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端影评

生活,怎样才平衡

——《在云端》影评

孙斌

一、爱与生活

爱,是人的本能。没有爱,人的生活也就无从谈起。终其一生,我们都在爱与被爱。我们付出爱,也收获爱,享受着爱带给我们的幸福喜悦。爱对于我们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不停地去寻找它,找到了又拼命地保护它。那么,什么是爱呢?可能没有谁能说清楚。说不清楚的就先放着,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怎样去爱,怎样被爱?

1、爱,需要能力

经常遇到一些人,他们在谈到爱的时候显得冷漠、排斥。声称自己不需要爱,只需要工作。那么,事实真是这样的吗?深究他们的背后,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受过情感的伤害。要么是从小生活在缺少爱的环境里,爱的能力没有觉醒;要么是曾经被自己最爱或最在意的人伤害过。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越是这样的人,越渴望得到爱,越害怕失去爱。虽然他们的“我”对爱排斥拒绝,但他们的“自”却一直在暗中苦苦寻找。这一点,有的人自己也知道,只是不愿去承认和改变罢了。 《在云端》里面刚从大学毕业的那个女孩,给大家的感觉可能更多是僵硬、纠结。虽然一开始以一种女强人的形象出场,但他却是为了男朋友而放弃更好的工作机会而来到这个公司的。这一点,把她这个看似坚固但其实很脆弱的壳彻底击碎。所以,当男朋友提出和她分手时,她完全茫然不知所措。再来看看她选择男朋友时的决策依据:身高、发型、工作、长相,就是没有一点情感的东西,让人感觉她更像是在挑一件衣服。要知道,衣服只能拿来穿,迟早是要破的。这不是爱,是占有与被占有。所以,这个女孩爱的能力还没有觉醒,她还不懂爱。尽管拼尽全力想抓住爱,但结局注定是失败的。

奇怪的是,人更多的是在纠结有没有爱,得到爱还是失去爱,却很少关注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爱。如果一个人工作受挫,可能比较容易想到去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但当情感受挫时,却很少意识到应该提高自己爱的能力。不难想象,有多少成年人,爱的能力还停留在小孩的水平。如果透过表象看到这一点的话,对一

些感情一再受挫的人就变得容易理解了——他们缺少爱的能力,无论多好的爱降临到他们头上,他们都不可能把握住。那么,一个人要收获爱,必须要具有爱的能力,这是一种长期的修炼与提高。修炼自己的内心,学会爱自己,再去爱别人。敞开自己的心扉,打开自己的格局,让爱流动起来,每个人都能收获幸福喜悦的人生。

2、爱情,要回归生活

爱,实在是太美好了。尤其是爱情,它让我们如痴如醉,以至于很多人在结婚后就大感失望,曾经的那些浪漫与激情呢,我要的甜蜜与感动呢?于是他们开始不满,想找回曾经的那种感觉。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吗?两个人谈恋爱时,更多的是交流情感,属于精神的层面。这是纯粹的爱情,充满浪漫、激情、感动、甜蜜。而一旦步入婚姻,一个极其重要的转变发生了,他们开始进入生活。要知道,生活才是人生的重头戏。而生活,是由每一天经历的一点一滴组成的。这里面必然包含着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会有浪漫感动,也会有琐碎平凡;会有精彩纷呈,也会有暗淡失色。于是,那些只想要浪漫、感动、甜蜜的人,就变得不适应,他们拒绝回归生活。

其实,是我们曲解了爱情与生活。没有生活的爱情,就像没有根的树木,很快就会枯萎;没有爱情的生活,就像没有树木的土地,一片荒芜。生活能让爱情更加朴实、有味道,爱情能让生活更加甜蜜、有激情。《在云端》的男主角,其实是懂爱情也有爱情的。只是一开始,他不愿回归生活。尽管他很享受天上飞来飞去的工作,但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给他们的爱情一片生根的土壤。爱情和生活,都在那一刻变得不一样,是那样的饱满而富有生命力。人生,本来就是平淡地走在中轴线上。激情就像在上方的正弦波,如果只想站在波峰,接下来势必要被拉到失落的波谷。爱情与生活的平衡,正好让我们简单、朴实地走在中轴线上,享受幸福喜悦的人生。

二、工作与生活

工作,无疑是人生又一个重心。我们通过工作获取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失去工作,就失去了生活的支撑。而《在云端》讲述的正是一个把辞退别人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人,这显得有点戏剧性。人们往往习惯把工作当作工具,工作只是一种工具——谋取生存资本的工具,于是工作变成了

一种忍受。通常,一般人都会有一些自己做起来比较享受的事情,只是很少有人有勇气和毅力去跟随内心的声音做自己喜欢的事。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别人认为好的工作。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在天上飞来飞去,一年有300多天在出差,是无法接受的。但男主角却恰恰享受这样的状态,不难看出,他的工作已经到了轻车熟路、专业化的程度。而那些被辞退的员工,基本上有一个共性——都只把工作当作谋生的一个工具。所以当有一天突然失去这个工具时,就变得不知所措。其实,他们也有自己喜欢做的事,也有自己的梦想。当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面对现实的时候,居然找到了追寻自己梦想的勇气。被辞退成为他们获得新生的契机,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人生,其实需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追寻自己喜欢的事业。

如果,工作也是一种享受而不是生活的负担。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有趣。人生就会充满喜悦与精彩,就会是全然的创造与享受。

三、自我平衡,生活平衡

熟悉得觉自我理论的人就会知道。感情是“自”的部分,工作是“我”的部分。“自”与“我”和谐,生活也就和谐了,这是人生的智慧,是喜悦的智慧。

就像影片里的男主角,虽然他一直享受自己的工作,但总感觉生活缺少了点什么。因为他“自”的部分还有点小小的不协调,就是爱情没有回归生活,没有生根。那些被他辞退的人,多数应该算是在事业上不太成功的人。他们的人生,也不能算是幸福喜悦,因为他们的“我”还需要修炼成长。

回到我们的主题:生活,怎样才平衡?用通常的话来讲,就是有幸福的家庭和成功的事业。用得觉自我理论来讲,就是“自”和“我”都得到成长、提升,“自”与“我”和谐、自然。有一个“觉”引领我们走在生活的中轴线上,享受简单、朴实、幸福、喜悦的人生。

生活,怎样才平衡

——《在云端》影评

孙斌

一、爱与生活

爱,是人的本能。没有爱,人的生活也就无从谈起。终其一生,我们都在爱与被爱。我们付出爱,也收获爱,享受着爱带给我们的幸福喜悦。爱对于我们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不停地去寻找它,找到了又拼命地保护它。那么,什么是爱呢?可能没有谁能说清楚。说不清楚的就先放着,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怎样去爱,怎样被爱?

1、爱,需要能力

经常遇到一些人,他们在谈到爱的时候显得冷漠、排斥。声称自己不需要爱,只需要工作。那么,事实真是这样的吗?深究他们的背后,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受过情感的伤害。要么是从小生活在缺少爱的环境里,爱的能力没有觉醒;要么是曾经被自己最爱或最在意的人伤害过。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越是这样的人,越渴望得到爱,越害怕失去爱。虽然他们的“我”对爱排斥拒绝,但他们的“自”却一直在暗中苦苦寻找。这一点,有的人自己也知道,只是不愿去承认和改变罢了。 《在云端》里面刚从大学毕业的那个女孩,给大家的感觉可能更多是僵硬、纠结。虽然一开始以一种女强人的形象出场,但他却是为了男朋友而放弃更好的工作机会而来到这个公司的。这一点,把她这个看似坚固但其实很脆弱的壳彻底击碎。所以,当男朋友提出和她分手时,她完全茫然不知所措。再来看看她选择男朋友时的决策依据:身高、发型、工作、长相,就是没有一点情感的东西,让人感觉她更像是在挑一件衣服。要知道,衣服只能拿来穿,迟早是要破的。这不是爱,是占有与被占有。所以,这个女孩爱的能力还没有觉醒,她还不懂爱。尽管拼尽全力想抓住爱,但结局注定是失败的。

奇怪的是,人更多的是在纠结有没有爱,得到爱还是失去爱,却很少关注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爱。如果一个人工作受挫,可能比较容易想到去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但当情感受挫时,却很少意识到应该提高自己爱的能力。不难想象,有多少成年人,爱的能力还停留在小孩的水平。如果透过表象看到这一点的话,对一

些感情一再受挫的人就变得容易理解了——他们缺少爱的能力,无论多好的爱降临到他们头上,他们都不可能把握住。那么,一个人要收获爱,必须要具有爱的能力,这是一种长期的修炼与提高。修炼自己的内心,学会爱自己,再去爱别人。敞开自己的心扉,打开自己的格局,让爱流动起来,每个人都能收获幸福喜悦的人生。

2、爱情,要回归生活

爱,实在是太美好了。尤其是爱情,它让我们如痴如醉,以至于很多人在结婚后就大感失望,曾经的那些浪漫与激情呢,我要的甜蜜与感动呢?于是他们开始不满,想找回曾经的那种感觉。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吗?两个人谈恋爱时,更多的是交流情感,属于精神的层面。这是纯粹的爱情,充满浪漫、激情、感动、甜蜜。而一旦步入婚姻,一个极其重要的转变发生了,他们开始进入生活。要知道,生活才是人生的重头戏。而生活,是由每一天经历的一点一滴组成的。这里面必然包含着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会有浪漫感动,也会有琐碎平凡;会有精彩纷呈,也会有暗淡失色。于是,那些只想要浪漫、感动、甜蜜的人,就变得不适应,他们拒绝回归生活。

其实,是我们曲解了爱情与生活。没有生活的爱情,就像没有根的树木,很快就会枯萎;没有爱情的生活,就像没有树木的土地,一片荒芜。生活能让爱情更加朴实、有味道,爱情能让生活更加甜蜜、有激情。《在云端》的男主角,其实是懂爱情也有爱情的。只是一开始,他不愿回归生活。尽管他很享受天上飞来飞去的工作,但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给他们的爱情一片生根的土壤。爱情和生活,都在那一刻变得不一样,是那样的饱满而富有生命力。人生,本来就是平淡地走在中轴线上。激情就像在上方的正弦波,如果只想站在波峰,接下来势必要被拉到失落的波谷。爱情与生活的平衡,正好让我们简单、朴实地走在中轴线上,享受幸福喜悦的人生。

二、工作与生活

工作,无疑是人生又一个重心。我们通过工作获取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失去工作,就失去了生活的支撑。而《在云端》讲述的正是一个把辞退别人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人,这显得有点戏剧性。人们往往习惯把工作当作工具,工作只是一种工具——谋取生存资本的工具,于是工作变成了

一种忍受。通常,一般人都会有一些自己做起来比较享受的事情,只是很少有人有勇气和毅力去跟随内心的声音做自己喜欢的事。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别人认为好的工作。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在天上飞来飞去,一年有300多天在出差,是无法接受的。但男主角却恰恰享受这样的状态,不难看出,他的工作已经到了轻车熟路、专业化的程度。而那些被辞退的员工,基本上有一个共性——都只把工作当作谋生的一个工具。所以当有一天突然失去这个工具时,就变得不知所措。其实,他们也有自己喜欢做的事,也有自己的梦想。当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面对现实的时候,居然找到了追寻自己梦想的勇气。被辞退成为他们获得新生的契机,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人生,其实需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追寻自己喜欢的事业。

如果,工作也是一种享受而不是生活的负担。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有趣。人生就会充满喜悦与精彩,就会是全然的创造与享受。

三、自我平衡,生活平衡

熟悉得觉自我理论的人就会知道。感情是“自”的部分,工作是“我”的部分。“自”与“我”和谐,生活也就和谐了,这是人生的智慧,是喜悦的智慧。

就像影片里的男主角,虽然他一直享受自己的工作,但总感觉生活缺少了点什么。因为他“自”的部分还有点小小的不协调,就是爱情没有回归生活,没有生根。那些被他辞退的人,多数应该算是在事业上不太成功的人。他们的人生,也不能算是幸福喜悦,因为他们的“我”还需要修炼成长。

回到我们的主题:生活,怎样才平衡?用通常的话来讲,就是有幸福的家庭和成功的事业。用得觉自我理论来讲,就是“自”和“我”都得到成长、提升,“自”与“我”和谐、自然。有一个“觉”引领我们走在生活的中轴线上,享受简单、朴实、幸福、喜悦的人生。


相关文章

  • [漫步云端]观后感
  • <漫步云端>观后感 <云中漫步>改编自1942年的意大利影片<云中四步>(Four Steps in the Clouds),由墨西哥导演阿方索·亚罗执导.全片以金黄的怀旧色调来诉说一段气氛朦胧的爱情故事 ...查看


  • 功夫熊猫影评
  • 功夫熊猫影评 功夫熊猫是一部喜剧动作电影,刚开始看时,主要是自己比较喜欢英语,就抱着好奇心看了,当自己以无比的热情看完时自己的内心无比激动,心想这下中国的动画.动漫该扬眉吐气了吧,真的是太棒了,无论从情节,还是音乐.配乐方面都达到了无法超越 ...查看


  • 中国影评比中国电影好?
  • 影评人是评电影的"文艺评论家",不是随便什么网络写手.编辑或者资讯帝.资源帝都能叫影评人的.扎实的文艺素养要有,视野要有,深刻的洞察力要有,立场要有,文采要有,严谨的写作态度要有―还有几个"知名影评人" ...查看


  • 怎样写影评
  • 编导专业怎样写影评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颀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 ...查看


  • 纪录片影评写作方法
  • 那么,下面我们就详细讲讲.首先,什么叫影评 具体概念?有人会说,那不就是看完电影对影片的评价吗?错!你说的观后感,观后感与影评最大的区别:前者是人主观上的感受,而后者是客观专业的分析:前者强调他的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后者是从专业的角度:比如 ...查看


  • 影评的写法
  • 总述 电影评论的可评之处,可以就其导演的独特构思.声音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时代意义.影视音乐.电影内容.电影灯光照明.电影的拍摄技巧.电影中的角色等都可以进行评论,评论过程通过结合影片具体内容和影片在构思.结构.技术.人物等方面最为 ...查看


  • 如何写好影评 1
  •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 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 ...查看


  • 民国时期电影杂志的发展状况
  • <城市电影专题>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学院 专业 课程教师 民国时期的影评浅析 艺术与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闫凯蕾 学生姓名 钟尹琛 学号 1450653 摘要 民国时期是中国电影最为繁荣的时期,许多国内的电影工作者都在国际上有 ...查看


  • 如何写好影评
  • 影评其实和情书样一把很,单的简三字个极为用复杂方的式达表来出.情书核的就是心三个:字我你.爱至说你于多么,有美么吸引多我,没了我你么怎不吃下,饭全那然是修饰,用证明我确来爱实你影评.核的也心是个三字:看好吗?好看为什么好看,不好看,.片的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