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 导学案 随州二中地理备课组 2014.4
高二地理选修 DL一2014-04-13-029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 导学案
编写人:万天云 审核人:邹晓波 易向兵 编写时间:2014.4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自评等级 互评等级: 教师评定:
【学习目标】
1. 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2. 运用“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分析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掌握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防治措施。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1.全球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①________面积缩小、②______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③________干涸等。
2.中国地域广大,且受④________ 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⑤________有明显差别,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⑥________ 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1.恶化原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1)环境保护⑦________ 不强,重⑧__________ 轻保护,重⑨________ 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⑩________ 能力,造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2)一些部门⑪________不力,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3)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⑫________不足。 2.防治措施
(1)植树造林、⑬____________、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⑭________工程已取得进展(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
(2)长江、⑮__________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 (3)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启动。
(4)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⑯______________、风景名胜区和⑰______公园。 (5)生态⑱________ 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 (6)环境保护⑲_________ 建设逐步完善。
3.重点生态工程:长江、黄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知识归纳】
【课堂探究一】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A区域的生态问题及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
(2)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说明危害更严重的地区及理由。
(3)比较D、E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
【课堂探究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圣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 导学案 随州二中地理备课组 2014.4
原料。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 读图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禅的原因及过程。(6分)
(2) 读图6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分)
(3) 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按发展选纸业的理由。(6分)
(4) 就降水条件简述砚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技的原因。(4分)
【课堂探究三】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重点开发区是指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
下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城市和矿产分布图。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 图中甲和乙、丙阴影区分别被列为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和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
(1)简要分析甲区成为重点开发区的有利条件。
(2)图中乙是阿尔泰山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说出该区的主要生态功能并说明限制其开发的原因。
(3)丙区的主要生态任务是荒漠化的防治。在沙漠边缘的绿洲,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
导学案
随州二中地理备课组 2014.4
【课后检测题】
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读我国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源。
材料二 (1)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 (2)
(2)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为________。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解决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3)分析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对B地区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学习反思】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 导学案 随州二中地理备课组 2014.4
高二地理选修 DL一2014-04-10-028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 导学案参考答案
课堂活动区答案 ①森林 ②草原 ③湿地 ④季风 ⑤地势 ⑥人为 ⑦意识 ⑧开发 ⑨建设 ⑩承载 ⑪监管 投入 水土保持 生态 黄河 自然保护区 森林 农业 法制 课堂探究一
【答案】(1)土壤侵蚀。石漠化(或土壤贫瘠)。
(2)B 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 (3)D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E: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课堂探究二 (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2分)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4分)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2分)沼泽萎缩。(2分) 原因:速生桉 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4分) (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3分)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分) (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2分)(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2分) 课堂探究三
课后检测答案: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 导学案 随州二中地理备课组 2014.4
高二地理选修 DL一2014-04-13-029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 导学案
编写人:万天云 审核人:邹晓波 易向兵 编写时间:2014.4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自评等级 互评等级: 教师评定:
【学习目标】
1. 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2. 运用“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分析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掌握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防治措施。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1.全球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①________面积缩小、②______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③________干涸等。
2.中国地域广大,且受④________ 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⑤________有明显差别,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⑥________ 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1.恶化原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1)环境保护⑦________ 不强,重⑧__________ 轻保护,重⑨________ 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⑩________ 能力,造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2)一些部门⑪________不力,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3)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⑫________不足。 2.防治措施
(1)植树造林、⑬____________、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⑭________工程已取得进展(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
(2)长江、⑮__________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 (3)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启动。
(4)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⑯______________、风景名胜区和⑰______公园。 (5)生态⑱________ 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 (6)环境保护⑲_________ 建设逐步完善。
3.重点生态工程:长江、黄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知识归纳】
【课堂探究一】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A区域的生态问题及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
(2)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说明危害更严重的地区及理由。
(3)比较D、E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
【课堂探究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圣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 导学案 随州二中地理备课组 2014.4
原料。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 读图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禅的原因及过程。(6分)
(2) 读图6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分)
(3) 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按发展选纸业的理由。(6分)
(4) 就降水条件简述砚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技的原因。(4分)
【课堂探究三】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重点开发区是指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
下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城市和矿产分布图。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 图中甲和乙、丙阴影区分别被列为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和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
(1)简要分析甲区成为重点开发区的有利条件。
(2)图中乙是阿尔泰山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说出该区的主要生态功能并说明限制其开发的原因。
(3)丙区的主要生态任务是荒漠化的防治。在沙漠边缘的绿洲,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
导学案
随州二中地理备课组 2014.4
【课后检测题】
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读我国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源。
材料二 (1)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 (2)
(2)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为________。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解决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3)分析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对B地区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学习反思】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 导学案 随州二中地理备课组 2014.4
高二地理选修 DL一2014-04-10-028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 导学案参考答案
课堂活动区答案 ①森林 ②草原 ③湿地 ④季风 ⑤地势 ⑥人为 ⑦意识 ⑧开发 ⑨建设 ⑩承载 ⑪监管 投入 水土保持 生态 黄河 自然保护区 森林 农业 法制 课堂探究一
【答案】(1)土壤侵蚀。石漠化(或土壤贫瘠)。
(2)B 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 (3)D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E: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课堂探究二 (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2分)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4分)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2分)沼泽萎缩。(2分) 原因:速生桉 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4分) (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3分)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分) (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2分)(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2分) 课堂探究三
课后检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