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别字辨析
常见别字辨析(一)
欢 原
写在前面
“无错不成书。”书中错得最多的,是别字。别字往往似是而非,让人临笔踟蹰,一不小心便会重蹈覆辙。别字是编校工作最大的难题。为此,笔者把自己经常碰到的别字稍加辨析,以与同行特别是年轻同行交流。还望高明不吝赐教。
粹:精萃/精粹
【病例】这本诗歌选本,集中了当代抒情短诗的精萃,值得向年轻人推荐。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精萃”应为“精粹”。“粹”和“萃”读音均为cu 。“粹”是形声字,米字旁是它的形符,意思是没有杂质的、品质优良的大米,由此引申出精华的意思。所以,它可以和同义的“精”构成“精粹”一词。“萃”也是形声字,草字头是它的形符,本义是草丛生的样子,由此引申为动词,义为聚集,如荟萃、集萃、萃聚。聚集在一起,自然就成了一个整体,由此又可用作名词,指群、类。成语有“出类拔萃”,这里的“萃”和“类”都是指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物的集合体。无论是动词还是名词,“萃”都没有精华的意思,广告中经常见到的“精萃”组合,完全是拉郎配。
发:美發廳/美髮廳
【病例】新开的商城边又有了一家美发厅,一到晚上,繁体字书写的“美發廳”三字闪闪发光。
【诊断】繁简误认致误。
【辨析】“美發廳”应为“美髮廳”。“美髮”,简化字的规范写法应是“美发”。“发”对应的是两个繁体字:一个是“發”,一个是“髮”。“發”,音f ,本义为射箭,故其字从弓,如“百發百中”;引申指发射,如“弹无虚發”。“髮”,音f ,本义为头发,故其字从“髟(音bio ,长发飘舞的样子)”,如苏东坡的“早生华发(髮)”。“美髮廳”误为“美發廳”,显然是没有弄清楚“发”和“發”“髮”不同的对应关系。
雌:信口齿黄/信口雌黄
【病例】明明卖的是过期食品,还信口齿黄,说营养价值没有改变。
【诊断】音近致误。
【辨析】“信口齿黄”应为“信口雌黄”。“雌”,音c 。“雌黄”为橙黄色的矿物,可作褪色剂用。古人抄书、校书有了差错,常用雌黄涂改。据《晋书·王衍传》,王衍字夷甫,此人能言,发现有说得不妥当的,立即加以修正,“时号口中雌黄”。可见这本是一个中性词。后来则成了贬义词,所谓“信口雌黄”,就是说话不顾事实,不负责任,信口乱说。“齿”,音ch 。“齿黄”的字面意义是牙齿发黄,这和乱说没有必然联系。
果:食不裹腹/食不果腹
【病例】“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早已成为历史,今天,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已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诊断】音同致误。
【辨析】“食不裹腹”应为“食不果腹”。“果”和“裹”读音均为u 。“果”,本指树木结的果实。大凡果实,皆饱满而圆胀,庄子便用“果”来形容人的饱足的样子。他在《逍遥游》中写道:“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腹犹果然”就是肚子像果实一样圆滚滚的,故“果腹”有饱足义。成语“食不果腹”,则是说吃不饱肚子,常用来形容贫苦的生活。“裹”虽和“果”同音,但意思是指在外部包扎、缠绕,“衣不裹腹”也许还可以说,“食不
常见别字辨析
常见别字辨析(一)
欢 原
写在前面
“无错不成书。”书中错得最多的,是别字。别字往往似是而非,让人临笔踟蹰,一不小心便会重蹈覆辙。别字是编校工作最大的难题。为此,笔者把自己经常碰到的别字稍加辨析,以与同行特别是年轻同行交流。还望高明不吝赐教。
粹:精萃/精粹
【病例】这本诗歌选本,集中了当代抒情短诗的精萃,值得向年轻人推荐。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精萃”应为“精粹”。“粹”和“萃”读音均为cu 。“粹”是形声字,米字旁是它的形符,意思是没有杂质的、品质优良的大米,由此引申出精华的意思。所以,它可以和同义的“精”构成“精粹”一词。“萃”也是形声字,草字头是它的形符,本义是草丛生的样子,由此引申为动词,义为聚集,如荟萃、集萃、萃聚。聚集在一起,自然就成了一个整体,由此又可用作名词,指群、类。成语有“出类拔萃”,这里的“萃”和“类”都是指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物的集合体。无论是动词还是名词,“萃”都没有精华的意思,广告中经常见到的“精萃”组合,完全是拉郎配。
发:美發廳/美髮廳
【病例】新开的商城边又有了一家美发厅,一到晚上,繁体字书写的“美發廳”三字闪闪发光。
【诊断】繁简误认致误。
【辨析】“美發廳”应为“美髮廳”。“美髮”,简化字的规范写法应是“美发”。“发”对应的是两个繁体字:一个是“發”,一个是“髮”。“發”,音f ,本义为射箭,故其字从弓,如“百發百中”;引申指发射,如“弹无虚發”。“髮”,音f ,本义为头发,故其字从“髟(音bio ,长发飘舞的样子)”,如苏东坡的“早生华发(髮)”。“美髮廳”误为“美發廳”,显然是没有弄清楚“发”和“發”“髮”不同的对应关系。
雌:信口齿黄/信口雌黄
【病例】明明卖的是过期食品,还信口齿黄,说营养价值没有改变。
【诊断】音近致误。
【辨析】“信口齿黄”应为“信口雌黄”。“雌”,音c 。“雌黄”为橙黄色的矿物,可作褪色剂用。古人抄书、校书有了差错,常用雌黄涂改。据《晋书·王衍传》,王衍字夷甫,此人能言,发现有说得不妥当的,立即加以修正,“时号口中雌黄”。可见这本是一个中性词。后来则成了贬义词,所谓“信口雌黄”,就是说话不顾事实,不负责任,信口乱说。“齿”,音ch 。“齿黄”的字面意义是牙齿发黄,这和乱说没有必然联系。
果:食不裹腹/食不果腹
【病例】“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早已成为历史,今天,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已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诊断】音同致误。
【辨析】“食不裹腹”应为“食不果腹”。“果”和“裹”读音均为u 。“果”,本指树木结的果实。大凡果实,皆饱满而圆胀,庄子便用“果”来形容人的饱足的样子。他在《逍遥游》中写道:“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腹犹果然”就是肚子像果实一样圆滚滚的,故“果腹”有饱足义。成语“食不果腹”,则是说吃不饱肚子,常用来形容贫苦的生活。“裹”虽和“果”同音,但意思是指在外部包扎、缠绕,“衣不裹腹”也许还可以说,“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