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 第8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33 No.8 2012年8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ug.2012
论领导干部精神懈怠危险的防范
秦 健
(平顶山市委党校,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 要: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全党的表率。防范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危险,是全党经得住“四大考验”、有效防范“四大危险”的重中之重。现阶段一些领导干部滋生精神懈怠的危险日益凸显,从根本上看,是与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相关联的,既有领导干部个人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干部管理制度上的原因,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防范领导干部精神懈怠危险关键在建立健全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正确的评价选任机制、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
关键词:领导干部;精神懈怠;制度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8-0113-04
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在建党90周年之际,在明确提出“四大考验”的基础上,胡锦涛又提出了“四大危险”的判断和警醒,并把它作为第一大危险放在“四大危险”的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了党中 央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永不满足、永不停滞的精神自觉。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全党的表率。防范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危险,直接影响着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影响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是全党经得住“四大考验”、防“范四大危险”的重中之重。
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在党领导改革开放30年、执政60年之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大考验”的提出侧重于从党长期执政的客观条件、历史任务、外部关系等方面来分析与判断,是党的忧患意识进一步发展与丰富。在建党90周年之际,在关注党面临“四大考验”的基础上,胡锦涛又针对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能力素质、群众感情、作风形象等主体状况提出“四大危险”的判断和警醒,使党的忧患意识涵盖了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标志着党的忧患意识走向成熟与系统化。经得住“四大考验”,有效防范“四大危险”,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能否经得住外部客观上的“四大考验”,根本上取决于内部的主观条件和能力,在于能否有效防范“四大危险”。精神状态、能力素质、群众感情、作风形象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精神状态居于首位,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是过硬的能力素质、深厚的群众感情、良好的作风形象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因此,只有有效防范精神懈怠的危险,才能有效防范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才能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考验,才能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长期执政地位。
防范精神懈怠危险,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1945年7月,黄炎培等人访问延安,毛泽东问他感想如何,黄炎培说,通观历史,“大凡初起时聚
113
一 防范领导干部精神懈怠危险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精神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人脑产生的观念、思想上的成果,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物质决定精神,同时,精神对物质又具有极大的能动性,通过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精神的东西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一种政治力量的生命力,是与其精神状态密切相关的。胡锦涛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这里的精神,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所呈现的精神状态、精神风貌,“精神懈怠的危险”的实质,就是一些党组织、一些党员失去了信仰、目标和斗志。这对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的现实危险。
防范精神懈怠危险,是直面“四大考验”、防范“四大危险”的必然要求。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
收稿日期:2012-04-16
作者简介:秦健(1964-),男,河南平顶山人,平顶山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
第33卷 第8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33 No.8 2012年8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ug.2012
论领导干部精神懈怠危险的防范
秦 健
(平顶山市委党校,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 要: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全党的表率。防范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危险,是全党经得住“四大考验”、有效防范“四大危险”的重中之重。现阶段一些领导干部滋生精神懈怠的危险日益凸显,从根本上看,是与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相关联的,既有领导干部个人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干部管理制度上的原因,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防范领导干部精神懈怠危险关键在建立健全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正确的评价选任机制、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
关键词:领导干部;精神懈怠;制度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8-0113-04
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在建党90周年之际,在明确提出“四大考验”的基础上,胡锦涛又提出了“四大危险”的判断和警醒,并把它作为第一大危险放在“四大危险”的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了党中 央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永不满足、永不停滞的精神自觉。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全党的表率。防范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危险,直接影响着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影响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是全党经得住“四大考验”、防“范四大危险”的重中之重。
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在党领导改革开放30年、执政60年之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大考验”的提出侧重于从党长期执政的客观条件、历史任务、外部关系等方面来分析与判断,是党的忧患意识进一步发展与丰富。在建党90周年之际,在关注党面临“四大考验”的基础上,胡锦涛又针对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能力素质、群众感情、作风形象等主体状况提出“四大危险”的判断和警醒,使党的忧患意识涵盖了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标志着党的忧患意识走向成熟与系统化。经得住“四大考验”,有效防范“四大危险”,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能否经得住外部客观上的“四大考验”,根本上取决于内部的主观条件和能力,在于能否有效防范“四大危险”。精神状态、能力素质、群众感情、作风形象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精神状态居于首位,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是过硬的能力素质、深厚的群众感情、良好的作风形象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因此,只有有效防范精神懈怠的危险,才能有效防范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才能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考验,才能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长期执政地位。
防范精神懈怠危险,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1945年7月,黄炎培等人访问延安,毛泽东问他感想如何,黄炎培说,通观历史,“大凡初起时聚
113
一 防范领导干部精神懈怠危险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精神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人脑产生的观念、思想上的成果,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物质决定精神,同时,精神对物质又具有极大的能动性,通过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精神的东西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一种政治力量的生命力,是与其精神状态密切相关的。胡锦涛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这里的精神,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所呈现的精神状态、精神风貌,“精神懈怠的危险”的实质,就是一些党组织、一些党员失去了信仰、目标和斗志。这对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的现实危险。
防范精神懈怠危险,是直面“四大考验”、防范“四大危险”的必然要求。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
收稿日期:2012-04-16
作者简介:秦健(1964-),男,河南平顶山人,平顶山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