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质量手册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手册》批准发布令

我公司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手册》是依据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质检锅[2003]174号文发布的《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试行)》、国质检锅[2003]251号文发布的《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及有关安全技术法规和机电类特种设备有关标准规程编制的,它是阐明本企业特种设备质量方针并描述质量体系的文件,是企业机电类特种设备质量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向顾客提供机电类特种设备质量保证的依据。

本手册于2011年01月01日发布并正式实施,并委托质量保证工程师全权组织本手册的贯彻执行,机电类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相关的部门及人员,必须遵照执行。本手册的支持性文件-----特种设备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工艺守则,授权总工程师批准发布,一并实施。

法人代表:

批准日期:2011年01月01日

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任 命 书 (第28号)

为贯彻执行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领导,特任命:张军伟同志为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质量保证工程师兼任技术负责人。

同时任命各相关质量控制系统的责任人如下:

李杰同志为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材料质控责任师;

尹建丽同志为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工艺质控责任师;

马裕海同志为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质量检验负责人;

范建伟同志为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安装调试质控责任师;

刘富军同志为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最终检验质控责任师;

总经理:

2011年1月15日

《特种设备质量保证手册》批准发布令-------------------------------------------------------------1 人员授权和任命书---------------------------------------------------------------------------------------2 目录---------------------------------------------------------------------------------------------------------4 前言---------------------------------------------------------------------------------------------------------5 1 引用或采用的法规标准-----------------------------------------------------------------------------6 2 术语、定义和缩写-----------------------------------------------------------------------------------7 3 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9 4 管理职责 ---------------------------------------------------------------------------------------------10 5 质量体系-----------------------------------------------------------------------------------------------19 6 文件和资料控制--------------------------------------------------------------------------------------20 7 合同控制-----------------------------------------------------------------------------------------------20 8 设计控制-----------------------------------------------------------------------------------------------20 9 材料、零部件控制-----------------------------------------------------------------------------------21 10 工艺控制-----------------------------------------------------------------------------------------------21 11 焊接控制-----------------------------------------------------------------------------------------------21 12 热处理控制--------------------------------------------------------------------------------------------22 13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22 14 检验与试验控制--------------------------------------------------------------------------------------23 15 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控制--------------------------------------------------------------------------23 16 不合格品控制-----------------------------------------------------------------------------------------23 17 质量改进和服务--------------------------------------------------------------------------------------23 18 人员培训-----------------------------------------------------------------------------------------------24 19 整机安装调试-----------------------------------------------------------------------------------------24 20 管理评审-----------------------------------------------------------------------------------------------25 21 执行中国特种设备许可制度的规定--------------------------------------------------------------26

企业概况:

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是按照郑州铁路局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工业改革思路,吸收合并郑州铁路局装卸机械厂、郑州铁路局工务机械厂、郑州铁路局机车车辆配件厂、郑州铁路物泰玻璃有限公司四个创建于50、60年代的既有老工业企业,整合场地、设备、人才优势资源,承继30余项生产资质、20多项专利技术而成的现代化工业制造企业。

公司总资产2.8亿元,员工1400余人,各类机械动力设备760多台,土地面积300余亩。主要产品包括起重机械、轨道车辆、机车车辆配件、线上料、环保抑尘设备、玻璃产品、铁道救援设备、工装模具机械等九大系列700余种。公司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多人,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和独立的产品研发能力,能迅速消化吸收新型技术工艺。公司拥有齐全的机械设备和检测检验设备,具备机加工、锻压、铸造、焊接、热处理等全面的制造能力,有大型数控立车、数控镗铣床、加工中心等数控高精尖设备,下属的试验中心是郑州局工业系统唯一一家省级计量强检授权单位。

公司将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秉承为铁路运输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的优良传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凝心聚力展示作为,争创“中国铁路多元化企业50强”。

1、引用或采用的法规标准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标准化法》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7)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

8)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9) 质检总局第70号令《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10) 国质检锅[2003]172号《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试行)》

11) 国质检锅[2003]251号《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

12) 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13) 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全规范》

14) GB 8903—1988《电梯用钢丝绳》

15) GN/T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

16) GB/T10059—1997《电梯试验方法》

17) 50310—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8) 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19) T12974—1991《交流电梯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20) T13435—1992《电梯曳引机》

21) T5009—1992《电梯操作装置、信号及附件》

22) T5010—1992《住宅电梯的配置和选择》

23) T7024-1997《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24) 6899--1997《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25) T8545-1997《自动扶梯梯级链、附件及滚轮》

2、术语和缩写

1、质量(品质):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要求: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组织: 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4、体系: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5、质量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6、质量目标: 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7、管理体系: 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8、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9、质量策划: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10、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11、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12、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13、质量手册: 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14、合格(符合): 满足要求

15、不合格(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

16、可追溯性: 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17、缺陷: 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18、返工: 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19、返修: 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20、报废: 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21、让步: 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22、偏离许可: 产品实现前,偏离原规定要求的许可

23、纠正: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24、降级: 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

25、放行: 对一个过程进入下一阶段的许可

26、检验: 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27、试验: 按照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

28、验证: 通过提供客观数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29、确认: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30、评审: 为确认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31、审核: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32、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33、检验点(E): 企业在工序质量检验中作检验记录的测试点

34、停止检查点(H):第三方或监督检验用。对产品制造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检验项目,在产品制造进行到该点前通知第三方或监督检验,当进行到该点时,供方应暂时停止产品制造,在第三方或监督检验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该项目的检验,检验结果得到监督检验人员的确认签名后再继续该产品的制造。

35、审阅点(R): 第三方或监督检验用审阅、审核。为确定某些工作符合要求,采用对文件、记录报告进行调查和检查的行动,通过签名和日期来证明。

36、见证检查点(W): 第三方或监督检验用。对影响产品制造质量的一些关键检验项目第三方或监督人员应到场,由第三方授权供方在自检合格后可继续转入下道工序,等第三方或监督检验人员到场对该项目的检验结果进行审核认可后补签字认可手续。

37、WPS: 焊接工艺指导书。

38、PQR: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39、SMAW: 焊条电弧焊。

40、SAW: 埋弧焊。

41、GTAW: 钨极气体保护焊。

42、GMAW: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含药芯焊丝电弧焊FCAW)。

43、HAZ: 热影响区。

44、PWHT: 焊后热处理(焊后消氢热处理和焊接中间热处理)。

45、NDE(NDT); 无损探伤(检测)。

46、RT: 射线探伤(分X-RT、γ-RT)。

47、UT: 超声波探伤。

48、MT: 磁粉探伤。

49、PT: 液体渗透剂探伤。

3、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3.1 本公司质量管理方针

科学管理 持续创新 品质优良 用户满意

3.2 本公司质量管理目标

安装改造维修一次交验合格率达96%。

合同实现率 ≥98%

顾客满意率 ≥82%

4、管理职责

4.1总则

本章对企业的经理、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责任工程师的责任和权利、质量保证体系的作用做出规定,以确保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被全体员工所领会,使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得到改进。

经理负责公司的特种设备产品制造、安装、改造及维修的经营、生产、质量的全面管理。经理负责为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配备足够的资源,任命公司质量保证工程师及各专业质控师、责任师,并授予足够的权限。质量保证工程师有充分明确的职责、权力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在处理质量问题上有高于其他部门的权力,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应提出建议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直到质量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质量保证体系的全体质控人员应各行其责,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质量保证工程师经常向经理报告质量体系的运行状况。

4.2 管理承诺

动员全体员工贯彻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质检锅[2003]251号《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 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等国家法规标准的规定,建立和实施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规范管理,加强生产全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并定期组织管理评审,推动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保证向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特种设备产品。

4.3 机构与权责

对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和主要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力作出规定,以确

保质量保证体系各责任人员权责明确,质量保证体系运行高效、稳定、可控。

4.3.1 组织机构

4.3.1.1行政组织机构是企业各主管领导与各职能部门、分工厂(车间)之间相互关系的组织形式:

4.3.1.2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设置特种设备产品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质量体系各质控系统责任人员由安装、改造、维修的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担任;质量保证体系由总经理任命组建,质量保证体系在质保师的领导下设有六个质控系统,分别是:材料质控系统、工艺质控系统、焊接质控系统、无损检测质控系统、安装调试质控系统、最终检验质控系统等。质量保证体系图见附录2。

附录2:质量保证体系图

4.4 责任和权限

4.4.1经理

1) 批准颁发《特种设备质量保证手册》、执行公司《质量手册》所规定的职责;

3) 为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配备足够的资源;

3) 为承担安全质量责任的第一责任人;

4 )任命质量保证工程师及各专业质控师、责任师,并授予足够的权限。

4.4.2 总工程师

1) 执行公司《质量手册》所规定的职责;

2) 支持质保工程师和各专业质控师、责任师开展工作;

3)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焊接工艺指导书(WPS)、焊缝超次返修申请等审批。

4.4.3 质量保证工程师职责

1) 协助公司最高管理者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负责;

2) 负责本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各系统的工作,对各系统工作,按照质量保证手册的规定进行监督和检查;

3) 组织贯彻、执行有关特种设备的法规、标准、技术规定;

4 )严格不合格品控制,建立健全内外质量信息反馈和处理系统;

5) 定期组织质量分析、质量审核,协助组织管理评审工作;

6)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行使质量否决权,保障和支持质量保证体系工作人员的工作,有越级向上级行政主管、安全监察机构反映质量问题的权力和义务;

7) 对质量保证体系的工作人员定期组织教育和培训;

8 )负责制定质量保证手册和管理标准等质量体系文件;

9 )审签产品质量证明书。

4.4.4 各专业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4.4.4.1设计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建立设计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改进和提高工作,定期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汇报工作,并对其负责;

2)参与制(修)订质量体系文件工作,并负责质量控制文件的编制;

3)负责审核设计输入文件;

4)负责审核设计输出文件;

5)负责审核设计验证文件;

6)负责组织设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对设计质量的监督;

7)组织设计质量控制系统的内部审查,参与管理评审。

4.4.4.2材料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特种设备的法规、标准,并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报告工作;

2)参加编制、修订、并负责贯彻《质量保证手册》材料质量控制系统的有关文件;

3)审核材料订货技术条件及材料代用,负责合格供方的资格评审工作;

4)审签材料质量证明书、材料复验报告、材料入库检验报告及产品主要元件使用

材料一览表;

5)监督检查材料系统的质量控制工作;

6)配合人事部门对本系统质量控制责任人员进行培训;

7)对本系统所控制的质量活动出现不符合时,负责组织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

4.4.4.3工艺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建立工艺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改进

和提高工作,定期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汇报工作,并对其负责;

2)参与制(修)订质量体系文件工作,并负责质量控制文件的编制;

3)负责审核工艺规程及工艺守则;

4)审核主要受压零、部件的相关工艺文件;

5)负责组织工艺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对工艺质量的监督;

6)主持工艺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

7)组织工艺质量控制系统的内部审查,参与管理评审。

4.4.4.4 焊接质控责任人(师) 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特种设备的法规、标准,并向

质量保证工程师汇报工作;

2)参加编制、修订、并负责贯彻《质量保证手册》焊接质量控制系统的有关内容

及制度;

3)编审特种设备制造焊接工艺试验方案和焊接工艺评定方案,指导并参加焊接工

艺评定工作,审核焊接工艺指导书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4)负责焊接工艺的审核,保证焊接工艺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指导现场焊接,监督

焊接工艺的贯彻执行,并解决施焊中遇到的焊接技术问题;

5)负责审批一、二次焊缝返修工艺,负责审核焊缝超次返修工艺;

6)负责对本系统的责任人员进行培训,负责对焊工进行技术培训和考试工作;

7)负责焊接材料的管理;

8)负责焊接系统的质量控制工作;

9)衔接并协调焊接质量控制系统与整个特种设备制造质量控制系统的管理工作;

10)负责焊接材料代用批准及其他材料代用的会签工作。

4.4.4.5机械加工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建立机械加工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和运行,

改进和提高工作,定期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汇报工作,并对其负责;

2)参与制(修)订质量体系文件工作,并负责质量控制文件的编制;

3)负责审核工艺规程及工艺守则;

4)审核零、部件的相关工艺文件;

5)负责组织机械加工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对机械加工质量的监督;

6)主持工艺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

7)组织工艺质量控制系统的内部审查,参与管理评审。

4.4.4.6金属结构制造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建立金属结构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和运行,

改进和提高工作,定期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汇报工作,并对其负责;

2)参与制(修)订质量体系文件工作,并负责质量控制文件的编制;

3)负责审核工艺规程及工艺守则;

4)负责金属结构质量的监督;

5)主持工艺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

6)组织金属结构质量控制系统的内部审查,参与管理评审。

4.4.4.7电控系统制作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建立电控系统制作控制系统的建立和运行,

改进和提高工作,定期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汇报工作,并对其负责;

2)参与制(修)订质量体系文件工作,并负责质量控制文件的编制;

3)负责审核工艺规程及工艺守则;

4)负责对电控系统制作质量的监督;

5)组织电控系统制作质量控制系统的内部审查,参与管理评审。

4.4.4.8 热处理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的法规、标准,并向质量

保证工程师报告工作;

2)参加编制、修订、贯彻《质量保证手册》热处理系统的有关内容及制度,保证

本系统质量控制正常运行;

3)审核热处理方案与工艺,并指导实施;

4)审核热处理设备订货技术条件;

5)审核热处理记录及报告,确认热处理效果,审核热处理竣工资料;

6)负责热处理分包方的评价和热处理分包项目的质量控制;

7)对本系统质量控制责任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8)定期组织热处理工作质量分析、质量审核,参与管理评审工作。

4.4.4.9无损检测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对特种设备制造无损检测工作负责;

2)贯彻执行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标准和规范,参加编制、修订并贯彻《特种设备质

量保证手册》无损检测系统的有关内容及制度;

3)监督检查无损检测系统的质量控制工作;

4)组织编写、修订并审核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

5)保证法规、标准和无损检测工艺在使用中的正确实施,有权拒绝受理不按法规、

标准进行的任何检测活动;

6)组织解决无损检测重大技术问题;

7)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提出仪器设备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8)制定和监督执行安全防护措施;

9)负责无损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无损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

10)审核无损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与委托是否相符,抽查无损检测过程和结果是

否符合质量要求,对评级和报告的正确性负责;

11)负责监督、检查射线底片档案的管理工作;

12)检查无损检测前的技术准备,焊缝外观处理情况,对未达到表面质量要求的

焊缝有权制止无损检测;

13)负责对无损检测分包方的评价和分包项目质量控制。

4.4.4.10 安装调试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的法规、标准,并向质量

保证工程师报告工作;

2)参加编制、修订、贯彻《质量保证手册》的安装调试有关内容及制度,保证本

系统质量控制正常运行;

3)审核施工方案与工艺,并指导实施;

4)审核安装记录及报告,审核热安装(改造维修)竣工资料;

5)对本系统质量控制责任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6)定期组安装、改造维修工作质量分析、质量审核,参与管理评审工作。

4.4.4.11最终检验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主持检验质量控制系统的各项工作,认真贯彻执

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条例、规程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2)组织检验技术人员审查图样和技术文件,编制产品检验工艺(规程),对特殊

专用检具进行设计;

3)对企业生产的产品从原材料入厂验收、仓贮保管发放、工序检验、外购(外协)

检验到成品最终检验,工艺监督检验,技术指导进行控制;

4)对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按质量体系规定的程序组织处理。做到违章违法(如:

持证岗位无证上岗)必究。不合格材料不准投料,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准装配,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行使质量否决权,保障和支持检验人员工作,有越级向质量监督安全监察机构反映产品质量问题的权利和义务;

5)负责审核检验规程和专用检验工艺。负责检验、检测仪器仪表、量具样板的完

好和定期计量鉴定;

6)负责审核产品安全质量技术资料和出厂文件;

7)负责产品关键工序的现场监督检查;

8)负责协助职教部门对质量检验和质量检验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检验技术、质量

控制方面的业务培训;

9)定期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报告检验质量控制系统的工作。

4.4.5车间主任(分厂长)

1)落实质量保证体系资源的配置,支持质保工程师和各专业质控师、责任师开展

工作;

2 执行公司《质量手册》所规定的职责;

3) 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必须服从质保体系人员对产品质量的控制;

4)严格按特种设备质保手册、程序文件、工艺文件规定的要求指挥生产;

5) 对违反作业顺序,违反工艺纪律的作业活动必须制止;

6) 监督检查施工生产现场的文明施工情况,负责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及进度,

监督各工序流转卡的使用情况。

7) 全面协调生产工人、机械设备及材料等生产要素的要求。

4.4.6 其他人员

4.4.6.1焊接工艺员

1) 接受焊接质控工程师的监督指导,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

2) 编制下发焊接工艺卡、一次性返工工艺卡(必要时)和焊材烘焙通知单,并

提供全部焊接见证。

3 )负责向施焊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焊工进行技术指导。

4 )负责产品焊接试板的制做加工和检验过程中的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并收集、

整理产品焊接试板在制做和检验过程中的各项记录、报告,对试板的有效性和资料的完整性负责。

4.4.6.2焊接检验员

1) 接受焊接质控工程师的监督指导,作好焊缝检查工作。

2) 监督检查焊缝质量、检查焊工钢印号,并作好状态标识工作。

3)监督焊缝返工工艺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劝阻,限期改正。

4)及时跟踪焊材使用情况并作记录。

4.4.6.3机械加工检验员

1) 接受机械加工质控工程师的监督指导,作好机械加工检查工作。

2) 监督检查零件、部件质量,并作好状态标识工作。

4.4.6.4金属结构制造检验员

1) 接受金属结构制造质控师的指导,作好金属结构制造检查工作。

2)认真督促施工队伍做好自检记录,负责收集、汇总、工艺施工资料,对其完整

性和正确性负责。

3 )负责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进行技术指导。

4.4.5.5质检员

1)接受最终检验质控工程师的监督指导,编制控制点、停止点质量检查要点。

2) 根据控制点、停止点要求,到现场亲自检查,并记录表卡。

3) 对违反工艺纪律的人员,有权停止其工作。

4) 收集、汇总有关质量记录表卡,交质最终检验质控工程师审核。

5 )当不合格品被发现或被怀疑时,进行核实并填写《不合格品检查记录》,报最

终检验质控工程师及时制止向下道工序流转。在《不合格统计台帐》登记编号。

5、质量体系

5.1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公司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报告。

5.1.1 质量保证手册

质量保证手册是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纲领性文件,由公司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并委托质量保证工程师全权组织本手册的贯彻执行,公司内部与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及职工,必须遵照执行。

5.1.2 程序文件

公司建立了包含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通用及专用工艺规程,作为质量保证手册的支持性文件;这些程序文件对应着质量保证手册中的每一项要求,编写时结合了企业实际情况,并满足国家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

5.1.3 质量记录(报告)

公司特种设备质量记录报告的表格采用标准化、文件化,内容满足特种设备制造的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

5.2 质量计划

5.2.1公司对于重要和特殊产品、需现场组焊的产品或用户有要求时,编写产品质量计划。对一般性产品用作业指导书和工艺卡等作为产品质量计划。

5.2.2 产品质量计划应涵盖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应包括如下内容:

5.2.2.1 产品概况:产品结构特点、设计参数、主要材料及尺寸等;

5.2.2.2 制造前准备:工艺准备、材料、外协件准备及验收、设备机具准备;

5.2.2.3 制造过程主要控制环节:板材下料、焊接方案、总体组装、标记代号、无损检测、热处理等;

5.2.2.4 产品生产控制点设置:检验点(E)、见证点(W)、停止点(H)、审核点(A)等;

5.2.2.5 竣工资料和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工艺流转卡(工艺过程卡)、材料质量证明书、工艺文件、竣工图、产品质量证明书、产品铭牌、监督检验证书等;

5.2.3 产品质量计划内容应详尽,突出要点;现场组焊产品还应明确现场质量控制组织及产品监督检验等内容。

6 、文件和记录控制

6.1 文件控制

6.1.1受控文件的类别确定,包括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外来文件(注)、其他需要控制的文件等;

注:外来文件包括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设计文件鉴定报告,型式试验报告,监督检验报告,分供方产品质量证明文件、资格证明文件等。其中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必须有正式版本。

6.1.2文件的编制、会签、审批、标识、发放、修改、回收,其中外来文件控制还应当有收集、购买、接收等规定;

6.1.3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的相关部门、人员及场所使用的受控文件为有效版本的规定;

6.1.4文件的保管方式、保管设施、保存期限及其销毁的规定。

6.2 记录控制

6.2.1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形成的质量记录的填写、确认、收集、归档、贮存等。

6.2.2记录的保管和保存期限等。

6.2.3质量保证体系实施部门、人员及场所使用相关受控记录表格有效版本的规定。

7、合同控制

7.1合同评审的范围、内容,包括执行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并且形成评审记录并且保存;

7.2合同签订、修改、会签程序等。

8、设计控制

8.1设计输入的内容包括依据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形成设计输

入文件(如设计任务书等);

8.2设计输出,应当形成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计算书、设计图样等),设计文件应当满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要求;

8.3)按照相关规定需要设计验证的,制定设计验证的规定;

8.4设计文件修改的规定;

8.5设计文件由外单位提供时,对外来设计文件控制的规定;

8.6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对设计许可、设计文件鉴定、产品型式试验等有规定时,应当制定相关规定。

9、材料、零部件控制

9.1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包括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明确对分供方实施质量控制的方式和内容(包括对分供方进行评价、选择、重新评价,并编制分供方评价报告,建立合格供方名录等),对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有行政许可规定的分供方,应当对分供方许可资格进行确认;

9.2材料、零部件验收(复验)控制,包括未经验收(复验)或者不合格的材料、零部件不得投入使用等;

9.3材料标识(可追溯性标识)的标识编制、标识方法、位置和标识移植等;

9.4材料、零部件的存放与保管,包括储存场地、分区堆放或分批次(材料炉批)等;

9.5材料、零部件领用和使用控制,包括质量证明文件、牌号、规格、材料炉批号、检验结果的确认,材料领用、切割下料、成型、加工前材料标识的移植及确认,余料、废料的处理等;

9.6材料、零部件代用,包括代用的基本要求及代用范围,代用的审批、代用的检验试验等。

10、作业(工艺)控制

10.1作业(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包括通用或者专用工艺文件制定的条件和原则要求;

10.2作业(工艺)纪律检查,包括工艺纪律检查时间、人员,检查的工序,检查项目、内容等;

10.3工装、模具的管理,包括工装、模具的设计、制作及检验,工装、模具的建档、

标识、保管、定期检验、维修及报废等。

11、焊接控制

11.1焊接人员管理,包括焊接人员培训、资格考核,持证焊接人员的合格项目,持证焊接人员的标识,焊接人员的档案及其考核记录等;

11.2焊接材料控制,包括焊接材料的采购、验收、检验、储存、烘干、发放、使用和回收等;

11.3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和焊接工艺指导书(WPS)控制,包括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相关检验检测报告、工艺评定施焊记录以及焊接工艺评定试样的保存;

11.4焊接工艺评定的项目覆盖特种设备焊接所需要的焊接工艺;

11.5焊接过程控制,包括焊接工艺、产品施焊记录、焊接设备、焊接质量统计以及统计数据分析;

11.6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控制,包括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工艺、焊缝返修次数和焊缝返修审批、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后重新检验检测等;

11.7依据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有产品焊接试板要求时,对产品焊接试板控制,包括焊接试板的数量、制作、焊接方式、标识、热处理、检验检测项目、试样加工、检验试验、焊接试板和试样不合格的处理、试样的保存等。

12、热处理控制

12.1热处理工艺基本要求;

12.2热处理控制,包括所用的热处理设备、测温装置、温度自动记录装置、热处理记录(注明热处理炉号、工件号/产品编号、热处理日期、热处理操作工签字、热处理责任人签字等)和报告的填写、审核确认等;

12.3热处理由分包方承担时,对分包方热处理质量控制,包括对分包方的评价、选择和重新评价,分包方热处理工艺控制,分包方热处理报告、记录(注明热处理炉号、工件号/产品编号、热处理日期、热处理操作工签字、热处理责任人签字等)和报告的审查确认等。

13、无损检测控制

13.1无损检测人员管理,包括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格证书,持证项目的管理,无损检测人员的职责、权限等;

13.2无损检测通用工艺、专用工艺基本要求,包括无损检测方法,依据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等;

13.3无损检测过程控制,包括无损检测方法、数量、比例,不合格部位的检测、扩探比例,评定标准等;

13.4无损检测记录、报告控制,包括无损检测记录、报告的填写、审核、复评、发放,RT底片的保管,UT试块的保管等;

13.5无损检测设备及器材控制;

13.6无损检测工作由分包方承担时,对分包方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包括对分包方资格、范围及人员资格的确认,对分包方的评价、选择、重新评价并且形成评价报告,对分包方的无损检测工艺、无损检测记录和报告的审查和确认等。

14、 检验与试验控制

14.1检验与试验工艺文件基本要求,包括依据、内容、方法等;

14.2过程检验与试验控制,包括前道工序未完成所要求的检验与试验或者必须的检验与试验报告未签发和确认前,不得转入下道工序或放行的规定;

14.3最终检验与试验控制(如出厂检验、竣工验收、调试验收、试运行验收等),包括最终检验与试验前所有的过程检验与试验均已完成,并且检验与试验结论满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

14.4检验与试验条件控制,包括检验与试验场地、环境、温度、介质、设备(装置)、工装、试验载荷、安全防护、试验监督和确认等;

14.5检验与试验状态,如合格、不合格、待检的标识控制;

14.6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有型式试验或其他特殊试验规定时,应当编制型式试验或其他特殊试验控制的规定,包括型式试验项目及其覆盖产品范围、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报告、型式试验结论及其他特殊试验条件、方法、工艺、记录、报告及试验结论等;

14.7检验试验记录和报告控制,包括检验试验的记录、报告的填写、审核和确认等,检验试验记录、报告、样机(试样、试件)的收集、归档、保管的特殊要求等。

15、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控制

15.1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控制,包括采购、验收、操作、维护、使用环境、检定校准、检修、报废等;

15.2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档案管理,包括建立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台帐和档案,质量

证明文件、使用说明书、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校准检定计划,校准检定记录、报告等档案资料;

15.3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状态控制,包括检定校准标识,法定检验要求的设备定期检验的检验报告等。

16、不合格品(项)控制

16.1不合格品(项)的记录、标识、存放、隔离等;

16.2不合格品(项)原因分析、处置及处置后的检验等;

16.3对不合格品(项)所采取纠正措施的制定、审核、批准、实施及其跟踪验证等。

17 质量改进与服务

17.1质量信息控制,包括内、外部质量信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监督检验机构提出的质量问题,质量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处理等;

17.2 顾客满意度

本厂编制了《顾客满意度调查控制程序》,由营销开发科负责收集顾客满意或不满意的信息,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通过信函、面谈等方式收集和利用这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了解本厂的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要求和期望的程度,对需要改进的方面,反馈给认证办,由认证办组织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17.3 内部审核

本厂编制了《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确保以下各阶段按规定执行。

17.3.1 每年年初认证办负责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和体系文件的要求,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17.3.2 计划的制定应考虑:所涉及对象的现状、重要性及其影响,以往审核的结果,对各部门所开展的质量活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同时涵盖部门负责的主要过程,并规定审核采用的方法。

17.3.3 审核的准备

1) 质保工程师负责组织审核组,任命审核组长,审核组成员应与被审核部门

无直接责任关系并具备内审员资格,审核组长应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2) 审核前,审核组长编制《审核实施计划》,组织审核员编制相应的检查表。

17.3.3 审核的实施

1) 首次会议后,审核员根据实施计划和检查表,采用交谈、现场检查等方法

收集客观证据,并记录;

2) 在末次会议中,审核组长根据审核结果宣读《不合格报告》和审核结论,

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确认;

3) 审核组长编写审核报告,经质保工程师批准后发给有关部门,由相关部门

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并实施。审核员负责对实施结果进行跟踪验证。

17.3.4 审核结束,审核组长将全部审核记录交认证办,认证办保管这些记录,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传递给经理,作为管理评审的依据。

17.4对产品一次合格率和返修率进行定期统计、分析,提出具体预防措施等;

17.5用户服务,包括服务计划、实施、验证和报告,以及相关人员职责等。

18、人员培训、考核及其管理

18.1人员培训要求、内容、计划和实施等;

18.2特种设备许可所要求的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18.3特种设备许可所要求的相关人员的管理,包括聘用、借调、调出的管理。

注:本条不包括焊接人员、无损检测人员、理化检验人员,这些人员的培训、考核及其管理在相关条中规定。

19、整机安装、调试

19.1 总则

为使公司从事特种设备的整机安装、改造、维修调试过程控制环节,制订了《安装、改造、维修调试控制程序》,以保证机电类特种设备整机安装调试的质量。

19.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机电类特种设备整机安装调试。

19.3 职责

整机安装调试质量实行安装调试质控责任师负责制,负责机电类特种设备整机安装调试质量控制系统的控制和改进,接受监督检验,并定期向质保工程师汇报整机安装调试质量控制系统的工作。

19.4 质量活动及控制

19.4.1遵循《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等国家法规标准的规定。

19.4.2 接受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验。

19.4.3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作业指导书进行。

20、管理评审

20.1总则

管理评审是对本公司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活动,本公司已编制了《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对本公司的管理评审进行控制。

20.1.1 经理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主持管理评审,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0.1.2 管理评审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以下方面作出评价:

1) 适宜性:质量管理体系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

2) 充分性: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过程) 满足产品要求的能力;

3) 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结果实现质量目标的程度;

4) 变更的需要:为确保适宜、充分和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方针、目

标是否需要作必要的更改。

20.1.3 质检科负责对管理评审的记录予以保持。

20.2 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1) 审核的结果;

2) 顾客的反馈;

3)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4)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5)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6)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7) 改进的建议。

20.3 管理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着重于对存在问题特别是潜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包括:

1)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有效性的改进;

2)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改进;

3) 资源需求的改进。

21 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

21.1接受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

21.2接受监督检验,包括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实施监督检验的要求时,制定接受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的规定,明确专人负责与监督检验人员的工作联系,提供监督检验工作的条件,对监督检验机构提出的《监检工作联络单》、《监检意见通知书》的处理内容等;

21.3做好特种设备许可证管理,包括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特种设备许可情况(如名称、地点、质量保证体系)发生变更、变化时,及时办理变更申请和备案的规定,特种设备许可证及许可标志管理规定,特种设备许可证的换证的要求等。

21.4提供相关信息,包括按照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机构和社会提供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设备及其过程的相关信息,以及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设备的情况等。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手册》批准发布令

我公司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手册》是依据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质检锅[2003]174号文发布的《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试行)》、国质检锅[2003]251号文发布的《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及有关安全技术法规和机电类特种设备有关标准规程编制的,它是阐明本企业特种设备质量方针并描述质量体系的文件,是企业机电类特种设备质量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向顾客提供机电类特种设备质量保证的依据。

本手册于2011年01月01日发布并正式实施,并委托质量保证工程师全权组织本手册的贯彻执行,机电类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相关的部门及人员,必须遵照执行。本手册的支持性文件-----特种设备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工艺守则,授权总工程师批准发布,一并实施。

法人代表:

批准日期:2011年01月01日

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任 命 书 (第28号)

为贯彻执行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领导,特任命:张军伟同志为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质量保证工程师兼任技术负责人。

同时任命各相关质量控制系统的责任人如下:

李杰同志为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材料质控责任师;

尹建丽同志为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工艺质控责任师;

马裕海同志为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质量检验负责人;

范建伟同志为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安装调试质控责任师;

刘富军同志为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最终检验质控责任师;

总经理:

2011年1月15日

《特种设备质量保证手册》批准发布令-------------------------------------------------------------1 人员授权和任命书---------------------------------------------------------------------------------------2 目录---------------------------------------------------------------------------------------------------------4 前言---------------------------------------------------------------------------------------------------------5 1 引用或采用的法规标准-----------------------------------------------------------------------------6 2 术语、定义和缩写-----------------------------------------------------------------------------------7 3 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9 4 管理职责 ---------------------------------------------------------------------------------------------10 5 质量体系-----------------------------------------------------------------------------------------------19 6 文件和资料控制--------------------------------------------------------------------------------------20 7 合同控制-----------------------------------------------------------------------------------------------20 8 设计控制-----------------------------------------------------------------------------------------------20 9 材料、零部件控制-----------------------------------------------------------------------------------21 10 工艺控制-----------------------------------------------------------------------------------------------21 11 焊接控制-----------------------------------------------------------------------------------------------21 12 热处理控制--------------------------------------------------------------------------------------------22 13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22 14 检验与试验控制--------------------------------------------------------------------------------------23 15 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控制--------------------------------------------------------------------------23 16 不合格品控制-----------------------------------------------------------------------------------------23 17 质量改进和服务--------------------------------------------------------------------------------------23 18 人员培训-----------------------------------------------------------------------------------------------24 19 整机安装调试-----------------------------------------------------------------------------------------24 20 管理评审-----------------------------------------------------------------------------------------------25 21 执行中国特种设备许可制度的规定--------------------------------------------------------------26

企业概况:

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是按照郑州铁路局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工业改革思路,吸收合并郑州铁路局装卸机械厂、郑州铁路局工务机械厂、郑州铁路局机车车辆配件厂、郑州铁路物泰玻璃有限公司四个创建于50、60年代的既有老工业企业,整合场地、设备、人才优势资源,承继30余项生产资质、20多项专利技术而成的现代化工业制造企业。

公司总资产2.8亿元,员工1400余人,各类机械动力设备760多台,土地面积300余亩。主要产品包括起重机械、轨道车辆、机车车辆配件、线上料、环保抑尘设备、玻璃产品、铁道救援设备、工装模具机械等九大系列700余种。公司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多人,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和独立的产品研发能力,能迅速消化吸收新型技术工艺。公司拥有齐全的机械设备和检测检验设备,具备机加工、锻压、铸造、焊接、热处理等全面的制造能力,有大型数控立车、数控镗铣床、加工中心等数控高精尖设备,下属的试验中心是郑州局工业系统唯一一家省级计量强检授权单位。

公司将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秉承为铁路运输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的优良传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凝心聚力展示作为,争创“中国铁路多元化企业50强”。

1、引用或采用的法规标准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标准化法》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7)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

8)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9) 质检总局第70号令《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10) 国质检锅[2003]172号《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试行)》

11) 国质检锅[2003]251号《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

12) 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13) 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全规范》

14) GB 8903—1988《电梯用钢丝绳》

15) GN/T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

16) GB/T10059—1997《电梯试验方法》

17) 50310—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8) 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19) T12974—1991《交流电梯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20) T13435—1992《电梯曳引机》

21) T5009—1992《电梯操作装置、信号及附件》

22) T5010—1992《住宅电梯的配置和选择》

23) T7024-1997《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24) 6899--1997《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25) T8545-1997《自动扶梯梯级链、附件及滚轮》

2、术语和缩写

1、质量(品质):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要求: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组织: 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4、体系: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5、质量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6、质量目标: 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7、管理体系: 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8、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9、质量策划: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10、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11、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12、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13、质量手册: 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14、合格(符合): 满足要求

15、不合格(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

16、可追溯性: 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17、缺陷: 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18、返工: 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19、返修: 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20、报废: 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21、让步: 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22、偏离许可: 产品实现前,偏离原规定要求的许可

23、纠正: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24、降级: 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

25、放行: 对一个过程进入下一阶段的许可

26、检验: 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27、试验: 按照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

28、验证: 通过提供客观数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29、确认: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30、评审: 为确认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31、审核: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32、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33、检验点(E): 企业在工序质量检验中作检验记录的测试点

34、停止检查点(H):第三方或监督检验用。对产品制造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检验项目,在产品制造进行到该点前通知第三方或监督检验,当进行到该点时,供方应暂时停止产品制造,在第三方或监督检验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该项目的检验,检验结果得到监督检验人员的确认签名后再继续该产品的制造。

35、审阅点(R): 第三方或监督检验用审阅、审核。为确定某些工作符合要求,采用对文件、记录报告进行调查和检查的行动,通过签名和日期来证明。

36、见证检查点(W): 第三方或监督检验用。对影响产品制造质量的一些关键检验项目第三方或监督人员应到场,由第三方授权供方在自检合格后可继续转入下道工序,等第三方或监督检验人员到场对该项目的检验结果进行审核认可后补签字认可手续。

37、WPS: 焊接工艺指导书。

38、PQR: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39、SMAW: 焊条电弧焊。

40、SAW: 埋弧焊。

41、GTAW: 钨极气体保护焊。

42、GMAW: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含药芯焊丝电弧焊FCAW)。

43、HAZ: 热影响区。

44、PWHT: 焊后热处理(焊后消氢热处理和焊接中间热处理)。

45、NDE(NDT); 无损探伤(检测)。

46、RT: 射线探伤(分X-RT、γ-RT)。

47、UT: 超声波探伤。

48、MT: 磁粉探伤。

49、PT: 液体渗透剂探伤。

3、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3.1 本公司质量管理方针

科学管理 持续创新 品质优良 用户满意

3.2 本公司质量管理目标

安装改造维修一次交验合格率达96%。

合同实现率 ≥98%

顾客满意率 ≥82%

4、管理职责

4.1总则

本章对企业的经理、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责任工程师的责任和权利、质量保证体系的作用做出规定,以确保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被全体员工所领会,使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得到改进。

经理负责公司的特种设备产品制造、安装、改造及维修的经营、生产、质量的全面管理。经理负责为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配备足够的资源,任命公司质量保证工程师及各专业质控师、责任师,并授予足够的权限。质量保证工程师有充分明确的职责、权力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在处理质量问题上有高于其他部门的权力,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应提出建议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直到质量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质量保证体系的全体质控人员应各行其责,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质量保证工程师经常向经理报告质量体系的运行状况。

4.2 管理承诺

动员全体员工贯彻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质检锅[2003]251号《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 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等国家法规标准的规定,建立和实施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规范管理,加强生产全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并定期组织管理评审,推动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保证向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特种设备产品。

4.3 机构与权责

对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和主要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力作出规定,以确

保质量保证体系各责任人员权责明确,质量保证体系运行高效、稳定、可控。

4.3.1 组织机构

4.3.1.1行政组织机构是企业各主管领导与各职能部门、分工厂(车间)之间相互关系的组织形式:

4.3.1.2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设置特种设备产品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质量体系各质控系统责任人员由安装、改造、维修的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担任;质量保证体系由总经理任命组建,质量保证体系在质保师的领导下设有六个质控系统,分别是:材料质控系统、工艺质控系统、焊接质控系统、无损检测质控系统、安装调试质控系统、最终检验质控系统等。质量保证体系图见附录2。

附录2:质量保证体系图

4.4 责任和权限

4.4.1经理

1) 批准颁发《特种设备质量保证手册》、执行公司《质量手册》所规定的职责;

3) 为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配备足够的资源;

3) 为承担安全质量责任的第一责任人;

4 )任命质量保证工程师及各专业质控师、责任师,并授予足够的权限。

4.4.2 总工程师

1) 执行公司《质量手册》所规定的职责;

2) 支持质保工程师和各专业质控师、责任师开展工作;

3)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焊接工艺指导书(WPS)、焊缝超次返修申请等审批。

4.4.3 质量保证工程师职责

1) 协助公司最高管理者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负责;

2) 负责本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各系统的工作,对各系统工作,按照质量保证手册的规定进行监督和检查;

3) 组织贯彻、执行有关特种设备的法规、标准、技术规定;

4 )严格不合格品控制,建立健全内外质量信息反馈和处理系统;

5) 定期组织质量分析、质量审核,协助组织管理评审工作;

6)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行使质量否决权,保障和支持质量保证体系工作人员的工作,有越级向上级行政主管、安全监察机构反映质量问题的权力和义务;

7) 对质量保证体系的工作人员定期组织教育和培训;

8 )负责制定质量保证手册和管理标准等质量体系文件;

9 )审签产品质量证明书。

4.4.4 各专业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4.4.4.1设计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建立设计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改进和提高工作,定期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汇报工作,并对其负责;

2)参与制(修)订质量体系文件工作,并负责质量控制文件的编制;

3)负责审核设计输入文件;

4)负责审核设计输出文件;

5)负责审核设计验证文件;

6)负责组织设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对设计质量的监督;

7)组织设计质量控制系统的内部审查,参与管理评审。

4.4.4.2材料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特种设备的法规、标准,并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报告工作;

2)参加编制、修订、并负责贯彻《质量保证手册》材料质量控制系统的有关文件;

3)审核材料订货技术条件及材料代用,负责合格供方的资格评审工作;

4)审签材料质量证明书、材料复验报告、材料入库检验报告及产品主要元件使用

材料一览表;

5)监督检查材料系统的质量控制工作;

6)配合人事部门对本系统质量控制责任人员进行培训;

7)对本系统所控制的质量活动出现不符合时,负责组织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

4.4.4.3工艺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建立工艺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改进

和提高工作,定期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汇报工作,并对其负责;

2)参与制(修)订质量体系文件工作,并负责质量控制文件的编制;

3)负责审核工艺规程及工艺守则;

4)审核主要受压零、部件的相关工艺文件;

5)负责组织工艺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对工艺质量的监督;

6)主持工艺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

7)组织工艺质量控制系统的内部审查,参与管理评审。

4.4.4.4 焊接质控责任人(师) 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特种设备的法规、标准,并向

质量保证工程师汇报工作;

2)参加编制、修订、并负责贯彻《质量保证手册》焊接质量控制系统的有关内容

及制度;

3)编审特种设备制造焊接工艺试验方案和焊接工艺评定方案,指导并参加焊接工

艺评定工作,审核焊接工艺指导书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4)负责焊接工艺的审核,保证焊接工艺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指导现场焊接,监督

焊接工艺的贯彻执行,并解决施焊中遇到的焊接技术问题;

5)负责审批一、二次焊缝返修工艺,负责审核焊缝超次返修工艺;

6)负责对本系统的责任人员进行培训,负责对焊工进行技术培训和考试工作;

7)负责焊接材料的管理;

8)负责焊接系统的质量控制工作;

9)衔接并协调焊接质量控制系统与整个特种设备制造质量控制系统的管理工作;

10)负责焊接材料代用批准及其他材料代用的会签工作。

4.4.4.5机械加工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建立机械加工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和运行,

改进和提高工作,定期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汇报工作,并对其负责;

2)参与制(修)订质量体系文件工作,并负责质量控制文件的编制;

3)负责审核工艺规程及工艺守则;

4)审核零、部件的相关工艺文件;

5)负责组织机械加工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对机械加工质量的监督;

6)主持工艺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

7)组织工艺质量控制系统的内部审查,参与管理评审。

4.4.4.6金属结构制造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建立金属结构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和运行,

改进和提高工作,定期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汇报工作,并对其负责;

2)参与制(修)订质量体系文件工作,并负责质量控制文件的编制;

3)负责审核工艺规程及工艺守则;

4)负责金属结构质量的监督;

5)主持工艺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

6)组织金属结构质量控制系统的内部审查,参与管理评审。

4.4.4.7电控系统制作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建立电控系统制作控制系统的建立和运行,

改进和提高工作,定期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汇报工作,并对其负责;

2)参与制(修)订质量体系文件工作,并负责质量控制文件的编制;

3)负责审核工艺规程及工艺守则;

4)负责对电控系统制作质量的监督;

5)组织电控系统制作质量控制系统的内部审查,参与管理评审。

4.4.4.8 热处理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的法规、标准,并向质量

保证工程师报告工作;

2)参加编制、修订、贯彻《质量保证手册》热处理系统的有关内容及制度,保证

本系统质量控制正常运行;

3)审核热处理方案与工艺,并指导实施;

4)审核热处理设备订货技术条件;

5)审核热处理记录及报告,确认热处理效果,审核热处理竣工资料;

6)负责热处理分包方的评价和热处理分包项目的质量控制;

7)对本系统质量控制责任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8)定期组织热处理工作质量分析、质量审核,参与管理评审工作。

4.4.4.9无损检测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对特种设备制造无损检测工作负责;

2)贯彻执行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标准和规范,参加编制、修订并贯彻《特种设备质

量保证手册》无损检测系统的有关内容及制度;

3)监督检查无损检测系统的质量控制工作;

4)组织编写、修订并审核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

5)保证法规、标准和无损检测工艺在使用中的正确实施,有权拒绝受理不按法规、

标准进行的任何检测活动;

6)组织解决无损检测重大技术问题;

7)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提出仪器设备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8)制定和监督执行安全防护措施;

9)负责无损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无损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

10)审核无损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与委托是否相符,抽查无损检测过程和结果是

否符合质量要求,对评级和报告的正确性负责;

11)负责监督、检查射线底片档案的管理工作;

12)检查无损检测前的技术准备,焊缝外观处理情况,对未达到表面质量要求的

焊缝有权制止无损检测;

13)负责对无损检测分包方的评价和分包项目质量控制。

4.4.4.10 安装调试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的法规、标准,并向质量

保证工程师报告工作;

2)参加编制、修订、贯彻《质量保证手册》的安装调试有关内容及制度,保证本

系统质量控制正常运行;

3)审核施工方案与工艺,并指导实施;

4)审核安装记录及报告,审核热安装(改造维修)竣工资料;

5)对本系统质量控制责任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6)定期组安装、改造维修工作质量分析、质量审核,参与管理评审工作。

4.4.4.11最终检验质控责任人(师)职责

1)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主持检验质量控制系统的各项工作,认真贯彻执

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条例、规程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2)组织检验技术人员审查图样和技术文件,编制产品检验工艺(规程),对特殊

专用检具进行设计;

3)对企业生产的产品从原材料入厂验收、仓贮保管发放、工序检验、外购(外协)

检验到成品最终检验,工艺监督检验,技术指导进行控制;

4)对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按质量体系规定的程序组织处理。做到违章违法(如:

持证岗位无证上岗)必究。不合格材料不准投料,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准装配,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行使质量否决权,保障和支持检验人员工作,有越级向质量监督安全监察机构反映产品质量问题的权利和义务;

5)负责审核检验规程和专用检验工艺。负责检验、检测仪器仪表、量具样板的完

好和定期计量鉴定;

6)负责审核产品安全质量技术资料和出厂文件;

7)负责产品关键工序的现场监督检查;

8)负责协助职教部门对质量检验和质量检验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检验技术、质量

控制方面的业务培训;

9)定期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报告检验质量控制系统的工作。

4.4.5车间主任(分厂长)

1)落实质量保证体系资源的配置,支持质保工程师和各专业质控师、责任师开展

工作;

2 执行公司《质量手册》所规定的职责;

3) 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必须服从质保体系人员对产品质量的控制;

4)严格按特种设备质保手册、程序文件、工艺文件规定的要求指挥生产;

5) 对违反作业顺序,违反工艺纪律的作业活动必须制止;

6) 监督检查施工生产现场的文明施工情况,负责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及进度,

监督各工序流转卡的使用情况。

7) 全面协调生产工人、机械设备及材料等生产要素的要求。

4.4.6 其他人员

4.4.6.1焊接工艺员

1) 接受焊接质控工程师的监督指导,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

2) 编制下发焊接工艺卡、一次性返工工艺卡(必要时)和焊材烘焙通知单,并

提供全部焊接见证。

3 )负责向施焊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焊工进行技术指导。

4 )负责产品焊接试板的制做加工和检验过程中的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并收集、

整理产品焊接试板在制做和检验过程中的各项记录、报告,对试板的有效性和资料的完整性负责。

4.4.6.2焊接检验员

1) 接受焊接质控工程师的监督指导,作好焊缝检查工作。

2) 监督检查焊缝质量、检查焊工钢印号,并作好状态标识工作。

3)监督焊缝返工工艺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劝阻,限期改正。

4)及时跟踪焊材使用情况并作记录。

4.4.6.3机械加工检验员

1) 接受机械加工质控工程师的监督指导,作好机械加工检查工作。

2) 监督检查零件、部件质量,并作好状态标识工作。

4.4.6.4金属结构制造检验员

1) 接受金属结构制造质控师的指导,作好金属结构制造检查工作。

2)认真督促施工队伍做好自检记录,负责收集、汇总、工艺施工资料,对其完整

性和正确性负责。

3 )负责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进行技术指导。

4.4.5.5质检员

1)接受最终检验质控工程师的监督指导,编制控制点、停止点质量检查要点。

2) 根据控制点、停止点要求,到现场亲自检查,并记录表卡。

3) 对违反工艺纪律的人员,有权停止其工作。

4) 收集、汇总有关质量记录表卡,交质最终检验质控工程师审核。

5 )当不合格品被发现或被怀疑时,进行核实并填写《不合格品检查记录》,报最

终检验质控工程师及时制止向下道工序流转。在《不合格统计台帐》登记编号。

5、质量体系

5.1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公司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报告。

5.1.1 质量保证手册

质量保证手册是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纲领性文件,由公司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并委托质量保证工程师全权组织本手册的贯彻执行,公司内部与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及职工,必须遵照执行。

5.1.2 程序文件

公司建立了包含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通用及专用工艺规程,作为质量保证手册的支持性文件;这些程序文件对应着质量保证手册中的每一项要求,编写时结合了企业实际情况,并满足国家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

5.1.3 质量记录(报告)

公司特种设备质量记录报告的表格采用标准化、文件化,内容满足特种设备制造的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

5.2 质量计划

5.2.1公司对于重要和特殊产品、需现场组焊的产品或用户有要求时,编写产品质量计划。对一般性产品用作业指导书和工艺卡等作为产品质量计划。

5.2.2 产品质量计划应涵盖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应包括如下内容:

5.2.2.1 产品概况:产品结构特点、设计参数、主要材料及尺寸等;

5.2.2.2 制造前准备:工艺准备、材料、外协件准备及验收、设备机具准备;

5.2.2.3 制造过程主要控制环节:板材下料、焊接方案、总体组装、标记代号、无损检测、热处理等;

5.2.2.4 产品生产控制点设置:检验点(E)、见证点(W)、停止点(H)、审核点(A)等;

5.2.2.5 竣工资料和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工艺流转卡(工艺过程卡)、材料质量证明书、工艺文件、竣工图、产品质量证明书、产品铭牌、监督检验证书等;

5.2.3 产品质量计划内容应详尽,突出要点;现场组焊产品还应明确现场质量控制组织及产品监督检验等内容。

6 、文件和记录控制

6.1 文件控制

6.1.1受控文件的类别确定,包括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外来文件(注)、其他需要控制的文件等;

注:外来文件包括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设计文件鉴定报告,型式试验报告,监督检验报告,分供方产品质量证明文件、资格证明文件等。其中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必须有正式版本。

6.1.2文件的编制、会签、审批、标识、发放、修改、回收,其中外来文件控制还应当有收集、购买、接收等规定;

6.1.3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的相关部门、人员及场所使用的受控文件为有效版本的规定;

6.1.4文件的保管方式、保管设施、保存期限及其销毁的规定。

6.2 记录控制

6.2.1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形成的质量记录的填写、确认、收集、归档、贮存等。

6.2.2记录的保管和保存期限等。

6.2.3质量保证体系实施部门、人员及场所使用相关受控记录表格有效版本的规定。

7、合同控制

7.1合同评审的范围、内容,包括执行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并且形成评审记录并且保存;

7.2合同签订、修改、会签程序等。

8、设计控制

8.1设计输入的内容包括依据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形成设计输

入文件(如设计任务书等);

8.2设计输出,应当形成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计算书、设计图样等),设计文件应当满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要求;

8.3)按照相关规定需要设计验证的,制定设计验证的规定;

8.4设计文件修改的规定;

8.5设计文件由外单位提供时,对外来设计文件控制的规定;

8.6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对设计许可、设计文件鉴定、产品型式试验等有规定时,应当制定相关规定。

9、材料、零部件控制

9.1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包括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明确对分供方实施质量控制的方式和内容(包括对分供方进行评价、选择、重新评价,并编制分供方评价报告,建立合格供方名录等),对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有行政许可规定的分供方,应当对分供方许可资格进行确认;

9.2材料、零部件验收(复验)控制,包括未经验收(复验)或者不合格的材料、零部件不得投入使用等;

9.3材料标识(可追溯性标识)的标识编制、标识方法、位置和标识移植等;

9.4材料、零部件的存放与保管,包括储存场地、分区堆放或分批次(材料炉批)等;

9.5材料、零部件领用和使用控制,包括质量证明文件、牌号、规格、材料炉批号、检验结果的确认,材料领用、切割下料、成型、加工前材料标识的移植及确认,余料、废料的处理等;

9.6材料、零部件代用,包括代用的基本要求及代用范围,代用的审批、代用的检验试验等。

10、作业(工艺)控制

10.1作业(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包括通用或者专用工艺文件制定的条件和原则要求;

10.2作业(工艺)纪律检查,包括工艺纪律检查时间、人员,检查的工序,检查项目、内容等;

10.3工装、模具的管理,包括工装、模具的设计、制作及检验,工装、模具的建档、

标识、保管、定期检验、维修及报废等。

11、焊接控制

11.1焊接人员管理,包括焊接人员培训、资格考核,持证焊接人员的合格项目,持证焊接人员的标识,焊接人员的档案及其考核记录等;

11.2焊接材料控制,包括焊接材料的采购、验收、检验、储存、烘干、发放、使用和回收等;

11.3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和焊接工艺指导书(WPS)控制,包括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相关检验检测报告、工艺评定施焊记录以及焊接工艺评定试样的保存;

11.4焊接工艺评定的项目覆盖特种设备焊接所需要的焊接工艺;

11.5焊接过程控制,包括焊接工艺、产品施焊记录、焊接设备、焊接质量统计以及统计数据分析;

11.6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控制,包括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工艺、焊缝返修次数和焊缝返修审批、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后重新检验检测等;

11.7依据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有产品焊接试板要求时,对产品焊接试板控制,包括焊接试板的数量、制作、焊接方式、标识、热处理、检验检测项目、试样加工、检验试验、焊接试板和试样不合格的处理、试样的保存等。

12、热处理控制

12.1热处理工艺基本要求;

12.2热处理控制,包括所用的热处理设备、测温装置、温度自动记录装置、热处理记录(注明热处理炉号、工件号/产品编号、热处理日期、热处理操作工签字、热处理责任人签字等)和报告的填写、审核确认等;

12.3热处理由分包方承担时,对分包方热处理质量控制,包括对分包方的评价、选择和重新评价,分包方热处理工艺控制,分包方热处理报告、记录(注明热处理炉号、工件号/产品编号、热处理日期、热处理操作工签字、热处理责任人签字等)和报告的审查确认等。

13、无损检测控制

13.1无损检测人员管理,包括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格证书,持证项目的管理,无损检测人员的职责、权限等;

13.2无损检测通用工艺、专用工艺基本要求,包括无损检测方法,依据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等;

13.3无损检测过程控制,包括无损检测方法、数量、比例,不合格部位的检测、扩探比例,评定标准等;

13.4无损检测记录、报告控制,包括无损检测记录、报告的填写、审核、复评、发放,RT底片的保管,UT试块的保管等;

13.5无损检测设备及器材控制;

13.6无损检测工作由分包方承担时,对分包方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包括对分包方资格、范围及人员资格的确认,对分包方的评价、选择、重新评价并且形成评价报告,对分包方的无损检测工艺、无损检测记录和报告的审查和确认等。

14、 检验与试验控制

14.1检验与试验工艺文件基本要求,包括依据、内容、方法等;

14.2过程检验与试验控制,包括前道工序未完成所要求的检验与试验或者必须的检验与试验报告未签发和确认前,不得转入下道工序或放行的规定;

14.3最终检验与试验控制(如出厂检验、竣工验收、调试验收、试运行验收等),包括最终检验与试验前所有的过程检验与试验均已完成,并且检验与试验结论满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

14.4检验与试验条件控制,包括检验与试验场地、环境、温度、介质、设备(装置)、工装、试验载荷、安全防护、试验监督和确认等;

14.5检验与试验状态,如合格、不合格、待检的标识控制;

14.6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有型式试验或其他特殊试验规定时,应当编制型式试验或其他特殊试验控制的规定,包括型式试验项目及其覆盖产品范围、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报告、型式试验结论及其他特殊试验条件、方法、工艺、记录、报告及试验结论等;

14.7检验试验记录和报告控制,包括检验试验的记录、报告的填写、审核和确认等,检验试验记录、报告、样机(试样、试件)的收集、归档、保管的特殊要求等。

15、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控制

15.1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控制,包括采购、验收、操作、维护、使用环境、检定校准、检修、报废等;

15.2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档案管理,包括建立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台帐和档案,质量

证明文件、使用说明书、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校准检定计划,校准检定记录、报告等档案资料;

15.3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状态控制,包括检定校准标识,法定检验要求的设备定期检验的检验报告等。

16、不合格品(项)控制

16.1不合格品(项)的记录、标识、存放、隔离等;

16.2不合格品(项)原因分析、处置及处置后的检验等;

16.3对不合格品(项)所采取纠正措施的制定、审核、批准、实施及其跟踪验证等。

17 质量改进与服务

17.1质量信息控制,包括内、外部质量信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监督检验机构提出的质量问题,质量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处理等;

17.2 顾客满意度

本厂编制了《顾客满意度调查控制程序》,由营销开发科负责收集顾客满意或不满意的信息,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通过信函、面谈等方式收集和利用这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了解本厂的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要求和期望的程度,对需要改进的方面,反馈给认证办,由认证办组织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17.3 内部审核

本厂编制了《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确保以下各阶段按规定执行。

17.3.1 每年年初认证办负责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和体系文件的要求,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17.3.2 计划的制定应考虑:所涉及对象的现状、重要性及其影响,以往审核的结果,对各部门所开展的质量活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同时涵盖部门负责的主要过程,并规定审核采用的方法。

17.3.3 审核的准备

1) 质保工程师负责组织审核组,任命审核组长,审核组成员应与被审核部门

无直接责任关系并具备内审员资格,审核组长应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2) 审核前,审核组长编制《审核实施计划》,组织审核员编制相应的检查表。

17.3.3 审核的实施

1) 首次会议后,审核员根据实施计划和检查表,采用交谈、现场检查等方法

收集客观证据,并记录;

2) 在末次会议中,审核组长根据审核结果宣读《不合格报告》和审核结论,

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确认;

3) 审核组长编写审核报告,经质保工程师批准后发给有关部门,由相关部门

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并实施。审核员负责对实施结果进行跟踪验证。

17.3.4 审核结束,审核组长将全部审核记录交认证办,认证办保管这些记录,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传递给经理,作为管理评审的依据。

17.4对产品一次合格率和返修率进行定期统计、分析,提出具体预防措施等;

17.5用户服务,包括服务计划、实施、验证和报告,以及相关人员职责等。

18、人员培训、考核及其管理

18.1人员培训要求、内容、计划和实施等;

18.2特种设备许可所要求的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18.3特种设备许可所要求的相关人员的管理,包括聘用、借调、调出的管理。

注:本条不包括焊接人员、无损检测人员、理化检验人员,这些人员的培训、考核及其管理在相关条中规定。

19、整机安装、调试

19.1 总则

为使公司从事特种设备的整机安装、改造、维修调试过程控制环节,制订了《安装、改造、维修调试控制程序》,以保证机电类特种设备整机安装调试的质量。

19.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机电类特种设备整机安装调试。

19.3 职责

整机安装调试质量实行安装调试质控责任师负责制,负责机电类特种设备整机安装调试质量控制系统的控制和改进,接受监督检验,并定期向质保工程师汇报整机安装调试质量控制系统的工作。

19.4 质量活动及控制

19.4.1遵循《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等国家法规标准的规定。

19.4.2 接受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验。

19.4.3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作业指导书进行。

20、管理评审

20.1总则

管理评审是对本公司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活动,本公司已编制了《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对本公司的管理评审进行控制。

20.1.1 经理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主持管理评审,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0.1.2 管理评审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以下方面作出评价:

1) 适宜性:质量管理体系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

2) 充分性: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过程) 满足产品要求的能力;

3) 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结果实现质量目标的程度;

4) 变更的需要:为确保适宜、充分和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方针、目

标是否需要作必要的更改。

20.1.3 质检科负责对管理评审的记录予以保持。

20.2 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1) 审核的结果;

2) 顾客的反馈;

3)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4)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5)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6)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7) 改进的建议。

20.3 管理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着重于对存在问题特别是潜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包括:

1)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有效性的改进;

2)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改进;

3) 资源需求的改进。

21 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

21.1接受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

21.2接受监督检验,包括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实施监督检验的要求时,制定接受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的规定,明确专人负责与监督检验人员的工作联系,提供监督检验工作的条件,对监督检验机构提出的《监检工作联络单》、《监检意见通知书》的处理内容等;

21.3做好特种设备许可证管理,包括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特种设备许可情况(如名称、地点、质量保证体系)发生变更、变化时,及时办理变更申请和备案的规定,特种设备许可证及许可标志管理规定,特种设备许可证的换证的要求等。

21.4提供相关信息,包括按照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机构和社会提供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设备及其过程的相关信息,以及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设备的情况等。


相关文章

  • 电梯公司质量手册
  • 目 录 0手册目录-----------------------------------------------------------01 0.1批准页------------------------------------------- ...查看


  •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鉴定评审指南
  •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鉴定 评审指南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2009年03月01日 标准分享网 www.bzfxw.com 免费下载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鉴定评审指南 文件编号:PS-QW03-2 目 录 1 引言....... ...查看


  • 气瓶检验站质量管理手册
  • 质 量 管 理 手 册 编制: 审核: 签发人: 单位名称:发布日期: 2015.12.22 实施日期:2015.12.22 目 录 <质量管理手册>修改记录 <质量管理手册>颁布令 安全质量的方针和目标 服务承诺 ...查看


  • 质量改进与服务控制程序
  • 为建立特种设备产品的质量信息系统和内部质量审核制度,对产品进行持续有效的质量改进,对服务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服务让顾客满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在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中质量改进与服务的控制 3. 职责 3.1 各部门 3.1 ...查看


  • 气瓶充装质量手册范本
  • 质 量 管 理 手 册 成都新炬化工有限公司 编号:XJ-A-2009 质量管理手册 (B版) 发放号: 受控标识: 持有者: 成都新炬化工有限公司 发布 编制: 马翠莲 罗本珍 黄荣友 李选坤 庄道成 余文炎 杨 福 夏祖东 审核: 批准 ...查看


  • 特种设备许可质量体系
  • 前 言 2006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 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 特检中心)下达起草任务.中国特检中心组织成立了起草组,在总结了近几年特 种设备许可鉴 ...查看


  • 特种设备质量保证手册
  • 德信诚培训网 电梯特种设备质量保证手册 目 录 0.1 质量保证手册更改记录 0.2 质量保证手册颁布令 0.3 任命书 0.4 公司简介 0.5 质量手册 1 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术语和略语 3 质量保证体系 4 质量保证方针和目 ...查看


  • 起重机械质量保证手册(内容)
  • 目录 公 司 简 介 ............................................................................................................. ...查看


  • 法制宣传月总结
  • 华亭县质监局法治宣传月总结 2014年是六五普法终期验收的关键年,按照县依法治县办的总体要求,华亭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以提高整体素质,增强法制观念,改进工作作风,促进依法行政为目标,紧紧围绕局中心工作,认真开展政法宣教.教育培训,全面推动法制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