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广角·
解析张帅钢琴作品《三首前奏曲》第一首
江苏泰州学院 曹 彬
摘 要:张帅的《三首前奏曲》是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代表作。作品在曲式上采用的是单三结构,通过音乐来 体现现代年轻人的心理状态。乐曲旋律以中国的五声调式为主,并结合了西方的旋律技巧,配合爵士的节奏, 使其节奏独特、鲜明。 关键词:张帅 钢琴作品 前奏曲 技巧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4-09-0160
一、生平简介
张帅是中国青年作曲家,博士学位,师从叶小刚教授,现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他的作品内容清新、体裁多样,将中国传统的音乐与现代的演奏技巧融为一体,擅长用情感和旋律表达自己的曲目意图。代表作有《年画》《挪威的森林》《双簧管协奏曲》《诗雨江南》《三首前奏曲》《东方班得瑞》等。
钢琴作品《三首前奏曲》诞生于1998年,获得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奖铜奖,并被规定为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钢琴比赛必弹曲目。三首乐曲的风格独特,带有爵士色彩,第一首和第三首作为快板给人强烈的激情感。第二首作为慢板带给人们的则是更强烈的神秘和惆怅感,第二首结尾处紧接着第三首的快板,最后以强力的和弦作为结束。
二、对《三首前奏曲》第一首的理解1. 什么是前奏曲
前奏曲属于个性化的小型西方音乐体裁,具有组曲性、即兴性。前奏曲原本是巴洛克时期钢琴组曲中具有引子性质的前奏乐章,主要为单主题,结构简短单一。十九世纪后期开始成为独立的、具有即兴特点的器乐曲,适合表达变幻多端的情感,突出个人感官。作为一种外来的体裁,前奏曲在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也很常见,如丁善德的《序曲三首》、郭文景的《峡》、罗忠荣的《五首五声音阶前奏曲与赋格》等。虽然作品很多,但是被人熟知的作品并不多。中国的前奏曲基本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大部分作品运用民歌音乐的优秀素材作为乐曲的主题,再结合作曲技法创作而成。但是张帅的《三首前奏曲》并不是这种类型的小型作品,第一首作品作为快板出现在开头更是突出了这一特点。
2. 作品内容
《三首前奏曲》第一首主要表现的是一种年轻的活力,表现出年轻人在生活中的个性与躁动,就如同开头的前两个小节的旋律。
由于这之后的两个小节(3、4小节)是这两个小节的模进,而且基本上作者在后面的创作中在不同的高度上进行了不断的反复模进。所以我们可以确定这两个小节就是主题动机,从顶
点的一个音下行再上行,以下行为主,但是上行的时候并没有到达或者超越顶点,就如同人的叹息和人所表达出来的心愿。但是这个心愿又好像不能实现一样,就如同年少无知的孩子去触碰这个世界的无奈,或对感情的不满和期待。这个主题不断地重复和模进,是因为作者认为一次模进不够深刻地表达这种情感。就如同现在年轻人起伏的情绪,之后再通过半音阶与切分音张扬出这种个性。
张帅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主题旋律不是来自于任何民歌和民间音乐,只用简单的五声和七声调式中的几个音进行,并且采用了爵士性的切分节奏型,在调式上采用了现代音乐中的双级调性也就是复调式的作曲手法,把西洋大小调和五声调式结合,这也是笔者最喜欢这首乐曲的地方。
3. 作品分析
1~4小节作为本首的主题,就如同他的作品把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结合,这4小节由简洁的五声调性出现。5~6小节进入了另外一个题材,这个题材是不断跳跃的,以半音阶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整部作品中融入了类似爵士乐的切分节奏,与主题形成对比。
从第7小节开始两种节奏型交织在一起,这样我们就能确定作者的创作思路,也就是将传统的五声调式和西方的半音的和声结合。如下图:两种调性同时出现,右手的旋律是五声降G 宫,而左手则是C 大调,这样的创作风格构成了我们常说的复调。
9~12小节则是前面的扩展,只是改变了调性。而在之后的13~20小结则是前面的变奏,只是在结构上变得复杂,如17~20这4个小节在旋律的中间加上了一个柱式的和声声部,不断加强前面的旋律。
23小节开始,作者将单音改成了八度,八度具有加强作用,所以使后面的音响效果更加富有张力。
29小节开始,情绪出现了变化,更加警觉紧张,但其实这里开始的旋律还是第一小节主题,去掉了第一个音在后面加上了这段起始的第一个音。
第7小节节奏图
(下转第5
页)
·159·
·教育广角·
解析张帅钢琴作品《三首前奏曲》第一首
江苏泰州学院 曹 彬
摘 要:张帅的《三首前奏曲》是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代表作。作品在曲式上采用的是单三结构,通过音乐来 体现现代年轻人的心理状态。乐曲旋律以中国的五声调式为主,并结合了西方的旋律技巧,配合爵士的节奏, 使其节奏独特、鲜明。 关键词:张帅 钢琴作品 前奏曲 技巧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4-09-0160
一、生平简介
张帅是中国青年作曲家,博士学位,师从叶小刚教授,现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他的作品内容清新、体裁多样,将中国传统的音乐与现代的演奏技巧融为一体,擅长用情感和旋律表达自己的曲目意图。代表作有《年画》《挪威的森林》《双簧管协奏曲》《诗雨江南》《三首前奏曲》《东方班得瑞》等。
钢琴作品《三首前奏曲》诞生于1998年,获得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奖铜奖,并被规定为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钢琴比赛必弹曲目。三首乐曲的风格独特,带有爵士色彩,第一首和第三首作为快板给人强烈的激情感。第二首作为慢板带给人们的则是更强烈的神秘和惆怅感,第二首结尾处紧接着第三首的快板,最后以强力的和弦作为结束。
二、对《三首前奏曲》第一首的理解1. 什么是前奏曲
前奏曲属于个性化的小型西方音乐体裁,具有组曲性、即兴性。前奏曲原本是巴洛克时期钢琴组曲中具有引子性质的前奏乐章,主要为单主题,结构简短单一。十九世纪后期开始成为独立的、具有即兴特点的器乐曲,适合表达变幻多端的情感,突出个人感官。作为一种外来的体裁,前奏曲在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也很常见,如丁善德的《序曲三首》、郭文景的《峡》、罗忠荣的《五首五声音阶前奏曲与赋格》等。虽然作品很多,但是被人熟知的作品并不多。中国的前奏曲基本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大部分作品运用民歌音乐的优秀素材作为乐曲的主题,再结合作曲技法创作而成。但是张帅的《三首前奏曲》并不是这种类型的小型作品,第一首作品作为快板出现在开头更是突出了这一特点。
2. 作品内容
《三首前奏曲》第一首主要表现的是一种年轻的活力,表现出年轻人在生活中的个性与躁动,就如同开头的前两个小节的旋律。
由于这之后的两个小节(3、4小节)是这两个小节的模进,而且基本上作者在后面的创作中在不同的高度上进行了不断的反复模进。所以我们可以确定这两个小节就是主题动机,从顶
点的一个音下行再上行,以下行为主,但是上行的时候并没有到达或者超越顶点,就如同人的叹息和人所表达出来的心愿。但是这个心愿又好像不能实现一样,就如同年少无知的孩子去触碰这个世界的无奈,或对感情的不满和期待。这个主题不断地重复和模进,是因为作者认为一次模进不够深刻地表达这种情感。就如同现在年轻人起伏的情绪,之后再通过半音阶与切分音张扬出这种个性。
张帅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主题旋律不是来自于任何民歌和民间音乐,只用简单的五声和七声调式中的几个音进行,并且采用了爵士性的切分节奏型,在调式上采用了现代音乐中的双级调性也就是复调式的作曲手法,把西洋大小调和五声调式结合,这也是笔者最喜欢这首乐曲的地方。
3. 作品分析
1~4小节作为本首的主题,就如同他的作品把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结合,这4小节由简洁的五声调性出现。5~6小节进入了另外一个题材,这个题材是不断跳跃的,以半音阶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整部作品中融入了类似爵士乐的切分节奏,与主题形成对比。
从第7小节开始两种节奏型交织在一起,这样我们就能确定作者的创作思路,也就是将传统的五声调式和西方的半音的和声结合。如下图:两种调性同时出现,右手的旋律是五声降G 宫,而左手则是C 大调,这样的创作风格构成了我们常说的复调。
9~12小节则是前面的扩展,只是改变了调性。而在之后的13~20小结则是前面的变奏,只是在结构上变得复杂,如17~20这4个小节在旋律的中间加上了一个柱式的和声声部,不断加强前面的旋律。
23小节开始,作者将单音改成了八度,八度具有加强作用,所以使后面的音响效果更加富有张力。
29小节开始,情绪出现了变化,更加警觉紧张,但其实这里开始的旋律还是第一小节主题,去掉了第一个音在后面加上了这段起始的第一个音。
第7小节节奏图
(下转第5
页)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