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方法研究概述及其应用

玉米科学2009,17(3):142~145文章编号:1005-0906(2009)03-0142-04

JournalofMaizeSciences

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方法研究概述及其应用

琳1,杨德光1,胡正2,王永力1

(1.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第3代分子标记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概

念、分类、特点、检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概述,论述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性状作图、病害关联性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分析、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作物;检测技术中图分类号:Q503

文献标识码:A

TheOutlineofDetectionfor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

LILin1,YANGDe-guang1,HUZheng2,WANGYong-li1

(1.AgronomicCollegeof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Harbin150030;

2.InstituteofCropScience,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Asthethirdmolecularmarkertechnology,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hasbeenusedinmanyareasandowningthebrightfuture.Thisthesisintroducedthedefinition,classification,character,themethodofdetectionandtheusingincropof,SNP,discussedtheapplicationofSNPonconstructionofhigh-densitygeneticmap,traitmapping,analysisofdiseaseassociationandmarker-assistedbreeding,gavethetheorybasisforthestudiesinfieldofSNP.

Keyword:SNP;Crop;Detectiontechnology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是指染色体基因组水平上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其最少一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不少于1%,美国界定此频率为2%。它是继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简单重复序列(SimpleSequenceRepeat,SSR)之后的第3代分子遗传标记。

体表现型是无意义的,但对群体而言,这些SNP作为遗传标记在群体遗传和生物进化中却有很大作

用。cSNP对生物遗传性状影响可分为两类:一是同义cSNP(SynonymouscSNP),即SNP所致的编码序列的改变并不影响其所翻译的蛋白质;二是非同义cSNP(Non-synonymouscSNP),即SNP所致的编码序列的改变可使以其为模版翻译的蛋白质序列改变,从而影响蛋白质功能。

1单核苷酸多态性分类

SNP在基因组内按其分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2

2.1

单核苷酸多态性特点

SNP分布广泛,多态性丰富

SNP位点在人类基因组中约有320万个,平均

分布在基因编码区(codingregion)的功能性突变,又

称为cSNP;一类是处于非编码区的大量单碱基突变。大多数SNP位于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它们对个

每千个核苷酸就有一个以上的SNP;其他哺乳类动物中SNP的频率为500~1000个碱基出现1次;植

物中玉米1号染色体中每104个碱基就出现1个

收稿日期:2008-04-10

基金项目: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落户基金作者简介:李

琳(1983-),女,在读硕士,从事作物生理和生物技术研究。Tel:010-62186654Email:[email protected]杨德光为本文通讯作者。E-mail:[email protected]

SNP;水稻第4号染色体每隔250bp左右就有一个

SNP,小麦编码序列中SNP的频率为540个碱基出现1次。NCBIdbSNP最新数据,已有超过486万的SNP位点被发现。这些SNP在整个基因组上的分布十分广泛,其中非编码区的SNP要大大多过编码区

3期李琳等: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方法研究概述及其应用143

的SNP,其功能的探索具有重大意义。2.2

易于实现自动化分析

SNP通常被称为二等位基因,因此在检测时只需纪录全或无(+或-),无需像检测微卫星标记那样对片段长度做出测量。2.3

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

大多数SNP来源于物种形成之后、种群出现之前,每一代中每一核苷酸的变异频率极低(10-8)以及剪辑变化的随机性使单碱基等位基因十分稳定,尤其是编码区的SNP。

SNP也存在缺点,由于通常是二等位基因,一个SNP的信息量是有限的,特别是其中一个位点出现的频率较低时更是如此。但其高密度和稳定遗传的特性弥补了信息量的不足。

3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技术

SNP检测技术按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两大类:①

对未知SNP进行分析,即找寻未知的SNP或确定某一未知SNP与某性状的关系;

②对已知SNP进行分析,即对不同物种SNP遗传多样性检测。在实际应用中许多检测未知SNP的方法也可用来对已知SNP进行检测,而对已知SNP检测的方法也可用于对未知SNP的粗筛。按其检测技术原理则分为基于构象的方法、酶切及PCR技术、基于杂交技术、直接测序等。3.1

未知单核苷酸突变位点的检测技术

3.1.1基于构象的方法

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ConformationalPolymorphism,SSCP)、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DGGE)、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reture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TGGE)、变性的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HPLC)都是基于构象分析的方法。Martins-lopes等使用MDETM凝胶通过SSCP检测小麦单碱基突变,分辨率很高。Schwaab等发现SSCP检测效率低于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化学错配切割法(CMC)。陆小军等用DGGE方法检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线粒体DNAD-loop区的碱基突变,以DNA序列分析作为对照,其碱基突变特异度达100%,灵敏度为97.1%。3.1.2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泳技术(CapillaryElectroresis,CE)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快速分离、分析技术,泛指在散热效率高的20~100μm的细管内,在筛分机制(有或无凝胶)和高强度电场的双重作用下,DNA片段因离子表面积和分子外形的变异导致的迁移时间不同而检测SNP。该方法主要是和其他检测技术如DGGE、SSCP等相结合,用毛细管电泳代替传统的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此法可同时处理多个样品,相对减少操作时间及工作量,而且适合于自动化的要求。3.1.3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Genechip)是指在面积不大的基片表面有序地固定大量的基因探针(Geneprobe)形成的DNA微阵列。芯片上每一特定位置的核苷酸序列都是已知的,杂交后根据各点产生的荧光信号强弱,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和电荷耦合器(CCD)成像等方法对杂交结果进行检测。该方法具有简单、迅速、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其应用成本高和技术上的高要求使之不能迅速普及,但前景可观。

直接测序法是最直接的SNP检测方法,其检出率可达100%且可以得到SNP的类型及其准确位置等。

PE公司已推出DNA自动测序仪,但是对一些较大的、外显子较多的基因不宜使用。SNPshotGeneS-can(minisequencing)也是利用测序仪GeneScan的功能检测SNP,但比测序更方便、省时。质谱法(MassSpectrums)是根据反应产物的分子量直接进行检测的方法,不需任何标记。单碱基延伸技术或其修饰形式与MALDI-TOF质谱分析(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结合已广泛用于SNP研究中,GOOD分析方法及其改进后的简便GOOD分析方法也都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近年来,根据SNP在表达序列标签中的分布比其他基因组多,应用相关软件对DNA进行序列变异监测的方法也应用较广。3.2对已知单核苷酸突变位点的检测技术3.2.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

RFLP是较经典、

常用的技术,具有共显性、设备要求不高等特点,其先决条件是该SNP位点的两侧需含有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而相隔很近并同时发生的点突变使此方法难以完成,引入酶切位点可使此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3.2.2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

AS-PCR技术主要是依赖引物的设计及优化PCR反应条件,根据基因SNP位点设计引物,使引物最后一个碱基与突变位点互补,使得只有完全互补的序列才能扩增,因此只需根据PCR产物的有无来判定结果。

陈慧发现错配的3’末端仍可以低于正

144玉米常配对末端的速度延伸,干扰判定结果。改进的方法是在引物人为引入错配碱基、降低3’末端特异性碱基不匹配的扩增产物,不影响或较小影响完全匹配的特异性产物的生成。引入长度差异性引物和双向等位特异PCR是近年来常用的方法。

TaqMam技术与分子信标(MolecularBeacons)都是在荧光能量转移(FluorescenceResornanceEnergyTransfer,FRET)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利用荧光标记及仪器达到检测目的。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则是利用测序过程中可释放的焦磷酸和酶类产生荧光,是不依赖平板胶或毛细管电泳、不依赖DNA的荧光标记技术,很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Po-lakova等就利用Pyrosequencing检测79个大麦品种的β-淀粉酶的cSNP,发现了第5个β-淀粉酶等位基因。

4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应用

4.1

构建高密度图谱

SNP在同一位点上的双等位基因特异性及其在

基因组中分布的丰富性,使之能提供大量的信息用于建立遗传图谱。在玉米中,保守估计可获得2千万个以上的SNP供分析;在水稻中,

SNP最高数量可达80127个,平均每154个碱基就存在1个SNP;在小麦中发现、

收集与鉴定的SNP已经构成了较大的序列变异数据库;拟南芥全基因组的SNP定位图谱已建立;玉米B73×Mo17随机交配4次的群体,也通过SNP进行EST作图。随着SNP标记的不断发现和定位,将提供丰富的遗传信息和品种资源鉴定信息。4.2

用于辅助选择

瑞士利用SNP开发了基于PCR的标记,用于大麦家系叶锈病抗病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在供试的12个家系中,11个选择出来的抗叶锈病家系含有抗病基因Rph7。BurenMvon用SNP对小麦r醇溶蛋白基因进行了研究。Schwarz等在Glu-D1基因座的HMW麦谷蛋白X-型等位基因启动子序列间标记了一个SNP;在水稻中SNP使mRNA加工前的多位点剪辑发生变化,降低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的高效性,进而影响直链淀粉的合成。4.3

SNP与生物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生物体大多数表型差异是在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自身变异的结果,其遗传因素主要在于单个碱基差异的存在。SNP标记的发现与丰富使遗传学家能够更准确而快速地进行生物体基因

科学17卷

型和表现型的相关性和遗传特点的研究,最终确定某一性状差异的特征位点,为作物改良与筛选提供便利。2006年,Sattarzadeh等以SNP为基础发展了一种诊断抗根结线虫土豆品种的方法,通过对大量抗性品种与敏感品种的比较分析,他们认为SNP是研究生物性状差异的可靠手段。郝岗平等通过研究拟南芥CBF4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化,揭示了不同生态型间抗旱表型的差异与SNP的相关性。

5结论与讨论

SNP有多种检测方法,但各种方法适用类型及

实验条件各有利弊,应根据各方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也可几种方法综合使用,以期达到最佳效果。目前的SNP检测方法总体还是速度较慢、成本较高,急需发展一种快速、高通量、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SNP的发现、检测只是良好的开端,确定其功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才是最终目的,所以特定DNA区域的特定SNP在特定群体中的序列验证和频率分析以及SNP与特定生理、

病理状态的关系将是研究的重点。SNP检测与分析也存在着诸如专利问题、多学科之间难以融合、各方面科研人员疏于合作等问题有待于发展和完善,但其对于基因组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作物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仍属于起步阶段,仅在水稻、小麦、大豆、西红柿、黑麦等重要的农作物和模式植物拟南芥中有少量报道,且仅针对单个基因进行了研究,今后作物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将成为SNP发展与应用的主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刘木根,赵寿元.单核苷酸多态概述[J].生命科学,2000,6(12):

277-281.

[2]曾燕如,

黄敏仁,王明麻.一种新的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5(3):84-88.

[3]吴秀兰,

孔祥礼,唐文武,等.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04,2(4):541-547.

[4]DarylJS,RobertK,MarikoM,etal.Mining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fromhexaploidwheatESTs[J].Genome,2003,49:431-437.[5]BrookesAJ.TheessenceofSNPs[J].Gene,1999,234:177-186.[6]戚豫,黄丽英.DNA单链构象多态性原理[J].北京医科大学学

报,1997,29(1):81-82.

[7]刘上峰,

傅俊江.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原理、应用及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2,25(2):74-76.

[8]沈靖.筛查未知SNPs的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J].国

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1,24(6):341-344.

[9]Martins-lopesP,ZhangH,KoebnerR.Detectionofsinglenucleotide

mutationinwheatusing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gels[J].PlantMolecularBiologyReporter,2001,19:157-162.

3期李琳等: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方法研究概述及其应用

2005,21(2):156-157.

145

[10]SchwaabR,SchwaabU,BrackmannHH,etal.FactorVIIIgenemu-tationsfoundbyacomparativestudyofSSCP,DGGEandCMCandtheiranalysisonamolecularmodeloffactorVIIIprotein[J].HumGenet,1997,101:323-332.

贾永前,范红,等.PCR-DGGE法检测DNA碱基突变[11]陆小军,

及多态性的方法学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8(5):882-884.

吴冠芸.毛细管电泳与核酸分析[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12]许琪,

学分册,2000,22(2):120-123.

左明雪,张占军,等.用基因芯片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13]张小燕,

2005,25(11):52-56.反应原理[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4]周延清.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M].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5.

[15]邓艳,魏东霞,朱兴全.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J].中

2002,32(5):35.国畜牧兽医,

[16]SaschaS,DorisL,KurtB,etal.Fullflexibilitygenotypingof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bytheGOODassay[J].NucleicAcidsRe-search,2000,28(23).

[17]SaschaS,DavidHG,FrancisB,etal.Facilemethodforautomated

genotypingof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bymassspectrometry[J].NucleicAcidsResearch,2002,30(5).

[18]陈慧.基于PCR衍生技术和寡核苷酸芯片的SNPs检测方法

的探讨[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19]卫波,景蕊莲,王成社,等.用等位基因特异PCR检测普通小

麦(TriticumaestivumL.)的单核苷酸多态性[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7):1313-1320.

[20]郑艳萍,ChanderSubhash,杨小红.一种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检

测SNP的方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11(3):51-55.[21]黄代新,杨庆恩,赵贵森.片段长度差异等位基因特异性

PCR———一种改良的SNP分型新方法[J].法医学杂志,2005,21(1):11-14.

[22]周晨慧.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方法的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

[23]蔡霞.定量PCR技术及其应用现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

16(2):112-113.

沈鹤柏,陈新斌,等.分子信标原理、应用及其研究进展[24]周海清,

[J].光谱实验室,2004,21(3):418.

[25]PolakovaK,LaurieD,VaculovaK,etal.Characterizationof13-Amy-laseAllelesin79barleyvarietieswithpyrosequencing[J].PlantMolec-ularBiologyReporter,2003,21:439-447.

[26]刘传光,张桂权.水稻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应用[J].遗传,2006,

28(6):737-744.

景蕊莲,张改生,等.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植物研究中的[27]张传福,

应用[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3):304-308.

[28]BurenMV.Aspell-specificgamma-gliadingenediscoveryandde-tection[J].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2000,100(2):271-279.[29]SchwarzG,SiftA,WenzelG,etal.DHPLCscoeingofasnpbetween

promotersequencesofHMWgluteinx-typeallelesattheGlu-D1lo-cusinwheat[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03,51(15):4263-4267.

[30]SattarzadehA,AchenbachU,LubeckJ,etal.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genotypingasbasisfordevelopingaPCR-basedmarkerhighlydiagnisticforpotatovarietieswithhighresistancetoGloboderapallidapathotypePa2/3[J].MolecularBreeding,2006,18:301-312.[31]郝岗平,吴忠义,陈茂盛,等.拟南芥CBF4基因位点的单核苷酸

多态性(SNP)变化与抗旱表型的相应性[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12:122-131.

郭建英,程红梅,等.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及应用[J].[32]顾渝娟,

农业生物技术科学,2007,4(23):38-41.

[33]VarshneyRK,BeierU,KhlestkinaEK,etal.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inrye(SecalecerealeL.):discovery,frequency,andappli-cationsforgenomemappinganddiversitystudies[J].TheorApplGenet,2007,114:1105-1116.

(责任编辑:尹航)

!!!!!!!!!!!!!!!!!!!!!!!!!!!!!!!!!!!!!!!!!!!!!!!!!!!!!!!!!!!!!!!

(上接第141页)

[2]HatziosKK,WuJR.HerbicideSafeners,Toolsforimprovingtheeffi-ciencyandselectivityofherbicide.Environ.Sci.andHealth,PartB[J].Pesticides,FoodContaminants,andAgriculturalWastes.1996,31(3):545-553.

[3]叶非,曲虹云.安全剂R-28725保护玉米免受咪唑乙烟酸药害

的机理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2,4(1):18-22.

[4]EklerZ,DutkaF,StephensonGR.Safenereffectonacetochlortoxicity,

uptake,metabolismandglutathioneS-transferaseactivityinmaize[J].

WeedRes.,1993,33:311-318.

[5]KotoulaSE,HatziosKK.Interactionoftribenuronwithfoursafeners

andpiperonylbutoxidecorn(Zeamays)[J].WeedSci.,1996,44:215-218.

[6]StreibigJC.Thebioassayofherbicides[J].WeedRes.,1988,28:479-484.

[7]李颖娇.两种潜在除草剂安全剂的合成表征与活性研究[D].哈

尔滨:东北农业大学理化学院,2004.

(责任编辑:尹航)

玉米科学2009,17(3):142~145文章编号:1005-0906(2009)03-0142-04

JournalofMaizeSciences

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方法研究概述及其应用

琳1,杨德光1,胡正2,王永力1

(1.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第3代分子标记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概

念、分类、特点、检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概述,论述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性状作图、病害关联性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分析、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作物;检测技术中图分类号:Q503

文献标识码:A

TheOutlineofDetectionfor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

LILin1,YANGDe-guang1,HUZheng2,WANGYong-li1

(1.AgronomicCollegeof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Harbin150030;

2.InstituteofCropScience,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Asthethirdmolecularmarkertechnology,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hasbeenusedinmanyareasandowningthebrightfuture.Thisthesisintroducedthedefinition,classification,character,themethodofdetectionandtheusingincropof,SNP,discussedtheapplicationofSNPonconstructionofhigh-densitygeneticmap,traitmapping,analysisofdiseaseassociationandmarker-assistedbreeding,gavethetheorybasisforthestudiesinfieldofSNP.

Keyword:SNP;Crop;Detectiontechnology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是指染色体基因组水平上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其最少一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不少于1%,美国界定此频率为2%。它是继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简单重复序列(SimpleSequenceRepeat,SSR)之后的第3代分子遗传标记。

体表现型是无意义的,但对群体而言,这些SNP作为遗传标记在群体遗传和生物进化中却有很大作

用。cSNP对生物遗传性状影响可分为两类:一是同义cSNP(SynonymouscSNP),即SNP所致的编码序列的改变并不影响其所翻译的蛋白质;二是非同义cSNP(Non-synonymouscSNP),即SNP所致的编码序列的改变可使以其为模版翻译的蛋白质序列改变,从而影响蛋白质功能。

1单核苷酸多态性分类

SNP在基因组内按其分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2

2.1

单核苷酸多态性特点

SNP分布广泛,多态性丰富

SNP位点在人类基因组中约有320万个,平均

分布在基因编码区(codingregion)的功能性突变,又

称为cSNP;一类是处于非编码区的大量单碱基突变。大多数SNP位于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它们对个

每千个核苷酸就有一个以上的SNP;其他哺乳类动物中SNP的频率为500~1000个碱基出现1次;植

物中玉米1号染色体中每104个碱基就出现1个

收稿日期:2008-04-10

基金项目: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落户基金作者简介:李

琳(1983-),女,在读硕士,从事作物生理和生物技术研究。Tel:010-62186654Email:[email protected]杨德光为本文通讯作者。E-mail:[email protected]

SNP;水稻第4号染色体每隔250bp左右就有一个

SNP,小麦编码序列中SNP的频率为540个碱基出现1次。NCBIdbSNP最新数据,已有超过486万的SNP位点被发现。这些SNP在整个基因组上的分布十分广泛,其中非编码区的SNP要大大多过编码区

3期李琳等: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方法研究概述及其应用143

的SNP,其功能的探索具有重大意义。2.2

易于实现自动化分析

SNP通常被称为二等位基因,因此在检测时只需纪录全或无(+或-),无需像检测微卫星标记那样对片段长度做出测量。2.3

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

大多数SNP来源于物种形成之后、种群出现之前,每一代中每一核苷酸的变异频率极低(10-8)以及剪辑变化的随机性使单碱基等位基因十分稳定,尤其是编码区的SNP。

SNP也存在缺点,由于通常是二等位基因,一个SNP的信息量是有限的,特别是其中一个位点出现的频率较低时更是如此。但其高密度和稳定遗传的特性弥补了信息量的不足。

3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技术

SNP检测技术按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两大类:①

对未知SNP进行分析,即找寻未知的SNP或确定某一未知SNP与某性状的关系;

②对已知SNP进行分析,即对不同物种SNP遗传多样性检测。在实际应用中许多检测未知SNP的方法也可用来对已知SNP进行检测,而对已知SNP检测的方法也可用于对未知SNP的粗筛。按其检测技术原理则分为基于构象的方法、酶切及PCR技术、基于杂交技术、直接测序等。3.1

未知单核苷酸突变位点的检测技术

3.1.1基于构象的方法

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ConformationalPolymorphism,SSCP)、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DGGE)、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reture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TGGE)、变性的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HPLC)都是基于构象分析的方法。Martins-lopes等使用MDETM凝胶通过SSCP检测小麦单碱基突变,分辨率很高。Schwaab等发现SSCP检测效率低于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化学错配切割法(CMC)。陆小军等用DGGE方法检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线粒体DNAD-loop区的碱基突变,以DNA序列分析作为对照,其碱基突变特异度达100%,灵敏度为97.1%。3.1.2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泳技术(CapillaryElectroresis,CE)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快速分离、分析技术,泛指在散热效率高的20~100μm的细管内,在筛分机制(有或无凝胶)和高强度电场的双重作用下,DNA片段因离子表面积和分子外形的变异导致的迁移时间不同而检测SNP。该方法主要是和其他检测技术如DGGE、SSCP等相结合,用毛细管电泳代替传统的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此法可同时处理多个样品,相对减少操作时间及工作量,而且适合于自动化的要求。3.1.3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Genechip)是指在面积不大的基片表面有序地固定大量的基因探针(Geneprobe)形成的DNA微阵列。芯片上每一特定位置的核苷酸序列都是已知的,杂交后根据各点产生的荧光信号强弱,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和电荷耦合器(CCD)成像等方法对杂交结果进行检测。该方法具有简单、迅速、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其应用成本高和技术上的高要求使之不能迅速普及,但前景可观。

直接测序法是最直接的SNP检测方法,其检出率可达100%且可以得到SNP的类型及其准确位置等。

PE公司已推出DNA自动测序仪,但是对一些较大的、外显子较多的基因不宜使用。SNPshotGeneS-can(minisequencing)也是利用测序仪GeneScan的功能检测SNP,但比测序更方便、省时。质谱法(MassSpectrums)是根据反应产物的分子量直接进行检测的方法,不需任何标记。单碱基延伸技术或其修饰形式与MALDI-TOF质谱分析(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结合已广泛用于SNP研究中,GOOD分析方法及其改进后的简便GOOD分析方法也都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近年来,根据SNP在表达序列标签中的分布比其他基因组多,应用相关软件对DNA进行序列变异监测的方法也应用较广。3.2对已知单核苷酸突变位点的检测技术3.2.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

RFLP是较经典、

常用的技术,具有共显性、设备要求不高等特点,其先决条件是该SNP位点的两侧需含有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而相隔很近并同时发生的点突变使此方法难以完成,引入酶切位点可使此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3.2.2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

AS-PCR技术主要是依赖引物的设计及优化PCR反应条件,根据基因SNP位点设计引物,使引物最后一个碱基与突变位点互补,使得只有完全互补的序列才能扩增,因此只需根据PCR产物的有无来判定结果。

陈慧发现错配的3’末端仍可以低于正

144玉米常配对末端的速度延伸,干扰判定结果。改进的方法是在引物人为引入错配碱基、降低3’末端特异性碱基不匹配的扩增产物,不影响或较小影响完全匹配的特异性产物的生成。引入长度差异性引物和双向等位特异PCR是近年来常用的方法。

TaqMam技术与分子信标(MolecularBeacons)都是在荧光能量转移(FluorescenceResornanceEnergyTransfer,FRET)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利用荧光标记及仪器达到检测目的。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则是利用测序过程中可释放的焦磷酸和酶类产生荧光,是不依赖平板胶或毛细管电泳、不依赖DNA的荧光标记技术,很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Po-lakova等就利用Pyrosequencing检测79个大麦品种的β-淀粉酶的cSNP,发现了第5个β-淀粉酶等位基因。

4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应用

4.1

构建高密度图谱

SNP在同一位点上的双等位基因特异性及其在

基因组中分布的丰富性,使之能提供大量的信息用于建立遗传图谱。在玉米中,保守估计可获得2千万个以上的SNP供分析;在水稻中,

SNP最高数量可达80127个,平均每154个碱基就存在1个SNP;在小麦中发现、

收集与鉴定的SNP已经构成了较大的序列变异数据库;拟南芥全基因组的SNP定位图谱已建立;玉米B73×Mo17随机交配4次的群体,也通过SNP进行EST作图。随着SNP标记的不断发现和定位,将提供丰富的遗传信息和品种资源鉴定信息。4.2

用于辅助选择

瑞士利用SNP开发了基于PCR的标记,用于大麦家系叶锈病抗病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在供试的12个家系中,11个选择出来的抗叶锈病家系含有抗病基因Rph7。BurenMvon用SNP对小麦r醇溶蛋白基因进行了研究。Schwarz等在Glu-D1基因座的HMW麦谷蛋白X-型等位基因启动子序列间标记了一个SNP;在水稻中SNP使mRNA加工前的多位点剪辑发生变化,降低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的高效性,进而影响直链淀粉的合成。4.3

SNP与生物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生物体大多数表型差异是在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自身变异的结果,其遗传因素主要在于单个碱基差异的存在。SNP标记的发现与丰富使遗传学家能够更准确而快速地进行生物体基因

科学17卷

型和表现型的相关性和遗传特点的研究,最终确定某一性状差异的特征位点,为作物改良与筛选提供便利。2006年,Sattarzadeh等以SNP为基础发展了一种诊断抗根结线虫土豆品种的方法,通过对大量抗性品种与敏感品种的比较分析,他们认为SNP是研究生物性状差异的可靠手段。郝岗平等通过研究拟南芥CBF4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化,揭示了不同生态型间抗旱表型的差异与SNP的相关性。

5结论与讨论

SNP有多种检测方法,但各种方法适用类型及

实验条件各有利弊,应根据各方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也可几种方法综合使用,以期达到最佳效果。目前的SNP检测方法总体还是速度较慢、成本较高,急需发展一种快速、高通量、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SNP的发现、检测只是良好的开端,确定其功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才是最终目的,所以特定DNA区域的特定SNP在特定群体中的序列验证和频率分析以及SNP与特定生理、

病理状态的关系将是研究的重点。SNP检测与分析也存在着诸如专利问题、多学科之间难以融合、各方面科研人员疏于合作等问题有待于发展和完善,但其对于基因组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作物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仍属于起步阶段,仅在水稻、小麦、大豆、西红柿、黑麦等重要的农作物和模式植物拟南芥中有少量报道,且仅针对单个基因进行了研究,今后作物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将成为SNP发展与应用的主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刘木根,赵寿元.单核苷酸多态概述[J].生命科学,2000,6(12):

277-281.

[2]曾燕如,

黄敏仁,王明麻.一种新的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5(3):84-88.

[3]吴秀兰,

孔祥礼,唐文武,等.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04,2(4):541-547.

[4]DarylJS,RobertK,MarikoM,etal.Mining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fromhexaploidwheatESTs[J].Genome,2003,49:431-437.[5]BrookesAJ.TheessenceofSNPs[J].Gene,1999,234:177-186.[6]戚豫,黄丽英.DNA单链构象多态性原理[J].北京医科大学学

报,1997,29(1):81-82.

[7]刘上峰,

傅俊江.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原理、应用及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2,25(2):74-76.

[8]沈靖.筛查未知SNPs的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J].国

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1,24(6):341-344.

[9]Martins-lopesP,ZhangH,KoebnerR.Detectionofsinglenucleotide

mutationinwheatusing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gels[J].PlantMolecularBiologyReporter,2001,19:157-162.

3期李琳等: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方法研究概述及其应用

2005,21(2):156-157.

145

[10]SchwaabR,SchwaabU,BrackmannHH,etal.FactorVIIIgenemu-tationsfoundbyacomparativestudyofSSCP,DGGEandCMCandtheiranalysisonamolecularmodeloffactorVIIIprotein[J].HumGenet,1997,101:323-332.

贾永前,范红,等.PCR-DGGE法检测DNA碱基突变[11]陆小军,

及多态性的方法学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8(5):882-884.

吴冠芸.毛细管电泳与核酸分析[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12]许琪,

学分册,2000,22(2):120-123.

左明雪,张占军,等.用基因芯片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13]张小燕,

2005,25(11):52-56.反应原理[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4]周延清.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M].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5.

[15]邓艳,魏东霞,朱兴全.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J].中

2002,32(5):35.国畜牧兽医,

[16]SaschaS,DorisL,KurtB,etal.Fullflexibilitygenotypingof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bytheGOODassay[J].NucleicAcidsRe-search,2000,28(23).

[17]SaschaS,DavidHG,FrancisB,etal.Facilemethodforautomated

genotypingof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bymassspectrometry[J].NucleicAcidsResearch,2002,30(5).

[18]陈慧.基于PCR衍生技术和寡核苷酸芯片的SNPs检测方法

的探讨[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19]卫波,景蕊莲,王成社,等.用等位基因特异PCR检测普通小

麦(TriticumaestivumL.)的单核苷酸多态性[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7):1313-1320.

[20]郑艳萍,ChanderSubhash,杨小红.一种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检

测SNP的方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11(3):51-55.[21]黄代新,杨庆恩,赵贵森.片段长度差异等位基因特异性

PCR———一种改良的SNP分型新方法[J].法医学杂志,2005,21(1):11-14.

[22]周晨慧.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方法的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

[23]蔡霞.定量PCR技术及其应用现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

16(2):112-113.

沈鹤柏,陈新斌,等.分子信标原理、应用及其研究进展[24]周海清,

[J].光谱实验室,2004,21(3):418.

[25]PolakovaK,LaurieD,VaculovaK,etal.Characterizationof13-Amy-laseAllelesin79barleyvarietieswithpyrosequencing[J].PlantMolec-ularBiologyReporter,2003,21:439-447.

[26]刘传光,张桂权.水稻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应用[J].遗传,2006,

28(6):737-744.

景蕊莲,张改生,等.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植物研究中的[27]张传福,

应用[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3):304-308.

[28]BurenMV.Aspell-specificgamma-gliadingenediscoveryandde-tection[J].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2000,100(2):271-279.[29]SchwarzG,SiftA,WenzelG,etal.DHPLCscoeingofasnpbetween

promotersequencesofHMWgluteinx-typeallelesattheGlu-D1lo-cusinwheat[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03,51(15):4263-4267.

[30]SattarzadehA,AchenbachU,LubeckJ,etal.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genotypingasbasisfordevelopingaPCR-basedmarkerhighlydiagnisticforpotatovarietieswithhighresistancetoGloboderapallidapathotypePa2/3[J].MolecularBreeding,2006,18:301-312.[31]郝岗平,吴忠义,陈茂盛,等.拟南芥CBF4基因位点的单核苷酸

多态性(SNP)变化与抗旱表型的相应性[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12:122-131.

郭建英,程红梅,等.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及应用[J].[32]顾渝娟,

农业生物技术科学,2007,4(23):38-41.

[33]VarshneyRK,BeierU,KhlestkinaEK,etal.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inrye(SecalecerealeL.):discovery,frequency,andappli-cationsforgenomemappinganddiversitystudies[J].TheorApplGenet,2007,114:1105-1116.

(责任编辑:尹航)

!!!!!!!!!!!!!!!!!!!!!!!!!!!!!!!!!!!!!!!!!!!!!!!!!!!!!!!!!!!!!!!

(上接第141页)

[2]HatziosKK,WuJR.HerbicideSafeners,Toolsforimprovingtheeffi-ciencyandselectivityofherbicide.Environ.Sci.andHealth,PartB[J].Pesticides,FoodContaminants,andAgriculturalWastes.1996,31(3):545-553.

[3]叶非,曲虹云.安全剂R-28725保护玉米免受咪唑乙烟酸药害

的机理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2,4(1):18-22.

[4]EklerZ,DutkaF,StephensonGR.Safenereffectonacetochlortoxicity,

uptake,metabolismandglutathioneS-transferaseactivityinmaize[J].

WeedRes.,1993,33:311-318.

[5]KotoulaSE,HatziosKK.Interactionoftribenuronwithfoursafeners

andpiperonylbutoxidecorn(Zeamays)[J].WeedSci.,1996,44:215-218.

[6]StreibigJC.Thebioassayofherbicides[J].WeedRes.,1988,28:479-484.

[7]李颖娇.两种潜在除草剂安全剂的合成表征与活性研究[D].哈

尔滨:东北农业大学理化学院,2004.

(责任编辑:尹航)


相关文章

  • 遗传多样性概述_沈浩
  • 文章编号:1008)9632(2001)03)0005)03 遗传多样性概述 沈 浩,刘登义 (安徽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芜湖 241000) 摘 要:遗传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 ...查看


  • 食品检测技术论文--食品掺假检测技术概述
  • 题目:食品掺假检测技术概述 班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学院: 指导老师: 2014年06月08日 摘要 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食品安全受到广泛关注.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新的检测技术不断涌现,各种新型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 ...查看


  •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真菌中的应用
  •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真菌中的应用 摘要 对RFLP.AFLP.SSR.SNP这些常用的DNA 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其在真菌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分子标记:RFLP: AFLP:SSR:SNP:真菌 遗传标记(Genetic m ...查看


  • 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_沈法富
  • 第28卷第1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7年3月 Vo.l 28№1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University M ar. 1997 文·献·综·述 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沈法富 刘风珍 ...查看


  • 癌症的基因治疗前景
  • 癌症的基因治疗前景 科学家需要知道怎样分离基因并注入干(或源)血液细胞,从而治疗免疫和血 液紊乱. 科学家还需要发现更容易和更好的办法来传递基因进入体内.为了有效治疗癌症.艾滋病及其它疾病,他们需要开发可以直接注入病人身体的载体.这些载体必 ...查看


  • AFLP的原理及其应用
  • 杂交水稻 1996(5) ・27・ 基础理论 Basic research A FLP 的原理及其应用 王 斌 翁曼丽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100101) 提 要:AFLP 是检测DNA 多态性的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起源.基本原理 ...查看


  • 分子遗传学
  • 第一章 1.理解 Genomes, Transcriptomes 和 Proteomes三个名词,并阐明它们在基因组表达过程中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基因组是指生物的整套染色体所含有的全部DNA或RNA序列. 转录组是指基因组表达的最初产物, ...查看


  • 基因多态性及其生物学作用和医学意义
  • 基因多态性及其生物学作用和医学意义 一.基因多态性: 多态性(polymorphism )是指处于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位点可存在2种以上的基因型.在人群中,个体间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存在着差异性称为基因(DNA )的多态性(gene po ...查看


  •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概述
  •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概述 XXX (XXXXX) 摘要: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是从整体水平研究基因的功能及表达规律的科学.对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将助于我们对基因功能的理解和对植物性状的定性改造和利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概念.研究内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