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磊在探究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将不同的凸透镜A 、B 和C (f A >f B >f C )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 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 刻度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13(a )、(b )和(c )所示。请仔细观察图13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B A
图13(a )
图13(b )
图13(c )
C
分析比较图13(a )或(b )或(c )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21) 。
分析比较图13(a )和(b )和(c )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22) 。
2、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影响。他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和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到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且S 1
(1)分析比较图7(a )(b )、和(c )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距离越远。
(2)由上述实验推论可得:如果小车不受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用相同的空饮料瓶、水、盛水容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和大小特点”。他在饮
料瓶的不同位置上扎了些小孔,其中小孔a 与c 的深度相同,b 与d 的深度相同,a 与e 与f 的深度不同,如图6所示。仔细观察小明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6中,水从小孔a 与c 或b 与d 流出的方向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图6中,水从小孔a 和e 和f 流出的远近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2) 。
图7
4、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的关系,小亮同学将长方体置于水平放置的海绵上,如图9(a )所示,然后分别将相同的长方体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或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实验现象分别如图9(a )(b )(c )(d )和(e )所示。
力作用效果的。
(2)小亮分析比较图9(a )、(b )和(c )发现长方体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3)分析比较图9(a )、(d )和(e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5、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探究了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的关系。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重为1牛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让钩码分别处于静止状态和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9(a )、(b )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初步归纳结论。
(a ) ( b) 图9 ( c ) ( d)
(a ) (b ) (c ) (d ) (e )
(1)实验中,小亮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
(1)分析图(a )、(b )可知 (21) 。 (2)若突然上提和突然下移弹簧测力计,请结合已学过的力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在图(c )、(d )中用“
(22)
6、为了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小亮同学将橡皮筋的左端固定于P 点,用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将橡皮筋的右端拉至O 点,如图8(a )所示,然后他分别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沿相同方向将橡皮筋右端拉至O 点,如图8(b )、(c )所示。
图8
①实验中,小亮同学每次均将橡皮筋右端拉至O 点,这样做的目的是 (21) 。 ②观察比较图8(a )和(b )[或图8(a )和(c )]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
7、在学习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三个要素后,某小组同学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他们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以钩码对杠杆的拉力为阻力,保持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不变,在杠杆的另一侧用力(视为动力)将杠杆拉到水平位置平衡。他们或改变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或改变动力与杠杆的夹角(即动力的方向,已知θ<90°)。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的大小如图4中测力计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和测量结果,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a ) (b ) (c )
图4
①分析比较图4中(a )和(b )的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在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杠杆平衡时, (21) ; ②分析比较图4中(a )和(c )的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在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杠杆平衡时, (22) 。
8、为了研究吸管中空气的发声原理,先将吸管的一端压扁后,剪去两角,再将这端放入口中,吹出声音如图7(a)所示,用剪刀将吸管的另一端剪短后吹出声音如图7(b)所示,再剪短后吹出声音如图7(c)所示。
① 观察图7(a)、(b)或(c)可初步得出 (21) ; ② 观察比较图7(a)、(b)和(c)可初步得出 (22) 。
(a) (b) (c)
图7
9、为了研究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弹簧自身因素的关系,小华同学选用弹簧A 、B 、C 、D 和测力计进行实验。已知弹簧A 、C 由同种金属丝绕制而成.弹簧B 、D 由另一种金属丝绕制而成.A 、B 原来的长度均为LO .C 、D 原来的长度均为LO 1,且A 、B 、C 、D 的横截面均相同;他将弹簧A 、B 、C 、D 的左端固定,并分别用水平向右的力通过测力计拉伸弹簧,它们的长度各目增加了△L 1、△L 2、△L 3和△L 4,如至6(a)、(b)、(c)、(d) 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6(a)和(b)或(c)和(d)中的测力计示数、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
②分析比较6(a)和(c)或(b)和(d)中的测力计示数.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
10、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一小车,其两端通过细绳悬挂重力相等的两个钩码,物体静止,如图10(a )所示。在同样的受力情况下,小车也可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0(b )所示。当小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用手竖直向上托住左侧的钩码后,发现小车最终会向右运动,如图10(c )所示。
(1)分析比较图10______________可以得到:当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分析比较图10(b )和(c )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磊在探究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将不同的凸透镜A 、B 和C (f A >f B >f C )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 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 刻度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13(a )、(b )和(c )所示。请仔细观察图13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B A
图13(a )
图13(b )
图13(c )
C
分析比较图13(a )或(b )或(c )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21) 。
分析比较图13(a )和(b )和(c )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22) 。
2、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影响。他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和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到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且S 1
(1)分析比较图7(a )(b )、和(c )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距离越远。
(2)由上述实验推论可得:如果小车不受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用相同的空饮料瓶、水、盛水容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和大小特点”。他在饮
料瓶的不同位置上扎了些小孔,其中小孔a 与c 的深度相同,b 与d 的深度相同,a 与e 与f 的深度不同,如图6所示。仔细观察小明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6中,水从小孔a 与c 或b 与d 流出的方向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图6中,水从小孔a 和e 和f 流出的远近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2) 。
图7
4、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的关系,小亮同学将长方体置于水平放置的海绵上,如图9(a )所示,然后分别将相同的长方体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或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实验现象分别如图9(a )(b )(c )(d )和(e )所示。
力作用效果的。
(2)小亮分析比较图9(a )、(b )和(c )发现长方体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3)分析比较图9(a )、(d )和(e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5、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探究了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的关系。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重为1牛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让钩码分别处于静止状态和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9(a )、(b )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初步归纳结论。
(a ) ( b) 图9 ( c ) ( d)
(a ) (b ) (c ) (d ) (e )
(1)实验中,小亮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
(1)分析图(a )、(b )可知 (21) 。 (2)若突然上提和突然下移弹簧测力计,请结合已学过的力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在图(c )、(d )中用“
(22)
6、为了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小亮同学将橡皮筋的左端固定于P 点,用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将橡皮筋的右端拉至O 点,如图8(a )所示,然后他分别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沿相同方向将橡皮筋右端拉至O 点,如图8(b )、(c )所示。
图8
①实验中,小亮同学每次均将橡皮筋右端拉至O 点,这样做的目的是 (21) 。 ②观察比较图8(a )和(b )[或图8(a )和(c )]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
7、在学习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三个要素后,某小组同学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他们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以钩码对杠杆的拉力为阻力,保持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不变,在杠杆的另一侧用力(视为动力)将杠杆拉到水平位置平衡。他们或改变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或改变动力与杠杆的夹角(即动力的方向,已知θ<90°)。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的大小如图4中测力计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和测量结果,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a ) (b ) (c )
图4
①分析比较图4中(a )和(b )的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在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杠杆平衡时, (21) ; ②分析比较图4中(a )和(c )的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在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杠杆平衡时, (22) 。
8、为了研究吸管中空气的发声原理,先将吸管的一端压扁后,剪去两角,再将这端放入口中,吹出声音如图7(a)所示,用剪刀将吸管的另一端剪短后吹出声音如图7(b)所示,再剪短后吹出声音如图7(c)所示。
① 观察图7(a)、(b)或(c)可初步得出 (21) ; ② 观察比较图7(a)、(b)和(c)可初步得出 (22) 。
(a) (b) (c)
图7
9、为了研究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弹簧自身因素的关系,小华同学选用弹簧A 、B 、C 、D 和测力计进行实验。已知弹簧A 、C 由同种金属丝绕制而成.弹簧B 、D 由另一种金属丝绕制而成.A 、B 原来的长度均为LO .C 、D 原来的长度均为LO 1,且A 、B 、C 、D 的横截面均相同;他将弹簧A 、B 、C 、D 的左端固定,并分别用水平向右的力通过测力计拉伸弹簧,它们的长度各目增加了△L 1、△L 2、△L 3和△L 4,如至6(a)、(b)、(c)、(d) 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6(a)和(b)或(c)和(d)中的测力计示数、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
②分析比较6(a)和(c)或(b)和(d)中的测力计示数.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
10、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一小车,其两端通过细绳悬挂重力相等的两个钩码,物体静止,如图10(a )所示。在同样的受力情况下,小车也可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0(b )所示。当小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用手竖直向上托住左侧的钩码后,发现小车最终会向右运动,如图10(c )所示。
(1)分析比较图10______________可以得到:当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分析比较图10(b )和(c )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