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热量与热值
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到目前为止, 学生已学了很多物理概念,也知道学习物理概念的三个阶段,本节二个物理概念:热量和热值。热量的概念是用内能概念来定义的,比较抽象;同时,热量又是一个过程量,即只有在物体内能发生变化时,才能谈。学生准确理解热量概念较难。实验“探究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需要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同时,热机、效率和环保等内容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功能。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热量的概念、单位,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热值的概念。热量是理解许多热现象的基础,也是下节课学习比热容的基础。热值则是选择燃料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分析各种燃烧现象和燃烧效率的基础知识。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本节可分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热量和热值。热量的概念是承上节热传递改变内能而来,并由此给出了热量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活动——实验探究“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这一探究既是对热量概念的深化,又为学生后面理解比热容作铺垫。燃料的热值是人们生活、生产与贸易中经常用到的物理量。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均消耗能源越来越多。煤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等燃料的价格与其热值密切相关。为此,课标要求学生认识燃料的热值。热值反映燃料完全燃烧时放热的多少,是表示燃料性能的重要指标,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是热机工作的能源,燃烧过程中存在效率和污染问题,这些都是学生需要了解的。热机、效率和环保等内容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⑵知道当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跟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⑶了解热值的概念,会根据热值来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燃料。
◆过程与方法
⑷经历探究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的活动过程,进一步熟悉其中的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选择燃料”、 “饮食与运动”等学生活动,阅读有关“西气东输”的信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使学生逐步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养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看待生活中事物的习惯。
⑹培养学生关注饮食与健康意识,帮助他们树立合理利用能源的科学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热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探究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这个学生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热量概念的理解,也是后面学习比热容的基础,让学生做好这个实验是教学的关键。热值以及如何选择燃料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热量的概念是用内能概念来定义的,比较抽象;同时,热量又是一个过程量,即只有在物体内能发生变化时,才能谈热量,所以热量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
实验“探究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需要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引入新课的方法,可以由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来举例分析,而知道在现代社会中,使用能量主要还是从燃料燃烧中获得的内能.
“燃料的热值”,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的或教师提供的科技资料,学习热值的概念,并用简单的数学方法,会进行有关的热值计算.
“有效利用燃料”,教师分析,使学生知道燃料实际很难完全燃烧,只有一
部分被利用,引出了使用效率问题,可以用画比例图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炉子的效率.接着学生阅读资料(课本上的或教师提供的)得出提高锅炉的效率和燃料的利用率的方法.本部分内容可以学生小组讨论.对于提高燃料利用率,也是采用提供学生学习资料,学生可以课下收集相关内容学习,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策略:
1.本节探究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
2.为帮助学生理解热量和热值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法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设计此课时,从学生实验入手,引入新课;引出热传递改变内能而来,并由此给出了热量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活动——实验探究“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这一探究既是对热量概念的深化。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12.2 热 量
一、热 量
1. 定 义: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放出或吸收能量的多少。 符号:Q 2. 单 位:焦耳 符号:J
3. 影 响 物 体 吸 收 或 放 出 热 量 多少的因素: (1)与物体的质量有关(2)与温度变化有关
科学实验表明:物体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变化多少成正比 4. 焦耳的实验结论:
1kg 水温度升高1°C 时所吸收的热量是 4.2×103J
1kg 水温度降低1°C 时所放出的热量是 4.2 × 103J
二、燃 料 的 热 值
1. 定 义:1千克的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符号:q
2. 单 位:焦耳/千克 (J / Kg 或 J • Kg—1)
3. q柴油=3.3×107J/kg 的物理意义: 1千克的柴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 3.3 × 107焦
4. 计 算 公 式:Q= q m
5. 节 约 燃 料 的 措 施:
(1)改善燃烧的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2)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12.2热量与热值
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到目前为止, 学生已学了很多物理概念,也知道学习物理概念的三个阶段,本节二个物理概念:热量和热值。热量的概念是用内能概念来定义的,比较抽象;同时,热量又是一个过程量,即只有在物体内能发生变化时,才能谈。学生准确理解热量概念较难。实验“探究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需要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同时,热机、效率和环保等内容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功能。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热量的概念、单位,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热值的概念。热量是理解许多热现象的基础,也是下节课学习比热容的基础。热值则是选择燃料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分析各种燃烧现象和燃烧效率的基础知识。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本节可分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热量和热值。热量的概念是承上节热传递改变内能而来,并由此给出了热量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活动——实验探究“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这一探究既是对热量概念的深化,又为学生后面理解比热容作铺垫。燃料的热值是人们生活、生产与贸易中经常用到的物理量。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均消耗能源越来越多。煤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等燃料的价格与其热值密切相关。为此,课标要求学生认识燃料的热值。热值反映燃料完全燃烧时放热的多少,是表示燃料性能的重要指标,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是热机工作的能源,燃烧过程中存在效率和污染问题,这些都是学生需要了解的。热机、效率和环保等内容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⑵知道当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跟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⑶了解热值的概念,会根据热值来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燃料。
◆过程与方法
⑷经历探究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的活动过程,进一步熟悉其中的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选择燃料”、 “饮食与运动”等学生活动,阅读有关“西气东输”的信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使学生逐步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养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看待生活中事物的习惯。
⑹培养学生关注饮食与健康意识,帮助他们树立合理利用能源的科学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热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探究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这个学生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热量概念的理解,也是后面学习比热容的基础,让学生做好这个实验是教学的关键。热值以及如何选择燃料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热量的概念是用内能概念来定义的,比较抽象;同时,热量又是一个过程量,即只有在物体内能发生变化时,才能谈热量,所以热量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
实验“探究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需要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引入新课的方法,可以由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来举例分析,而知道在现代社会中,使用能量主要还是从燃料燃烧中获得的内能.
“燃料的热值”,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的或教师提供的科技资料,学习热值的概念,并用简单的数学方法,会进行有关的热值计算.
“有效利用燃料”,教师分析,使学生知道燃料实际很难完全燃烧,只有一
部分被利用,引出了使用效率问题,可以用画比例图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炉子的效率.接着学生阅读资料(课本上的或教师提供的)得出提高锅炉的效率和燃料的利用率的方法.本部分内容可以学生小组讨论.对于提高燃料利用率,也是采用提供学生学习资料,学生可以课下收集相关内容学习,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策略:
1.本节探究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
2.为帮助学生理解热量和热值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法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设计此课时,从学生实验入手,引入新课;引出热传递改变内能而来,并由此给出了热量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活动——实验探究“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这一探究既是对热量概念的深化。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12.2 热 量
一、热 量
1. 定 义: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放出或吸收能量的多少。 符号:Q 2. 单 位:焦耳 符号:J
3. 影 响 物 体 吸 收 或 放 出 热 量 多少的因素: (1)与物体的质量有关(2)与温度变化有关
科学实验表明:物体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变化多少成正比 4. 焦耳的实验结论:
1kg 水温度升高1°C 时所吸收的热量是 4.2×103J
1kg 水温度降低1°C 时所放出的热量是 4.2 × 103J
二、燃 料 的 热 值
1. 定 义:1千克的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符号:q
2. 单 位:焦耳/千克 (J / Kg 或 J • Kg—1)
3. q柴油=3.3×107J/kg 的物理意义: 1千克的柴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 3.3 × 107焦
4. 计 算 公 式:Q= q m
5. 节 约 燃 料 的 措 施:
(1)改善燃烧的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2)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