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

互联网时代,很多人经常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摄入碎片化的信息,这种通过手机等电子终端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4.3%的受访者经常通过网络平台接受碎片化知识,65.3%的受访者认为碎片化阅读快捷方便,49.6%的受访者认为碎片化阅读无法形成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系,52.0%的受访者认为碎片化阅读需要深度阅读作为辅助。

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碎片化阅读的优势包括快捷方便(65.3%)、高效(51.6%)、门槛低(47.9%)、信息量大(44.1%)、增加阅读和学习的兴趣(26.8%)、形成与他人的共同话题(20.7%)、娱乐时尚(17.7%)。

但“Lachel”同时指出,碎片信息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并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且往往不够严谨、全面。

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碎片化阅读的弊端包括无法形成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系(49.6%)、弱化思考能力(49.2%)、使人们不再进行深度阅读(38.6%)、容易遗忘(37.3%)、易受情绪牵制(31.2%)、阅读丧失文化意义(13.8%)。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授李武指出,讨论碎片化阅读的优缺点时首先要明白读者的阅读动机:“读者开展阅读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在我们的研究中,阅读动机就是一个多维的概念。读者可以为了获取知识去阅读,可以为了社交目的去阅读,也可以为了消遣娱乐去阅读,不一而足。”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武认为,对于当今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碎片化阅读不啻是一种利用碎片时间获取信息并达到消遣娱乐目的的有效阅读方式。“从阅读的层次来说,阅读有深浅之分;但是从阅读的目的来看,阅读并无崇高或卑贱之分。我们不能因为碎片化阅读是浅阅读而认为碎片化阅读无益,要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如果长期关注某一领域的话题,并接受碎片化的知识,是否对了解这一领域有帮助?调查显示,12.5%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有帮助,58.4%的受访者认为比较有帮助,21.6%的受访认为帮助不大。

在体育和历史这两个领域,徐展新长期关注着篮球和三国的相关话题。“有时候为了反驳一个人的观点我自己会去寻找一些资料或史料,一来二去就加深了对篮球或三国历史相关问题的了解。”徐展新坦言,碎片化阅读本身不会提供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但是可以让他原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补充和完善。

“碎片化阅读是媒体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的一个新的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斌艳直言,由于进行碎片化阅读而使用户不能进行深入阅读的说法很牵强。“不是碎片化阅读让你怎么了,而是说你怎么样去利用碎片化阅读。平衡之前阅读方式和现在这种碎片化阅读的关系也值得重视。关键还是在于使用技术的个人”。

调查显示,在对待碎片化阅读的态度上,52.0%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深度阅读作为辅助,44.1%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基本的知识体系作基础,40.5%的受访者认为关键在于个人融会贯通的能力,39.7%的受访者认为需要相关的实践经验。32.2%的受访者认为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了解某一领域。仅5.9%的受访者认为有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就够了。

碎片化阅读

互联网时代,很多人经常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摄入碎片化的信息,这种通过手机等电子终端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4.3%的受访者经常通过网络平台接受碎片化知识,65.3%的受访者认为碎片化阅读快捷方便,49.6%的受访者认为碎片化阅读无法形成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系,52.0%的受访者认为碎片化阅读需要深度阅读作为辅助。

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碎片化阅读的优势包括快捷方便(65.3%)、高效(51.6%)、门槛低(47.9%)、信息量大(44.1%)、增加阅读和学习的兴趣(26.8%)、形成与他人的共同话题(20.7%)、娱乐时尚(17.7%)。

但“Lachel”同时指出,碎片信息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并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且往往不够严谨、全面。

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碎片化阅读的弊端包括无法形成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系(49.6%)、弱化思考能力(49.2%)、使人们不再进行深度阅读(38.6%)、容易遗忘(37.3%)、易受情绪牵制(31.2%)、阅读丧失文化意义(13.8%)。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授李武指出,讨论碎片化阅读的优缺点时首先要明白读者的阅读动机:“读者开展阅读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在我们的研究中,阅读动机就是一个多维的概念。读者可以为了获取知识去阅读,可以为了社交目的去阅读,也可以为了消遣娱乐去阅读,不一而足。”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武认为,对于当今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碎片化阅读不啻是一种利用碎片时间获取信息并达到消遣娱乐目的的有效阅读方式。“从阅读的层次来说,阅读有深浅之分;但是从阅读的目的来看,阅读并无崇高或卑贱之分。我们不能因为碎片化阅读是浅阅读而认为碎片化阅读无益,要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如果长期关注某一领域的话题,并接受碎片化的知识,是否对了解这一领域有帮助?调查显示,12.5%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有帮助,58.4%的受访者认为比较有帮助,21.6%的受访认为帮助不大。

在体育和历史这两个领域,徐展新长期关注着篮球和三国的相关话题。“有时候为了反驳一个人的观点我自己会去寻找一些资料或史料,一来二去就加深了对篮球或三国历史相关问题的了解。”徐展新坦言,碎片化阅读本身不会提供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但是可以让他原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补充和完善。

“碎片化阅读是媒体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的一个新的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斌艳直言,由于进行碎片化阅读而使用户不能进行深入阅读的说法很牵强。“不是碎片化阅读让你怎么了,而是说你怎么样去利用碎片化阅读。平衡之前阅读方式和现在这种碎片化阅读的关系也值得重视。关键还是在于使用技术的个人”。

调查显示,在对待碎片化阅读的态度上,52.0%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深度阅读作为辅助,44.1%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基本的知识体系作基础,40.5%的受访者认为关键在于个人融会贯通的能力,39.7%的受访者认为需要相关的实践经验。32.2%的受访者认为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了解某一领域。仅5.9%的受访者认为有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就够了。


相关文章

  • 作文素材碎片化
  • 碎片化阅读 观点(贬) 当一段段140字的文字垄断阅读,当一条条精悍简要的言论指导思想,当零星几个汉字与符号在指挥发送之间联络了感情,我想,碎片化的时代已然成为当代人崭新的精神平台.这不可逆转的洪流留给我们选择的难题:是乘流而行,还是固守原 ...查看


  • 善待碎片化阅读
  • 聂震宁 过去我们的同胞在国际航班上往往高谈阔论,如今捧读手机与平板电脑者则渐见增多.有人说如此还是不行,这还不是正经读书.可是,凡事不妨往好处去想,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也许用这种相对廉价便捷的阅读终端去读一些内容基本良好的文字 ...查看


  • 碎片阅读时代,怎样避免碎片认知?
  • [精读君曰] 今天,精读君想问你3个问题: 你是否已经丧失了阅读长文以及书籍的能力? 碎片认知,究竟有多大危害? 时间碎片化不可避免,但碎片认知可以减少,要怎么做? 精读君自2016年11月26日发布<成长日课>,此前已介绍了前 ...查看


  • 碎片化阅读危害有多大
  • 外教一对一 http://www.yangjiajiao.com 碎片化阅读危害有多大 碎片化阅读最大的危害是容易让人把"知道"当成"懂得". 阅读的本质是获取信息,尽量追求系统.全面,所以阅读尽量精 ...查看


  • 碎片化阅读的利弊
  • 碎片化阅读会导致"低智商社会"吗? [摘要]我们这个'消费社会'的特点:在空洞地.大量地了解符号的基础上,否定真相." 吃完元宵,这年就算过完了.掐指一算,除了陪老人唠嗑.胡吃海喝.走亲访友和抢红包等正经事之外 ...查看


  • 非连续文本阅读
  • 什么是"非连续文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学段中提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 ...查看


  • 碎片化信息时代:网民的阅读选择
  •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卢永春 2013年08月06日09:15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阅读背景:据媒体记者4日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获悉: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 ...查看


  • 花瓶与木桶阅读答案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花瓶与木桶 ①如果花瓶碎了,怎么办?大多数人的做法是,把碎片扔掉! ②且一扔了事,干脆利索,全然不曾思考与之有关的规律. ③那么,这里头有规律吗? ④有.这就是,将碎片按大小排列并称过重量后即可发现:10-100克的最 ...查看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 (一)今天,我们怎样阅读(11分) [百家争鸣]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