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简介

作为一名红十字会志愿者,我有义务和责任向大家介绍一些红十字会的知识。

红十字会运动始于欧洲,创始人是瑞士商人让·亨利·杜南。1859年,他亲眼目睹了在意大利北部小镇索尔弗利诺发生的惨不忍睹的战役,战场上满是受伤的士兵。受伤的士兵无人照料,只能等死,这样的场面令杜南极为震惊。于是,他集合当地的村民,组成志愿队,救回伤兵,将他们带到家中或教堂,竭尽所能地照料他们。

由于几乎没有经过医疗培训,医疗用品也十分紧缺,他们所能够做的十分有限。杜南发誓,他要组织和培训国际救援队伍,通过人们的自愿行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些救援队伍无国界之分,可以在世界各地的战场上工作,为那些受到战争伤害的百姓和士兵提供救助。 1863年,瑞士日内瓦召开了首次红十字会会议,拟定了红十字会运动的原则纲领。在第二次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代表起草了《日内瓦公约》。公约制定了一套关于如何处理战场伤员的规则,以及一般战争的行为规范。最初只有十二个欧洲国家签署了这份公约。如今,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ICRC)在世界各地的战区和战场上工作。

克拉拉·巴顿曾经是一名教师和办公室职员。美国内战爆发后,她志愿上战场护理受伤的士兵。在此过程中,她意识到后方的医疗护理能做的十分有限,战斗中受伤的人员需要尽快得到治疗。身为战地护士,巴顿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恐怖。战后,她制定了一个寻找失踪士兵的计划,帮助他们与家人团聚。在一次前往欧洲的旅行中,巴顿了解到了红十字会,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工作与杜南的工作竟然如此相似。在欧洲战争中,她志愿参加了红十字会,回国后,便开始组建美国红十字会,而当时美国还没有签署《日内瓦公约》。她下定决心要克服当时政治上的孤立处境,同时还认识到自然灾害也会为美国人民带来重大损失。美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将不再只局限于战争时期。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巴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洪水灾害和森林火灾上。在短短几年内,美国政府不但签署了《日内瓦公约》,还承认了美国红十字会这个组织。后来,巴顿再次前往欧洲,这一次她终于说服红十字联合会制定了和平时期的救援方案。巴顿是美国红十字会的首任会长,任期长达23年。其间,她多次前往世界各地的战场,亲自监督救援工作。

美国红十字会隶属于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IFRC),这个庞大的组织联合了将近200个国家的红十

字会和红新月会。各个国家的组织都是相互独立的,但是IFRC会从中协调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完成国际救援工作。这个联合会主要致力于灾难救援,而不是像ICRC(国际红十字委员会)那样只提供战时救援。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5月29日。这年2月,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地区爆发,当地人民受尽苦难。上海各界知名人士联合筹组国际红十字会上海分会,这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分会一经成立即组派救护队赴东北救出难民3万余人,救济难民2万余人,医疗伤病人员2千余人,留养妇孺1万余人,资遣难民回籍13万余人,训练救护人员数千人。1906年,清政府派驻英公使前往日内瓦签订日内瓦公约。次年,上海分会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1912年 1月15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通报各国红十字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为国际红十字正式成员。红十字会协会成立后,

中国红十字会于1919年7月8日加入协会。

1912年2月29日,中国红十字会举行第一次会员大会,通过会章,选举产生领导机构,在全国不少地方相继开展了救灾和救济活动。到1937年,地方分会达469处,医疗机构262处,会员13万8千余人。

1938年,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在汉口成立(后迁到贵阳),由37个队发展到150个队,医护工作人员3420人,救护活动遍及全国各个抗日战区。1938年1月到1945年9月,各救护队共进行手术11万9千余例,骨折复位3万5千人次,敷伤875万人次,收住院病人214万多人次,门诊1038万人次,预防接种460万人次。会员人数发展到22万多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部分总会工作人员留在大陆。1950年8月2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协商改组中国红十字会,讨论通过章程和领导人员名单,报经政务院批准。1950年10月,在红十字会协会第21届理事会上中国红十字会当选为协会执委。1952年,外交部长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承认四个日内瓦公约。同年7月,中国政府和红十字会两个代表团参加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第18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

在改组后的16年中,中国红十字会不仅在国际间开展了广泛的交往,而且使国内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66年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干扰,中国红十字会被迫停止国内工作,各地红十字组织被撤销,人员被遣散。国际活动则从未中断。

1978年,中国红十字会恢复国内工作,地方红十字会先后开始重建并恢复工作。1985年6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红十字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修改通过的章程明确提出“中国红十字会以实行人道主义为宗旨”,是“全国性的人民卫生救护、社会福利团体”。1988年,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恢复和建立了红十字会,相当大的一批地、市、县也相继恢复和建立了红十字会,全国的红十字会基层组织达6万多个,会员人数达到600多万人。

以宣传人道主义和卫生救护、输血献血知识为主要任务的《中国红十字》杂志创刊于1913年。1950年 9月,中国红十字会改组后在北京复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机关报《中国红十字报》于1986年10月创刊,为半月报,国内外公开发行。

台湾也有红十字会组织。 中国红十字会主要从事的工作有:

1、备灾与救灾。每当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中国红十字会即开展社会募捐活动,为灾区筹集赈济款物,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派出医疗队到灾区服务。中国红十字会建有区域性的和省级的备灾救灾中心,储备救灾物资,培训救灾人员。

2、卫生救护。开展群众性初级卫生救护训练,培训初级卫生救护人员,以减轻意外伤害造成的伤亡。

3、社区服务。各级红十字会组织广大红十字会会员和志愿工作者,对散居在社会上的孤老病残者开展社会救助和社会服务。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参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于社会上最易受损害的群体。

4、宣传和传播。利用各种媒介、各种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传播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宣传红十字会的宗旨、任务。

5、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宣传动员群众无偿献血,协助政府表彰奖励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和个人。经政府批准负责中国造血干细胞捐赠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的建设、管理。

6、红十字青少年。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建立红十字组织,发展会员,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进行精神文明教育及

青少年的卫生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开展国际红十字青少年的友好交往。

7、台湾事务。为海峡两岸同胞服务,处理查人转信,探亲衍生等问题,两岸红十字组织积极开展卫生救护交流、赈灾及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8、对外交往。中国红十字会根据独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则,发展同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的友好合作关系,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

职责:

(1) 开展救灾的准备工作;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进行救助;

(2) 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参与输血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开展其他人道主义服务活动;

(3) 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4) 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

(5) 宣传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

(6) 依照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完成人民政府委托事宜;

(7) 依照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

权利:

(1)红十字会有权处理其接受的救助物资;在处理捐款捐物时,应当尊重捐赠者的意愿。

(2)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执行救助任务并标有红十字标志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有优先通行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协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比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未使用暴力、威协方法的,比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处罚。

备灾救灾、救护培训

中国红十字会开展社会募捐活动,接受国内外救援款物并将款物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同时派出医疗队伍到灾区服务。利用国内外救助资金发展备灾救灾网络,建有6个区

域性备灾救灾中心和13个省级备灾救灾中心,储备救灾物资,培训救灾人员。同时,还尽可能地向遭受自然灾害和战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救援。

1、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前身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前身是是亨利?杜南倡议的“五人委员会”。亨利?杜南在1901年获首次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奖励他为国际红十字运动作出的巨大贡献。

2、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是一个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3、中国红十字会的宗旨

中国红十字会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事业为宗旨。

4、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徽

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徽是金黄色橄榄枝环绕的白底红十字。

5、中国红十字会标志

白底红十字。

6、现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现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是彭佩云。

7、红十字运动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特点

红十字运动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特点是多与战争、灾害有关,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而发展,先行动、后理性,以实际作为体现宗旨。

8、红十字的七项基本原则

红十字的七项基本原则是人道性、公正性、中立性、独立性、志愿服务、统一性、普遍性。

9、各级红十字会理事会的产生

各级红十字会理事会由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

10、红十字博爱工程

红十字博爱工程指救援工程、生命工程、爱心工程。

11、保护性的标志红新月

红新月在1876年土耳其与俄国交战时首次被用作保护性的标志。

12、志愿服务原则

志愿服务原则正式定义是:本运动是志愿救济运动,绝不期望以任何形式得到好处。

13、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最高审议机构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最高审议机构是国际红十字大会。

14、中国红十字会的地方组织

县级以上(含县)按行政区域建立的各级红十字会,为中国红十字会的地方组织。

15、中国红十字会的基层组织

街道办事处、乡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建立的红十字会

16、红十字与红新月协会大会

红十字与红新月协会大会每二年举行一次。

17、执行救助任务并标有红十字标志的人员、物品和交通工具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有优先通过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可以拒绝、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18、一个国家的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要申请加入红十字和红新月协会之前都必须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承认,还必须具备

1)该国政府已承认日内瓦公约,2)在该国只有一个红十字会(总会),3)作为救护团体已获该国政府的承认。

19、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内涵

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内涵是:1、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为基本宗旨,2、以改善易受损害群体的境况为工作目标,3、以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七项原则为行为准则。

20、日内瓦第一公约

日内瓦第一公约是关于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及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也称陆地公约。

21、关于战俘待遇的国际公约

1929年首次通过关于战俘待遇的国际公约

22、国际人道主义法与国际人权法的区别和共同点

人权法是对个人的基本权利的保护;人道法是对战争受害者的保护和救助。共同点都是以关心人、尊重人、维护人的权利为宗旨。

23、日内瓦第二公约

日内瓦第二公约是关于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也称海上公约。

24、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可以侵占和挪用红十字会的经费和财产

25、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协会的最高决策机构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协会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协会大会。

26、国际战俘局

国际战俘局成立于1870年,它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寻人资料局。

27、日内瓦第三公约

日内瓦第三公约是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

28、红十字标志作用

红十字标志具有保护作用和标明作用。

29、《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联合颁发。

30、中立原则

中立原则正式定义是:“为了继续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本运动在冲突双方之间不采取立场,任何时候也不参与涉及政治、种族、宗教或意识形态的争论。”

31、日内瓦第四公约

日内瓦第四公约是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也称平民公约。

32、中国红十字会章程

中国红十字会章程1994年4月25日在中国红十字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通过。

33、统一原则

统一原则正式定义是:“任何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它必须向所有人开放,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道工作。”

34、南丁格尔奖

南丁格尔奖每两年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颁发。

35、红十字会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每年应向红十字会理事会报告。

36、红十字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

红十字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A、审查批准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B、制定修改《中国红十字会章程》,C、选举中国红十字会理事会理事。

37、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永久中立性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永久中立性体现在其成员均为瑞士公民,委员的人数在25人以内,总部设在日内瓦。

38、红十字会经费的主要来源

红十字会经费的主要来源包括A、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的款物,B、动产和不动产的收入,C、人民政府的拨发,D、红十字会会员缴纳的会费。

39、红十字会常务理事会

红十字会常务理事会由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和正、副秘书长组成。

40、国际红十字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

国际红十字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是国际红十字常设委员会。

41、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

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是万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

42、《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于1993年10月31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

43、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由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与红新月协会、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等组织构成。

作为一名红十字会志愿者,我有义务和责任向大家介绍一些红十字会的知识。

红十字会运动始于欧洲,创始人是瑞士商人让·亨利·杜南。1859年,他亲眼目睹了在意大利北部小镇索尔弗利诺发生的惨不忍睹的战役,战场上满是受伤的士兵。受伤的士兵无人照料,只能等死,这样的场面令杜南极为震惊。于是,他集合当地的村民,组成志愿队,救回伤兵,将他们带到家中或教堂,竭尽所能地照料他们。

由于几乎没有经过医疗培训,医疗用品也十分紧缺,他们所能够做的十分有限。杜南发誓,他要组织和培训国际救援队伍,通过人们的自愿行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些救援队伍无国界之分,可以在世界各地的战场上工作,为那些受到战争伤害的百姓和士兵提供救助。 1863年,瑞士日内瓦召开了首次红十字会会议,拟定了红十字会运动的原则纲领。在第二次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代表起草了《日内瓦公约》。公约制定了一套关于如何处理战场伤员的规则,以及一般战争的行为规范。最初只有十二个欧洲国家签署了这份公约。如今,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ICRC)在世界各地的战区和战场上工作。

克拉拉·巴顿曾经是一名教师和办公室职员。美国内战爆发后,她志愿上战场护理受伤的士兵。在此过程中,她意识到后方的医疗护理能做的十分有限,战斗中受伤的人员需要尽快得到治疗。身为战地护士,巴顿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恐怖。战后,她制定了一个寻找失踪士兵的计划,帮助他们与家人团聚。在一次前往欧洲的旅行中,巴顿了解到了红十字会,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工作与杜南的工作竟然如此相似。在欧洲战争中,她志愿参加了红十字会,回国后,便开始组建美国红十字会,而当时美国还没有签署《日内瓦公约》。她下定决心要克服当时政治上的孤立处境,同时还认识到自然灾害也会为美国人民带来重大损失。美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将不再只局限于战争时期。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巴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洪水灾害和森林火灾上。在短短几年内,美国政府不但签署了《日内瓦公约》,还承认了美国红十字会这个组织。后来,巴顿再次前往欧洲,这一次她终于说服红十字联合会制定了和平时期的救援方案。巴顿是美国红十字会的首任会长,任期长达23年。其间,她多次前往世界各地的战场,亲自监督救援工作。

美国红十字会隶属于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IFRC),这个庞大的组织联合了将近200个国家的红十

字会和红新月会。各个国家的组织都是相互独立的,但是IFRC会从中协调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完成国际救援工作。这个联合会主要致力于灾难救援,而不是像ICRC(国际红十字委员会)那样只提供战时救援。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5月29日。这年2月,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地区爆发,当地人民受尽苦难。上海各界知名人士联合筹组国际红十字会上海分会,这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分会一经成立即组派救护队赴东北救出难民3万余人,救济难民2万余人,医疗伤病人员2千余人,留养妇孺1万余人,资遣难民回籍13万余人,训练救护人员数千人。1906年,清政府派驻英公使前往日内瓦签订日内瓦公约。次年,上海分会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1912年 1月15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通报各国红十字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为国际红十字正式成员。红十字会协会成立后,

中国红十字会于1919年7月8日加入协会。

1912年2月29日,中国红十字会举行第一次会员大会,通过会章,选举产生领导机构,在全国不少地方相继开展了救灾和救济活动。到1937年,地方分会达469处,医疗机构262处,会员13万8千余人。

1938年,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在汉口成立(后迁到贵阳),由37个队发展到150个队,医护工作人员3420人,救护活动遍及全国各个抗日战区。1938年1月到1945年9月,各救护队共进行手术11万9千余例,骨折复位3万5千人次,敷伤875万人次,收住院病人214万多人次,门诊1038万人次,预防接种460万人次。会员人数发展到22万多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部分总会工作人员留在大陆。1950年8月2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协商改组中国红十字会,讨论通过章程和领导人员名单,报经政务院批准。1950年10月,在红十字会协会第21届理事会上中国红十字会当选为协会执委。1952年,外交部长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承认四个日内瓦公约。同年7月,中国政府和红十字会两个代表团参加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第18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

在改组后的16年中,中国红十字会不仅在国际间开展了广泛的交往,而且使国内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66年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干扰,中国红十字会被迫停止国内工作,各地红十字组织被撤销,人员被遣散。国际活动则从未中断。

1978年,中国红十字会恢复国内工作,地方红十字会先后开始重建并恢复工作。1985年6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红十字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修改通过的章程明确提出“中国红十字会以实行人道主义为宗旨”,是“全国性的人民卫生救护、社会福利团体”。1988年,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恢复和建立了红十字会,相当大的一批地、市、县也相继恢复和建立了红十字会,全国的红十字会基层组织达6万多个,会员人数达到600多万人。

以宣传人道主义和卫生救护、输血献血知识为主要任务的《中国红十字》杂志创刊于1913年。1950年 9月,中国红十字会改组后在北京复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机关报《中国红十字报》于1986年10月创刊,为半月报,国内外公开发行。

台湾也有红十字会组织。 中国红十字会主要从事的工作有:

1、备灾与救灾。每当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中国红十字会即开展社会募捐活动,为灾区筹集赈济款物,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派出医疗队到灾区服务。中国红十字会建有区域性的和省级的备灾救灾中心,储备救灾物资,培训救灾人员。

2、卫生救护。开展群众性初级卫生救护训练,培训初级卫生救护人员,以减轻意外伤害造成的伤亡。

3、社区服务。各级红十字会组织广大红十字会会员和志愿工作者,对散居在社会上的孤老病残者开展社会救助和社会服务。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参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于社会上最易受损害的群体。

4、宣传和传播。利用各种媒介、各种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传播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宣传红十字会的宗旨、任务。

5、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宣传动员群众无偿献血,协助政府表彰奖励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和个人。经政府批准负责中国造血干细胞捐赠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的建设、管理。

6、红十字青少年。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建立红十字组织,发展会员,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进行精神文明教育及

青少年的卫生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开展国际红十字青少年的友好交往。

7、台湾事务。为海峡两岸同胞服务,处理查人转信,探亲衍生等问题,两岸红十字组织积极开展卫生救护交流、赈灾及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8、对外交往。中国红十字会根据独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则,发展同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的友好合作关系,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

职责:

(1) 开展救灾的准备工作;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进行救助;

(2) 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参与输血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开展其他人道主义服务活动;

(3) 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4) 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

(5) 宣传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

(6) 依照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完成人民政府委托事宜;

(7) 依照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

权利:

(1)红十字会有权处理其接受的救助物资;在处理捐款捐物时,应当尊重捐赠者的意愿。

(2)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执行救助任务并标有红十字标志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有优先通行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协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比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未使用暴力、威协方法的,比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处罚。

备灾救灾、救护培训

中国红十字会开展社会募捐活动,接受国内外救援款物并将款物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同时派出医疗队伍到灾区服务。利用国内外救助资金发展备灾救灾网络,建有6个区

域性备灾救灾中心和13个省级备灾救灾中心,储备救灾物资,培训救灾人员。同时,还尽可能地向遭受自然灾害和战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救援。

1、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前身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前身是是亨利?杜南倡议的“五人委员会”。亨利?杜南在1901年获首次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奖励他为国际红十字运动作出的巨大贡献。

2、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是一个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3、中国红十字会的宗旨

中国红十字会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事业为宗旨。

4、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徽

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徽是金黄色橄榄枝环绕的白底红十字。

5、中国红十字会标志

白底红十字。

6、现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现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是彭佩云。

7、红十字运动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特点

红十字运动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特点是多与战争、灾害有关,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而发展,先行动、后理性,以实际作为体现宗旨。

8、红十字的七项基本原则

红十字的七项基本原则是人道性、公正性、中立性、独立性、志愿服务、统一性、普遍性。

9、各级红十字会理事会的产生

各级红十字会理事会由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

10、红十字博爱工程

红十字博爱工程指救援工程、生命工程、爱心工程。

11、保护性的标志红新月

红新月在1876年土耳其与俄国交战时首次被用作保护性的标志。

12、志愿服务原则

志愿服务原则正式定义是:本运动是志愿救济运动,绝不期望以任何形式得到好处。

13、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最高审议机构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最高审议机构是国际红十字大会。

14、中国红十字会的地方组织

县级以上(含县)按行政区域建立的各级红十字会,为中国红十字会的地方组织。

15、中国红十字会的基层组织

街道办事处、乡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建立的红十字会

16、红十字与红新月协会大会

红十字与红新月协会大会每二年举行一次。

17、执行救助任务并标有红十字标志的人员、物品和交通工具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有优先通过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可以拒绝、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18、一个国家的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要申请加入红十字和红新月协会之前都必须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承认,还必须具备

1)该国政府已承认日内瓦公约,2)在该国只有一个红十字会(总会),3)作为救护团体已获该国政府的承认。

19、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内涵

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内涵是:1、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为基本宗旨,2、以改善易受损害群体的境况为工作目标,3、以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七项原则为行为准则。

20、日内瓦第一公约

日内瓦第一公约是关于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及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也称陆地公约。

21、关于战俘待遇的国际公约

1929年首次通过关于战俘待遇的国际公约

22、国际人道主义法与国际人权法的区别和共同点

人权法是对个人的基本权利的保护;人道法是对战争受害者的保护和救助。共同点都是以关心人、尊重人、维护人的权利为宗旨。

23、日内瓦第二公约

日内瓦第二公约是关于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也称海上公约。

24、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可以侵占和挪用红十字会的经费和财产

25、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协会的最高决策机构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协会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协会大会。

26、国际战俘局

国际战俘局成立于1870年,它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寻人资料局。

27、日内瓦第三公约

日内瓦第三公约是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

28、红十字标志作用

红十字标志具有保护作用和标明作用。

29、《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联合颁发。

30、中立原则

中立原则正式定义是:“为了继续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本运动在冲突双方之间不采取立场,任何时候也不参与涉及政治、种族、宗教或意识形态的争论。”

31、日内瓦第四公约

日内瓦第四公约是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也称平民公约。

32、中国红十字会章程

中国红十字会章程1994年4月25日在中国红十字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通过。

33、统一原则

统一原则正式定义是:“任何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它必须向所有人开放,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道工作。”

34、南丁格尔奖

南丁格尔奖每两年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颁发。

35、红十字会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每年应向红十字会理事会报告。

36、红十字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

红十字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A、审查批准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B、制定修改《中国红十字会章程》,C、选举中国红十字会理事会理事。

37、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永久中立性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永久中立性体现在其成员均为瑞士公民,委员的人数在25人以内,总部设在日内瓦。

38、红十字会经费的主要来源

红十字会经费的主要来源包括A、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的款物,B、动产和不动产的收入,C、人民政府的拨发,D、红十字会会员缴纳的会费。

39、红十字会常务理事会

红十字会常务理事会由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和正、副秘书长组成。

40、国际红十字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

国际红十字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是国际红十字常设委员会。

41、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

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是万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

42、《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于1993年10月31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

43、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由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与红新月协会、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等组织构成。


相关文章

  • 世界重要国际组织简介
  • 世界重要国际组织简介 英语现在作为重要的国际语言,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常用的英文缩写也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 UN --联合国,全文为:The United Nations. 1945年在美国旧金山成立,是目前世 ...查看


  • 江苏大学陈静同学个人简介
  • 勇于与命运搏击的"爱心天使" --记江苏大学爱心女孩陈静 陈静,女,汉族,1983年10月出生,预备党员,江苏大学应用科技学院计算机专业03级学生. 2003年9月考入江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就读,入学后,为减轻家 ...查看


  • 红十字运动起源于索尔费利诺战争
  • 一.红十字会的成立 十九世纪中叶,在意大利的北部索尔费里诺,法.意.奥三国军队发生了激战,战后战场上尸体遍野,血染山冈,数不清的伤员躺在地上痛苦的呻吟着,无人过问 这次经历深深触动了亨利·杜南先生的良知和思维.他回到日内瓦后立即撰写了< ...查看


  • 世界急救日简介
  • 2013世界急救日简介(9月14日) 自多年前亨利·杜南在索尔费利诺开展的第一次行动以来,急救一直是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核心活动.根据2020年战略,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正致力于扩大其急救计划的规模以帮助全世界各国红 ...查看


  • 内分泌科简介
  •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衡水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6年,为纪念支持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英勇献身的加拿大籍外科医生铁尔生·莱孚·哈励逊而命名.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和保健为一体,是衡水市惟一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衡水市120急救指挥中心. ...查看


  • 吴刚同志简介
  • �歉眨�男,汉族,1956年10月生,安徽祁门人,研究生,工学博士,副研究员,1975年8月参加工作,民盟盟员.现任民盟中央常委.重庆市委主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1975.08-1978.03 四川省巴县新发公社知青 1978.03-19 ...查看


  • 南商讲堂主讲嘉宾简介
  • 何广荣 新达高梵实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他身兼数职,是佛山市工商联执委.南海区人大代表.南海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狮山镇总商会执行会长.广东省红十字会企业家会员服务总队第九服务队委员会主席.佛山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理事.区工商联常委.精 ...查看


  • 校红十字会新生军训医疗服务计划书一
  • 校红十字会新生军训医疗服务计划书一. 主办单位:校团委 承办单位:校红十字会 总负责部门:校红十字会培训部 服务对象:大一新生 一.活动简介 随着大学新的学期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了美丽的校园里,更重要的是,我们又多了一批师弟师妹.他们就像是 ...查看


  • 谅解备忘录协议
  • 谅解备忘录协议 执行本协议("协议")在2016年1月18日之前,埃塞俄比亚红十字会适时地组织和现有的法律下埃塞俄比亚拥有注册办公室基尔科斯子城市范围箱195,电话:+ 251 111 5519074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