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灿烂的文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的学习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
(二)教材地位
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后启现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说教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积极创造有效情景,使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以换取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实效。同时采用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在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中获取知识,这种由学生就某一主题开展的自主探究活动可以使教学重点顺利突破。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能真正融入课堂,其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说学法:
高二学生已经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但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播放根据古代诗词改编的三首歌曲《在水一方》、《别亦难》、《明月几时有》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听完后让学生说出三首歌的来源,这三首歌分别取材于先秦《诗经》中的《蒹葭》、唐代李商隐的《无题》、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些不同的文学形式,去感受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
(二)学习新课(约25分钟)
在新课学习中我将本课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诗经》和楚辞。
首先通过欣赏《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诗经·国风·王风·采葛》、《诗经·国风·郑风·子衿》、《硕鼠》等篇目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诗经》的简单概况、特点和价值。
接着采用实践探究法,从端午节这一民俗入手并欣赏《离骚》中的名句向学生介绍屈原和《离骚》这一知识点。
教师小结:《诗经》、“楚辞”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影响已突破文学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清人赵翼《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
第二部分“汉赋和唐诗”
我将重点放在唐代诗歌上,采用问题讨论法。通过讨论概括出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从而探究中国古代一定社会的文化现象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及文化政策之间的关系,由此帮助学生理清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三部分“宋词和元曲”
这部分的学习我将重点放在宋词上,采取举办宋词朗诵会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播放相关音乐配合学生朗诵,师生一面倾听着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一面看着TTP出示的有关图片,将诗歌、图画和音乐融为一炉,师生情绪也受到美的感染和升华。
第四部分“明清小说”
这一目的教学中我将与语文课合作。简单介绍我国小说的产生后,通过举行明清小说故事会,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些小说的内容,并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课小结:尽管本课知识点较多,但结构条理清晰,加上初高中语文课本中历代名篇的选读,同学们对本课内容应较熟悉,易掌握。较难处理的是如何从历史的发展的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三)巩固新课(约10分钟)
学生自主完成课时作业,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使基础知识得到巩固。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设计,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辉煌灿烂的文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的学习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
(二)教材地位
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后启现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说教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积极创造有效情景,使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以换取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实效。同时采用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在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中获取知识,这种由学生就某一主题开展的自主探究活动可以使教学重点顺利突破。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能真正融入课堂,其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说学法:
高二学生已经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但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播放根据古代诗词改编的三首歌曲《在水一方》、《别亦难》、《明月几时有》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听完后让学生说出三首歌的来源,这三首歌分别取材于先秦《诗经》中的《蒹葭》、唐代李商隐的《无题》、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些不同的文学形式,去感受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
(二)学习新课(约25分钟)
在新课学习中我将本课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诗经》和楚辞。
首先通过欣赏《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诗经·国风·王风·采葛》、《诗经·国风·郑风·子衿》、《硕鼠》等篇目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诗经》的简单概况、特点和价值。
接着采用实践探究法,从端午节这一民俗入手并欣赏《离骚》中的名句向学生介绍屈原和《离骚》这一知识点。
教师小结:《诗经》、“楚辞”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影响已突破文学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清人赵翼《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
第二部分“汉赋和唐诗”
我将重点放在唐代诗歌上,采用问题讨论法。通过讨论概括出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从而探究中国古代一定社会的文化现象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及文化政策之间的关系,由此帮助学生理清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三部分“宋词和元曲”
这部分的学习我将重点放在宋词上,采取举办宋词朗诵会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播放相关音乐配合学生朗诵,师生一面倾听着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一面看着TTP出示的有关图片,将诗歌、图画和音乐融为一炉,师生情绪也受到美的感染和升华。
第四部分“明清小说”
这一目的教学中我将与语文课合作。简单介绍我国小说的产生后,通过举行明清小说故事会,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些小说的内容,并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课小结:尽管本课知识点较多,但结构条理清晰,加上初高中语文课本中历代名篇的选读,同学们对本课内容应较熟悉,易掌握。较难处理的是如何从历史的发展的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三)巩固新课(约10分钟)
学生自主完成课时作业,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使基础知识得到巩固。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设计,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