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以来,护理技能教学以其完善的流程及注重结合临床实践而著称。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技能教学的三个阶段,我们通过发现问题,使学生的操作逐渐趋于成熟、规范。 【关键词】学生 技能操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32-01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1级护理学专科生两个教学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8名,对照组102名,均为女生。两组学生在年龄、专业成绩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比较研究法,实验组与对照组授课教师、教材、实验指导用书、课程标准及教学时数均相同。对照组采用教师演示技能步骤,学生在课堂上及课后强化练习的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则从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如下。 1.2.1操作流程的理解、熟记阶段 护理技能的教学,实质上就是护理动作教与学的过程,它也要经历从认知到联系形成,再到自动化阶段。每次授课前,对学生提出预习要点,让学生模拟操作视频,自己熟悉步骤,总结归纳流程,课堂上教师不再示教,由学生根据其所熟悉的流程完成操作。存在问题:学生对操作动作的细节模仿差,更偏重能完成操作。在认知阶段,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技能的理解,通过课堂上学生的演示,效果尚可。 1.2.2操作流程的练习、比较阶段《护理学基础》课程是高等护理教育体系中为学生提供的主干课程,护理技能也是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对操作流程的掌握尤其关键。此阶段教学注重学生对操作流程的消化和吸收。练习中,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出总结并引领操作,对于操作中的难点令学生反复实践并找出既不有悖原则又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与教师及其他同学的操作方法相比较,找到交集和不同点,以优化自己的操作。存在问题:学生尚不能优化自己的操作,仍旧停留在模仿水平和简单的完成操作,有缺项和漏做步骤。在联系形成阶段,主要强化学生对操作流程的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效果满意。 1.2.3操作流程的提炼、掌握阶段 此阶段以小组学习为主,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在小组中接受他人观点的挑战,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教师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抽取各组学生对所学操作进行演示后由学生总结出最便捷、实用又不违反操作原则的流程,以及对操作细节的处理,用表格或图表形式呈现出来供全体同学择优分享。存在问题:学生满足于操作做得像视频、像教师,没有创新点。在自动化阶段,主要加强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创新能力。 1.3评价方法 1.3.1进行达标考核及满意度调查 结课前发放护理技能教学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实验组共发放调查表128份,回收有效128份,有效率100%。对照组共发放调查表102份,回收有效102份,有效率100%。 1.3.2护理技能考核 根据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抽取无菌操作2项,非无菌操作2项共4项,作为考核项目,两组学生均实行考前抽签确定考试项目和考试序号,教师评分尽可能做到公正,实验设备、环境均相同,尽量减少各方面造成的评分偏差。 2.结果 通过表1和表2,两组存在显著差异。 3.讨论 随着我国护理教育发展及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正被广泛应用,小班授课形式呼之欲出,但就现有的条件,存在着教师人数与学时数的矛盾,因此,在技能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方式仍占据主流,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我们所提倡的尚有差距。 参考文献: [1]李小妹主编.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 [2]徐美贤.费茨动作技能形成理论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5(6):91-92 [3]姜安丽,石琴,李树贞等.《护理学基础》教学系统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28
【摘要】长期以来,护理技能教学以其完善的流程及注重结合临床实践而著称。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技能教学的三个阶段,我们通过发现问题,使学生的操作逐渐趋于成熟、规范。 【关键词】学生 技能操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32-01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1级护理学专科生两个教学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8名,对照组102名,均为女生。两组学生在年龄、专业成绩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比较研究法,实验组与对照组授课教师、教材、实验指导用书、课程标准及教学时数均相同。对照组采用教师演示技能步骤,学生在课堂上及课后强化练习的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则从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如下。 1.2.1操作流程的理解、熟记阶段 护理技能的教学,实质上就是护理动作教与学的过程,它也要经历从认知到联系形成,再到自动化阶段。每次授课前,对学生提出预习要点,让学生模拟操作视频,自己熟悉步骤,总结归纳流程,课堂上教师不再示教,由学生根据其所熟悉的流程完成操作。存在问题:学生对操作动作的细节模仿差,更偏重能完成操作。在认知阶段,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技能的理解,通过课堂上学生的演示,效果尚可。 1.2.2操作流程的练习、比较阶段《护理学基础》课程是高等护理教育体系中为学生提供的主干课程,护理技能也是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对操作流程的掌握尤其关键。此阶段教学注重学生对操作流程的消化和吸收。练习中,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出总结并引领操作,对于操作中的难点令学生反复实践并找出既不有悖原则又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与教师及其他同学的操作方法相比较,找到交集和不同点,以优化自己的操作。存在问题:学生尚不能优化自己的操作,仍旧停留在模仿水平和简单的完成操作,有缺项和漏做步骤。在联系形成阶段,主要强化学生对操作流程的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效果满意。 1.2.3操作流程的提炼、掌握阶段 此阶段以小组学习为主,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在小组中接受他人观点的挑战,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教师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抽取各组学生对所学操作进行演示后由学生总结出最便捷、实用又不违反操作原则的流程,以及对操作细节的处理,用表格或图表形式呈现出来供全体同学择优分享。存在问题:学生满足于操作做得像视频、像教师,没有创新点。在自动化阶段,主要加强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创新能力。 1.3评价方法 1.3.1进行达标考核及满意度调查 结课前发放护理技能教学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实验组共发放调查表128份,回收有效128份,有效率100%。对照组共发放调查表102份,回收有效102份,有效率100%。 1.3.2护理技能考核 根据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抽取无菌操作2项,非无菌操作2项共4项,作为考核项目,两组学生均实行考前抽签确定考试项目和考试序号,教师评分尽可能做到公正,实验设备、环境均相同,尽量减少各方面造成的评分偏差。 2.结果 通过表1和表2,两组存在显著差异。 3.讨论 随着我国护理教育发展及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正被广泛应用,小班授课形式呼之欲出,但就现有的条件,存在着教师人数与学时数的矛盾,因此,在技能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方式仍占据主流,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我们所提倡的尚有差距。 参考文献: [1]李小妹主编.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 [2]徐美贤.费茨动作技能形成理论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5(6):91-92 [3]姜安丽,石琴,李树贞等.《护理学基础》教学系统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