塘之中,一片红光似火。我小立断桥,消磨了几度黯淡的黄昏,痴等新.

月的东升,惊醒了栖鸦之梦,垂杨倦了,桂花在隔院送香,黄橙添盖了颜色,青藤横撑了纤腰,天上的星儿摇摇.

欲坠。

⑤我曾慢步登楼:郭外的山光,郊外的村庄,遍野的牛羊,浅水湖中,尚有残荷点点:不是残荷,仿佛是落花片片,莫不是荷花又重开了?树叶青青,有如青草之争妍;雁儿阵阵,有如夏云之飞翔;苍烟渺渺,和着轻云袅袅,是谁在那儿嘘气如兰?望不断的天边,也有蝶儿成双的飞舞,也许有莺儿歌唱,燕子裁衣。

19、本文写的是( )季的景色,依据是(摘录原文中的语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20、怎样理解第①自然段的“多谢”一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嗅觉_______________ 视觉 _____________

感觉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

22、文中所描写的景物有近景远景,文中的第____自然段的景物都属近景,第____自然段的景物都属远景。(4分)

23、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有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第④自然段描写的“垂杨”、“桂花”、“黄橙”、“青藤”本是静态景物,作者将它们都写成了动态,体现这些动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五)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24—28题。(20分) 21、写景状物,有时会通过各种感官的感受来摹写,从文中第②段中摘录出从不同角度描写的句子。(4分)

秋思 梁 衡

①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②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境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暄热的色彩中泛着冷

①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

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③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样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④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我站在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选自《梁衡文集卷一》

注:①酽(yàn) 酽,(汁液) 浓;味厚。

24.作者笔下的秋色有什么特点? (4分)

25.作者在第②段先说“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漫了个透”,后来又说“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两句话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4分)

26.秋色“红得这样深浓”的原因是什么?(4分)

27.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作者描绘了春与秋的特点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仿照划线句子的句式,写一段描绘“夏”和“冬”的文字。(4分)

28.作者由观察吕梁山的秋色产生了什么感悟?(4分)

2012七上第三单元阅读练习(满分10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6题(16分)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②A ______,B _____,C ______。③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④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⑤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补出A B C处的原文:A ______B ______C ______(3分) 2、第①句突出花的_____________特点;句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与( )这个词巧妙地相互照应。(2分) 3、第②句三个分句的顺序不能调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第③句中“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分) 6、作者描写春花 ,不但抓住特色,而且顺序井然。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出由上到下的描写顺序的词语有( )、( )、( )。(3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7——10题(15分)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位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7、酝酿:原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准备过程,如“这件事他们酝酿了很久”中的“酝酿”。(3分) 8、“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诗出自南宋和尚志南的《绝句》,这一句诗的前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中的“杨柳风”指__________________。(3分) 9、“卖弄”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贬义词,但在本文中,它贬义褒用,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__________________。(3分) 10、语段第①句写出了春风的__________;是从________角度写的;第②句从________角度写出了春风的_________;第③、④句从________________角度写出了春风的__________。这样写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形味俱佳,声情并茂。(6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1-18题。(29分) [甲]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乙]济南的秋天是诗境。„„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

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15、第⑤句里联系“野花”、“眼睛”、“星星”共同特征的词是什么?这句话写出了野花什么样的情态?

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 这个( )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 ),而立刻随着( )。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 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有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 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也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1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4分)

看( )护 镶( ) 调( )和 棱( )角 ....

12、从下面一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在乙文画线处的括号内(填序号)。(3分)

A 变换 B变动 C流动 D变幻 E变化

13、甲乙文写山,都主要写了山的 ,但甲文突出了雪后山的 的特点,而乙文则突出了秋色中山的 的特点。(3分)

14、甲文按 顺序写山色,从“ ”到“ ”到“ ”,再到“ ”,一一展现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突出了雪后山的“妙”之所在。(5分)

15、乙文写山色,先写 的松树和树旁黄草的颜色,再写 的黄、灰、绿、藕荷色和 的颜色,然后重点写 的颜色,并突出其 的特点。(5分)

16、甲乙两文写济南的山,都是为表现济南不同季节的特点服务的。甲文是为了突出济南冬天的 的特点,乙文则是为了表现济南秋天的 的特点。(2分)

17、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每小题2分)

(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18、请从文中找出一句你认为精彩的语句,作简要的评析。(3分)

答:我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是:

它精彩在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9——21题(20分)

①多谢西风!

②它把后园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飘零与黄花的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而纯洁,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

③我曾徘徊池边;那池中的游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地过去了;戏水的白鹅,清影在波中浮耀,红掌儿翻向青天,年轻的鱼儿羞躲了;绿衣仙女似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是报道晨妆才了;白鹭有时飞到堤边,静悄..悄地站着,恰似一个披蓑的钓叟。

④我曾小立断桥,天未彩霞,倒影池塘之中,一片红光似火。我小立断桥,消磨了几度黯淡的黄昏,痴等新.

月的东升,惊醒了栖鸦之梦,垂杨倦了,桂花在隔院送香,黄橙添盖了颜色,青藤横撑了纤腰,天上的星儿摇摇.

欲坠。

⑤我曾慢步登楼:郭外的山光,郊外的村庄,遍野的牛羊,浅水湖中,尚有残荷点点:不是残荷,仿佛是落花片片,莫不是荷花又重开了?树叶青青,有如青草之争妍;雁儿阵阵,有如夏云之飞翔;苍烟渺渺,和着轻云袅袅,是谁在那儿嘘气如兰?望不断的天边,也有蝶儿成双的飞舞,也许有莺儿歌唱,燕子裁衣。

19、本文写的是( )季的景色,依据是(摘录原文中的语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20、怎样理解第①自然段的“多谢”一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嗅觉_______________ 视觉 _____________

感觉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

22、文中所描写的景物有近景远景,文中的第____自然段的景物都属近景,第____自然段的景物都属远景。(4分)

23、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有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第④自然段描写的“垂杨”、“桂花”、“黄橙”、“青藤”本是静态景物,作者将它们都写成了动态,体现这些动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五)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24—28题。(20分) 21、写景状物,有时会通过各种感官的感受来摹写,从文中第②段中摘录出从不同角度描写的句子。(4分)

秋思 梁 衡

①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②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境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暄热的色彩中泛着冷

①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

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③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样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④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我站在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选自《梁衡文集卷一》

注:①酽(yàn) 酽,(汁液) 浓;味厚。

24.作者笔下的秋色有什么特点? (4分)

25.作者在第②段先说“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漫了个透”,后来又说“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两句话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4分)

26.秋色“红得这样深浓”的原因是什么?(4分)

27.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作者描绘了春与秋的特点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仿照划线句子的句式,写一段描绘“夏”和“冬”的文字。(4分)

28.作者由观察吕梁山的秋色产生了什么感悟?(4分)


相关文章

  • 2012年教师节座谈会主持词
  • 乐秋乡中学庆祝第28个教师节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乐秋乡中学庆祝第28个教师节座谈会,现在开始,鸣炮! 在这天朗气清的金秋,山乡处处谱写丰收之歌的日子,我们又欣喜地迎来迎来了人民教师光荣的节日-第28个教师节. ...查看


  • 四年级英语教学目标
  • (说明:2013年度秋季教材,四年级英语书改版,请各英语教学老师在新教材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于课本教学,关键把课本全部内容"教通教懂",为了更快更好地适应本校六年级升学要求,现针对英语单元教学特点,建议如下:) ...查看


  • 2012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2012春学期) 教师 金好玉 新学期来临,仍然面对老面孔,但要重新面对新的教学任务,承受新 的压力,即让自己减轻压力,又能搞出新名堂,出更上一层楼的教学质量,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塌实,学习兴趣高涨,本人进行 ...查看


  • 高三英语备考方案
  • 高三英语备考方案 复习中依然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计划方案.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核心理念: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探究发现方法,思考创造成绩. 一. 复习资料的选订 在高二后半学期备课组成员认真翻阅手头能找到的各个出版社 ...查看


  • 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课程目标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查看


  • 六年级备考计划
  • 安宁市实验学校六年级综合复习备考计划及准备工作 一.指导思想 为了使毕业班复习备考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确保我校六年级毕业班的小学升学考试成绩稳居安宁市第一,结合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的学科教学状况,特制定本计划. 二.考 ...查看


  • 六年级语文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研计划
  • 六年级语文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研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2012版语文新<课程课标>为发展目标,以学校教学科研工作计划为具体指导,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努力打造一支勤奋向上的教研团队,全面提高六年级组的语文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孩 ...查看


  • 2012届高三英语备课组备考计划
  • 2012届高三英语备课组备考计划 备考计划 学情分析 我校2012届高三学生的英语学习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普遍存在单词积累太少.运用英语思维能力不强的现象,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还未养 ...查看


  • 2012-2013六年级下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 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以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重点,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重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的开展:以备课组作为教学研究活动的阵地,努力改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