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案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案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1、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成虫黄褐色,雄虫体长10至14mm,翅展20至26mm,触角丝状,复眼黑色,卵块产,20至60粒在一起成不规则鱼鳞状,卵粒短椭圆形,扁平,长约1mm,初产白色,后转黄白色;初孵幼虫长约1.5mm,头壳黑色,体乳白色,老熟幼虫淡灰褐色或淡红褐色,有纵线三条,以背线较明显,腹足趾钩为三序缺环型。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的秸秆、穗轴或根茎时越冬,成虫多在晚上羽化,白天在杂草丛中,夜晚飞出活动,飞行力强,有趋光性,羽化当天可交尾,2天后产卵,每头雌虫产卵10至20块,约300至600粒,初孵幼虫三龄前群居,三龄后钻蛀为害,植株受害后有孔洞,外有虫屎。

[防治方法] 越冬时集中处理越冬寄主,减少越冬虫源;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用灯光和糖醋液诱杀成虫;在喇叭口期用药剂拌成毒土丢心。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是玉米上的主要病害,常年均有发生,玉米大斑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但在自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发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苞叶和叶鞘,在叶片上形成大形的梭状病斑,病斑初为灰绿色小斑点,几天后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大;玉米小斑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但抽雄后发病较重,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期水浸状,后变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较深,病斑上有时有2至3个同心轮纹,病斑首先出现在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时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提高植株抗病性,玉米收获后要及时翻耕,将病残体翻入土中,消灭初侵染源,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药剂防治主要使用65%代森锌可湿粉,50%多菌灵可湿粉,90%代森锰锌可湿粉等。

四、 油菜病虫害

1、油菜菌核病:油菜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而以开花期以后最多,病原菌能侵染油菜地上部分的各个器官组织。①菌期感病:茎基与叶柄形成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变为白色,组织湿腐,上面生出白色絮状菌丝,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病组织外部形成许多黑色菌核。②成株期叶片感病:多自植株下部衰老、黄化的叶片开始,初生暗青色水渍状斑块,后变成园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心部分灰色或黄褐色,中层暗青色,外缘具黄晕,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潮湿时则迅速扩展,全叶腐烂,上面生出白色絮状菌丝。③茎部感病;病斑初呈水渍状,浅褐色,椭圆形,多自主茎中、下部开始发生,以后形成梭形或长条形大病斑,病斑略为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病健交界明显,在潮湿条件下,病斑扩展非常迅速,上面生出白色絮状菌丝,病害晚期,茎髓被蚀空,皮层纵裂,维管束外露如麻,茎内形成许多黑色鼠状菌核,病害严重时全株枯死,轻者部分枯死或早枯熟,种子不饱满,秕粒增加。④角果感病:角果产生不规则白色病斑,内外部均可形成菌核,种子感病后表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或变成不规则秕粒。

油菜菌核病菌属子囊菌纲,核盘菌科,病原菌呈不规则形,鼠粪状,表面黑色,内部粉红色,全部由菌丝组成,菌核在土壤中萌发产生子囊盘柄,子囊盘柄顶部伸出土面,膨大张开成子囊盘,浅肉色至褐色,初呈杯状,后展开呈盘状,每个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孢,无色,椭圆形,菌丝由子囊孢子或菌核萌发生,白色,丝状,有分枝,具隔膜。子囊孢子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1--35℃范围内,子囊孢子均可萌发,5--20℃发芽最适。15--25℃为适温范围,湿度85%时,子囊孢子萌发率100%。

[防治方法] ①轮作换茬,水稻、油菜轮作防病效果最好;②种子处理,播种前筛去混杂在种子中的粗大菌核,用盐水(10斤水加盐1至1.5斤)浸种,除去上面的秕粒和菌核,用清水冲洗下面的种子;③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播种,提高植株抗性,避开发病高峰期;④施肥,油菜应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早施蕾苔肥,促进油菜苗期健壮,苔期稳长,花期茎秆坚硬,角果发育期不脱肥早衰,不贪青倒伏;⑤田间管理,中耕培土,摘除病、老、黄叶;⑥药剂防治:当田间病株率达10%,病茎率在1%时进行防治,选用药剂主要有50%多菌灵可湿粉,70%托布津可湿粉等。

2、油菜霜霉病:油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茎、花梗、和种荚。叶片被害时,初期在叶正面产生淡绿色的病斑,病斑逐渐扩大,色泽由淡绿转为黄色至黄褐色,并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在叶片背面的病斑上出现白霉,病斑后期变褐,在空气潮湿时,病情急剧发展,病斑数目迅速增加,叶背面白霉满布,最后叶片变黄枯死;茎苔和花序被害时,初生水渍状病斑,以后变成不定型的黑褐色斑,在茎部上,病部的髓组织细胞及皮层细胞因受病菌的刺激而生长过旺,常出现扭曲畸形及膨肿的症状,天气潮湿时病部出现白色霜状霉;花梗被害后,有的稍弯曲,有的畸形肿胀;花器被害后肥大畸形,花瓣变成绿色,经久不凋。

油菜霜霉病菌是寄生叉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 (Pers.) Fr.],属藻菌,菌丝无色、无隔膜,寄生于寄主细胞间隙,以吸胞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侵染循环] 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夏越冬或菌丝体在田间十字花科蔬菜寄主内越冬,在适宜条件下,菌丝体形成孢囊梗,自气孔伸出并产生孢子囊,卵孢子和孢子囊都成为初侵染源。卵孢子和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到寄主上,萌发抽出芽管,从气孔或表皮侵入寄主组织,并发展为菌丝,菌丝在细胞间隙扩展,引起寄主组织病变,以后菌丝产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孢子梗产生孢子囊,孢子囊由风雨或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再侵染发生多次,病害得以蔓延扩展,在侵染后期,病组织内的菌丝产生藏卵器和雄器,藏卵器风的卵子经受精后形成卵孢子,以后病菌以卵孢子或休眠菌丝进行越夏或越冬。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在生产中选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减轻霜霉病造成的为害;②搞好种子消毒,用80%代森锌可湿粉等选种;③合理轮作,由于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采用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减少病源量;④搞好田间管理,合理施用肥料,摘除老黄叶,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⑤用50%多菌灵可湿粉、75%百菌清可湿粉等进行防治。

3、油菜蚜虫:油菜蚜虫在我县主要有三种:萝卜蚜(菜缢管蚜)桃蚜、甘蓝蚜。 油菜蚜虫以成蚜和若蚜刺吸油菜叶片茎枝、花轴的汁液,一般密集在叶背面及菜心中,叶片

被害后形成褐色的斑点,严重者发黄郑缩变形,生长发育迟缓以至枯死。茎、花梗受害后变为畸形,角果发育不正常,严重时也可枯死,蚜虫除直造成为害外,还传播病毒。油菜蚜虫在不同年份因气候条件关系发生数量不同,在一年中种群密度随季节也有变化,春秋两季发生数量较大,特别是秋季油菜播种后气温比较适宜,降雨少,天气干燥则常引起大发生,温度在16--17℃,相寻湿度76%以下有利于发生,连续降雨和大暴雨对蚜虫不利,能造成大量死亡。蚜虫以成蚜、若蚜在菜心或随近的土壤中越冬,蚜虫世代短,成虫寿命长,因此世代重叠严重。

[防治方法]:消灭虫源,减少病毒病发生,①选择抗虫品种,结合生产实际,选用比较抗蚜虫、病毒病的油菜品种,减轻蚜虫和病毒病的为害;②清洁田园,在秋季蚜虫迁飞前,清除田间杂草、病残株,减少虫源基数;③黄板诱杀,利用蚜虫的趋黄性,用黄板诱杀蚜虫;④药剂防治,在蚜虫数量较大,农业、生物、物理等措施都不能控制的情况下,用40%乐果、50%避蚜雾等药剂进行防治,控制蚜虫为害。

植物保护就是研究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特征特性、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方法、防治策略及措施等,从而预防和减轻其为害,保护农作物正常生长,直到收获的农产品在贮藏、运输期间少受损失。它主要包括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植物检疫和农药监督管理等方面。

农药管理:1997年5月国务院发布《农药管理条例》,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农药监督管理站负责农药县场的日常监管工作。新农药的试验示范和引进,农药药害的鉴定等。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案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1、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成虫黄褐色,雄虫体长10至14mm,翅展20至26mm,触角丝状,复眼黑色,卵块产,20至60粒在一起成不规则鱼鳞状,卵粒短椭圆形,扁平,长约1mm,初产白色,后转黄白色;初孵幼虫长约1.5mm,头壳黑色,体乳白色,老熟幼虫淡灰褐色或淡红褐色,有纵线三条,以背线较明显,腹足趾钩为三序缺环型。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的秸秆、穗轴或根茎时越冬,成虫多在晚上羽化,白天在杂草丛中,夜晚飞出活动,飞行力强,有趋光性,羽化当天可交尾,2天后产卵,每头雌虫产卵10至20块,约300至600粒,初孵幼虫三龄前群居,三龄后钻蛀为害,植株受害后有孔洞,外有虫屎。

[防治方法] 越冬时集中处理越冬寄主,减少越冬虫源;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用灯光和糖醋液诱杀成虫;在喇叭口期用药剂拌成毒土丢心。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是玉米上的主要病害,常年均有发生,玉米大斑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但在自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发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苞叶和叶鞘,在叶片上形成大形的梭状病斑,病斑初为灰绿色小斑点,几天后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大;玉米小斑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但抽雄后发病较重,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期水浸状,后变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较深,病斑上有时有2至3个同心轮纹,病斑首先出现在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时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提高植株抗病性,玉米收获后要及时翻耕,将病残体翻入土中,消灭初侵染源,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药剂防治主要使用65%代森锌可湿粉,50%多菌灵可湿粉,90%代森锰锌可湿粉等。

四、 油菜病虫害

1、油菜菌核病:油菜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而以开花期以后最多,病原菌能侵染油菜地上部分的各个器官组织。①菌期感病:茎基与叶柄形成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变为白色,组织湿腐,上面生出白色絮状菌丝,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病组织外部形成许多黑色菌核。②成株期叶片感病:多自植株下部衰老、黄化的叶片开始,初生暗青色水渍状斑块,后变成园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心部分灰色或黄褐色,中层暗青色,外缘具黄晕,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潮湿时则迅速扩展,全叶腐烂,上面生出白色絮状菌丝。③茎部感病;病斑初呈水渍状,浅褐色,椭圆形,多自主茎中、下部开始发生,以后形成梭形或长条形大病斑,病斑略为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病健交界明显,在潮湿条件下,病斑扩展非常迅速,上面生出白色絮状菌丝,病害晚期,茎髓被蚀空,皮层纵裂,维管束外露如麻,茎内形成许多黑色鼠状菌核,病害严重时全株枯死,轻者部分枯死或早枯熟,种子不饱满,秕粒增加。④角果感病:角果产生不规则白色病斑,内外部均可形成菌核,种子感病后表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或变成不规则秕粒。

油菜菌核病菌属子囊菌纲,核盘菌科,病原菌呈不规则形,鼠粪状,表面黑色,内部粉红色,全部由菌丝组成,菌核在土壤中萌发产生子囊盘柄,子囊盘柄顶部伸出土面,膨大张开成子囊盘,浅肉色至褐色,初呈杯状,后展开呈盘状,每个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孢,无色,椭圆形,菌丝由子囊孢子或菌核萌发生,白色,丝状,有分枝,具隔膜。子囊孢子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1--35℃范围内,子囊孢子均可萌发,5--20℃发芽最适。15--25℃为适温范围,湿度85%时,子囊孢子萌发率100%。

[防治方法] ①轮作换茬,水稻、油菜轮作防病效果最好;②种子处理,播种前筛去混杂在种子中的粗大菌核,用盐水(10斤水加盐1至1.5斤)浸种,除去上面的秕粒和菌核,用清水冲洗下面的种子;③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播种,提高植株抗性,避开发病高峰期;④施肥,油菜应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早施蕾苔肥,促进油菜苗期健壮,苔期稳长,花期茎秆坚硬,角果发育期不脱肥早衰,不贪青倒伏;⑤田间管理,中耕培土,摘除病、老、黄叶;⑥药剂防治:当田间病株率达10%,病茎率在1%时进行防治,选用药剂主要有50%多菌灵可湿粉,70%托布津可湿粉等。

2、油菜霜霉病:油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茎、花梗、和种荚。叶片被害时,初期在叶正面产生淡绿色的病斑,病斑逐渐扩大,色泽由淡绿转为黄色至黄褐色,并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在叶片背面的病斑上出现白霉,病斑后期变褐,在空气潮湿时,病情急剧发展,病斑数目迅速增加,叶背面白霉满布,最后叶片变黄枯死;茎苔和花序被害时,初生水渍状病斑,以后变成不定型的黑褐色斑,在茎部上,病部的髓组织细胞及皮层细胞因受病菌的刺激而生长过旺,常出现扭曲畸形及膨肿的症状,天气潮湿时病部出现白色霜状霉;花梗被害后,有的稍弯曲,有的畸形肿胀;花器被害后肥大畸形,花瓣变成绿色,经久不凋。

油菜霜霉病菌是寄生叉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 (Pers.) Fr.],属藻菌,菌丝无色、无隔膜,寄生于寄主细胞间隙,以吸胞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侵染循环] 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夏越冬或菌丝体在田间十字花科蔬菜寄主内越冬,在适宜条件下,菌丝体形成孢囊梗,自气孔伸出并产生孢子囊,卵孢子和孢子囊都成为初侵染源。卵孢子和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到寄主上,萌发抽出芽管,从气孔或表皮侵入寄主组织,并发展为菌丝,菌丝在细胞间隙扩展,引起寄主组织病变,以后菌丝产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孢子梗产生孢子囊,孢子囊由风雨或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再侵染发生多次,病害得以蔓延扩展,在侵染后期,病组织内的菌丝产生藏卵器和雄器,藏卵器风的卵子经受精后形成卵孢子,以后病菌以卵孢子或休眠菌丝进行越夏或越冬。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在生产中选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减轻霜霉病造成的为害;②搞好种子消毒,用80%代森锌可湿粉等选种;③合理轮作,由于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采用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减少病源量;④搞好田间管理,合理施用肥料,摘除老黄叶,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⑤用50%多菌灵可湿粉、75%百菌清可湿粉等进行防治。

3、油菜蚜虫:油菜蚜虫在我县主要有三种:萝卜蚜(菜缢管蚜)桃蚜、甘蓝蚜。 油菜蚜虫以成蚜和若蚜刺吸油菜叶片茎枝、花轴的汁液,一般密集在叶背面及菜心中,叶片

被害后形成褐色的斑点,严重者发黄郑缩变形,生长发育迟缓以至枯死。茎、花梗受害后变为畸形,角果发育不正常,严重时也可枯死,蚜虫除直造成为害外,还传播病毒。油菜蚜虫在不同年份因气候条件关系发生数量不同,在一年中种群密度随季节也有变化,春秋两季发生数量较大,特别是秋季油菜播种后气温比较适宜,降雨少,天气干燥则常引起大发生,温度在16--17℃,相寻湿度76%以下有利于发生,连续降雨和大暴雨对蚜虫不利,能造成大量死亡。蚜虫以成蚜、若蚜在菜心或随近的土壤中越冬,蚜虫世代短,成虫寿命长,因此世代重叠严重。

[防治方法]:消灭虫源,减少病毒病发生,①选择抗虫品种,结合生产实际,选用比较抗蚜虫、病毒病的油菜品种,减轻蚜虫和病毒病的为害;②清洁田园,在秋季蚜虫迁飞前,清除田间杂草、病残株,减少虫源基数;③黄板诱杀,利用蚜虫的趋黄性,用黄板诱杀蚜虫;④药剂防治,在蚜虫数量较大,农业、生物、物理等措施都不能控制的情况下,用40%乐果、50%避蚜雾等药剂进行防治,控制蚜虫为害。

植物保护就是研究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特征特性、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方法、防治策略及措施等,从而预防和减轻其为害,保护农作物正常生长,直到收获的农产品在贮藏、运输期间少受损失。它主要包括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植物检疫和农药监督管理等方面。

农药管理:1997年5月国务院发布《农药管理条例》,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农药监督管理站负责农药县场的日常监管工作。新农药的试验示范和引进,农药药害的鉴定等。


相关文章

  • 民以食为天
  • 民生工程润沃野 科技培训惠农家 --记顺河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正是这样一个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以"培养新农 ...查看


  • 宝清县会议典型发言材料
  • 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暨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会议典型材料 强化协会作用 促进转移服务 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集贤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办公室 (2012年8月) 集贤县是典型的农牧业大县,总人口32万,其中农业人口19.5万,农村劳动力11.2 ...查看


  • 经济重心的南移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江苏省东台市新曹农场中学 刘世友 教案背景 多媒体进入课堂,网络上众多的教学资源可供借鉴.学生已学完七年级上册内容,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 利用的网络资源: 经济重心的南移h ...查看


  • 扫盲工作总结 1
  • 我校在2008年第一阶段,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和有盲必扫的原则,通过动员组织,建立扫盲领导小组,始终把巩固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对扫盲工作精心安排,全面部署,强化工作措施,落 ...查看


  • 重视体系建设提高教育培训能力
  • 山东省农广校历经30多年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教育培训能力不断提高,在全省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主阵地.主力军和主渠道作用,已发展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基础依托和主要支撑.山东省农广校之所以深受农民欢迎.深得党委政 ...查看


  • [东南亚]教案 2
  •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康乐县第二中学 丁亚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读图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找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并记住记住马六甲海峡 位置的重要性 3. ...查看


  • 地税局整改情况汇报
  • 地税局整改情况汇报 | 网站首页 | 文书写作 | 海量教案 | 免费课件 | 免费试题 | 免费教案 | 免费论文 | 计划总结 | 实用文献 | 用户留言 | ◆免费课件 47173 个 ◆免费试题 40841 套 ◆整册教案 3633 ...查看


  • 2014年劳务品牌总结
  • 会宁县劳务品牌项目培训工作总结 2014年,会宁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组织实施培训的"建筑与装饰"劳务品牌项目培训工作在县劳务办的指导下,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提高全县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为中心,严格按照甘劳务发[2014]10号 ...查看


  • 保护眼睛教案 1
  • 保护眼睛 --开题课 学习目标: 1.掌握测量视力的方法,了解班级视力状况,学会提出并整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通过采访.调查.分析资料等实践活动,尝试从多种学习途径获取知识,掌握相应学习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依据选择的活动主题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