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一、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6—1842.8

参战国:英国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

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硝烟

结果及影响:签订《南京条约》,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参战国:英国、法国主凶,美俄为帮凶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罪行: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结果及影响: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俄国一列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参战国:日本

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重要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

结果及影响:签订《马关条约》,设厂。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目的: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直接)

结果及影响:北京第二次沦陷;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东北沦陷,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日;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1936年,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八路军首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李宗仁,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彭德怀,最大规模的战役)

6. 文化侵略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

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3、开埠通商

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

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

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

3、制造大屠杀:

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1937年八·一三事变。

四、人民的反抗

1、人民群众的斗争

(1)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

(2)1899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7)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

(8)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3、学生运动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一、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6—1842.8

参战国:英国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

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硝烟

结果及影响:签订《南京条约》,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参战国:英国、法国主凶,美俄为帮凶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罪行: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结果及影响: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俄国一列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参战国:日本

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重要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

结果及影响:签订《马关条约》,设厂。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目的: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直接)

结果及影响:北京第二次沦陷;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东北沦陷,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日;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1936年,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八路军首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李宗仁,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彭德怀,最大规模的战役)

6. 文化侵略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

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3、开埠通商

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

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

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

3、制造大屠杀:

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1937年八·一三事变。

四、人民的反抗

1、人民群众的斗争

(1)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

(2)1899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7)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

(8)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3、学生运动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相关文章

  • 如何抓重点
  • 考研指导:历史学统考复习如何抓住重点2009-08-03 07:37:00 跨考网 历史学统考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史学史.考古.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尽管大纲限定了考试 ...查看


  •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
  •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 总复习一共分为两轮 第一轮复习:整合基础知识点,帮助学生构筑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以及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所产生的影响等.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坚持"全.准.深.新" ...查看


  • 世界史学习内容的变化
  • 修订后<课程标准>关于世界史学习内容的变化 修订后<课程标准>关于世界史学习内容的变化 世界历史有三大块教学内容: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与 实验稿<课标>相比,修订版<课标>出现 ...查看


  • 02.合纵连横:北京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梳理与利用的新思路
  • 合纵连横:北京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梳理与利用的新思路 黄钟 摘要:合纵,就是依照时间顺序梳理城市的文化遗产清单,形成清晰的文化发展脉络:连横,就是讲孤立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不同主题编织成网,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地图,便于保护和利用.笔者结合近几年 ...查看


  •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见解
  •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浅谈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全面实施,人们预见的中学教学革命终于拉开了序幕.高考注重能力考查的趋势,推动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也意味着教师对以往的教学经验需要重新进行审视和接受检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历史复习对策也需 ...查看


  • 中国近代史分期与基本线索论战述评
  • 中国近代史分期与基本线索论战述评 梁景和 中国近代史2007.10 摘要: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对其探索有益于对中国近代史发展流脉及历史特征的认识和解读,也有助于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20世纪 ...查看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读书分享
  • 一.张荫桓其人其事 张荫桓(1837-1900) ,晚清洋务大臣,字樵野,广东南海人. 1886年10月28日,一尊后来被目为美国标志乃至自由象征的雕像在纽约曼哈顿对岸的自由岛上落成,这就是著名的自由女神像.在落成这一天,包括总统在内的政要 ...查看


  • 研途宝17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心得分享
  • http://seu.yantubao.com 考研是个艰辛的过程,但同时又是充实而快乐的,它让我放下浮躁的心,在半年时间里专注于看书和画图以及和研友们交流,几乎每天都在汲取新的知识,让我学到很多.总之,考研这个过程尽管辛苦,但绝对是值得的 ...查看


  • 中西方艺术的特征
  • 人们收藏艺术品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人为了投资,有些人为了爱好.实际上,这两个愿望是可以一并实现的,这也是艺术品收藏的美妙之处. 从艺术收藏的角度来看,具有收藏意义的艺术品包括纯艺术品(Fine Art)和古董(Antiques)两类.纯艺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