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原创: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七讲) 1

第三章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

第七讲横向并列描述构建有灵魂的段落

第三节描述事物的客观性与主观倾向

写记叙文必然要再现客观世界,离开了客观世界的人、事、物、景,我们就无法进行创作。但因为这种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我们用笔再现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保证这种再现是为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服务。由此可见,描绘任何客观内容,都必须带着作者的主观倾向。写记叙文必须以客观世界为内容,必须描述、描绘客观世界,是写作内容的客观性;作者在描述客观世界的时候,不是为了单纯再现客观世界,而是为了表达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这就是描述内容的主观倾向。没有主观倾向的描述就是没有灵魂的描述。

一、图解描述事物的主观倾向

面对这样一片美丽的景象,在作者的笔下,文字再现的风光,是否都是旖旎的景致呢?很多人都认为,那是一定的,其实不然。

甲是这样写的:一条清澈的大河,蜿蜒着穿越苍翠茂密的森林,宛如一条浸润着蓝宝石色泽的飘带,在生命的时空里凌风劲舞!

乙是这样写的:一条冰冷的河,佝偻着苍老的身躯跋涉苍凉、荒芜、远离人类文明的原始森林中,好似一条早已麻木说不出历史悲苦的伤痕。

面对同样的风景,两个人同样再现了一条河和一片原始森林,描述出来的画面却截然不同,为什么?因为他们在再现同一客观世界的时候,要表达的主观感情不同,带着截然不同的主观倾向:甲要表达的是一种喜悦、赞美、喜爱的思想感情——因此他要从画面中的事物生成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内心感受中寻找最美的感受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在描绘河水、森林时,是带着美化的主观倾向来描绘的,因此画面充满生机、美丽动人。而乙正好相反,他要表达的是一种压抑、悲伤、凄苦的思想感情,因此他要描绘那些事物带给自己的痛苦、压抑、凄婉的感受,因此他在描绘河水、森林时,是带着丑化的主观倾向来刻画的,因此画面灰暗、苍凉、沉重。

二、确保并列描述事物主观倾向的一致性

再现同一客观世界,带着不同的主观倾向去写,才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正因为作者带着这种明显的主观倾向,读者才能从字里行间准确、明显地把握作者借此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并列描绘事物构成段落时,首先要保证每个被描绘的事物在文字表达上都带着这种主观倾向——确保句句有灵魂;同时还要保证这些句子表达的主观倾向的一致性——确保一段文字灵魂的统一。否则,读者就无法理解作者要表达何种思想感情了。

上面的图景,可以这样描写:

几片金黄的树叶,是留在沙滩上的一声声惊叹,讲述着大海来时的汹涌澎湃、去时的风情万种。一只早已熟悉了这里潮涨潮落的水鸟,用独特的文字,写下一行优美的抒情诗,那一个个足印,指向的方向,也许有着更为动人的风景。早已陶醉的沙滩,用上天赐予的神笔,饱蘸着湛蓝的海水,在如歌的涛声里,细细描摹分别时依依不舍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美好记忆。也可以这样描写:

几片枯黄的树叶,像被继母赶出家门的孩子,孤零零地仰躺在荒凉的沙滩上,茫然无措,痛苦无助。一只离群的水鸟,爱莫能助的走向远方,留在身后的足迹,沉甸甸的写着同病相怜的哀伤,那细瘦的趾尖,默默地指向遥远的凄凉。烙在沙滩上的波纹,是刚刚风干的泪痕,在黄昏里,宛如一道道无法愈合的伤口,陪伴它的,只有呜咽的涛声。

但绝不能这样写:

(1)几片金黄的树叶,是留在沙滩上的一声声惊叹,讲述着大海来时的汹涌澎湃、去时的风情万种。(2)一只离群的水鸟,爱莫能助的走向远方,留在身后的足迹,沉甸甸的写着同病相怜的哀伤,那细瘦的趾尖,默默地指向遥远的凄凉。(3)早已陶醉的沙滩,用上天赐予的神笔,饱蘸着湛蓝的海水,在如歌的涛声里,细细描摹分别时依依不舍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美好记忆。

(1)和(3)表达的主观倾向一致,而(2)表达的主观倾向和前者截然相反,这样,读者就无法感知作者要表达思想情感到底是喜悦还是哀伤。

三、确保一句话内部主观倾向的一致性

描述同一事物,要涉及其他事物,要用多个词语去表达,在描述涉及到的事物时,要保证与描述核心事物时表达的主观倾向一致,运用的任何一个词,都要与整体表达主观倾向一致,不能彼此矛盾,各自为政。

例如:描绘上面的露珠——

可以这样描绘:

两滴单薄的寒露,犹如两滴清泪,滑落在一片风中的孤叶上,摇摇欲坠;又如一位逃难的灾民,领着嗷嗷待哺、饥饿难耐的孩子,挣扎在涛声的路上。

也可以这样写:

两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好似碧玉凝华的灵魂,在青翠欲滴的叶片上折射着黎明的晨光,细腻圆润;又如少女明眸善睐、楚楚动人的眼睛,守望着一个心想事成的梦境! 绝不可以这样写:

两滴晶莹剔透的寒露,犹如碧玉凝华的灵魂,滑落在一片风中的孤叶上,细腻圆润;又如少女明眸善睐、楚楚动人的眼睛,守望着一个心想事成的梦境!

黑色文字表达的主观倾向与橙色文字表达主观倾向彼此背离,相互对立,读者无法感知作者到底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有时候也用反衬的形式来写作,例如——以悲衬喜、以衰落衬繁荣,从字面上出现表达主观倾向对立的情况,这是可以的,但在书写这部分语句时,必须提前(在上一段或前面的其他段落)写明背景,否则读者同样无法理解。

例如:前一段写他始终是个优秀的人,因为不小心,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后面在描绘景物时,就可以这样写:洁白如玉、一尘不染的白雪上,猛然倾倒了一车漆黑的煤球,显得那样刺眼。

四、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描述内容,要尊重客观事实,与客观世界保持一致,给读者以真实的感受,能感染读者,即便是虚构也要符合艺术真实的要求。(客观上能发生);同时在再现客观世界的时候,要突出作者的主观倾向,让读者明确自己要表达的思想。离开客观的主观表达是表白,空虚无力;离开主观倾向的客观再现,是没有灵魂的文字,是文字中的行尸走肉,不属于文章,更与好文章无缘。

五、再现客观世界,表达主观倾向专项训练

(一)再现图片上的景物,表达孤独、绝望的思想感情倾向,描绘对象:天、云、沙、树、草。

(二)再现图片上的景物,表达超然物外、怡然自得的思想感情倾向,描绘对象:天、云、沙、树、草。 。

(三)再现图片上的景物,表达对天真烂漫深深怀恋的思想感情倾向,描绘对象:天、云、沙、树、草。 。

第三章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

第七讲横向并列描述构建有灵魂的段落

第三节描述事物的客观性与主观倾向

写记叙文必然要再现客观世界,离开了客观世界的人、事、物、景,我们就无法进行创作。但因为这种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我们用笔再现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保证这种再现是为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服务。由此可见,描绘任何客观内容,都必须带着作者的主观倾向。写记叙文必须以客观世界为内容,必须描述、描绘客观世界,是写作内容的客观性;作者在描述客观世界的时候,不是为了单纯再现客观世界,而是为了表达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这就是描述内容的主观倾向。没有主观倾向的描述就是没有灵魂的描述。

一、图解描述事物的主观倾向

面对这样一片美丽的景象,在作者的笔下,文字再现的风光,是否都是旖旎的景致呢?很多人都认为,那是一定的,其实不然。

甲是这样写的:一条清澈的大河,蜿蜒着穿越苍翠茂密的森林,宛如一条浸润着蓝宝石色泽的飘带,在生命的时空里凌风劲舞!

乙是这样写的:一条冰冷的河,佝偻着苍老的身躯跋涉苍凉、荒芜、远离人类文明的原始森林中,好似一条早已麻木说不出历史悲苦的伤痕。

面对同样的风景,两个人同样再现了一条河和一片原始森林,描述出来的画面却截然不同,为什么?因为他们在再现同一客观世界的时候,要表达的主观感情不同,带着截然不同的主观倾向:甲要表达的是一种喜悦、赞美、喜爱的思想感情——因此他要从画面中的事物生成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内心感受中寻找最美的感受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在描绘河水、森林时,是带着美化的主观倾向来描绘的,因此画面充满生机、美丽动人。而乙正好相反,他要表达的是一种压抑、悲伤、凄苦的思想感情,因此他要描绘那些事物带给自己的痛苦、压抑、凄婉的感受,因此他在描绘河水、森林时,是带着丑化的主观倾向来刻画的,因此画面灰暗、苍凉、沉重。

二、确保并列描述事物主观倾向的一致性

再现同一客观世界,带着不同的主观倾向去写,才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正因为作者带着这种明显的主观倾向,读者才能从字里行间准确、明显地把握作者借此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并列描绘事物构成段落时,首先要保证每个被描绘的事物在文字表达上都带着这种主观倾向——确保句句有灵魂;同时还要保证这些句子表达的主观倾向的一致性——确保一段文字灵魂的统一。否则,读者就无法理解作者要表达何种思想感情了。

上面的图景,可以这样描写:

几片金黄的树叶,是留在沙滩上的一声声惊叹,讲述着大海来时的汹涌澎湃、去时的风情万种。一只早已熟悉了这里潮涨潮落的水鸟,用独特的文字,写下一行优美的抒情诗,那一个个足印,指向的方向,也许有着更为动人的风景。早已陶醉的沙滩,用上天赐予的神笔,饱蘸着湛蓝的海水,在如歌的涛声里,细细描摹分别时依依不舍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美好记忆。也可以这样描写:

几片枯黄的树叶,像被继母赶出家门的孩子,孤零零地仰躺在荒凉的沙滩上,茫然无措,痛苦无助。一只离群的水鸟,爱莫能助的走向远方,留在身后的足迹,沉甸甸的写着同病相怜的哀伤,那细瘦的趾尖,默默地指向遥远的凄凉。烙在沙滩上的波纹,是刚刚风干的泪痕,在黄昏里,宛如一道道无法愈合的伤口,陪伴它的,只有呜咽的涛声。

但绝不能这样写:

(1)几片金黄的树叶,是留在沙滩上的一声声惊叹,讲述着大海来时的汹涌澎湃、去时的风情万种。(2)一只离群的水鸟,爱莫能助的走向远方,留在身后的足迹,沉甸甸的写着同病相怜的哀伤,那细瘦的趾尖,默默地指向遥远的凄凉。(3)早已陶醉的沙滩,用上天赐予的神笔,饱蘸着湛蓝的海水,在如歌的涛声里,细细描摹分别时依依不舍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美好记忆。

(1)和(3)表达的主观倾向一致,而(2)表达的主观倾向和前者截然相反,这样,读者就无法感知作者要表达思想情感到底是喜悦还是哀伤。

三、确保一句话内部主观倾向的一致性

描述同一事物,要涉及其他事物,要用多个词语去表达,在描述涉及到的事物时,要保证与描述核心事物时表达的主观倾向一致,运用的任何一个词,都要与整体表达主观倾向一致,不能彼此矛盾,各自为政。

例如:描绘上面的露珠——

可以这样描绘:

两滴单薄的寒露,犹如两滴清泪,滑落在一片风中的孤叶上,摇摇欲坠;又如一位逃难的灾民,领着嗷嗷待哺、饥饿难耐的孩子,挣扎在涛声的路上。

也可以这样写:

两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好似碧玉凝华的灵魂,在青翠欲滴的叶片上折射着黎明的晨光,细腻圆润;又如少女明眸善睐、楚楚动人的眼睛,守望着一个心想事成的梦境! 绝不可以这样写:

两滴晶莹剔透的寒露,犹如碧玉凝华的灵魂,滑落在一片风中的孤叶上,细腻圆润;又如少女明眸善睐、楚楚动人的眼睛,守望着一个心想事成的梦境!

黑色文字表达的主观倾向与橙色文字表达主观倾向彼此背离,相互对立,读者无法感知作者到底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有时候也用反衬的形式来写作,例如——以悲衬喜、以衰落衬繁荣,从字面上出现表达主观倾向对立的情况,这是可以的,但在书写这部分语句时,必须提前(在上一段或前面的其他段落)写明背景,否则读者同样无法理解。

例如:前一段写他始终是个优秀的人,因为不小心,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后面在描绘景物时,就可以这样写:洁白如玉、一尘不染的白雪上,猛然倾倒了一车漆黑的煤球,显得那样刺眼。

四、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描述内容,要尊重客观事实,与客观世界保持一致,给读者以真实的感受,能感染读者,即便是虚构也要符合艺术真实的要求。(客观上能发生);同时在再现客观世界的时候,要突出作者的主观倾向,让读者明确自己要表达的思想。离开客观的主观表达是表白,空虚无力;离开主观倾向的客观再现,是没有灵魂的文字,是文字中的行尸走肉,不属于文章,更与好文章无缘。

五、再现客观世界,表达主观倾向专项训练

(一)再现图片上的景物,表达孤独、绝望的思想感情倾向,描绘对象:天、云、沙、树、草。

(二)再现图片上的景物,表达超然物外、怡然自得的思想感情倾向,描绘对象:天、云、沙、树、草。 。

(三)再现图片上的景物,表达对天真烂漫深深怀恋的思想感情倾向,描绘对象:天、云、沙、树、草。 。


相关文章

  • 曾老师原创: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七讲)
  • 曾老师原创: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七讲) 曾老师原创: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七讲)中考语文阅读作文 第三章 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 第七讲 写出有灵魂的段落 上一讲,我们重点学习如何写出有灵魂的句子,这一讲,我们在句子的基础上扩展为段落,重点讲 ...查看


  • 曾老师原创:详写.略写与不写的原则和技巧
  • 曾老师原创:详写.略写与不写的原则和技巧 写叙事性记叙文,很多同学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一件事,拿过来,不管自己要表现怎样的主题,都从头至尾,原滋原味,细细道来.这不是写文章,而是情景再现或复制.就好像一个裁缝,把一块布料拿过来,不经过任何裁剪 ...查看


  • 青春成长类作文导引
  • 青 春 情 绪 --青春成长类作文写作导引 "青春成长"一直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热点,青春生命.成长滋味.挫折磨难.独立进取.自信乐观„„无不充盈在中考作文的试卷中,定格为青春成长的天空中永恒的彩霞. "青春成长 ...查看


  • 记叙文的选材立意教案
  • 记叙文的立意与选材 邹晓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分析能力. 2.理解什么是记叙文中的立意与选材. [能力目标] 学会将立意与选材相结合创作记叙文,提高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养成观察的 ...查看


  • 2010学年第一学初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4)
  • 2010学年第一学初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一.命题导向 全县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是一份难易适中.从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的试卷.从考试内容看,八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重点知识都有考察,且题型灵活,以检测学生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的能 ...查看


  • 小学生作文辅导1
  • 小 学 生 作 文 辅 导:专题一.如何写事情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查看


  • 语文手抄报:校园生活篇
  • 反映校园生活的作文,我们不仅可以写广大中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也可以写浓厚的师生悄谊.紧张丰富的学生生活.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的同学友情.还可以写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讯息.也就是说,从反映校园生活的作文中可以看出新时代中学生的特点.当代教师的形象 ...查看


  • 出人意料,情理之中--作文结尾的手法
  • 出人意料,情理之中--作文结尾的手法 教学课题:出人意料,情理之中--作文结尾的手法 教学目标:1.鉴赏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特点 2.学写小小说结尾 3.在记叙文写作中布局出人意料的结尾 教学重点:鉴赏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 ...查看


  • 中考满分作文集
  • 中考满分作文集 (作文:时间过得太快 我也是一束阳光 说说我自己 自律 只是因为那本书 闲对风光独自游 我和大海的对话 晒出我的梦想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读书使我受益 生活告诉我) 试题解读 2014年浙江台州卷的作文题虽为二选一,但思维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