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实录

《陋室铭》教学实录

该课获2007年吉林省教学新秀课堂教学大赛教学成果一等奖

高艳华

(课件展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师:我请一位同学在配乐声中把这首诗读一遍,谁愿意? (一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其他学生附和。)

师:读得很好,同学们已经知道此诗是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后由和州(今安徽和县)返回洛阳时写给白居易的答谢诗。但是大家知不知道他还有一篇“铭”就写在被贬和州之时? 生(众):《陋室铭》。

师: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陋室铭》。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的题目“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应该比较好理解吧?是什么意思? 生1:简陋的房子。

师:很好,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呢?

生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师:看来这位同学注意到书上的注释了,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标记。(生在书上做标记。)

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 (生介绍刘禹锡。)

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陋室铭》的?

(生介绍写作背景。)

师:这两位同学介绍得很好,看得出来预习很到位。现在我来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在文章上标注生字字音以及句子的停顿。(师背诵全文。生热烈鼓掌。)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文中出现的生字写到黑板上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

(生把“馨”、“苔”、“牍”、“鸿”、“儒”“、蜀”写上并标注读音。)

师:文贵在读,读好才能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现在大家看大屏幕,看看怎样读才能读出韵味。(课件展示。) 朗读指导:

①铭是韵文,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②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文章主要内容。

③“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

④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虚写的文字(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应读得轻一点,才有韵味。

⑤“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气读最后两句。师:现在同学们根据朗读指导练习读课文,两分钟后我请同学读。(生认认真真地练习。)

师:好,现在我请同学读,检查大家刚才是否按照朗读指导练习了,

其他同学认真听。谁愿意试一试?(3名学生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这几位同学字音读得很准,停顿也很到位,并且读出了韵味。好,现在我请同学齐读课文。(课件展示文章内容及相关画面和文字。生读完后,师鼓掌。)

师:现在全班再来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是越来越好了,那么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发现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么规律吗? 生1:有些字很押韵。 师:能具体找出是哪些字吗?

生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师:稍微细心一点的学生应该还注意到,这些字都在第几句的后面?

生(杂):二句、四句、六句„„

师:也就是说都在偶句的韵脚上押韵,这也是前面我们所讲到的“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了解了“铭”这种文体特征之后,我们还应注意下列这些重点词的意思。 (课件展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长到。入:映入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

师:现在请同学们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准备提问。

(师指导学生逐句翻译,然后生提问。)

生1:丝竹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我觉得没有什么扰乱的,他后面不是自己也在弹琴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里面的“奏乐”实际是朝廷的统治阶级每日沉溺于歌舞升平的靡靡之音中,所以说这种声音对于像刘禹锡那种文人来说是很嘈杂的。对于这个问题其他同学还有疑问吗? 生(众):没有了。

生2:文章前面极力描写陋室,为什么在结尾说“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师:好,这个问题有没有同学可以帮他解答? 生3:引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

师:对,但老师要强调的是这句话是个典故,出自《论语·子罕》: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自己就是和孔子一样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傲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弄懂了吗?(生点头。)还有疑问吗? 生(众):没有了。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文

章,看看第一个问题,《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课件展示题目。)

生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师:能不看书上的注解,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居住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师:这八个字当中哪两个字最关键? 生2“:德馨”。

师:那么文中是如何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

生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是以山水作比喻引出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

师:对,作者在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

师:那么陋室是如何的简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其简陋的?

(课件展示题目以及相关的三组文字和画面。)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从这句话可知“陋室”简陋,环境荒凉冷落。

师: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以动写静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渲染了环境的清幽,流露出主人的喜悦之情。

生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表明交往的都是博学的人。

生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陋室里可以抚琴调弦、展卷读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师:对,经过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了,作者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师: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生5: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说明 “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师:学到这里,哪位同学可以背诵《陋室铭》?(3名学生背诵。) 师:很不错。不过要注意在背诵的过程当中也要注意到句子的停顿。之前我们品读赏析了文章,现在请同学们谈谈学过此文后你的感悟。

生1:君子德馨愤写陋室铭,小人妒贤祸害刘禹锡。

师:很好,这位同学将自己的见解与时代背景结合得很好。其他同学还有感悟吗?

生2:文章先用山水起兴,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生3: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生4:《陋室铭》最后点题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呀,“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让我感悟到,人的生活当然需要物质基础,但人的生活更需要精神支撑,当一个人精神生活充实时,物质生活的欠缺也就不会显得那么不堪忍受了。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谈了内容和主题方面的感悟,其他同学能不能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学习《陋室铭》的现实意义?

生1: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虽然丰富了,但是,如果人们不加强自我道德的修养,社会风气日益腐败,那么人类的文明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生2: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上必须养成勤俭的习惯,否则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就做不到“出淤泥而不染”,学生之间攀比之风也会日益严重。

生3:志存高远,勤修立身之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为人处世的根本要求,也是今天我国事业兴旺发达的现实需要。

师:刚才这名同学是结合我国事业兴旺发达的现实需要来谈的。我想你们能不能结合这篇文章的学习给当今的领导者提点建议呢? 生1(情绪激动):我送给他们十六个字:“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全班学生热烈鼓掌。)

师:前边这几位同学谈得都很好,感悟也很深刻,并能以古推今,从文中悟到修德做人的道理。《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文辞蕴藉、语言精辟。我们不但感受到作者坦荡乐观、洁身自好的文人情怀,而且品味到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确实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作者不慕荣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是值得我们所有人终身学习的。好,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课件展示托物言志的定义。)

师: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作者不慕名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那么这篇文章中所托的“物”和所言的“志”分别是什么?

生(众):“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师:应该说“志”指的是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将我们刚才研讨的情况总结 起来,大致如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 陋 室 铭 刘禹锡

景———幽雅

陋室 人———儒雅 不陋(德馨)

事———高雅 物 志

师(总结):《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种通过对物的描绘,形容其特征,以表达出心志和情趣的托物言志的方法。前边我们谈了感悟,学习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现在老师给你们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仿写《陋室铭》。

(生神情专注,认真写作。)

师:现在我请同学来朗读你的作品,谁先来?(生频频举手,争抢发言。)

生1:《师徒铭》———师不在老,博学则名。 徒不在敏,努力则灵。 斯是教室,惟吾学兴。柳树映门绿,阳光入窗明。谈笑皆鸿儒,往来非白丁。可以弹钢琴,阅心经。无

叮嘱之乱耳,无生计之劳形。江南进油高,江北上职校。师长云:何差之有?(注:油高:吉林油田高中。职校:松原市职业技术学校。)

生2:《学习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中游则灵。斯自习课,独我闲情。纸条传得快,手脚动得勤。琢磨玩花样,寻思看电影。无父母之念叨,无师长之提醒。虽非篮球场,堪比台球厅。心里云:混张文凭。(两名学生都用诙谐幽默的语调读,引得同学哄堂大笑。)

师:由于时间关系就展示到这里,虽然作品的价值不是很高,但足以说明你们已经掌握了“铭”这种文体,也学会了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

师:现在老师送给你们四句话,作为对你们今天表现的奖赏:滴水瓣花总关情,赏读之中修品行,吟诵涵泳抒感动,仿写文中吐心声。(师生共同鼓掌。)

师:这篇文章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合上书,让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背诵《陋室铭》,重新回味它的意境隽永与韵味深长吧!(师生齐背。) 师:下课。

《陋室铭》教学实录

该课获2007年吉林省教学新秀课堂教学大赛教学成果一等奖

高艳华

(课件展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师:我请一位同学在配乐声中把这首诗读一遍,谁愿意? (一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其他学生附和。)

师:读得很好,同学们已经知道此诗是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后由和州(今安徽和县)返回洛阳时写给白居易的答谢诗。但是大家知不知道他还有一篇“铭”就写在被贬和州之时? 生(众):《陋室铭》。

师: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陋室铭》。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的题目“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应该比较好理解吧?是什么意思? 生1:简陋的房子。

师:很好,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呢?

生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师:看来这位同学注意到书上的注释了,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标记。(生在书上做标记。)

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 (生介绍刘禹锡。)

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陋室铭》的?

(生介绍写作背景。)

师:这两位同学介绍得很好,看得出来预习很到位。现在我来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在文章上标注生字字音以及句子的停顿。(师背诵全文。生热烈鼓掌。)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文中出现的生字写到黑板上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

(生把“馨”、“苔”、“牍”、“鸿”、“儒”“、蜀”写上并标注读音。)

师:文贵在读,读好才能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现在大家看大屏幕,看看怎样读才能读出韵味。(课件展示。) 朗读指导:

①铭是韵文,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②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文章主要内容。

③“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

④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虚写的文字(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应读得轻一点,才有韵味。

⑤“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气读最后两句。师:现在同学们根据朗读指导练习读课文,两分钟后我请同学读。(生认认真真地练习。)

师:好,现在我请同学读,检查大家刚才是否按照朗读指导练习了,

其他同学认真听。谁愿意试一试?(3名学生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这几位同学字音读得很准,停顿也很到位,并且读出了韵味。好,现在我请同学齐读课文。(课件展示文章内容及相关画面和文字。生读完后,师鼓掌。)

师:现在全班再来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是越来越好了,那么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发现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么规律吗? 生1:有些字很押韵。 师:能具体找出是哪些字吗?

生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师:稍微细心一点的学生应该还注意到,这些字都在第几句的后面?

生(杂):二句、四句、六句„„

师:也就是说都在偶句的韵脚上押韵,这也是前面我们所讲到的“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了解了“铭”这种文体特征之后,我们还应注意下列这些重点词的意思。 (课件展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长到。入:映入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

师:现在请同学们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准备提问。

(师指导学生逐句翻译,然后生提问。)

生1:丝竹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我觉得没有什么扰乱的,他后面不是自己也在弹琴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里面的“奏乐”实际是朝廷的统治阶级每日沉溺于歌舞升平的靡靡之音中,所以说这种声音对于像刘禹锡那种文人来说是很嘈杂的。对于这个问题其他同学还有疑问吗? 生(众):没有了。

生2:文章前面极力描写陋室,为什么在结尾说“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师:好,这个问题有没有同学可以帮他解答? 生3:引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

师:对,但老师要强调的是这句话是个典故,出自《论语·子罕》: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自己就是和孔子一样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傲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弄懂了吗?(生点头。)还有疑问吗? 生(众):没有了。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文

章,看看第一个问题,《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课件展示题目。)

生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师:能不看书上的注解,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居住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师:这八个字当中哪两个字最关键? 生2“:德馨”。

师:那么文中是如何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

生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是以山水作比喻引出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

师:对,作者在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

师:那么陋室是如何的简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其简陋的?

(课件展示题目以及相关的三组文字和画面。)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从这句话可知“陋室”简陋,环境荒凉冷落。

师: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以动写静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渲染了环境的清幽,流露出主人的喜悦之情。

生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表明交往的都是博学的人。

生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陋室里可以抚琴调弦、展卷读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师:对,经过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了,作者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师: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生5: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说明 “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师:学到这里,哪位同学可以背诵《陋室铭》?(3名学生背诵。) 师:很不错。不过要注意在背诵的过程当中也要注意到句子的停顿。之前我们品读赏析了文章,现在请同学们谈谈学过此文后你的感悟。

生1:君子德馨愤写陋室铭,小人妒贤祸害刘禹锡。

师:很好,这位同学将自己的见解与时代背景结合得很好。其他同学还有感悟吗?

生2:文章先用山水起兴,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生3: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生4:《陋室铭》最后点题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呀,“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让我感悟到,人的生活当然需要物质基础,但人的生活更需要精神支撑,当一个人精神生活充实时,物质生活的欠缺也就不会显得那么不堪忍受了。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谈了内容和主题方面的感悟,其他同学能不能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学习《陋室铭》的现实意义?

生1: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虽然丰富了,但是,如果人们不加强自我道德的修养,社会风气日益腐败,那么人类的文明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生2: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上必须养成勤俭的习惯,否则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就做不到“出淤泥而不染”,学生之间攀比之风也会日益严重。

生3:志存高远,勤修立身之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为人处世的根本要求,也是今天我国事业兴旺发达的现实需要。

师:刚才这名同学是结合我国事业兴旺发达的现实需要来谈的。我想你们能不能结合这篇文章的学习给当今的领导者提点建议呢? 生1(情绪激动):我送给他们十六个字:“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全班学生热烈鼓掌。)

师:前边这几位同学谈得都很好,感悟也很深刻,并能以古推今,从文中悟到修德做人的道理。《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文辞蕴藉、语言精辟。我们不但感受到作者坦荡乐观、洁身自好的文人情怀,而且品味到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确实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作者不慕荣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是值得我们所有人终身学习的。好,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课件展示托物言志的定义。)

师: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作者不慕名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那么这篇文章中所托的“物”和所言的“志”分别是什么?

生(众):“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师:应该说“志”指的是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将我们刚才研讨的情况总结 起来,大致如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 陋 室 铭 刘禹锡

景———幽雅

陋室 人———儒雅 不陋(德馨)

事———高雅 物 志

师(总结):《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种通过对物的描绘,形容其特征,以表达出心志和情趣的托物言志的方法。前边我们谈了感悟,学习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现在老师给你们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仿写《陋室铭》。

(生神情专注,认真写作。)

师:现在我请同学来朗读你的作品,谁先来?(生频频举手,争抢发言。)

生1:《师徒铭》———师不在老,博学则名。 徒不在敏,努力则灵。 斯是教室,惟吾学兴。柳树映门绿,阳光入窗明。谈笑皆鸿儒,往来非白丁。可以弹钢琴,阅心经。无

叮嘱之乱耳,无生计之劳形。江南进油高,江北上职校。师长云:何差之有?(注:油高:吉林油田高中。职校:松原市职业技术学校。)

生2:《学习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中游则灵。斯自习课,独我闲情。纸条传得快,手脚动得勤。琢磨玩花样,寻思看电影。无父母之念叨,无师长之提醒。虽非篮球场,堪比台球厅。心里云:混张文凭。(两名学生都用诙谐幽默的语调读,引得同学哄堂大笑。)

师:由于时间关系就展示到这里,虽然作品的价值不是很高,但足以说明你们已经掌握了“铭”这种文体,也学会了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

师:现在老师送给你们四句话,作为对你们今天表现的奖赏:滴水瓣花总关情,赏读之中修品行,吟诵涵泳抒感动,仿写文中吐心声。(师生共同鼓掌。)

师:这篇文章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合上书,让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背诵《陋室铭》,重新回味它的意境隽永与韵味深长吧!(师生齐背。) 师:下课。


相关文章

  • 陋室铭课堂实录(陈诚)
  • 八上 <陋室铭>课堂实录(陈诚) [关 键 词]人文精神.想像 全部的人类历史是什么?它们不就是那种有关天才将其无限的渴望,以巨大的能量,不断输入人体的记录吗?(爱默生<自然的方式>) --题记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查看


  • 语文:第26课[陋室铭]课堂实录(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 <陋室铭>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 ...查看


  • 李卫东[陋室铭]课堂实录
  • 李卫东<陋室铭>课堂实录 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这是清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用的文章读本,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用"观止"作书名,表明编者的态 ...查看


  • [项脊轩志]教学实录 1
  • <项脊轩志>教学实录 作者:曹朱龙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年第12期 导入-- 师:古人常说"人生四大喜事",指的是哪四大喜事啊? 生:"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 ...查看


  • 八上第五单元习题
  • 八年级第五单元习题精选 <桃花源记> (一)2008年吉林省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问题: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查看


  • 项脊轩志教学实录
  • 项脊轩志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归有光,识记文言基本知识点. 2. 学习本文写作方法: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用不事雕琢.清新淡雅.不着任何色彩的白描手法撷取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描绘人物. 3. 了解本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的特点. ...查看


  •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
  • 一.导入课文 老师:今天在讲课之前我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喜欢花吗? 学生一起回答:喜欢. 老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既然同学们都喜欢花,那么有没有一种花让你特别喜欢,也就是喜爱,除了它的外在美,你能否在它的身上找到某种品质或精神? 生1 ...查看


  •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
  •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 时间:2004年11月6日下午15:25-16:10 学生:广州执信中学高一学生 执教者:执信中学曾湖仙老师 听课者:中南六省各地教师1300余人 教学目标 : 1.翻译全文,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 ...查看


  • _人物外貌描写_教学实录
  • 课堂 本版编辑/佩兰 ◆获奖课例 <人物外貌描写> 教学实录 (贵阳市第七中学,贵州贵阳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互相认识师: 一下.我姓周,是贵阳市第七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今天,很高兴能为大家上这堂课!好,下面让我来认识一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