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鸟卵的结构”教学设计
作者:深州市第一中学 刘景太 发布时间:2011-11-07
一、知识点说明:
鸟卵的结构特点是鸟生殖、发育的基础,所以鸟卵的结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学生鸟卵的结构相对复杂,术语较多,又使之成为本节难点之一。
该知识点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动手探究、观察分析、推理思维等多种能力,进而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态度和情感,促进素质全面提升。
二、学情分析: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等生命基本特征是初中生物的重要内容。 鸟卵的结构是“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的内容,是继学完植物的有性生殖引入无性生殖、动物中的昆虫和两栖类生殖和发育等后开课的。教材主要以对鸡蛋的探究来认识鸟卵的结构,设有观察与思考等探究活动,有很大的活动扩展空间。
三、教学流程
1、画一画——创设情境
由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引出:谁能给大家画一个鸡蛋?学生儿时就熟知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都会跃跃欲试,争抢应答。此时点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在黑板上画一个大鸡蛋,其他同学在纸上试画。
设计说明:一开始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参与的机会,由板画入手激发兴趣、活跃气氛,还体现了面对全体学生的理念。
2、探一探——内部结构
探究熟鸡蛋。学生画图仅是一个鸡蛋的轮廓图就可以。据此提出:就这样一个椭圆形的东西,经过孵化,小鸡就会破壳而出。那鸡蛋壳里有什么结构能变成小鸡呢?然后,展示鸡蛋结构图,在同学们猜想的同时,组织学生分组活动:结合投影图,观察实物--鸡蛋(熟鸡蛋的结构),鸡蛋内部有哪些结构?在熟鸡蛋中不容易找到的有什么结构?
探究生鸡蛋。学生据日常经验很容易认清卵壳内的卵白、卵黄、卵壳膜等结构。当然,熟鸡蛋中不易看到卵黄膜、卵黄系带、胚盘等结构。将新鲜鸡蛋蛋壳打开,卵白、卵黄等放在培养皿中,利用实物投影一起观察:区分内部结构,重点对卵黄膜、卵黄系带、胚盘辨别。
设计说明: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结合图动手活动,自主地初步认识实物结构。依托实物投影统一认识、弥补偏差,且卫生、易操
作,还使认知过程有层次性、易接受。尤其是捅破卵黄膜,卵黄流出,让学生很轻松地体验到卵黄膜的存在,深刻的领悟鸟卵的结构。
3、议一议——各部作用
展示“鸡蛋孵化内部变化过程”的影像,组织讨论鸡蛋各部分作用。学生结合投影图,分析鸡蛋各部分作用,领会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附以“鸟卵的模式图”,请同学们指认各部分结构,并叙述各部分的相关作用。
设计说明:由鸡蛋内部变化分析各部分作用,归结鸟卵结构功能,同时锻炼推理思维能力,深化理解生理功能须有对应的结构基础。
4、绘一绘——知识整固
要求同学们闭目反思:回忆本节的收获。最后让同学们试着在课初画的鸡蛋里,绘出鸟卵的基本结构,并标注结构名称。
设计说明:回顾本知识点主要内容,并照应课初,整固重点。
四、教学反思:
教学形式上,本教学设计针对学生对鸡蛋较熟悉、对鸟的繁殖也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课堂上采用画图、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多种手段有机组合,充分运用画一画、探一探、议一议、绘一绘等群体活动,体现互动合作,使课堂丰富、紧凑,在创新的理念下,展现了“教”与“学”的和谐。
教学效果上,作为中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设计始终是以学生活动为思路,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改革理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到文化知识,更促进了动手、分析、思维、归纳等多种能力的提高,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教学设计
作者:深州市第一中学 刘景太 发布时间:2011-11-07
一、知识点说明:
鸟卵的结构特点是鸟生殖、发育的基础,所以鸟卵的结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学生鸟卵的结构相对复杂,术语较多,又使之成为本节难点之一。
该知识点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动手探究、观察分析、推理思维等多种能力,进而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态度和情感,促进素质全面提升。
二、学情分析: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等生命基本特征是初中生物的重要内容。 鸟卵的结构是“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的内容,是继学完植物的有性生殖引入无性生殖、动物中的昆虫和两栖类生殖和发育等后开课的。教材主要以对鸡蛋的探究来认识鸟卵的结构,设有观察与思考等探究活动,有很大的活动扩展空间。
三、教学流程
1、画一画——创设情境
由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引出:谁能给大家画一个鸡蛋?学生儿时就熟知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都会跃跃欲试,争抢应答。此时点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在黑板上画一个大鸡蛋,其他同学在纸上试画。
设计说明:一开始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参与的机会,由板画入手激发兴趣、活跃气氛,还体现了面对全体学生的理念。
2、探一探——内部结构
探究熟鸡蛋。学生画图仅是一个鸡蛋的轮廓图就可以。据此提出:就这样一个椭圆形的东西,经过孵化,小鸡就会破壳而出。那鸡蛋壳里有什么结构能变成小鸡呢?然后,展示鸡蛋结构图,在同学们猜想的同时,组织学生分组活动:结合投影图,观察实物--鸡蛋(熟鸡蛋的结构),鸡蛋内部有哪些结构?在熟鸡蛋中不容易找到的有什么结构?
探究生鸡蛋。学生据日常经验很容易认清卵壳内的卵白、卵黄、卵壳膜等结构。当然,熟鸡蛋中不易看到卵黄膜、卵黄系带、胚盘等结构。将新鲜鸡蛋蛋壳打开,卵白、卵黄等放在培养皿中,利用实物投影一起观察:区分内部结构,重点对卵黄膜、卵黄系带、胚盘辨别。
设计说明: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结合图动手活动,自主地初步认识实物结构。依托实物投影统一认识、弥补偏差,且卫生、易操
作,还使认知过程有层次性、易接受。尤其是捅破卵黄膜,卵黄流出,让学生很轻松地体验到卵黄膜的存在,深刻的领悟鸟卵的结构。
3、议一议——各部作用
展示“鸡蛋孵化内部变化过程”的影像,组织讨论鸡蛋各部分作用。学生结合投影图,分析鸡蛋各部分作用,领会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附以“鸟卵的模式图”,请同学们指认各部分结构,并叙述各部分的相关作用。
设计说明:由鸡蛋内部变化分析各部分作用,归结鸟卵结构功能,同时锻炼推理思维能力,深化理解生理功能须有对应的结构基础。
4、绘一绘——知识整固
要求同学们闭目反思:回忆本节的收获。最后让同学们试着在课初画的鸡蛋里,绘出鸟卵的基本结构,并标注结构名称。
设计说明:回顾本知识点主要内容,并照应课初,整固重点。
四、教学反思:
教学形式上,本教学设计针对学生对鸡蛋较熟悉、对鸟的繁殖也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课堂上采用画图、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多种手段有机组合,充分运用画一画、探一探、议一议、绘一绘等群体活动,体现互动合作,使课堂丰富、紧凑,在创新的理念下,展现了“教”与“学”的和谐。
教学效果上,作为中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设计始终是以学生活动为思路,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改革理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到文化知识,更促进了动手、分析、思维、归纳等多种能力的提高,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