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点阐述(10分)
分析“亲亲得相首匿”原则能够为后世所承袭,并发展、完善的原因。
亲亲得相首匿,是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之所以被后世所承袭并发展、完善是因为,该原则体现了儒家宗法伦理思想,而在西汉中期以后,儒家思想被定为一尊,体现儒家的宗法伦理思想的刑事法律原则“亲亲得相首匿”原则自然被承袭和发展了。
四、案例:(本题13分)
沛县有一富翁,男儿方数岁。失母。别无亲属。一女不贤。翁病困思念,恐其争财,儿必不全,遂呼族人为遗书:“悉以财属女。但余一剑,云:儿年15付之”。后其子到15岁时找姐姐要剑,姐不给。其子诉于沛郡官府。郡守何武看遗书后,称:“女既强梁,婿复贪鄙。畏贼害其儿,又计小儿正得此财不能全护,故且付女与女婿,此实寄之耳!夫剑,所以决断。限年15,力足自居,度此女、婿不还其剑,当闻州县,或能明证,得以伸理。”判决所有财产都归儿子。“弊女恶婿,温饱10年,亦已幸矣”。
从法情理的角度对这一案的判决进行评析。
关于州县对此案的判决体现了实质的公平同时也尊重了老者的遗愿,老者之所以“悉以财属女。但余一剑,云:儿年15付之”就是因为老者已经想到其儿长大必索剑,其女的品行自会不给,到时见官根据当时的宗教礼法观念会把财产一断于其儿子。这个判决既符合礼法规矩又符合老者的遗愿。
五、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债在古时称为( 责 ) ,
2、皋陶设计的刑罚有:五刑、流刑、官刑、教刑、赎刑。其中五刑是指(墨)、( 劓 )、( 剕 )、( 宫 )、( 大辟 );流刑是指( 宥刑 );官刑是指以(鞭 )作官刑;教刑是指以( 扑 )作教刑;赎刑是指以( 金 )作赎刑。
3、周礼中规定“史以成狱告于( 正 ),( 正 )听之以成狱告于(大司寇 ),(大司寇 )听之木之下;(与孤卿大夫、公、侯、伯、子、男 )以成狱告于王。”说明周朝实行的是的三级审案制。
4、 “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 辞 )听;二曰( 色 )听;三曰( 气 )听;四曰( 耳 )听;五曰( 目 )听。”
三、观点阐述(10分)
分析“亲亲得相首匿”原则能够为后世所承袭,并发展、完善的原因。
亲亲得相首匿,是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之所以被后世所承袭并发展、完善是因为,该原则体现了儒家宗法伦理思想,而在西汉中期以后,儒家思想被定为一尊,体现儒家的宗法伦理思想的刑事法律原则“亲亲得相首匿”原则自然被承袭和发展了。
四、案例:(本题13分)
沛县有一富翁,男儿方数岁。失母。别无亲属。一女不贤。翁病困思念,恐其争财,儿必不全,遂呼族人为遗书:“悉以财属女。但余一剑,云:儿年15付之”。后其子到15岁时找姐姐要剑,姐不给。其子诉于沛郡官府。郡守何武看遗书后,称:“女既强梁,婿复贪鄙。畏贼害其儿,又计小儿正得此财不能全护,故且付女与女婿,此实寄之耳!夫剑,所以决断。限年15,力足自居,度此女、婿不还其剑,当闻州县,或能明证,得以伸理。”判决所有财产都归儿子。“弊女恶婿,温饱10年,亦已幸矣”。
从法情理的角度对这一案的判决进行评析。
关于州县对此案的判决体现了实质的公平同时也尊重了老者的遗愿,老者之所以“悉以财属女。但余一剑,云:儿年15付之”就是因为老者已经想到其儿长大必索剑,其女的品行自会不给,到时见官根据当时的宗教礼法观念会把财产一断于其儿子。这个判决既符合礼法规矩又符合老者的遗愿。
五、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债在古时称为( 责 ) ,
2、皋陶设计的刑罚有:五刑、流刑、官刑、教刑、赎刑。其中五刑是指(墨)、( 劓 )、( 剕 )、( 宫 )、( 大辟 );流刑是指( 宥刑 );官刑是指以(鞭 )作官刑;教刑是指以( 扑 )作教刑;赎刑是指以( 金 )作赎刑。
3、周礼中规定“史以成狱告于( 正 ),( 正 )听之以成狱告于(大司寇 ),(大司寇 )听之木之下;(与孤卿大夫、公、侯、伯、子、男 )以成狱告于王。”说明周朝实行的是的三级审案制。
4、 “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 辞 )听;二曰( 色 )听;三曰( 气 )听;四曰( 耳 )听;五曰( 目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