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感化,与孩子做朋友
——关于青春期学生叛逆心理的案例分析报告
浑南一中 邱琳
摘要:当前,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常常遇到学生的冷淡和抵触等不合作反应,这在教育心理学上被称为“逆反心理”。正确认识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不仅有利于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的顺畅,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班级中一个叛逆心理较强的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了这一心理出现的家庭原因、学校原因以及学生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原因,采用正强化的行为矫正方法对其进行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青春期叛逆 矫正方法
一、案例描述:
张某,女,初一学生,父母经商,工作很忙,家庭物质条件很好,不缺衣少吃,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对于她的需要父母基本上是无条件的满足。小学阶段就读于住宿制私立学校,习惯养成较差,因此小升初时的成绩就不是很好,处于年级中等偏下。喜欢上网聊天,平时跟大姑一起居住,周末与父母在一块,因此平时和父母的沟通较少。父母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以为钱可以弥补对她的爱,使得她对很多事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表现出与父母、老师及社会对抗逆反心理。父母越叫她认真学,她越不学,说要气死他们,看他们能把她怎么样。经常欺骗父母和老师,对于约定一般不守信。张某本人身体健康,无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人格障碍,父母及大姑身体健康,无精神类疾病及人格障碍。
二、案例分析:
该案例中描述的张某的表现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心理现象。所谓叛逆心理,从本质上讲,是指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心理状态。为此我仔细的分析了张某出现这些叛逆行为的主要原因:
1、主观方面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张某有交一些社会性朋友、对于父母及老师的正面说教才有了“我知道该怎么做”,“知道了,你们就是不相信我”等这些很没有耐心的语气和反抗的态度。正是因为身体的急速成长,性机能的快速成熟使她从心理上产生自己已经发育成熟
的体验,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了。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间的矛盾
张某知道自己目前状态不好,想改变,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困惑不安。但成人感使他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想要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而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2、客观方面
(1)从社会环境角度看,该生小学阶段就读于一所私立寄宿制小学,几乎没有良好的习惯养成,自习课肆意串座位,问询其他同学问题等,都是其小学教育阶段未受到过良好规矩的表现。
(2)从家庭环境角度看,家庭是孩子感知社会、认识社会的第一要素,原生家庭的行为模式对孩子影响极大甚至是影响孩子的终身。在张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以为钱可以弥补对她的爱和无条件的满足她的需要。张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了父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应对策略:
(一)所应用的行为矫正方法原理介绍:
行为矫正法主要是依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来处理行为问题,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针对该生的叛逆行为特点,主要采用了阳性强化、橡皮圈拉弹等矫正方法。
阳性强化是将令人愉快、喜爱的事物或事件偶联于特定的目标行为,达到提高该行为发生率目的的一种行为干预方法。正强化相当于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表扬、奖励。其原理是,在特定情境中,如果一个人的某个行为之后伴随使他自己感到满意的结果,那么以后他面临相似情境时更有可能会再次表现出这一行为。这里,感到满意的结果就是使行为实施者能产生愉快、积极情感体验的强化刺激物。强化刺激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橡皮圈拉弹法是厌恶干预中的一种,把需要消除的目标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反射,达到应有的目的。橡皮圈拉弹法就是拉弹预先套在问题行为者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圈,以此作为无条件厌恶刺激,来抑制问
题行为者的不正常表现。此法通常解决上网成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完成作业等问题。
(二)实施行为矫正的过程
基于行为矫正技术的原理以及大量查阅关于行为矫正技术的理论材料,我进一步明确直接作用于张某产生逆反心理的因素:青春期认识上的片面性,对教育者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不能正确评价和估计自己,人生没有目标和方向感。因此在实施矫正策略时,要对症下药。
阶段一:为了让张某认识到上网的危害,帮助她找到学习和生活的目标动力,缓解她对我的抵触心理,我找好话题,寻个时机,与她进行了一次很有针对性的交谈。张某非常喜欢上网聊天,我就从他最喜欢的事情聊起。
师:孩子,我很喜欢上网聊天。有时候心情不好了,找个陌生人聊聊天,吐吐苦水,心情会好很多。有时候跟朋友当面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可以通过QQ告诉对方,这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呀。你能加老师的QQ么?
(若有所思)生:好吧,********。(她告诉我号码后,我用心记下来) 师:你平时喜欢上网聊天么?
生:喜欢啊(孩子突然来了兴趣,讲了很多她的故事。)
师:嗯,是呀,网络真的是一种很好的沟通途径,不过,老师的妹妹也很喜欢上网,她就„
生:她怎么了?
师:我的妹妹喜欢网络游戏啊,初二没读完就辍学了,现在还在家呆着,没有工作,靠父母吃饭。
生:她多大了?
师:比我小半年啊。
生:邱老师,她那么大了还靠父母养活啊,我以后肯定靠自己。
师:她没有赚钱能力,不靠父母靠谁啊?你怎么靠自己呢?
生:我„(她说不出话来)
师:为了自己长大以后能够不再依靠父母生活,就该从现在开始努力,为自己以后的生活打算才对啊。
生:老师,我知道,我应该努力去学习,为自己的以后做准备,可是我就是
没办法让自己踏踏实实的去做,每天放学后回到家看到父母不在,就想上网聊天。
师:孩子,老师回家以后还需要备课啊看书啊拓展视野,有时候看到电脑也很想玩一会呢。
生:老师,那你是怎样控制自己的呢?
师:因为我有目标啊,我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备课教会你们知识,为你们的美好将来贡献一份力量啊。孩子,你有目标么?
生:(摇摇头)不说话了
师:人活着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得过且过的混日子,并不像想象的那么舒服啊。这样吧,今天回去你先给自己制定一个近期目标,好么?
生:微笑着点点头。
这是我与张的第一次谈话,可以说比我想象中要顺利的多。第二天早上,她高兴的递给我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近期计划:每天减少上网时间为1个小时,认真完成各科作业。”我见势赶忙趁热打铁,在班级里表扬她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并请同学们一起监督和帮助她。
交谈后,张某已经了解怎么做才能对自己的学习更有效,并且简单确立了自己的短期目标。根据正强化的原理,我在每天早自习的作业检查时间及时的表扬她作业完成的情况,以强化她的良好行为,虽然她对我日常在班级提出的要求仍然会有抵触情绪,但比之前的批评要有效很多。
由于我与其已经是QQ好友,所以晚上在家时间我就隐身QQ观察她的上线情况是时间,并偶尔找她聊天。起初是我主动找她聊天,后来就是她主动跟我讲她的心事和自己的想法。通过两个月的聊天,她已经卸下了心理对我的防卫,把我当成了一个知心大姐姐。
由于初中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问题行为具有反复性,需要强有力的方法加以辅助。当张某想长时间上网聊天时,告诉她可用橡皮圈拉弹来解决问题。橡皮圈拉弹法即要求张某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圈,一旦出现想上网的想法时,便拉弹一下橡皮圈,使手腕产生痛感,使张某了解不上网比疼痛更舒服一些,而且对学习有益。并逐一记录拉弹次数,一直坚持到懒惰的想法消失为止。只要是进行拉弹的次数每天都加以记录。十天的记录结果如下:
频率记录表
通过记录发现,张某每天想上网的念头在一天天减少。她主观上还是想好好学习,改掉爱上网的习惯,通过橡皮圈拉弹法可以强化良好的行为,实行张某的自我约束。
阶段二:
与张某的父母取得联系,把张某与我说话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告诉他们这是孩子在进入青春期的特殊表现,家长要正确对待,如这时家长一位强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意识来,可能会加重孩子的叛逆行为。指导父母教育管理孩子的一些方法,改善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比如:1、民主的教养方式就是要家长给予孩子一些自由的发展空间,希望他们时常和孩子交流对各种事情的看法,对孩子所取得的成功给以及时的鼓励。教育孩子时以民主的态度和商量的语气启迪孩子接受什么或不做某些事情,凡事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存在的价值理解孩子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尊重孩子的独立愿望。切忌不要当着他人数落自己孩子的缺点,不要私拆孩子的信件、偷看她的聊天记录等等。 2、对孩子的关爱要适度,对孩子的期望也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的评价既不过高也不过低。这样才能使孩子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使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和谐。
3、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该批评时批评,该表扬时就表扬,孩子遇到困难时共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父母拥有共同的教育目标,才能使孩子的身心都健康顺利发展。5、为孩子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对家庭生活表现的很冷漠,这就需要家长细心的发现孩子的需求,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多与孩子谈心,抽时间带孩子出去游玩,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不断的鼓励孩子。此外,父母之间的问题要在父母之间解决,不要牵扯到孩子身上给孩子无形的压力。这样才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孩子的叛逆心理,使孩子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
(三)矫正效果
经过两个多月的行为矫正与观察监督,张某改变了不写作业上网聊天的问题,对老师的要求基本上都能做到,与父母的关系改善了很多,几次小考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张某都更加具有目标性,她已经理解了父母和老师是出于爱她才对她提出要求,从精神面貌上看,张某也有了更多的自信,更远大的理想。
四、反思总结
看到张某的变化真是令我欣慰,也促使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反思:对一个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怎样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呢?谈话、教育和委以重任固然重要,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更认为教育孩子决不是老师或学校单方面的事,家校应该共同联手,而且父母的责任更重要。因为孩子处于青春期,正走向成人,父母对他们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会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父母和老师要学会和孩子交流。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的沟通也是教会孩子将来如何与这个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的孩子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孩子,如果我们的孩子是一个目前比较落后的孩子,如果我们的孩子正在遭遇失败,那么,作为父母和老师应该学会拥抱孩子,抚摩孩子和关注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感觉到父母以他为骄傲。因为孩子的心不出问题,孩子的成长就会心身健康,青春靓丽。
凡事都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我将继续跟踪调查,分析研究,给予张某关爱与帮助,做好心理辅导。即使再有反复,也一味既往地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加以引导。一切为了学生,做尽职尽责的老师。
五、参考文献
【1】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4.
【2】[美]R.G.Miltenberger著,胡佩成等译:《行为矫正的原理和方法》(上、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6.
【3】李艳波.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内蒙古教育——基础教育综合版.2009,7.
用心感化,与孩子做朋友
——关于青春期学生叛逆心理的案例分析报告
浑南一中 邱琳
摘要:当前,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常常遇到学生的冷淡和抵触等不合作反应,这在教育心理学上被称为“逆反心理”。正确认识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不仅有利于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的顺畅,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班级中一个叛逆心理较强的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了这一心理出现的家庭原因、学校原因以及学生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原因,采用正强化的行为矫正方法对其进行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青春期叛逆 矫正方法
一、案例描述:
张某,女,初一学生,父母经商,工作很忙,家庭物质条件很好,不缺衣少吃,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对于她的需要父母基本上是无条件的满足。小学阶段就读于住宿制私立学校,习惯养成较差,因此小升初时的成绩就不是很好,处于年级中等偏下。喜欢上网聊天,平时跟大姑一起居住,周末与父母在一块,因此平时和父母的沟通较少。父母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以为钱可以弥补对她的爱,使得她对很多事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表现出与父母、老师及社会对抗逆反心理。父母越叫她认真学,她越不学,说要气死他们,看他们能把她怎么样。经常欺骗父母和老师,对于约定一般不守信。张某本人身体健康,无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人格障碍,父母及大姑身体健康,无精神类疾病及人格障碍。
二、案例分析:
该案例中描述的张某的表现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心理现象。所谓叛逆心理,从本质上讲,是指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心理状态。为此我仔细的分析了张某出现这些叛逆行为的主要原因:
1、主观方面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张某有交一些社会性朋友、对于父母及老师的正面说教才有了“我知道该怎么做”,“知道了,你们就是不相信我”等这些很没有耐心的语气和反抗的态度。正是因为身体的急速成长,性机能的快速成熟使她从心理上产生自己已经发育成熟
的体验,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了。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间的矛盾
张某知道自己目前状态不好,想改变,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困惑不安。但成人感使他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想要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而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2、客观方面
(1)从社会环境角度看,该生小学阶段就读于一所私立寄宿制小学,几乎没有良好的习惯养成,自习课肆意串座位,问询其他同学问题等,都是其小学教育阶段未受到过良好规矩的表现。
(2)从家庭环境角度看,家庭是孩子感知社会、认识社会的第一要素,原生家庭的行为模式对孩子影响极大甚至是影响孩子的终身。在张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以为钱可以弥补对她的爱和无条件的满足她的需要。张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了父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应对策略:
(一)所应用的行为矫正方法原理介绍:
行为矫正法主要是依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来处理行为问题,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针对该生的叛逆行为特点,主要采用了阳性强化、橡皮圈拉弹等矫正方法。
阳性强化是将令人愉快、喜爱的事物或事件偶联于特定的目标行为,达到提高该行为发生率目的的一种行为干预方法。正强化相当于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表扬、奖励。其原理是,在特定情境中,如果一个人的某个行为之后伴随使他自己感到满意的结果,那么以后他面临相似情境时更有可能会再次表现出这一行为。这里,感到满意的结果就是使行为实施者能产生愉快、积极情感体验的强化刺激物。强化刺激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橡皮圈拉弹法是厌恶干预中的一种,把需要消除的目标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反射,达到应有的目的。橡皮圈拉弹法就是拉弹预先套在问题行为者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圈,以此作为无条件厌恶刺激,来抑制问
题行为者的不正常表现。此法通常解决上网成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完成作业等问题。
(二)实施行为矫正的过程
基于行为矫正技术的原理以及大量查阅关于行为矫正技术的理论材料,我进一步明确直接作用于张某产生逆反心理的因素:青春期认识上的片面性,对教育者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不能正确评价和估计自己,人生没有目标和方向感。因此在实施矫正策略时,要对症下药。
阶段一:为了让张某认识到上网的危害,帮助她找到学习和生活的目标动力,缓解她对我的抵触心理,我找好话题,寻个时机,与她进行了一次很有针对性的交谈。张某非常喜欢上网聊天,我就从他最喜欢的事情聊起。
师:孩子,我很喜欢上网聊天。有时候心情不好了,找个陌生人聊聊天,吐吐苦水,心情会好很多。有时候跟朋友当面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可以通过QQ告诉对方,这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呀。你能加老师的QQ么?
(若有所思)生:好吧,********。(她告诉我号码后,我用心记下来) 师:你平时喜欢上网聊天么?
生:喜欢啊(孩子突然来了兴趣,讲了很多她的故事。)
师:嗯,是呀,网络真的是一种很好的沟通途径,不过,老师的妹妹也很喜欢上网,她就„
生:她怎么了?
师:我的妹妹喜欢网络游戏啊,初二没读完就辍学了,现在还在家呆着,没有工作,靠父母吃饭。
生:她多大了?
师:比我小半年啊。
生:邱老师,她那么大了还靠父母养活啊,我以后肯定靠自己。
师:她没有赚钱能力,不靠父母靠谁啊?你怎么靠自己呢?
生:我„(她说不出话来)
师:为了自己长大以后能够不再依靠父母生活,就该从现在开始努力,为自己以后的生活打算才对啊。
生:老师,我知道,我应该努力去学习,为自己的以后做准备,可是我就是
没办法让自己踏踏实实的去做,每天放学后回到家看到父母不在,就想上网聊天。
师:孩子,老师回家以后还需要备课啊看书啊拓展视野,有时候看到电脑也很想玩一会呢。
生:老师,那你是怎样控制自己的呢?
师:因为我有目标啊,我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备课教会你们知识,为你们的美好将来贡献一份力量啊。孩子,你有目标么?
生:(摇摇头)不说话了
师:人活着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得过且过的混日子,并不像想象的那么舒服啊。这样吧,今天回去你先给自己制定一个近期目标,好么?
生:微笑着点点头。
这是我与张的第一次谈话,可以说比我想象中要顺利的多。第二天早上,她高兴的递给我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近期计划:每天减少上网时间为1个小时,认真完成各科作业。”我见势赶忙趁热打铁,在班级里表扬她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并请同学们一起监督和帮助她。
交谈后,张某已经了解怎么做才能对自己的学习更有效,并且简单确立了自己的短期目标。根据正强化的原理,我在每天早自习的作业检查时间及时的表扬她作业完成的情况,以强化她的良好行为,虽然她对我日常在班级提出的要求仍然会有抵触情绪,但比之前的批评要有效很多。
由于我与其已经是QQ好友,所以晚上在家时间我就隐身QQ观察她的上线情况是时间,并偶尔找她聊天。起初是我主动找她聊天,后来就是她主动跟我讲她的心事和自己的想法。通过两个月的聊天,她已经卸下了心理对我的防卫,把我当成了一个知心大姐姐。
由于初中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问题行为具有反复性,需要强有力的方法加以辅助。当张某想长时间上网聊天时,告诉她可用橡皮圈拉弹来解决问题。橡皮圈拉弹法即要求张某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圈,一旦出现想上网的想法时,便拉弹一下橡皮圈,使手腕产生痛感,使张某了解不上网比疼痛更舒服一些,而且对学习有益。并逐一记录拉弹次数,一直坚持到懒惰的想法消失为止。只要是进行拉弹的次数每天都加以记录。十天的记录结果如下:
频率记录表
通过记录发现,张某每天想上网的念头在一天天减少。她主观上还是想好好学习,改掉爱上网的习惯,通过橡皮圈拉弹法可以强化良好的行为,实行张某的自我约束。
阶段二:
与张某的父母取得联系,把张某与我说话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告诉他们这是孩子在进入青春期的特殊表现,家长要正确对待,如这时家长一位强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意识来,可能会加重孩子的叛逆行为。指导父母教育管理孩子的一些方法,改善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比如:1、民主的教养方式就是要家长给予孩子一些自由的发展空间,希望他们时常和孩子交流对各种事情的看法,对孩子所取得的成功给以及时的鼓励。教育孩子时以民主的态度和商量的语气启迪孩子接受什么或不做某些事情,凡事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存在的价值理解孩子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尊重孩子的独立愿望。切忌不要当着他人数落自己孩子的缺点,不要私拆孩子的信件、偷看她的聊天记录等等。 2、对孩子的关爱要适度,对孩子的期望也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的评价既不过高也不过低。这样才能使孩子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使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和谐。
3、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该批评时批评,该表扬时就表扬,孩子遇到困难时共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父母拥有共同的教育目标,才能使孩子的身心都健康顺利发展。5、为孩子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对家庭生活表现的很冷漠,这就需要家长细心的发现孩子的需求,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多与孩子谈心,抽时间带孩子出去游玩,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不断的鼓励孩子。此外,父母之间的问题要在父母之间解决,不要牵扯到孩子身上给孩子无形的压力。这样才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孩子的叛逆心理,使孩子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
(三)矫正效果
经过两个多月的行为矫正与观察监督,张某改变了不写作业上网聊天的问题,对老师的要求基本上都能做到,与父母的关系改善了很多,几次小考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张某都更加具有目标性,她已经理解了父母和老师是出于爱她才对她提出要求,从精神面貌上看,张某也有了更多的自信,更远大的理想。
四、反思总结
看到张某的变化真是令我欣慰,也促使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反思:对一个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怎样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呢?谈话、教育和委以重任固然重要,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更认为教育孩子决不是老师或学校单方面的事,家校应该共同联手,而且父母的责任更重要。因为孩子处于青春期,正走向成人,父母对他们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会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父母和老师要学会和孩子交流。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的沟通也是教会孩子将来如何与这个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的孩子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孩子,如果我们的孩子是一个目前比较落后的孩子,如果我们的孩子正在遭遇失败,那么,作为父母和老师应该学会拥抱孩子,抚摩孩子和关注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感觉到父母以他为骄傲。因为孩子的心不出问题,孩子的成长就会心身健康,青春靓丽。
凡事都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我将继续跟踪调查,分析研究,给予张某关爱与帮助,做好心理辅导。即使再有反复,也一味既往地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加以引导。一切为了学生,做尽职尽责的老师。
五、参考文献
【1】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4.
【2】[美]R.G.Miltenberger著,胡佩成等译:《行为矫正的原理和方法》(上、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6.
【3】李艳波.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内蒙古教育——基础教育综合版.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