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
(参考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一、定义
1、心肺复苏定义(Cardio-pulmonary Resusciation),即心肺复苏术,是指专业或非
专业人员对心脏骤停者采取徒手抢救恢复心跳与呼吸的紧急救助措施,又称为徒手心肺
复苏术。
2、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
因。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西方国家心脏性猝死中约80%由冠
心病及并发症引起,这些冠心病患者中约75%有心肌梗死病史,心梗后LVEF降低是心脏性猝死的主
要预测因素。
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
患者对刺激无反应
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
3、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
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经过分为4个时期,即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与生物学死亡。
二、2010心肺复苏指南亮点
1、生存链的变化:
★2010(新):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 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 3、
快速除颤 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005(旧): 1、早期识别,激活EMS 2、早期CPR 3、早期除颤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
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激活应急救援系统。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早期识别成人心脏骤停是建立在评估患者的反应以及有没有正常的呼吸。
心脏骤停患者一开始可能有叹气样呼吸或者甚至表现为癫痫样发作。这种非典型表现可能使
施救者困惑,导致呼救或开始CPR延迟。
培训的重点必须集中在使救援者警觉心脏骤停的特殊表现。
2、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
★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该顺序的改变适用于成人、儿童和婴幼儿,但不适用于新生儿。对于新生儿,心脏骤停的最可
能的原因为呼吸因素导致的,复苏程序应当为A-B-C顺序,除非已知是心脏原因导致的。
3、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2010(新): 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
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
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
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
●2005(旧):没有区别抢救者是否受过培训。 仅建议旁观者可以在指导下行胸外按压。
4、 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
★2010(新): CPR中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觉”。对于意识消失,无反应及呼吸异常的
患者都应立即实施心外按压。 30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抢救者开放被救者的气道,并给予2次通
气。
●2005(旧): 开放气道实施是CPR的前提。 气道开放后,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
来评估呼吸。 评估没有呼吸心跳后,在进行胸外按压!
5、 胸外按压频率的变化:
★2010(新): 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100次/分
●2005(旧): 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100次/分
6、 胸外按压的深度的变化
★2010(新):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至少 5㎝ ≥5cm
●2005(旧):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 4㎝-5 ㎝ 4-5cm
7、救援者应避免停止胸外按压和过度通气。
8、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
9、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无脉性电活动)者常规使用阿
托品。
三、心脏骤停的处理
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
疗。心肺复苏分初级心肺复苏和高级心肺复苏。
1、 识别 判断:无呼吸、意识丧失、对刺激无任何反应→重呼轻拍
脉搏检查 1岁以上触颈动脉,1岁以下肱动脉
检查循环体征 在检查颈动脉搏动的同时,要观察呼吸、 咳嗽和运动情况
10s
(在不延缓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启动紧急医疗救援服务系统 (EMS) : 呼救EMS
系统:地点、呼救电话、事件、人数、伤员情况、正在进行的急救措施。有条件时寻
找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
2、初级心肺复苏
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一旦确立心脏骤停的诊断,应立即进行。
主要心肺复苏(CPR)措施包括:人工胸外按压(C,circulation)、开通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C,breathing)。(ABCCAB)
C:
胸部按压技术:
1)患者应平躺与硬质平面,救助者跪在其旁,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患者的胸
廓下缘;
2)用一只手掌根部放在胸部正中双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另一手掌重叠放在这只手背
上,手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确保一致,保证手掌全力压在胸骨上,不要按压剑突,避
免肋骨骨折;
3)手指离开胸壁,不应用力向下按压。
部位: 胸骨下半1/2处 胸骨下半部,双乳头之间
频率:100次/分→至少100次/分
按压幅度:胸骨下陷4~5cm→至少5cm,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
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减少中断,中断控制在10s内)
按压-通气比值(单人或双人救助): 30:2 (成人) 15:2 (婴幼儿和儿童)
为确保有效按压:
1)患者应该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
2)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
3)对正常体型的患者,按压幅度至少5cm
4)每次按压后,双手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双手位置固定。
5)在一次按压周期内,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
6)每2min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
7)CPR过程中不应搬动患者并尽量减少中断
A、B:
开放气道方法:
1)仰头-抬颏法:应清除可见口鼻分泌物、异物、活动性义齿。方法: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示、中两指抬起下颏,使下颌尖、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呈垂直状态,以通畅气道。
2)托颌法(外伤时):用于怀疑颈椎骨折病人,如果此法不能将气道完全开放,仍可采用仰头举颏法。
检查呼吸:看,听,感觉(2010年AHA取消)
人工呼吸方式:
1)口对口呼吸: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 “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吹气量每次500-600m,胸廓起伏,8~10次/分,吹气后松开口鼻。
2)口对鼻呼吸:用于口腔外伤,牙关紧闭者,开放气道,封闭口腔,口包鼻吹气,时间大于1秒钟,吹气量每次500-600ml,以产生可见的胸廓起伏为准。
3)球囊面罩呼吸:面罩紧紧扣住口鼻部,匀速挤压,每次气体量500-600 ml,以产生可见的胸廓起伏为准。
上述通气方式只是临时性抢救措施,应争取马上气管内插管,一人工气囊挤压或人工呼吸机
进行辅助呼吸与输氧,纠正低氧血症,同时避免过度通气。
做5个周期或2分钟CPR后再检查心跳呼吸。如仍无心跳呼吸,再重复做5个周期或2分钟CPR,如此反复直到成功或终止心肺复苏。
电除颤
由于室颤是非创伤心脏骤停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脏聚停80%~90%由VF所致),CPR的关键起始措施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只做CPR一般不能终止VF,电除颤是救治VF最为有效的方法。
时间:尽可能早
对于院外发生的SCA且持续时间>4~5min或无目击者的SCA患者,应立即给予5个周期约2min的CPR(一个CPR周期包括30次胸部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后再除颤。
方案 :1次+立即CPR
如带有自动电击功能的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则在实施人工电除颤前,允许30~60s的时间让ICD自行处理。
注意事项:根据除颤器电流的特点,被分为单相波和双相波型除颤器。单相波除颤首次电击能量选择360J;双相波除颤首次能量选择为150J或200J。首次除颤不成功再次除颤时可以使用相同电量或高于先前的除颤电量。
电极位置:右侧放置于患者右锁骨下区,左侧放置于患者左乳头侧腋中线处。
电除颤前后中断胸部按压的时间要尽可能短。
3、高级心肺复苏
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是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
通气与氧供
给予纯氧,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保持在94%至99%,非100%
具体如下:
球囊面罩
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1、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固
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2、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耳垂下方下颌角
处,下颌向前上托起,保持气道打开位。
3、用右手挤压气囊.
1L球囊的1/2—1/3,胸廓扩张,超过1s
气管插管
中断按压时间不超过10s
确认气管导管位置 :
临床评价: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
两侧腋中线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上腹部听诊:不应该有呼吸音
呼吸CO2监测或者食管探测
自动呼吸机
潮气量:500~600ml,胸廓明显起伏
送气时间大于1s
频率:8~10次/分
药物治疗
给药方式有四种:外周静脉,骨内给药(IO),中心静脉给药,气管内给药
首选外周静脉给药:用药后再静脉注射20ml液体,并抬高肢体10~20s
给药品种:首选肾上腺素,1mg IV/IO,3-5 分钟重复,其他有:血管加压素40U IV/IO 替代第一或第二次肾上腺素;胺碘酮:300mg IV/IO 1 次,10~15min后可重复150mg 1次或利多卡因:首次 1-1.5mg/kg, 5~10min后 0.5-0.75mg/kg IV/IO,最多3次或3mg/kgTDP 者考虑镁。对停搏或PEA:阿托品 1mg IV/IO,3-5分钟重复,3 次(删除)。
四、复苏后处理
纠正可逆因素
复苏后监测
循环功能支持
呼吸功能支持
肾功能支持
控制体温
控制血糖
中枢神经系统支持
思考:1、CPR的主要环节是什么?分别代表的内容?
2、胸外按压的要点(部位、频率、按压幅度)?
3、AED的使用要点:部位和单相波除颤选择多少焦耳?
4、高级心肺复苏首选用药方式及首选药物?
5、心脏骤停发生后抢救黄金时间?
6、CPR环节中开放气道的方法有哪两种?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式是?
心肺复苏术
(参考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一、定义
1、心肺复苏定义(Cardio-pulmonary Resusciation),即心肺复苏术,是指专业或非
专业人员对心脏骤停者采取徒手抢救恢复心跳与呼吸的紧急救助措施,又称为徒手心肺
复苏术。
2、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
因。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西方国家心脏性猝死中约80%由冠
心病及并发症引起,这些冠心病患者中约75%有心肌梗死病史,心梗后LVEF降低是心脏性猝死的主
要预测因素。
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
患者对刺激无反应
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
3、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
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经过分为4个时期,即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与生物学死亡。
二、2010心肺复苏指南亮点
1、生存链的变化:
★2010(新):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 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 3、
快速除颤 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005(旧): 1、早期识别,激活EMS 2、早期CPR 3、早期除颤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
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激活应急救援系统。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早期识别成人心脏骤停是建立在评估患者的反应以及有没有正常的呼吸。
心脏骤停患者一开始可能有叹气样呼吸或者甚至表现为癫痫样发作。这种非典型表现可能使
施救者困惑,导致呼救或开始CPR延迟。
培训的重点必须集中在使救援者警觉心脏骤停的特殊表现。
2、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
★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该顺序的改变适用于成人、儿童和婴幼儿,但不适用于新生儿。对于新生儿,心脏骤停的最可
能的原因为呼吸因素导致的,复苏程序应当为A-B-C顺序,除非已知是心脏原因导致的。
3、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2010(新): 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
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
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
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
●2005(旧):没有区别抢救者是否受过培训。 仅建议旁观者可以在指导下行胸外按压。
4、 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
★2010(新): CPR中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觉”。对于意识消失,无反应及呼吸异常的
患者都应立即实施心外按压。 30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抢救者开放被救者的气道,并给予2次通
气。
●2005(旧): 开放气道实施是CPR的前提。 气道开放后,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
来评估呼吸。 评估没有呼吸心跳后,在进行胸外按压!
5、 胸外按压频率的变化:
★2010(新): 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100次/分
●2005(旧): 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100次/分
6、 胸外按压的深度的变化
★2010(新):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至少 5㎝ ≥5cm
●2005(旧):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 4㎝-5 ㎝ 4-5cm
7、救援者应避免停止胸外按压和过度通气。
8、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
9、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无脉性电活动)者常规使用阿
托品。
三、心脏骤停的处理
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
疗。心肺复苏分初级心肺复苏和高级心肺复苏。
1、 识别 判断:无呼吸、意识丧失、对刺激无任何反应→重呼轻拍
脉搏检查 1岁以上触颈动脉,1岁以下肱动脉
检查循环体征 在检查颈动脉搏动的同时,要观察呼吸、 咳嗽和运动情况
10s
(在不延缓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启动紧急医疗救援服务系统 (EMS) : 呼救EMS
系统:地点、呼救电话、事件、人数、伤员情况、正在进行的急救措施。有条件时寻
找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
2、初级心肺复苏
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一旦确立心脏骤停的诊断,应立即进行。
主要心肺复苏(CPR)措施包括:人工胸外按压(C,circulation)、开通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C,breathing)。(ABCCAB)
C:
胸部按压技术:
1)患者应平躺与硬质平面,救助者跪在其旁,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患者的胸
廓下缘;
2)用一只手掌根部放在胸部正中双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另一手掌重叠放在这只手背
上,手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确保一致,保证手掌全力压在胸骨上,不要按压剑突,避
免肋骨骨折;
3)手指离开胸壁,不应用力向下按压。
部位: 胸骨下半1/2处 胸骨下半部,双乳头之间
频率:100次/分→至少100次/分
按压幅度:胸骨下陷4~5cm→至少5cm,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
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减少中断,中断控制在10s内)
按压-通气比值(单人或双人救助): 30:2 (成人) 15:2 (婴幼儿和儿童)
为确保有效按压:
1)患者应该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
2)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
3)对正常体型的患者,按压幅度至少5cm
4)每次按压后,双手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双手位置固定。
5)在一次按压周期内,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
6)每2min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
7)CPR过程中不应搬动患者并尽量减少中断
A、B:
开放气道方法:
1)仰头-抬颏法:应清除可见口鼻分泌物、异物、活动性义齿。方法: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示、中两指抬起下颏,使下颌尖、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呈垂直状态,以通畅气道。
2)托颌法(外伤时):用于怀疑颈椎骨折病人,如果此法不能将气道完全开放,仍可采用仰头举颏法。
检查呼吸:看,听,感觉(2010年AHA取消)
人工呼吸方式:
1)口对口呼吸: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 “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吹气量每次500-600m,胸廓起伏,8~10次/分,吹气后松开口鼻。
2)口对鼻呼吸:用于口腔外伤,牙关紧闭者,开放气道,封闭口腔,口包鼻吹气,时间大于1秒钟,吹气量每次500-600ml,以产生可见的胸廓起伏为准。
3)球囊面罩呼吸:面罩紧紧扣住口鼻部,匀速挤压,每次气体量500-600 ml,以产生可见的胸廓起伏为准。
上述通气方式只是临时性抢救措施,应争取马上气管内插管,一人工气囊挤压或人工呼吸机
进行辅助呼吸与输氧,纠正低氧血症,同时避免过度通气。
做5个周期或2分钟CPR后再检查心跳呼吸。如仍无心跳呼吸,再重复做5个周期或2分钟CPR,如此反复直到成功或终止心肺复苏。
电除颤
由于室颤是非创伤心脏骤停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脏聚停80%~90%由VF所致),CPR的关键起始措施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只做CPR一般不能终止VF,电除颤是救治VF最为有效的方法。
时间:尽可能早
对于院外发生的SCA且持续时间>4~5min或无目击者的SCA患者,应立即给予5个周期约2min的CPR(一个CPR周期包括30次胸部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后再除颤。
方案 :1次+立即CPR
如带有自动电击功能的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则在实施人工电除颤前,允许30~60s的时间让ICD自行处理。
注意事项:根据除颤器电流的特点,被分为单相波和双相波型除颤器。单相波除颤首次电击能量选择360J;双相波除颤首次能量选择为150J或200J。首次除颤不成功再次除颤时可以使用相同电量或高于先前的除颤电量。
电极位置:右侧放置于患者右锁骨下区,左侧放置于患者左乳头侧腋中线处。
电除颤前后中断胸部按压的时间要尽可能短。
3、高级心肺复苏
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是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
通气与氧供
给予纯氧,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保持在94%至99%,非100%
具体如下:
球囊面罩
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1、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固
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2、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耳垂下方下颌角
处,下颌向前上托起,保持气道打开位。
3、用右手挤压气囊.
1L球囊的1/2—1/3,胸廓扩张,超过1s
气管插管
中断按压时间不超过10s
确认气管导管位置 :
临床评价: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
两侧腋中线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上腹部听诊:不应该有呼吸音
呼吸CO2监测或者食管探测
自动呼吸机
潮气量:500~600ml,胸廓明显起伏
送气时间大于1s
频率:8~10次/分
药物治疗
给药方式有四种:外周静脉,骨内给药(IO),中心静脉给药,气管内给药
首选外周静脉给药:用药后再静脉注射20ml液体,并抬高肢体10~20s
给药品种:首选肾上腺素,1mg IV/IO,3-5 分钟重复,其他有:血管加压素40U IV/IO 替代第一或第二次肾上腺素;胺碘酮:300mg IV/IO 1 次,10~15min后可重复150mg 1次或利多卡因:首次 1-1.5mg/kg, 5~10min后 0.5-0.75mg/kg IV/IO,最多3次或3mg/kgTDP 者考虑镁。对停搏或PEA:阿托品 1mg IV/IO,3-5分钟重复,3 次(删除)。
四、复苏后处理
纠正可逆因素
复苏后监测
循环功能支持
呼吸功能支持
肾功能支持
控制体温
控制血糖
中枢神经系统支持
思考:1、CPR的主要环节是什么?分别代表的内容?
2、胸外按压的要点(部位、频率、按压幅度)?
3、AED的使用要点:部位和单相波除颤选择多少焦耳?
4、高级心肺复苏首选用药方式及首选药物?
5、心脏骤停发生后抢救黄金时间?
6、CPR环节中开放气道的方法有哪两种?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