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1. 任务来源
因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等)需要,受甲方委托本测量队对沿河带状区域进行相关测量,包括河两岸各测50米和河底地形图(1:1000)等工作。 2. 测区概况
测区为某一河流,宽度约20-100m,长度约30km,该地区多年平均雨量1771毫米,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汛期的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5%-95%,沿河流地势起伏相对平坦,通视条件较好,行人少, 3.完成的任务情况 3.1 E级GPS控制测量
平均边长不大于1km,河流全长30km,约40个控制点 3.2 1:1000地面地形图测量,施测带状地形图约为30km
测区利用移动RTK进行河两岸各50米的地形图测量 3.3 1:1000水下地形图测量
测区河流利用测深仪进行水下地形测量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5.《海道测量规范》(GB 12327—1998) 6.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
三、基准
经甲方要求,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
四、已有资料的利用
1.平面及高程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平面等级为四等,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
五、使用的仪器和软件
1.使用的仪器
(1)GPS静态(RTK,CORS)6台套 (2)测深仪2台套 2.使用的软件
(1)中海达
HGO数据处理软件包
(2)南方Cass 7.0测量成图软件、南方平差易PA2005等。
六、控制网设计
1.E级GPS控制测量
本测区布设GPS控制网一个,约40个点 (1)布设
在起算点控制下,在测区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的布设GPS E级控制点。
布设要求: (2)选点
点位要选定在对空通视条件好,15度以上不宜有成片障碍物,便于安置仪器及观测作业,远离可能的干扰源,远离易引起多路径的环境,并且当地地质条件好、点位稳定、易于保存的地方
(3)埋石
埋设标石,须使各层标志中心严格在同一铅垂线上,基偏差≤2mm;强制对中装置的对中精度≤1mm;当利用旧点时,应首先确认该点标石完好,并符合同级GPS点的埋石要求,且能长期保存;方位点上应埋设普通标石,并加注记。 (4)接收机的选用
(5)观测
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迁站方案:翻转式
观测作业的要求:
①只有在有关指示灯和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接收机的自我测试,输入测站、
观测段单元和时在观测前和作业过程中,作业员应及时填写测量手簿中的记录项目;
②按要求进行相关观测记录时段等控制信息;
③观测时,在接收天线50m以内不得使用电台,10m以内不得使用对讲机 ④天气太冷时,可对接收机进行适当保温和加热;天热时,应避免阳光直射接收
机,以确保接收机能正常工作
⑤在一个时段的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下列操作:
关机后重新启动接收机; 进行仪器自检;
改变截止高度角或采样间隔; 改变天线位置;
按键关闭文件或删除文件。
⑥观测期间防止接收设备震动,更不得移动天线,要防止人员和其他物体碰动天
线或阻挡信号;
⑦经认真检查,所有预定的作业项目均已全面完成且符合要求,记录和资料完
整无误,方可迁站。 (6)数据处理
①基线向量解算 解算方案:
a)根据外业施测的精度要求和实际情况、软件的功能和精度,可采用多基线解或单基线解
b)每个同步观测图形只能选定一个起算点 c)15km以内的基线,须采用双差固定解 ② 外业数据质量检核
a)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宜小于10% b)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两两比较应满足下式的规定: ds≤22σ
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 σ
=
;
a为固定误差,a≤10mm; b为比例误差系数,b≤20mm; d为相邻点的间距,mm c)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
≤3nσ
≤3nσ ≤3nσ
≤33nσ
=
n为闭合环边数
d)同步观测环检核
≤3σ/5
≤3σ/5 ≤3σ/5
对于4站以上的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各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闭合差。
七、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1.河两岸各测50米的地形图测量(移动RTK) RTK相关规范如下:
RTK测量卫星状态的基本要求
RTK地形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用RTK技术施测的图根点平面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10%
的外业检测,外业检测采用相应等级的全站仪测量边长和角度等方法进行,其检测点应均匀分布测区 RTK图根点平面检测精度要求
RTK图根点高差检测精度要求
按要求施测范围,共完成约30km的带状地形图测绘,具体地形图测绘总结如下: (1) 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
及附属设施、地貌和上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2) 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
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3) 自然形态的地貌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烛地貌、坡、坎和其他特殊地貌用
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4) 植被在地形图上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对耕地、园地实
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
(5) 各种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
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均进行调查核实注记于图上。 内业成图:
(1)将野外采集的数据下载入计算机内。 (2)数据编辑 (3)碎步展点
(4)根据展点利用CASS手工在计算机上绘制与实地相符合的地形
八.水下地形测量
1. 外业利用测深仪按规范进行测量; 2. 外业结束后,内业的主要工作有: (1)将外业测角和测深数据汇总并逐点核对 (2)由水过测量结果和水深记录计算各测点高程 (3)展绘各点位置,注记相应高程
(4)在图上勾绘等高线或测深线表示出水下地形的起伏 深度测量极限误差(置信度95%)
点位中误差
测深断面一般规定
九.质量控制
两级检查一级验收:
1.作业小组对所测成果进行自查,本单位质检部门进行第二次检查; 2.由相关权威质检部门对成果质量进行抽查验收。
十.施工安全
1.安全管理方针
落实责任、全员参与、重点监控、从严管理、狠抓预防、保障安全。 2.安全管理目标
对职工安全教育率要达到100%,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力争实现零事故(无伤
害、无事故、无损失)的安全目标。 3.安全管理原则
●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强化管理,落实责任。 ●坚持“三不伤害”行动原则,规范行动、落实规范。 ●强化管理,加大管理力度,清楚隐患,重点监控。 ●更新观念,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全员参与,保障安全。
十一.提交成果资料清单
1.测量任务书,技术设计书
2.点之记,环视图,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选点资料和埋石资料 3.接收设备,气象及其他仪器的检验资料 4.外业观测记录,测量手簿及其他记录 5.数据处理中生成的文件、资料和成果表 6.GPS网展点图
7.技术总结和成果验收报告
一、概况
1. 任务来源
因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等)需要,受甲方委托本测量队对沿河带状区域进行相关测量,包括河两岸各测50米和河底地形图(1:1000)等工作。 2. 测区概况
测区为某一河流,宽度约20-100m,长度约30km,该地区多年平均雨量1771毫米,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汛期的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5%-95%,沿河流地势起伏相对平坦,通视条件较好,行人少, 3.完成的任务情况 3.1 E级GPS控制测量
平均边长不大于1km,河流全长30km,约40个控制点 3.2 1:1000地面地形图测量,施测带状地形图约为30km
测区利用移动RTK进行河两岸各50米的地形图测量 3.3 1:1000水下地形图测量
测区河流利用测深仪进行水下地形测量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5.《海道测量规范》(GB 12327—1998) 6.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
三、基准
经甲方要求,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
四、已有资料的利用
1.平面及高程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平面等级为四等,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
五、使用的仪器和软件
1.使用的仪器
(1)GPS静态(RTK,CORS)6台套 (2)测深仪2台套 2.使用的软件
(1)中海达
HGO数据处理软件包
(2)南方Cass 7.0测量成图软件、南方平差易PA2005等。
六、控制网设计
1.E级GPS控制测量
本测区布设GPS控制网一个,约40个点 (1)布设
在起算点控制下,在测区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的布设GPS E级控制点。
布设要求: (2)选点
点位要选定在对空通视条件好,15度以上不宜有成片障碍物,便于安置仪器及观测作业,远离可能的干扰源,远离易引起多路径的环境,并且当地地质条件好、点位稳定、易于保存的地方
(3)埋石
埋设标石,须使各层标志中心严格在同一铅垂线上,基偏差≤2mm;强制对中装置的对中精度≤1mm;当利用旧点时,应首先确认该点标石完好,并符合同级GPS点的埋石要求,且能长期保存;方位点上应埋设普通标石,并加注记。 (4)接收机的选用
(5)观测
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迁站方案:翻转式
观测作业的要求:
①只有在有关指示灯和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接收机的自我测试,输入测站、
观测段单元和时在观测前和作业过程中,作业员应及时填写测量手簿中的记录项目;
②按要求进行相关观测记录时段等控制信息;
③观测时,在接收天线50m以内不得使用电台,10m以内不得使用对讲机 ④天气太冷时,可对接收机进行适当保温和加热;天热时,应避免阳光直射接收
机,以确保接收机能正常工作
⑤在一个时段的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下列操作:
关机后重新启动接收机; 进行仪器自检;
改变截止高度角或采样间隔; 改变天线位置;
按键关闭文件或删除文件。
⑥观测期间防止接收设备震动,更不得移动天线,要防止人员和其他物体碰动天
线或阻挡信号;
⑦经认真检查,所有预定的作业项目均已全面完成且符合要求,记录和资料完
整无误,方可迁站。 (6)数据处理
①基线向量解算 解算方案:
a)根据外业施测的精度要求和实际情况、软件的功能和精度,可采用多基线解或单基线解
b)每个同步观测图形只能选定一个起算点 c)15km以内的基线,须采用双差固定解 ② 外业数据质量检核
a)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宜小于10% b)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两两比较应满足下式的规定: ds≤22σ
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 σ
=
;
a为固定误差,a≤10mm; b为比例误差系数,b≤20mm; d为相邻点的间距,mm c)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
≤3nσ
≤3nσ ≤3nσ
≤33nσ
=
n为闭合环边数
d)同步观测环检核
≤3σ/5
≤3σ/5 ≤3σ/5
对于4站以上的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各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闭合差。
七、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1.河两岸各测50米的地形图测量(移动RTK) RTK相关规范如下:
RTK测量卫星状态的基本要求
RTK地形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用RTK技术施测的图根点平面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10%
的外业检测,外业检测采用相应等级的全站仪测量边长和角度等方法进行,其检测点应均匀分布测区 RTK图根点平面检测精度要求
RTK图根点高差检测精度要求
按要求施测范围,共完成约30km的带状地形图测绘,具体地形图测绘总结如下: (1) 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
及附属设施、地貌和上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2) 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
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3) 自然形态的地貌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烛地貌、坡、坎和其他特殊地貌用
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4) 植被在地形图上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对耕地、园地实
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
(5) 各种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
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均进行调查核实注记于图上。 内业成图:
(1)将野外采集的数据下载入计算机内。 (2)数据编辑 (3)碎步展点
(4)根据展点利用CASS手工在计算机上绘制与实地相符合的地形
八.水下地形测量
1. 外业利用测深仪按规范进行测量; 2. 外业结束后,内业的主要工作有: (1)将外业测角和测深数据汇总并逐点核对 (2)由水过测量结果和水深记录计算各测点高程 (3)展绘各点位置,注记相应高程
(4)在图上勾绘等高线或测深线表示出水下地形的起伏 深度测量极限误差(置信度95%)
点位中误差
测深断面一般规定
九.质量控制
两级检查一级验收:
1.作业小组对所测成果进行自查,本单位质检部门进行第二次检查; 2.由相关权威质检部门对成果质量进行抽查验收。
十.施工安全
1.安全管理方针
落实责任、全员参与、重点监控、从严管理、狠抓预防、保障安全。 2.安全管理目标
对职工安全教育率要达到100%,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力争实现零事故(无伤
害、无事故、无损失)的安全目标。 3.安全管理原则
●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强化管理,落实责任。 ●坚持“三不伤害”行动原则,规范行动、落实规范。 ●强化管理,加大管理力度,清楚隐患,重点监控。 ●更新观念,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全员参与,保障安全。
十一.提交成果资料清单
1.测量任务书,技术设计书
2.点之记,环视图,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选点资料和埋石资料 3.接收设备,气象及其他仪器的检验资料 4.外业观测记录,测量手簿及其他记录 5.数据处理中生成的文件、资料和成果表 6.GPS网展点图
7.技术总结和成果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