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次月考
姓名 班级 得分:
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在方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微笑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种不会diāo xiè的花朵。无论生活多么匆忙,多么疲倦,我都会找个理由,让自己深深微笑。这就是微笑的zhēn dì。
)2分
A.他是计算机专家,又精通英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不耻下问,虚心向他求教。 B.小说不仅故事曲折生动,而且字里行间充满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 C.环保工程实施以来,江河日下,清澈见底,水生动物、植物也多了起来。 D.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取得应有的成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母亲河,是因为这些河流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是区域文化的摇篮。
B.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只是“授人以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鱼”。
C.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D.后期桐城派,主要是指出自吴汝纶门下,活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桐城义法相号召的古文创作。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 (1)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
孤雁中那一句写出失群者的心情,显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 。 (2),品流应得近山鸡。
(3)《鹧鸪》中“, ”两句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叫声悲戚,令人垂泪。
(4)周敦颐《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6分)
⑴“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这是毛泽东同志写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诗中所用的典故出自《西游记》里 的情节,《西游记》是明朝著名小说家 _____ 创作的。(2分) ⑵鲁迅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下面这段文字写的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什么磨难?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人情世故”?(4分)
这妖精是牛魔王的儿子,我与他父亲相识,若论将起来,还是他老叔哩,他怎敢害我师父?我们趁早去来。 磨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情世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荷文化,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荷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你也乐在其中: ⑴【活动一】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里准备张贴一些对联,请以“新竹虚心风霜难侵”为上联,要求用括号内的
字(泥、沾、多、荷、夏、丝、污、不)对出下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活动二】《本草纲目•莲藕》云:“藕实,即莲子,八九月采黑坚如石者,干捣破之。”陈基君《住耶溪南》有这样的诗句:“君爱莲有花,我爱莲有实。”你爱莲什么呢?请结合实际具体谈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活动三】小明曾是班上的好同学,但最近他怕苦畏难,一心想着玩,上课打瞌睡,作业要么抄,要么瞎做,成绩急剧下降,父母教育他时,他振振有词地说:“我同桌也是这样,我是受他的影响。”马上就要升入初三了,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请你用荷专题学到的相关知识劝说他,让他迅速走上正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阅读王晓雨的《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节选),完成下列试题。(10分)
①针鼹和刺猬最大的不同是针鼹有锐利的爪子,善于掘土。它后腿上的爪子很长,也可用于打扫整理自身表皮,这种本领远非亚洲的刺猬可比。
②如刺猬一样把身体蜷成一团,像一个球,然后静候敌人不耐烦地走开,这种“消极”本领,针鼹虽然也具备,并且运用,但针鼹的“绝活”是掘洞逃跑。针鼹的爪子十分厉害,像人手又有点像鸡爪,挖土速度快,且比较深,一口气可挖 1.5 米左右。其速度之快不要说刺猬,野兔不及,就是用现代人的工具甚至机器也未必能赶上它。中国的穿山甲也不是它的对手。A
③当你在灌木丛中发现一只黄澄澄的针鼹,在慢悠悠地爬着,你呼喊着同伴,朝它走去。可就在这几秒钟之间,你的眼皮底下,针鼹不见了!哪怕是一片草地,甚至一片沙地,刹那间它也能在你眼前消失,只在地表上留下一个堆有浮土的洞口。
④B 它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澳大利亚每年许多民房被白蚁毁掉,农民们喜欢可爱的小针鼹自然亦有这一因素在内。
⑤C 针鼹长着一支管状的长嘴,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据估计, 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D
⑥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它的口鼻可以发现、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敏捷地捕捉食物。晚上它睡在灌木丛中的土地里,空凹的原木中,石头缝里,甚至野兔和袋熊的洞穴中,因为这些动物均奈何它不得。当然,它也不去争夺别人的食物。它冬季蛰伏,在高山地区蛰伏时间甚至长达28周。在这段时间里,它动作、反应都十分迟钝。其实,澳大利亚的冬季并不冷,更无冰天雪地,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的气温还有零上15摄氏度呢。在春天的开头几天出洞找食的针鼹动作较迟缓,出来次数较多。针鼹走动速度较慢,如滚动状,但奇怪的是,它能游泳,像刺毛球一般漂在水上,样子十分逗人。
【注】针鼹(yǎn):哺乳动物,毛黑褐色,嘴尖,眼小。通称鼹鼠。 7.“当然,挖洞不是针鼹的主要职责。”这句话应该放在 A、B、C、D 中的哪一处?这句话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针鼹的主要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⑴选文第②段只运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2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文第⑤段划线句 中加点词“据估计”可以删去,不影响句意的表达。(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学会“拐弯”》一文,完成试题。(12分) ①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6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央视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有一个好心态。”主持人开玩笑地说 :“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概括和百年人生的智慧,也是对人们的忠告。 ②历史像一辆在弯弯曲曲路上行进的车子,每个人都是坐在车上的乘客。车子拐弯了,不随着车子拐弯的人,就有掉下去的危险。斯大林对此说得更形象:“每当历史的车子在转弯时,总会有人从车子上掉下来。”原因就是这
些人没有适应车子的转弯而主动转弯。爱因斯坦说:“人的最高本领是能够主动适应客观条件。”适应,用通俗的
话说,就是会“拐弯”。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人只有主动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适应客
观条件“拐弯”,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③俗话说,人生在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这个“拐弯”,不是放弃,不是退出,而是在迂回中窥测前进的
方向,在困难中发现有利的因素,在审时度势后作出理智的选择。“文革”时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被勒令守楼和
听电话。一般人会觉得这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认为这是难得的好时光,便利用这3年“好时光”,翻译了
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④有人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左边是向下的趋势,但到底部终止了,转为向上。这是形退实进,是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做一件事有时也是如此,本来以为走到了失
败的境地,换一种角度去思考,你会突然发现其实正好走向另一成功的途径。伊朗建德黑兰皇宫时,设计者原打
算把镜子镶嵌在墙面上的。当镜子从国外运抵工地后却被打破了,他们就大胆创新,将这些碎片镶嵌到墙壁和天
花板上。于是,天花板和四壁看上去就像由一颗颗璀璨夺目的“钻石”镶嵌而成,德黑兰皇宫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马赛克建筑。
⑤可见,人生天地间,学会“拐弯”是极为要紧的事。学会“拐弯”,不仅需要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需要化解
困难的大智慧。
10.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1.文章第②—④段具体阐述了怎样做才能学会“拐弯”,请逐段简要概括。(2分)
1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有人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左边一半代表向下,右边一半代表向上;左边是向下的趋势,但到底部终止
了,转为向上。 (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有什么好处?)
⑵学会“拐弯”,不仅需要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需要化解困难的大智慧。(句中加点的“不仅”、“更”为什么不能删去?)
13.文章第③段说:“人生处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请结合你的一次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4.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郑谷的《鹧鸪》一诗。(6分)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诗歌中用景物和典故来渲染凄迷伤感环境气氛的句子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说说颈联的表达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诗歌借鹧鸪啼声的悲切抒写了怎样的情感?(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黔之驴》一文。(12分) 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
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5.解释下列加粗的字。(2分) ①益习其声( ) ②驴不胜怒,蹄之( ) 16.翻译句子。(4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译 : 17.请你找出与本文有关的成语(3分)
18.读了这篇柳宗元的《黔之驴》寓言,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四.作文30分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抓住它的特点,用明白、生动的语言,介绍给别人。 500字
七 年 级下册第三次 语 文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1.凋谢 真谛 2.D 3.A 4.略 5.略
6、⑴夏荷多丝污泥不沾。(2分)
⑵示例:我爱莲藕,且 不谈它的美味,藕芽儿穿透青泥碧水,劲挺起翡翠一般的花梗,托起红花碧叶的刚强精神,激励着我战胜生活中的重重困难。(3分) ⑶称呼、理由(从不受环境的影响和先苦后甜谈)、语气委婉等。(3分,一点一分) 7.B过渡(承上启下,启下)
8、针鼹的主要特点:有锐利的爪子,善于掘土;喜食蚁;冬季蛰伏;能游泳等。 9、⑴除了运用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作比较。(2分)
⑵“据估计”表示数目不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而准确性,不能删去。(2分)
10、①引出议论的话题(论点),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作为论据,论证学会“拐弯”的重要性。(2分,任两点, 意思对即可)
11、⑴顺应潮流,主动适应。⑵审时度势,理智选择。⑶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大胆创新。(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2、⑴形象传神地揭示了“拐弯”的意义——“拐弯”是形退实进,是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2分) ⑵作者强调的是:就学会“拐弯”而言,“化解困难的大智慧”比“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重要。删去“不仅”和“更”,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这两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2分,意思对即可) 13.(意思对即可)
14、⑴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1分)
⑵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的哀怨,感动人心。(3分)
⑶借鹧鸪啼声的悲切,抒写了游子的乡愁旅思。(2分)
15.逐渐 用蹄子踢 16略
17庞然大物 黔驴技穷 黔驴之技 18.略
七年级下册第三次月考
姓名 班级 得分:
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在方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微笑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种不会diāo xiè的花朵。无论生活多么匆忙,多么疲倦,我都会找个理由,让自己深深微笑。这就是微笑的zhēn dì。
)2分
A.他是计算机专家,又精通英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不耻下问,虚心向他求教。 B.小说不仅故事曲折生动,而且字里行间充满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 C.环保工程实施以来,江河日下,清澈见底,水生动物、植物也多了起来。 D.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取得应有的成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母亲河,是因为这些河流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是区域文化的摇篮。
B.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只是“授人以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鱼”。
C.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D.后期桐城派,主要是指出自吴汝纶门下,活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桐城义法相号召的古文创作。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 (1)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
孤雁中那一句写出失群者的心情,显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 。 (2),品流应得近山鸡。
(3)《鹧鸪》中“, ”两句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叫声悲戚,令人垂泪。
(4)周敦颐《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6分)
⑴“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这是毛泽东同志写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诗中所用的典故出自《西游记》里 的情节,《西游记》是明朝著名小说家 _____ 创作的。(2分) ⑵鲁迅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下面这段文字写的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什么磨难?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人情世故”?(4分)
这妖精是牛魔王的儿子,我与他父亲相识,若论将起来,还是他老叔哩,他怎敢害我师父?我们趁早去来。 磨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情世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荷文化,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荷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你也乐在其中: ⑴【活动一】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里准备张贴一些对联,请以“新竹虚心风霜难侵”为上联,要求用括号内的
字(泥、沾、多、荷、夏、丝、污、不)对出下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活动二】《本草纲目•莲藕》云:“藕实,即莲子,八九月采黑坚如石者,干捣破之。”陈基君《住耶溪南》有这样的诗句:“君爱莲有花,我爱莲有实。”你爱莲什么呢?请结合实际具体谈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活动三】小明曾是班上的好同学,但最近他怕苦畏难,一心想着玩,上课打瞌睡,作业要么抄,要么瞎做,成绩急剧下降,父母教育他时,他振振有词地说:“我同桌也是这样,我是受他的影响。”马上就要升入初三了,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请你用荷专题学到的相关知识劝说他,让他迅速走上正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阅读王晓雨的《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节选),完成下列试题。(10分)
①针鼹和刺猬最大的不同是针鼹有锐利的爪子,善于掘土。它后腿上的爪子很长,也可用于打扫整理自身表皮,这种本领远非亚洲的刺猬可比。
②如刺猬一样把身体蜷成一团,像一个球,然后静候敌人不耐烦地走开,这种“消极”本领,针鼹虽然也具备,并且运用,但针鼹的“绝活”是掘洞逃跑。针鼹的爪子十分厉害,像人手又有点像鸡爪,挖土速度快,且比较深,一口气可挖 1.5 米左右。其速度之快不要说刺猬,野兔不及,就是用现代人的工具甚至机器也未必能赶上它。中国的穿山甲也不是它的对手。A
③当你在灌木丛中发现一只黄澄澄的针鼹,在慢悠悠地爬着,你呼喊着同伴,朝它走去。可就在这几秒钟之间,你的眼皮底下,针鼹不见了!哪怕是一片草地,甚至一片沙地,刹那间它也能在你眼前消失,只在地表上留下一个堆有浮土的洞口。
④B 它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澳大利亚每年许多民房被白蚁毁掉,农民们喜欢可爱的小针鼹自然亦有这一因素在内。
⑤C 针鼹长着一支管状的长嘴,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据估计, 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D
⑥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它的口鼻可以发现、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敏捷地捕捉食物。晚上它睡在灌木丛中的土地里,空凹的原木中,石头缝里,甚至野兔和袋熊的洞穴中,因为这些动物均奈何它不得。当然,它也不去争夺别人的食物。它冬季蛰伏,在高山地区蛰伏时间甚至长达28周。在这段时间里,它动作、反应都十分迟钝。其实,澳大利亚的冬季并不冷,更无冰天雪地,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的气温还有零上15摄氏度呢。在春天的开头几天出洞找食的针鼹动作较迟缓,出来次数较多。针鼹走动速度较慢,如滚动状,但奇怪的是,它能游泳,像刺毛球一般漂在水上,样子十分逗人。
【注】针鼹(yǎn):哺乳动物,毛黑褐色,嘴尖,眼小。通称鼹鼠。 7.“当然,挖洞不是针鼹的主要职责。”这句话应该放在 A、B、C、D 中的哪一处?这句话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针鼹的主要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⑴选文第②段只运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2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文第⑤段划线句 中加点词“据估计”可以删去,不影响句意的表达。(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学会“拐弯”》一文,完成试题。(12分) ①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6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央视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有一个好心态。”主持人开玩笑地说 :“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概括和百年人生的智慧,也是对人们的忠告。 ②历史像一辆在弯弯曲曲路上行进的车子,每个人都是坐在车上的乘客。车子拐弯了,不随着车子拐弯的人,就有掉下去的危险。斯大林对此说得更形象:“每当历史的车子在转弯时,总会有人从车子上掉下来。”原因就是这
些人没有适应车子的转弯而主动转弯。爱因斯坦说:“人的最高本领是能够主动适应客观条件。”适应,用通俗的
话说,就是会“拐弯”。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人只有主动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适应客
观条件“拐弯”,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③俗话说,人生在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这个“拐弯”,不是放弃,不是退出,而是在迂回中窥测前进的
方向,在困难中发现有利的因素,在审时度势后作出理智的选择。“文革”时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被勒令守楼和
听电话。一般人会觉得这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认为这是难得的好时光,便利用这3年“好时光”,翻译了
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④有人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左边是向下的趋势,但到底部终止了,转为向上。这是形退实进,是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做一件事有时也是如此,本来以为走到了失
败的境地,换一种角度去思考,你会突然发现其实正好走向另一成功的途径。伊朗建德黑兰皇宫时,设计者原打
算把镜子镶嵌在墙面上的。当镜子从国外运抵工地后却被打破了,他们就大胆创新,将这些碎片镶嵌到墙壁和天
花板上。于是,天花板和四壁看上去就像由一颗颗璀璨夺目的“钻石”镶嵌而成,德黑兰皇宫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马赛克建筑。
⑤可见,人生天地间,学会“拐弯”是极为要紧的事。学会“拐弯”,不仅需要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需要化解
困难的大智慧。
10.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1.文章第②—④段具体阐述了怎样做才能学会“拐弯”,请逐段简要概括。(2分)
1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有人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左边一半代表向下,右边一半代表向上;左边是向下的趋势,但到底部终止
了,转为向上。 (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有什么好处?)
⑵学会“拐弯”,不仅需要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需要化解困难的大智慧。(句中加点的“不仅”、“更”为什么不能删去?)
13.文章第③段说:“人生处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请结合你的一次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4.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郑谷的《鹧鸪》一诗。(6分)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诗歌中用景物和典故来渲染凄迷伤感环境气氛的句子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说说颈联的表达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诗歌借鹧鸪啼声的悲切抒写了怎样的情感?(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黔之驴》一文。(12分) 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
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5.解释下列加粗的字。(2分) ①益习其声( ) ②驴不胜怒,蹄之( ) 16.翻译句子。(4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译 : 17.请你找出与本文有关的成语(3分)
18.读了这篇柳宗元的《黔之驴》寓言,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四.作文30分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抓住它的特点,用明白、生动的语言,介绍给别人。 500字
七 年 级下册第三次 语 文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1.凋谢 真谛 2.D 3.A 4.略 5.略
6、⑴夏荷多丝污泥不沾。(2分)
⑵示例:我爱莲藕,且 不谈它的美味,藕芽儿穿透青泥碧水,劲挺起翡翠一般的花梗,托起红花碧叶的刚强精神,激励着我战胜生活中的重重困难。(3分) ⑶称呼、理由(从不受环境的影响和先苦后甜谈)、语气委婉等。(3分,一点一分) 7.B过渡(承上启下,启下)
8、针鼹的主要特点:有锐利的爪子,善于掘土;喜食蚁;冬季蛰伏;能游泳等。 9、⑴除了运用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作比较。(2分)
⑵“据估计”表示数目不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而准确性,不能删去。(2分)
10、①引出议论的话题(论点),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作为论据,论证学会“拐弯”的重要性。(2分,任两点, 意思对即可)
11、⑴顺应潮流,主动适应。⑵审时度势,理智选择。⑶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大胆创新。(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2、⑴形象传神地揭示了“拐弯”的意义——“拐弯”是形退实进,是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2分) ⑵作者强调的是:就学会“拐弯”而言,“化解困难的大智慧”比“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重要。删去“不仅”和“更”,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这两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2分,意思对即可) 13.(意思对即可)
14、⑴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1分)
⑵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的哀怨,感动人心。(3分)
⑶借鹧鸪啼声的悲切,抒写了游子的乡愁旅思。(2分)
15.逐渐 用蹄子踢 16略
17庞然大物 黔驴技穷 黔驴之技 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