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是一种有目的的教育行为, 一种可以设定、有规范的教育结果。高校中的素质教育应主要强调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具有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因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 必须在教学的准备、实施、评定等阶段都融入素质教育的原则。
关于素质, 我国目前最权威的解释是:“素质可以包括这样四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素质; 二是文化素质; 三是业务素质; 四是身体心理素质。”即人的素质是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 经过后天教育之后形成的品质。既然素质是教育的结果, 是一种有目的的教育行为, 一种可以设定、有规范的教育结果, 那么高校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就其要达到的目标来说, 有三层意思:一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二是潜能的开发; 三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高校中的素质教育主要强调学生掌握知识, 并具有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因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 必须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评定阶段都融入素质教育的原则。
一、教活语文, 备好课,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应明确教学目的, 分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制定教学方案。语文作为基础学科, 目的不仅在于传授语文知识, 而且想把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传授给学生, 提高其文学欣赏水平。而且许多学生经过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 对课本中的有些篇目已有所接触, 所以把课备好, 使学生把语文学活, 这是对初中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
1. 整体把握教材, 掌握篇目《语文》(人教版) 所选篇目皆为古今中外较为典型的篇目,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占15%以上。教师必须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优秀篇目有一个完全的把握, 对各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一个通透的认识, 对整个中国古典文学发展脉络有个整体的了解。在介绍《蒹葭》一文时, 除了对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进行解释之外, 还应该在课文中找出相应定义的运用。雅和颂在文中找不出与之相应的例子, 就在《诗经》中重新找例子, 这样若以后遇到其他篇目时, 学生也可以自行分析。目的是使学生对开现实主义先河的“诗三百”有个整体的印象。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而且提高了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2. 扩大老师的知识面, 学活教材如何让高职中的公共课更加丰富多彩, 作为教授主体的老师, 起着很大的作用。扩大教师的知识面,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使讲授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了一些专业性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和《古典文学常识》之外, 还应经常看一些教学方法方面的书, 尤其是优秀教师讲课录。虽然可能与教授的篇目不尽相同, 但老师恰当的上课程序对于备课会有很大的启示。从而使导言的设计, 讲授过程中的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及板书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喜悦, 这样就把结果式教学转化为过程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 还应把课本之中较好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讨论, 最后得出结果。对于课文之中有待商榷的地方, 教师应该充分地查阅资料, 亮出自己的观点。
二、教活语文, 上好课,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学艺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技能技巧, 其实质是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 使教学产生巨大的魅力,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高效地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内容很广泛, 主要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批评艺术、鼓励艺术等等, 本文只在组织教学方面谈两点。
1.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尽量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 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多增加讨论课, 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学习。有一些选讲篇目, 可请每位学生自己备课, 以抽签的方式决定由哪位学生讲课, 由于每个学生都积极准备, 以至于抽到谁
来讲课已经不重要了, 而且学生的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上台演讲的水平, 也提高了学生分析篇章的自学能力。这种形式给他们留下的印象, 比老师讲授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另外, 结合其他的艺术形式来分析讲解文章, 亦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在讲张若虚的《明月几时有》时, 让学生听一下古筝曲《明月几时有》, 再结合诗中描绘的诗情、画意、哲理来讲授, 便更进一步地增强了对诗的理解。有些人在放音乐期间按章节起伏有感情地、抑扬顿挫地朗读诗句, 这样当讲到文章的写作特点时“, 文韵和谐流畅”就显得水到渠成。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不会学习, 我来教你学习, 你不愿学习, 我来吸引你学习”。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 人们逐步地认识到教学改革的使命就是要变苦学为乐学, 提倡愉快教学, 实现寓教于乐。华美的文章有时能给学生上一堂生动的德育课。《陈情表》标举孝道, 《廉颇蔺相如列传》显示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它们都能够更生动、形象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教师采用问题法和发现法, 每次课结束时, 针对下一次课的内容提出问题, 让学生充分思考, 上课时再让学生进行分析, 然后教师归纳和总结, 很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 都能发现别人预习过程之中的优点和长处, 由知之者变为好之者, 由好之者变为乐之者, 从而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并比较其异同优劣, 提高了学生查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授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和能力显然比教会学生一道题的答案要有成效。此外, 教师组织教学的艺术在语言上、能力上、素质上也要十分注意。教师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 应能处变不惊, 冷静分析, 因势利导。教师还应在教学之中恰当地运用语言艺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 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为学生创造出愉快、轻松、积极、热烈、活泼、乐观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学中有乐, 乐中有获, 进而创造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效果评定, 观全效, 是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学评定的工作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针对老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 作为教师, 一堂课下来应及时从学生那里反馈信息, 及时地对教学方法、教案进行调整和提高, 使课堂教学在评定中不断完善。通过教学过后的效果评定, 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法。
其次, 是考试作为检查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之中, 考试多采用期末笔试的形式, 试卷题型单一, 答案死板, 不利于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 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 达不到考试所应起到的检测、反馈、激励作用。因此, 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做了如下的尝试: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 采用开卷、闭卷、口试、笔试和实践等多种方式, 并强调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做到既考知识, 又考能力, 既考理论, 又重实践, 使学生既不做考试的奴隶, 又学习了鲜活的知识。
素质是一种有目的的教育行为, 一种可以设定、有规范的教育结果。高校中的素质教育应主要强调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具有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因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 必须在教学的准备、实施、评定等阶段都融入素质教育的原则。
关于素质, 我国目前最权威的解释是:“素质可以包括这样四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素质; 二是文化素质; 三是业务素质; 四是身体心理素质。”即人的素质是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 经过后天教育之后形成的品质。既然素质是教育的结果, 是一种有目的的教育行为, 一种可以设定、有规范的教育结果, 那么高校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就其要达到的目标来说, 有三层意思:一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二是潜能的开发; 三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高校中的素质教育主要强调学生掌握知识, 并具有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因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 必须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评定阶段都融入素质教育的原则。
一、教活语文, 备好课,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应明确教学目的, 分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制定教学方案。语文作为基础学科, 目的不仅在于传授语文知识, 而且想把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传授给学生, 提高其文学欣赏水平。而且许多学生经过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 对课本中的有些篇目已有所接触, 所以把课备好, 使学生把语文学活, 这是对初中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
1. 整体把握教材, 掌握篇目《语文》(人教版) 所选篇目皆为古今中外较为典型的篇目,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占15%以上。教师必须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优秀篇目有一个完全的把握, 对各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一个通透的认识, 对整个中国古典文学发展脉络有个整体的了解。在介绍《蒹葭》一文时, 除了对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进行解释之外, 还应该在课文中找出相应定义的运用。雅和颂在文中找不出与之相应的例子, 就在《诗经》中重新找例子, 这样若以后遇到其他篇目时, 学生也可以自行分析。目的是使学生对开现实主义先河的“诗三百”有个整体的印象。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而且提高了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2. 扩大老师的知识面, 学活教材如何让高职中的公共课更加丰富多彩, 作为教授主体的老师, 起着很大的作用。扩大教师的知识面,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使讲授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了一些专业性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和《古典文学常识》之外, 还应经常看一些教学方法方面的书, 尤其是优秀教师讲课录。虽然可能与教授的篇目不尽相同, 但老师恰当的上课程序对于备课会有很大的启示。从而使导言的设计, 讲授过程中的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及板书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喜悦, 这样就把结果式教学转化为过程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 还应把课本之中较好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讨论, 最后得出结果。对于课文之中有待商榷的地方, 教师应该充分地查阅资料, 亮出自己的观点。
二、教活语文, 上好课,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学艺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技能技巧, 其实质是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 使教学产生巨大的魅力,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高效地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内容很广泛, 主要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批评艺术、鼓励艺术等等, 本文只在组织教学方面谈两点。
1.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尽量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 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多增加讨论课, 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学习。有一些选讲篇目, 可请每位学生自己备课, 以抽签的方式决定由哪位学生讲课, 由于每个学生都积极准备, 以至于抽到谁
来讲课已经不重要了, 而且学生的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上台演讲的水平, 也提高了学生分析篇章的自学能力。这种形式给他们留下的印象, 比老师讲授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另外, 结合其他的艺术形式来分析讲解文章, 亦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在讲张若虚的《明月几时有》时, 让学生听一下古筝曲《明月几时有》, 再结合诗中描绘的诗情、画意、哲理来讲授, 便更进一步地增强了对诗的理解。有些人在放音乐期间按章节起伏有感情地、抑扬顿挫地朗读诗句, 这样当讲到文章的写作特点时“, 文韵和谐流畅”就显得水到渠成。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不会学习, 我来教你学习, 你不愿学习, 我来吸引你学习”。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 人们逐步地认识到教学改革的使命就是要变苦学为乐学, 提倡愉快教学, 实现寓教于乐。华美的文章有时能给学生上一堂生动的德育课。《陈情表》标举孝道, 《廉颇蔺相如列传》显示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它们都能够更生动、形象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教师采用问题法和发现法, 每次课结束时, 针对下一次课的内容提出问题, 让学生充分思考, 上课时再让学生进行分析, 然后教师归纳和总结, 很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 都能发现别人预习过程之中的优点和长处, 由知之者变为好之者, 由好之者变为乐之者, 从而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并比较其异同优劣, 提高了学生查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授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和能力显然比教会学生一道题的答案要有成效。此外, 教师组织教学的艺术在语言上、能力上、素质上也要十分注意。教师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 应能处变不惊, 冷静分析, 因势利导。教师还应在教学之中恰当地运用语言艺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 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为学生创造出愉快、轻松、积极、热烈、活泼、乐观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学中有乐, 乐中有获, 进而创造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效果评定, 观全效, 是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学评定的工作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针对老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 作为教师, 一堂课下来应及时从学生那里反馈信息, 及时地对教学方法、教案进行调整和提高, 使课堂教学在评定中不断完善。通过教学过后的效果评定, 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法。
其次, 是考试作为检查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之中, 考试多采用期末笔试的形式, 试卷题型单一, 答案死板, 不利于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 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 达不到考试所应起到的检测、反馈、激励作用。因此, 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做了如下的尝试: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 采用开卷、闭卷、口试、笔试和实践等多种方式, 并强调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做到既考知识, 又考能力, 既考理论, 又重实践, 使学生既不做考试的奴隶, 又学习了鲜活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