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行业
维持“看好”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2008-12-19
透过世界看中国:美国制药业60年
报告要点
这是我们撰写的医药行业系列报告的第二篇,本文探讨了二战后至今美国制药业发展简史。二战后是美国制药业发展的辉煌年代,其一举代替德国成为世界制药业头号强国。一批当前耳熟能详的制药业巨头如辉瑞、默克等都是在那时脱颖而出。了解时代背景变迁是纵观这些企业商业史的前提。
二战后,面对巨大市场需求,部分企业开始注重开发新产品,逐渐从生产型向研发型企业转变。与此同时,医疗保健覆盖面迅速扩大,医疗保健支出占GDP 的比例持续上升,1940年到2006年,从4.1%增长到16%。
经过平淡的60-70年代,制药业迎来了一个新时代。技术上出现两股创新浪潮,制药工业又有一系列新产品带给市场,80年代,FDA 批准的新分子实体数为217个,是近几十年来的顶峰!
80年代,里根政府颁布一系列法案促进基础研究转化为新产品,极大推动生物科技行业及大型制药公司发展。数以千计的企业获得融资,多个新产品上市,80-90年代初期成就了美国生物制药业的盛宴。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带动华尔街生物技术股总市值达到顶峰!,行业在泡沫破灭短暂低迷后重振旗鼓,生物医药市场在近5年内扩张迅猛。部分企业如安进、基因泰克在大浪淘沙中崛起,2007年销售额均超过150亿美元。
90年代中期之后是企业兼并的时代,也是霸主诞生的时代,世界制药行业集中度大大提高,前10位制药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40%。
2000年代中期后,全球制药产业的市场增速开始放缓。2003-2007年美国处方药销售金额CAGR 仅6.87%。主要原因包括:新药获批数日益减少,药品安全性问题受关注程度上升;美国控制医疗保健支出,鼓励使用非专利药;大量品牌药专利到期,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跌。
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快速增长,跨国制药企业加速向新兴市场业务布局。以中国为例,截至2007年合资外资企业达到1000多家,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元。其中,美国制药企业是主力,占据半数份额,辉瑞、罗氏、礼来等渗透力度越来越大,在中国市场构建从研发到销售的整个产业链条。本土企业直面竞争再所难免,但政府扶持力度明显加大。后续报告中,我们将结合全球制药业发展趋势和国外大型制药企业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分别研究中国不同类型制药企业的竞争战略和发展趋势,探讨哪些企业可能 在这一轮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崛起并成长为行业中的优势企业。
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行业内重点公司推介
公司代码 公司名称002038 双鹭药业600276 恒瑞医药000963 华东医药002262 恩华药业
投资评级
推荐
谨慎推荐推荐
谨慎推荐
行业相对市场表现(近12个月)
34%17%0%-17%-34%-51%-68%-85%
2007/12
2008/3
2008/62008/9沪深300
资料来源:Wind 资讯
相关研究
《宏观、政策环境变化与医药行业发展趋势》2008-9-26
分析师: 段炼炼
021-63290498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杨靖凤
(8621) 63217917 [email protected]
正文目录
二战后的辉煌年代................................................................................4
跃居第一,部分企业从生产向研发型转变............................................................. 4 社会保障逐渐完善................................................................................................. 6
80-90年代:新技术和商业化浪潮.....................................................8
突飞猛进的技术发展............................................................................................. 8 沸腾的商业化热潮................................................................................................. 10
2000年至今:生物技术、收购兼并、新兴市场...................................11
生物技术:从泡沫回归理性.................................................................................. 11 收购兼并:强强联手,霸主诞生........................................................................... 13 新兴市场:加紧布局............................................................................................. 14
2
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图表目录
图1:1970-2008年全球医药市场增速..................................................................... 4 图2:1941-1963年世界新药发现地区分布............................................................. 5 图3:1940-2007年FDA 批准的新分子实体(NME )数........................................... 5 图4:美国1929-2006年医疗保健支出占GDP 比例.................................................. 7 图5:1960-2006年美国医疗保健各类别支出增速(%)........................................... 8 图6:1959-2007年美国个人药品消费支出增长情况................................................. 8 图7:美国VC 投资生物技术行业情况(百万美元).................................................. 10 图8:1994-2005年生物技术股总市值..................................................................... 11 图9:1990-2006年全球首次上市新分子实体药物................................................... 11 图10:1992-2006年美国生物技术行业销售额、研发投入和公司数量.................... 12 图11:2007年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分布....................................................................... 13 图12:2003-2007年美国处方药销售金额和处方量................................................. 15 图13:1980-2006年美国医疗保健支出占税收的比重............................................. 16 图14:2006-2013年美国到期专利药品市场销售额................................................. 17 图15:2002-2007年外资合资企业经济数据(亿元)............................................. 18 图16:2002-2007年外资合资企业数量变化........................................................... 18 图17:2007年大型跨国制药企业在华业务增长......................................................... 19 图18:2002-2006年医院药品市场份额分布........................................................... 20 图19:各国新药临床试验成本比较............................................................................ 20 图20:2001-2007阿斯利康中国市场处方药销售额................................................. 22 图21:2007年阿斯利康中国市场处方药销售领域..................................................... 22 图22:2008年前3季度诺华制药全球各地区业务增长.............................................. 23
表1:2007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亿美元).............................................................. 4 表2:近30年来出现的具有新作用机制的开创性药物............................................... 9 表3:2007年全球十大生物医药治疗领域.................................................................. 12 表4:2007年全球十大生物医药企业......................................................................... 13 表5:1995-2007年涉及美国制药企业重大并购/收购案............................................. 14 表6:2007年美国处方量前十大公司(单位:百万张)............................................ 16 表8:2005-2008年外资投入中国医疗行业情况...................................................... 18 表9:2007年医院市场份额前10位的企业................................................................ 19
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3
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4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5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制药企业从研究天然物质发现新药,转向天然物质修饰,到合成化学合成全新化合物,从筛选化合物中得到新药。链霉素(默克, 1945)、氯四环素(力达制药, 1948)、氯霉素(帕克戴维斯, 1949)、土霉素(辉瑞,1950)是第一批对广谱抗生素探索的结果;作风抗素剂(Benadryl ,帕克戴维斯, 1946)是第一个上市的抗组胺剂;氯化管箭毒碱(Tubocurarine chloride)肌肉松驰剂(施贵宝, 1946)和在起因于二战对血研究的凝血酶(普强, 1946)成为了新的手术辅助药物。由于这些药只能凭处方购买,因而处方药的数量有了急剧增长。以美国为例,1929年处方药占据美国医药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但到了1969年已经占据了美国医药市场份额的五分之四。从这些药品市场的利润回报,促使制药企业更重视科研工作,并开始建立专门的科研园区。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部分美国制药企业,逐步从大规模的生产型转变到研发型。
在战后初期,制药公司面对着一个几乎完全空白的领域(在发现青霉素之前,很少有药物能有效治疗疾病),在每一种主要药物门类中,从止痛药、抗炎药到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药品,市场上有大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新药品在研发出来后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在市场上获得丰厚的回报与收益,据统计,1954-1978年间,每年新药品的回报率为20.9%,制药企业的研发热情高涨,大量费用(占到销售额的17%-18%)被投入到药品研发中去。
社会保障逐渐完善
在社会保障方面,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为了应对民众日益面临的疾病风险,美国政府借鉴19世纪末期英国医疗保障制度模式,逐步建立起以医疗保险为主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法律依据是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总统签署的《社会保障法》。但当时的公共卫生只覆盖城市居民,广大农民排除在这个保障制度之外。“二战”结束以后的1945年11月,杜鲁门总统向国会提出一项加强健康保险立法的咨文,提出美国医疗保障应当解决“医生和医院的数目及分配”、“乡村缺医缺药”、“个人医疗费用太高”以及“因病致贫”等基本问题,为此,他主张应当争取建立全国医疗健康保障体制,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
由于技术进步、医疗保障面扩大、医疗保障体现逐渐完备,美国的医疗保健支出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1929 年,美国的保健支出大概只占GDP 的3.5%,而伴随着医学的进步,医院开始由为穷人而设立的慈善机构转变为对有严重疾病和创伤的病人进行治疗的服务机构。到1940年,大约只有9%的美国公众至少有一项私人医疗保险,国民健康支出总额仅占GDP 的4.1%左右,但是环境的变化包括二战使得健康保险迅速传播开来,到1950年,全美有一半以上的人有某种私人健康保险。
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后(1953-1960年),一方面反对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认为那是“社会主义”的医疗制度,另一方面坚持扩大私人商业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认为政府的责任在于引导民众参加各种医疗保险。
肯尼迪当选总统后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得到发展,从1961年起,他相继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医疗卫生改革问题的多项特别咨文,指出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下的健康保险计划”。
为了强调医疗保障中的国家责任,约翰逊总统在1965年1月还出台了针对老年人的《医疗照顾及援助法》,也就是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Medicare ”与“Medicaid ”。前者规定了“65岁以上老年人在生病期间可提供90天的住院服务”以及“100天的院外服务”等,而后者主要面向穷人及其他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
6
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医疗保健行业
维持“看好”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2008-12-19
透过世界看中国:美国制药业60年
报告要点
这是我们撰写的医药行业系列报告的第二篇,本文探讨了二战后至今美国制药业发展简史。二战后是美国制药业发展的辉煌年代,其一举代替德国成为世界制药业头号强国。一批当前耳熟能详的制药业巨头如辉瑞、默克等都是在那时脱颖而出。了解时代背景变迁是纵观这些企业商业史的前提。
二战后,面对巨大市场需求,部分企业开始注重开发新产品,逐渐从生产型向研发型企业转变。与此同时,医疗保健覆盖面迅速扩大,医疗保健支出占GDP 的比例持续上升,1940年到2006年,从4.1%增长到16%。
经过平淡的60-70年代,制药业迎来了一个新时代。技术上出现两股创新浪潮,制药工业又有一系列新产品带给市场,80年代,FDA 批准的新分子实体数为217个,是近几十年来的顶峰!
80年代,里根政府颁布一系列法案促进基础研究转化为新产品,极大推动生物科技行业及大型制药公司发展。数以千计的企业获得融资,多个新产品上市,80-90年代初期成就了美国生物制药业的盛宴。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带动华尔街生物技术股总市值达到顶峰!,行业在泡沫破灭短暂低迷后重振旗鼓,生物医药市场在近5年内扩张迅猛。部分企业如安进、基因泰克在大浪淘沙中崛起,2007年销售额均超过150亿美元。
90年代中期之后是企业兼并的时代,也是霸主诞生的时代,世界制药行业集中度大大提高,前10位制药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40%。
2000年代中期后,全球制药产业的市场增速开始放缓。2003-2007年美国处方药销售金额CAGR 仅6.87%。主要原因包括:新药获批数日益减少,药品安全性问题受关注程度上升;美国控制医疗保健支出,鼓励使用非专利药;大量品牌药专利到期,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跌。
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快速增长,跨国制药企业加速向新兴市场业务布局。以中国为例,截至2007年合资外资企业达到1000多家,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元。其中,美国制药企业是主力,占据半数份额,辉瑞、罗氏、礼来等渗透力度越来越大,在中国市场构建从研发到销售的整个产业链条。本土企业直面竞争再所难免,但政府扶持力度明显加大。后续报告中,我们将结合全球制药业发展趋势和国外大型制药企业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分别研究中国不同类型制药企业的竞争战略和发展趋势,探讨哪些企业可能 在这一轮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崛起并成长为行业中的优势企业。
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行业内重点公司推介
公司代码 公司名称002038 双鹭药业600276 恒瑞医药000963 华东医药002262 恩华药业
投资评级
推荐
谨慎推荐推荐
谨慎推荐
行业相对市场表现(近12个月)
34%17%0%-17%-34%-51%-68%-85%
2007/12
2008/3
2008/62008/9沪深300
资料来源:Wind 资讯
相关研究
《宏观、政策环境变化与医药行业发展趋势》2008-9-26
分析师: 段炼炼
021-63290498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杨靖凤
(8621) 63217917 [email protected]
正文目录
二战后的辉煌年代................................................................................4
跃居第一,部分企业从生产向研发型转变............................................................. 4 社会保障逐渐完善................................................................................................. 6
80-90年代:新技术和商业化浪潮.....................................................8
突飞猛进的技术发展............................................................................................. 8 沸腾的商业化热潮................................................................................................. 10
2000年至今:生物技术、收购兼并、新兴市场...................................11
生物技术:从泡沫回归理性.................................................................................. 11 收购兼并:强强联手,霸主诞生........................................................................... 13 新兴市场:加紧布局............................................................................................. 14
2
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图表目录
图1:1970-2008年全球医药市场增速..................................................................... 4 图2:1941-1963年世界新药发现地区分布............................................................. 5 图3:1940-2007年FDA 批准的新分子实体(NME )数........................................... 5 图4:美国1929-2006年医疗保健支出占GDP 比例.................................................. 7 图5:1960-2006年美国医疗保健各类别支出增速(%)........................................... 8 图6:1959-2007年美国个人药品消费支出增长情况................................................. 8 图7:美国VC 投资生物技术行业情况(百万美元).................................................. 10 图8:1994-2005年生物技术股总市值..................................................................... 11 图9:1990-2006年全球首次上市新分子实体药物................................................... 11 图10:1992-2006年美国生物技术行业销售额、研发投入和公司数量.................... 12 图11:2007年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分布....................................................................... 13 图12:2003-2007年美国处方药销售金额和处方量................................................. 15 图13:1980-2006年美国医疗保健支出占税收的比重............................................. 16 图14:2006-2013年美国到期专利药品市场销售额................................................. 17 图15:2002-2007年外资合资企业经济数据(亿元)............................................. 18 图16:2002-2007年外资合资企业数量变化........................................................... 18 图17:2007年大型跨国制药企业在华业务增长......................................................... 19 图18:2002-2006年医院药品市场份额分布........................................................... 20 图19:各国新药临床试验成本比较............................................................................ 20 图20:2001-2007阿斯利康中国市场处方药销售额................................................. 22 图21:2007年阿斯利康中国市场处方药销售领域..................................................... 22 图22:2008年前3季度诺华制药全球各地区业务增长.............................................. 23
表1:2007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亿美元).............................................................. 4 表2:近30年来出现的具有新作用机制的开创性药物............................................... 9 表3:2007年全球十大生物医药治疗领域.................................................................. 12 表4:2007年全球十大生物医药企业......................................................................... 13 表5:1995-2007年涉及美国制药企业重大并购/收购案............................................. 14 表6:2007年美国处方量前十大公司(单位:百万张)............................................ 16 表8:2005-2008年外资投入中国医疗行业情况...................................................... 18 表9:2007年医院市场份额前10位的企业................................................................ 19
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3
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4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5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制药企业从研究天然物质发现新药,转向天然物质修饰,到合成化学合成全新化合物,从筛选化合物中得到新药。链霉素(默克, 1945)、氯四环素(力达制药, 1948)、氯霉素(帕克戴维斯, 1949)、土霉素(辉瑞,1950)是第一批对广谱抗生素探索的结果;作风抗素剂(Benadryl ,帕克戴维斯, 1946)是第一个上市的抗组胺剂;氯化管箭毒碱(Tubocurarine chloride)肌肉松驰剂(施贵宝, 1946)和在起因于二战对血研究的凝血酶(普强, 1946)成为了新的手术辅助药物。由于这些药只能凭处方购买,因而处方药的数量有了急剧增长。以美国为例,1929年处方药占据美国医药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但到了1969年已经占据了美国医药市场份额的五分之四。从这些药品市场的利润回报,促使制药企业更重视科研工作,并开始建立专门的科研园区。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部分美国制药企业,逐步从大规模的生产型转变到研发型。
在战后初期,制药公司面对着一个几乎完全空白的领域(在发现青霉素之前,很少有药物能有效治疗疾病),在每一种主要药物门类中,从止痛药、抗炎药到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药品,市场上有大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新药品在研发出来后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在市场上获得丰厚的回报与收益,据统计,1954-1978年间,每年新药品的回报率为20.9%,制药企业的研发热情高涨,大量费用(占到销售额的17%-18%)被投入到药品研发中去。
社会保障逐渐完善
在社会保障方面,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为了应对民众日益面临的疾病风险,美国政府借鉴19世纪末期英国医疗保障制度模式,逐步建立起以医疗保险为主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法律依据是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总统签署的《社会保障法》。但当时的公共卫生只覆盖城市居民,广大农民排除在这个保障制度之外。“二战”结束以后的1945年11月,杜鲁门总统向国会提出一项加强健康保险立法的咨文,提出美国医疗保障应当解决“医生和医院的数目及分配”、“乡村缺医缺药”、“个人医疗费用太高”以及“因病致贫”等基本问题,为此,他主张应当争取建立全国医疗健康保障体制,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
由于技术进步、医疗保障面扩大、医疗保障体现逐渐完备,美国的医疗保健支出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1929 年,美国的保健支出大概只占GDP 的3.5%,而伴随着医学的进步,医院开始由为穷人而设立的慈善机构转变为对有严重疾病和创伤的病人进行治疗的服务机构。到1940年,大约只有9%的美国公众至少有一项私人医疗保险,国民健康支出总额仅占GDP 的4.1%左右,但是环境的变化包括二战使得健康保险迅速传播开来,到1950年,全美有一半以上的人有某种私人健康保险。
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后(1953-1960年),一方面反对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认为那是“社会主义”的医疗制度,另一方面坚持扩大私人商业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认为政府的责任在于引导民众参加各种医疗保险。
肯尼迪当选总统后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得到发展,从1961年起,他相继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医疗卫生改革问题的多项特别咨文,指出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下的健康保险计划”。
为了强调医疗保障中的国家责任,约翰逊总统在1965年1月还出台了针对老年人的《医疗照顾及援助法》,也就是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Medicare ”与“Medicaid ”。前者规定了“65岁以上老年人在生病期间可提供90天的住院服务”以及“100天的院外服务”等,而后者主要面向穷人及其他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
6
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