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责任感是教师个体对于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要求的觉察与认识。农村小学教师因为知识、技能更新速度慢;年龄增长带来的的失落感;年轻同行带来的压力;领导关注重心的转移……而带来的教师责任感缺失,就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如:教育引导、增强责任感,欣赏教师、增强使命感等帮助教师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应对教师职业倦怠,保持从事教育工作的职业激情,提升教师职业责任感。 【关键词】教师 职业责任感探究 策略 【案例】: 5月8日,海南万宁6名小学女生被万宁市第二小学校长及一名政府职员带走开房,万宁警方称,六名女生没有被性侵,检方已介入。家长称,6名小孩下体都不同程度受伤害,另有女生回忆称早上醒来时下体有污物。据监控录像显示,事发时女生状态不稳疑被下迷药。 ——(《京华时报》5月14日) 追问 “开房校长”受到法律的惩处,固然罪有应得。但作为一名老师,却向学生伸出魔爪。“最安全的人”何以反而“最危险”?幼儿、学生频频遭遇师长猥亵,为何?我想,作为老师,如果还有一点最基本的教师的职业责任感的话,上面的惨剧就不会发生了。聪明你或许会问:什么才是教师的责任感呢? 内涵与策略 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定义: 职业责任,就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任务。一个人能否履行职业责任,是一个职业工作者是否称职、能否胜任的问题。有责任感的人才是值得依赖的人,才能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教师的责任感是教师个体对于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要求的觉察与认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理解、体验和把握社会赋予自己的责任,形成了职业责任感。由于教师工作的“对象”的特殊性,所以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具有以下的物质: (一)爱岗敬业。本职工作有五种境界:无心无意;三心二意;半心半意;一心一意;舍身忘我。育人的特殊性不允许教师在岗不爱岗、从业不敬业。作为教师,就要努力建设爱岗敬业的精神家园。 (二)乐于奉献。奉献一直是人们倡导的传统美德。高尔基说:“给”永远比“拿”快乐。教师承担着“培养人、塑造人”的重任,社会对其提出的要求很高且永无止境,而知识无价,难以用金钱衡量,对教师的劳动也很难准确计算,所以要求教师付出比别的职业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心血,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必须富有奉献精神。正如陶行知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教为志,以教为荣,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关爱学生。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热爱教育事业,也不热爱学生,也算不上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一往情深的热爱学生是所有优秀教师的共同品质,它集中体现了教师对职业的态度和责任感。 (四)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学生的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说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老师,那是无比幸福的”。正是由于教师是以人育人,直接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所以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谈吐、生活方式和举止风范等方面“以身立教”,打造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的人格向健康、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 (五)教育良心。我们平时常说“教师的职业就是一种良心的职业,教师是份良心活儿”,的确如此,只有我们真正做教师的人才能体会到这一点。教师的工作不能用简单的时间来衡量,学生占据你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你的思想和灵魂。而且要想教育好学生,你面对的不只是这名学生本身,还有他的整个家庭背景,他的成长环境,你要操心的不只是他们的学习还有他们的精神。这就是教师的职业良心,即教育良心。教育良心可以表现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其主要内涵有四个方面: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它们分别反映了教师与社会、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之间的道德关系,同时又共同反映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情感等。 策略初探 一、教育引导,增强责任感 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对于教师职业责任,我们不应该一味强求,而要先了解产生职业责任感的着力点是什么?职业责任感,往小方面说就是教师的师德。也就是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增强每位老师的责任感: 1.明确岗位职责 要让每位老师明白:教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而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不能消极的对待工作。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天真可爱的孩子,如果有一个学生没有教育好,走上了歧路,那就是误人子弟,其影响的可能是一代人…… 2.常怀感恩学生之心 要让每位老师都常怀感恩学生之心,感恩学生满足了我们生存的需要,感恩学生满足了我们尊重的需要,感恩学生满足了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常怀感恩学生之心,就要立足岗位,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常怀感恩学生之心,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常怀感恩学生之心,就要善待学生,成为他们心中的绿荫…… 二、欣赏教师,增强使命感 “团队有别于集体,更有别于群体,团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成员的行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谐协作,以追求集体的成功”(南师大教科院赵凯语)。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作用和地位,缺少了谁,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团队。在教师团队中,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是这个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员,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就会围绕着学校发展的愿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出力流汗,而不是打油混事、得过且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标准职业价值观的导入、职业心态的调整、教师个人愿景的建立等手段打造教师团队,进一步激发、增强每位教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强烈使命感的驱动下,每位老师都会充满工作热情。 打造教师团队,要着重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建立共同愿景 建立共同愿景即形成组织成员普遍认同的目标、价值观和观念,共同愿景能创造出人们是一体的感觉,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深受感召的力量。共同愿景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像一块高能量的“磁铁”,能够改变教师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将来自不同方面的人凝聚成一个共同体,具有趋同一致的价值观和工作目标,从而激发广大教师的使命感,达到教师合力的最大化。 2.每个成员都要努力 作为校长,必须让学校的每个教师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雄伟城墙中的一块砖,是不可缺少的一分子,砖与砖之间的紧密结合方是建立城墙的基础;没有哪一种力量会比团队所爆发的力量更强大,而要产生这种力量,就需要团队中的每个教师都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只有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即责任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坚定的履行责任而不是遇到困难逃避责任,最终使教师养成习惯,主动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1]弗登伯格《职业心理学》 [2]宫贤平 王惠萍 张美峰《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3]许燕 王芳《警惕教师心理枯竭》 [4]冯文强《谈教师团队建设与学校发展》 [5]何海江《怎样建设一支优秀团队》
【摘要】教师责任感是教师个体对于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要求的觉察与认识。农村小学教师因为知识、技能更新速度慢;年龄增长带来的的失落感;年轻同行带来的压力;领导关注重心的转移……而带来的教师责任感缺失,就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如:教育引导、增强责任感,欣赏教师、增强使命感等帮助教师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应对教师职业倦怠,保持从事教育工作的职业激情,提升教师职业责任感。 【关键词】教师 职业责任感探究 策略 【案例】: 5月8日,海南万宁6名小学女生被万宁市第二小学校长及一名政府职员带走开房,万宁警方称,六名女生没有被性侵,检方已介入。家长称,6名小孩下体都不同程度受伤害,另有女生回忆称早上醒来时下体有污物。据监控录像显示,事发时女生状态不稳疑被下迷药。 ——(《京华时报》5月14日) 追问 “开房校长”受到法律的惩处,固然罪有应得。但作为一名老师,却向学生伸出魔爪。“最安全的人”何以反而“最危险”?幼儿、学生频频遭遇师长猥亵,为何?我想,作为老师,如果还有一点最基本的教师的职业责任感的话,上面的惨剧就不会发生了。聪明你或许会问:什么才是教师的责任感呢? 内涵与策略 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定义: 职业责任,就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任务。一个人能否履行职业责任,是一个职业工作者是否称职、能否胜任的问题。有责任感的人才是值得依赖的人,才能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教师的责任感是教师个体对于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要求的觉察与认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理解、体验和把握社会赋予自己的责任,形成了职业责任感。由于教师工作的“对象”的特殊性,所以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具有以下的物质: (一)爱岗敬业。本职工作有五种境界:无心无意;三心二意;半心半意;一心一意;舍身忘我。育人的特殊性不允许教师在岗不爱岗、从业不敬业。作为教师,就要努力建设爱岗敬业的精神家园。 (二)乐于奉献。奉献一直是人们倡导的传统美德。高尔基说:“给”永远比“拿”快乐。教师承担着“培养人、塑造人”的重任,社会对其提出的要求很高且永无止境,而知识无价,难以用金钱衡量,对教师的劳动也很难准确计算,所以要求教师付出比别的职业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心血,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必须富有奉献精神。正如陶行知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教为志,以教为荣,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关爱学生。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热爱教育事业,也不热爱学生,也算不上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一往情深的热爱学生是所有优秀教师的共同品质,它集中体现了教师对职业的态度和责任感。 (四)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学生的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说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老师,那是无比幸福的”。正是由于教师是以人育人,直接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所以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谈吐、生活方式和举止风范等方面“以身立教”,打造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的人格向健康、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 (五)教育良心。我们平时常说“教师的职业就是一种良心的职业,教师是份良心活儿”,的确如此,只有我们真正做教师的人才能体会到这一点。教师的工作不能用简单的时间来衡量,学生占据你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你的思想和灵魂。而且要想教育好学生,你面对的不只是这名学生本身,还有他的整个家庭背景,他的成长环境,你要操心的不只是他们的学习还有他们的精神。这就是教师的职业良心,即教育良心。教育良心可以表现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其主要内涵有四个方面: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它们分别反映了教师与社会、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之间的道德关系,同时又共同反映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情感等。 策略初探 一、教育引导,增强责任感 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对于教师职业责任,我们不应该一味强求,而要先了解产生职业责任感的着力点是什么?职业责任感,往小方面说就是教师的师德。也就是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增强每位老师的责任感: 1.明确岗位职责 要让每位老师明白:教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而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不能消极的对待工作。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天真可爱的孩子,如果有一个学生没有教育好,走上了歧路,那就是误人子弟,其影响的可能是一代人…… 2.常怀感恩学生之心 要让每位老师都常怀感恩学生之心,感恩学生满足了我们生存的需要,感恩学生满足了我们尊重的需要,感恩学生满足了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常怀感恩学生之心,就要立足岗位,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常怀感恩学生之心,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常怀感恩学生之心,就要善待学生,成为他们心中的绿荫…… 二、欣赏教师,增强使命感 “团队有别于集体,更有别于群体,团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成员的行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谐协作,以追求集体的成功”(南师大教科院赵凯语)。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作用和地位,缺少了谁,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团队。在教师团队中,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是这个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员,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就会围绕着学校发展的愿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出力流汗,而不是打油混事、得过且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标准职业价值观的导入、职业心态的调整、教师个人愿景的建立等手段打造教师团队,进一步激发、增强每位教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强烈使命感的驱动下,每位老师都会充满工作热情。 打造教师团队,要着重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建立共同愿景 建立共同愿景即形成组织成员普遍认同的目标、价值观和观念,共同愿景能创造出人们是一体的感觉,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深受感召的力量。共同愿景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像一块高能量的“磁铁”,能够改变教师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将来自不同方面的人凝聚成一个共同体,具有趋同一致的价值观和工作目标,从而激发广大教师的使命感,达到教师合力的最大化。 2.每个成员都要努力 作为校长,必须让学校的每个教师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雄伟城墙中的一块砖,是不可缺少的一分子,砖与砖之间的紧密结合方是建立城墙的基础;没有哪一种力量会比团队所爆发的力量更强大,而要产生这种力量,就需要团队中的每个教师都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只有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即责任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坚定的履行责任而不是遇到困难逃避责任,最终使教师养成习惯,主动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1]弗登伯格《职业心理学》 [2]宫贤平 王惠萍 张美峰《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3]许燕 王芳《警惕教师心理枯竭》 [4]冯文强《谈教师团队建设与学校发展》 [5]何海江《怎样建设一支优秀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