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讨论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患者中的护理。方法选择100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通过100例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配合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腔积液,操作简单,治疗效果理想。置管后引流的效果及是否出现并发症,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从穿刺置管到拔管,要求护士能够熟练配合医生操作,严格无菌操作,悉心观察护理中心静脉导管,从而减少带管患者痛苦,提高治疗、生活质量。 【关键词】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胸腔积液是内科的常见疾病,临床又以结核性和肿瘤性胸腔积液最为多见。临床实践证明,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和反复间断穿刺抽液的治疗方法,不仅需要多次B超检查定位,而且患者还要承受因多次穿刺带来的身体、精神、经济上的痛苦。我科自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对100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结核性胸膜炎73例,肿瘤性胸腔积液20例,肺炎性胸膜炎10例。大量胸腔积液74例,中等量积液26例;其中单侧积液29例,双侧积液71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1.2材料和操作方法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包,皮肤消毒物品,无菌手套2副,2%利多卡因,一次性5ml注射器,3M透明敷贴,一次性引流袋,无菌小纱布2块,胶布。一般常选择患侧腋中线第6-7肋间或肩胛角线第7-8肋间肋骨上缘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铺巾、局部麻醉。必要时以B超定位胸腔积液最低点为穿刺点。待麻醉满意后换用导引穿刺针进入胸腔,将导丝沿穿刺针进入胸腔5-10cm,拔出导引穿刺针,将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置入约5-10cm,取出导丝,将导管用3M透明敷贴固定外接引流管及引流袋,第一次放液不超过8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200ml[1]。 2结果 100例患者中98例一次性置管成功,2例因患者配合差经二次穿刺后成功,有7例患者因夜间活动剧烈而致引流管脱出。引流管留置时间为6-20天,平均为12天。所有病人均未出现胸膜反应、气胸、胸腔感染、引流效果好,患者自诉痛苦小能耐受,带管期间对生活影响小。 3护理要点 3.1术前护理 3.1.1患者准备穿刺前评估患者病情和穿刺部位皮肤情况。交谈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对疾病知识的需求度,根据评估结果,讲解传统引流方法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优、缺点;放置胸腔留置导管的目的、必要性和简要操作步骤;在操作过程中如何于医护人员配合,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对情绪紧张的患者同时要做好家属工作,请其共同配合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3.1.2操作者准备根据患者的营养程度选择合适的穿刺包型号,备齐并检查用物,六步洗手、规范着装。操作可在换药室完成;如果在病房操作,注意选择在病房无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和家属探视时进行,以保持操作的无菌,预防感染。 3.2术中护理 3.2.1患者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程度可以选择坐位(患者反向坐在靠椅上,双手臂平置于椅背上缘,头伏于前臂)或斜坡卧位(患侧手上举,枕于头下,或伸过头顶),根据季节注意保暖[1]。 3.2.2病情观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如果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晕厥、四肢冰冷、大汗淋漓等不良反应,要通知医生停止操作,立即协助患者平卧,同时积极配合医生对症处理。 3.2.3操作配合在医生操作中注意保护患者,见有胸水抽出,协助医生放液和留取标本。医生皮肤缝扎固定在皮肤上后,用3M透明敷贴覆盖伤口,以固定导管防止脱落。用0.2%碘伏消毒衔接部位,并用无菌纱布进行包裹,胶布两头固定,以免患者活动后衔接处脱落,引流袋固定床旁(距穿刺口60-100cm),接上一次性引流袋穿刺成功后指导患者深呼吸及咳嗽,观察引流通畅情况。 3.3术后护理 3.3.1一般护理术后嘱病人平卧位或半卧位休息,观察病人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经检查本组胸腔积液为渗出液含大量的蛋白质、葡萄糖、电解质,针对引流病人,进食高能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提高机体耐受性,促进组织修复。置管后可带管活动,不受限制,但要注意保护,防止脱落,指导患者更换体位,以利于胸水引流,促进肺部早日复张,嘱患者在插管期间禁止淋浴,以防淋湿贴膜导致感染。 3.3.2引流管护理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量,严格控制引流速度,同时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当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关闭引流管,用肝素帽固定前端,并用肝素钠盐水5ml进行脉冲式封管,嘱患者平卧后休息,及时报告医生,待病情好转后继续引流。注意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滑脱、扭曲、折叠、受压。由于胸水中有大量纤维沉淀物,引流过程中易阻塞管腔。有文献认为纤维蛋白的存在,胸腔积液黏稠化,产生蛋白凝块,积液呈多房分隔改变以及胸膜纤维化,这正是临床胸腔积液引流失败的常见原因[2]。处理方法,可在无菌操作下调节引流管位置,或用生理盐水10-20ml冲管,也可用少量肝素盐水(25u/ml)冲管,冲管时压力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患者疼痛不适。 3.3.3穿刺点护理每日用0.2%的碘伏对穿刺点进行消毒,更换敷贴保持清洁,并观察有无红肿、分泌物等。 3.3.4拔管后护理患者经引流后胸痛、胸闷、气促症状减轻或消除,观察无胸水引出,B超提示无胸水后可拔管,(肺复张良好)拔管后穿刺点用无菌棉签按压4-5分钟,0.2%碘伏消毒,覆盖无菌纱布。 4讨论 胸腔积液为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每周2-3次,反复穿刺后增加患者痛苦,容易导致穿刺部位感染,皮肤溃破以并发气胸、胸膜反应,甚至肺水肿。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有以下优点:①操作简便易行,操作时间短,一般5-10分钟可完成;②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③减少反复穿刺过程中的风险;④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⑤可采用多种体位,有利于胸腔积液完全引流,同时在胸水引流完后仍能进行胸腔内注药;⑥通过调节胸腔积液的引流速度,避免过多过快引流引起的复张性肺水肿;⑦中心静脉导管管径细、直径为1.7mm,操作方便,血管损伤少,可仅予贴膜固定,患者不适感轻,拔管方便,拔管后无须创口处理,创口感染机会少,中心静脉导管夹管方便,夹管后患者可带管自由活动,不影响活动和休息,有利于患者的自我护理,所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梅桂萍,谢红珍,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流程与规范[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 [2]韦春燕.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治疗胸腔积液32例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3,17(3):572.
【摘要】目的讨论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患者中的护理。方法选择100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通过100例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配合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腔积液,操作简单,治疗效果理想。置管后引流的效果及是否出现并发症,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从穿刺置管到拔管,要求护士能够熟练配合医生操作,严格无菌操作,悉心观察护理中心静脉导管,从而减少带管患者痛苦,提高治疗、生活质量。 【关键词】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胸腔积液是内科的常见疾病,临床又以结核性和肿瘤性胸腔积液最为多见。临床实践证明,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和反复间断穿刺抽液的治疗方法,不仅需要多次B超检查定位,而且患者还要承受因多次穿刺带来的身体、精神、经济上的痛苦。我科自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对100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结核性胸膜炎73例,肿瘤性胸腔积液20例,肺炎性胸膜炎10例。大量胸腔积液74例,中等量积液26例;其中单侧积液29例,双侧积液71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1.2材料和操作方法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包,皮肤消毒物品,无菌手套2副,2%利多卡因,一次性5ml注射器,3M透明敷贴,一次性引流袋,无菌小纱布2块,胶布。一般常选择患侧腋中线第6-7肋间或肩胛角线第7-8肋间肋骨上缘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铺巾、局部麻醉。必要时以B超定位胸腔积液最低点为穿刺点。待麻醉满意后换用导引穿刺针进入胸腔,将导丝沿穿刺针进入胸腔5-10cm,拔出导引穿刺针,将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置入约5-10cm,取出导丝,将导管用3M透明敷贴固定外接引流管及引流袋,第一次放液不超过8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200ml[1]。 2结果 100例患者中98例一次性置管成功,2例因患者配合差经二次穿刺后成功,有7例患者因夜间活动剧烈而致引流管脱出。引流管留置时间为6-20天,平均为12天。所有病人均未出现胸膜反应、气胸、胸腔感染、引流效果好,患者自诉痛苦小能耐受,带管期间对生活影响小。 3护理要点 3.1术前护理 3.1.1患者准备穿刺前评估患者病情和穿刺部位皮肤情况。交谈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对疾病知识的需求度,根据评估结果,讲解传统引流方法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优、缺点;放置胸腔留置导管的目的、必要性和简要操作步骤;在操作过程中如何于医护人员配合,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对情绪紧张的患者同时要做好家属工作,请其共同配合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3.1.2操作者准备根据患者的营养程度选择合适的穿刺包型号,备齐并检查用物,六步洗手、规范着装。操作可在换药室完成;如果在病房操作,注意选择在病房无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和家属探视时进行,以保持操作的无菌,预防感染。 3.2术中护理 3.2.1患者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程度可以选择坐位(患者反向坐在靠椅上,双手臂平置于椅背上缘,头伏于前臂)或斜坡卧位(患侧手上举,枕于头下,或伸过头顶),根据季节注意保暖[1]。 3.2.2病情观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如果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晕厥、四肢冰冷、大汗淋漓等不良反应,要通知医生停止操作,立即协助患者平卧,同时积极配合医生对症处理。 3.2.3操作配合在医生操作中注意保护患者,见有胸水抽出,协助医生放液和留取标本。医生皮肤缝扎固定在皮肤上后,用3M透明敷贴覆盖伤口,以固定导管防止脱落。用0.2%碘伏消毒衔接部位,并用无菌纱布进行包裹,胶布两头固定,以免患者活动后衔接处脱落,引流袋固定床旁(距穿刺口60-100cm),接上一次性引流袋穿刺成功后指导患者深呼吸及咳嗽,观察引流通畅情况。 3.3术后护理 3.3.1一般护理术后嘱病人平卧位或半卧位休息,观察病人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经检查本组胸腔积液为渗出液含大量的蛋白质、葡萄糖、电解质,针对引流病人,进食高能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提高机体耐受性,促进组织修复。置管后可带管活动,不受限制,但要注意保护,防止脱落,指导患者更换体位,以利于胸水引流,促进肺部早日复张,嘱患者在插管期间禁止淋浴,以防淋湿贴膜导致感染。 3.3.2引流管护理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量,严格控制引流速度,同时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当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关闭引流管,用肝素帽固定前端,并用肝素钠盐水5ml进行脉冲式封管,嘱患者平卧后休息,及时报告医生,待病情好转后继续引流。注意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滑脱、扭曲、折叠、受压。由于胸水中有大量纤维沉淀物,引流过程中易阻塞管腔。有文献认为纤维蛋白的存在,胸腔积液黏稠化,产生蛋白凝块,积液呈多房分隔改变以及胸膜纤维化,这正是临床胸腔积液引流失败的常见原因[2]。处理方法,可在无菌操作下调节引流管位置,或用生理盐水10-20ml冲管,也可用少量肝素盐水(25u/ml)冲管,冲管时压力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患者疼痛不适。 3.3.3穿刺点护理每日用0.2%的碘伏对穿刺点进行消毒,更换敷贴保持清洁,并观察有无红肿、分泌物等。 3.3.4拔管后护理患者经引流后胸痛、胸闷、气促症状减轻或消除,观察无胸水引出,B超提示无胸水后可拔管,(肺复张良好)拔管后穿刺点用无菌棉签按压4-5分钟,0.2%碘伏消毒,覆盖无菌纱布。 4讨论 胸腔积液为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每周2-3次,反复穿刺后增加患者痛苦,容易导致穿刺部位感染,皮肤溃破以并发气胸、胸膜反应,甚至肺水肿。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有以下优点:①操作简便易行,操作时间短,一般5-10分钟可完成;②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③减少反复穿刺过程中的风险;④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⑤可采用多种体位,有利于胸腔积液完全引流,同时在胸水引流完后仍能进行胸腔内注药;⑥通过调节胸腔积液的引流速度,避免过多过快引流引起的复张性肺水肿;⑦中心静脉导管管径细、直径为1.7mm,操作方便,血管损伤少,可仅予贴膜固定,患者不适感轻,拔管方便,拔管后无须创口处理,创口感染机会少,中心静脉导管夹管方便,夹管后患者可带管自由活动,不影响活动和休息,有利于患者的自我护理,所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梅桂萍,谢红珍,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流程与规范[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 [2]韦春燕.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治疗胸腔积液32例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3,17(3):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