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机制的失灵

  在当今中国的某些地方,真假的判断,归根结底几乎完全取决于权力意志,在政府的金口玉言之外已经无理可言。如此条件、如此背景,哪怕纠正一桩很小的错误,也不得不付出极大的代价、不得不等待某位上峰的拍板决断。只要组织的内部手续不启动,无论多么正确的主张也难以成立      “华南虎照片”这样一起稚拙的诈骗案,居然能拖延八个多月,真可以去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众所周知,几乎在陕西省林业厅公布镇坪县“华南虎”照片、颁发周正龙奖金的同时,就有很多网民质疑其真实性,并指出了破绽所在。2007年底的舆论调查,提前半年就得出了与姗姗来迟的官方处理报告相吻合的结论。因此,如果有关机构打算要查明真相、纠正错误,本来是易如反掌的。   但“纸老虎”却反咬一口,居然还能吓退很多有责任、也有能力追究真相的人们。以致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傅德志这样的身在象牙塔里的专家也悻悻然,不得不与那个图利造假的刁民同样打赌发誓,以自己的脑袋来担保实话实说的可信度。   可以说,那台佳能相机拍摄出来的,远不只是一种与《战国策》里庞恭对魏国君主讲述的“三人成虎”寓言相类似的社会怪象。那几十张“华南虎”照片还定格了一系列盛世危言:掌权的各级官员依然可以像秦代权臣赵高那样指鹿为马、指年画为大虫。   也就是说,在当今中国的某些地方,通过专业机构和技术手段识别真伪、校对正斜的机制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失灵了。真假的判断,归根结底几乎完全取决于权力意志,在政府的金口玉言之外已经无理可言。如此条件、如此背景,哪怕纠正一桩很小的错误,也不得不付出极大的代价,不得不等待某位上峰的拍板决断。只要组织的内部手续不启动,无论多么正确的主张也难以成立。   在虎照疑点暴露后,国家林业局不仅没有主动承担调查处理的责任,相反,还与陕西林业局合伙把更大的财力和物力投入更不着边际的寻找真老虎的方面,寄希望于弄假成真的奇迹,试图靠侥幸来掩饰假老虎的真面目。最近宣布的对13名当地涉案干部的行政处分,不仅制裁很轻微,其理由也很奇妙。例如前陕西省林业厅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关克被免职的原因居然不是“护假”,而是所谓“违反组织纪律,开设个人博客,参与争论”,简直匪夷所思。由此可见,自上而下的部门监督、内部问责机制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失灵了。   “打虎”派法律学者郝劲松接二连三启动外部问责程序,要求依法公开有关信息,指陈当地公安部门以其他名义拘留周正龙的根据和期间存在正当性瑕疵,直至提起公益诉讼,但都被置之不理或拒之门外。即使在按照组织手续宣告处理结果的6月29日,警方发言人也特意强调:“虎照造假事件系周一人所为,没有发现公职人员和其他村民参与造假的事实”,竭力把追究法律责任的范围仅仅限定在周正龙一个人身上。由此可见,自下而上寻求司法救济的诉讼机制也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失灵了。   当各种制度化纠错的可能性都被大打折扣的时候,理应受到广泛尊重的权威就会分崩离析,因而社会的诚信度也会大幅度下降,风险则会大幅度增加。在这样的境况里,抵抗无序化的力量只能到制度之外去寻找、到人民当中去寻找。这次“虎照事件”表明,网民的相互作用和集体作用构成了发现和追踪违法行径的主要动力,网络舆论构成了一种非正式的、至关重要的民主监督机制。该事件的处理尽管已经延宕大半年,但并没有不了了之,应该归功于互联网政治。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就可以反过来看清楚对关克给予免职处分的那个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了。把开设个人博客参与争论界定为“违反组织纪律”并给予免职处分,其实或多或少也流露出些许对网络舆论的报复心理,或有意或无意为将来压缩电子言论空间预留了一道伏笔。   但是,倘若“虎照门”这样丑陋的闹剧,最后居然还能进一步演变成这样的结局,那就不难想像,所有的纠错机制很可能都将在中国毁于一旦。于是乎,“权力定真假”的流弊势必愈演愈烈,直到引起诚信危机总爆发;于是乎,政治体制的转型只能“硬着陆”。   然而,迄今为止,我们还是有理由保持审慎的乐观态度。实际上,“打虎”派的胜利已经向整个社会昭显这样的道理:自由的、公开的信息流通可以减少个人诈骗以及有组织的操纵等不正当行为的成功概率。网络空间里有一个无所不在的“虚拟陪审团”,可以极大地减少事实认定方面的误差和法律推理方面的盲点。在网络舆论与法律程序之间进行持续性互动的场合,滥用裁量权的机会势必短缺,已经失灵的纠错机制比较容易复原,再颟顸而蛮横的强权也将逐步现出纸老虎的原形。   另外,围绕“三人成虎”的大辩论其实在不经意间打造出了一个全国性的虚拟公共领域,也树立了现代公民社会的新型自由言论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打虎”派的胜利已经证实了这样的事实:理性的网络舆论如果善用,可以帮规章制度长出牙齿来,可以通过监督和表达这两种方式去影响决策,可以采取众志成城的方式防止社会诚信度的下降,可以加强秩序赖以维持的问责系统。固然,这只是一种随机化的直接民主的雏形,但却指出了一条与政党政治不同的民主化路径的可能性,并为创新的制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线索和经验素材。   在制度创新的层面观察和思考虎照事件演变的全过程,一定会注意到,数码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变化是,透明度的增大、关系距离的缩短使得各级政府都具有了可问责性,并且明显地提高了沟通和协作的效率以及确定性。这样设定的情境能够充分限制欺骗和武断的余地,也会在相当程度上阻遏结构性腐败的蔓延,还有利于克服猜忌、犬儒主义以及逆反心理,促进人与人之间达成互信和共识。   只有当自发的诚信和制度化的信赖恢复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有法必依”和“有错必纠”才会成为天经地义,赵高指鹿为马的陈年旧事和庞恭“三人成虎”的规讽寓言才会逐步淡出视听,不再构成现实中的近忧、远虑以及荒诞剧。■      “华南虎照”大事回放      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该省镇坪县城关镇文彩村村民周正龙拍到了野生华南虎的照片,照片多达70多张。林业厅在组织专家对照片进行鉴定后,证实照片是真实的,遂向外界隆重发布。   就在这次新闻发会上,陕西省林业厅发给周正龙2万元的奖金,同时表示将进一步开展对华南虎的科学研究,并争取设立华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陕西省林业厅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天,色影无忌、天涯等网络社区内陆续出现一些帖子,对“华南虎照”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这些帖子迅速在网络上掀起一股对“虎照”鉴定的热潮。大部分网友都认为“华南虎照”是假的。   除了网友,一批专家学者也对虎照的真实性提出疑问。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傅德志在网上发表文章,敢以“脑袋担保”虎照系伪造。   2007年11月16日,一名四川攀枝花的网友声称有了新发现,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与一张年画几乎一模一样。   但面对质疑,与“华南虎照”有关的政府官员态度异常坚决。   镇坪林业局局长覃大鹏表示:“绝对没有人敢参与造假的事情。”   陕西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王万云说:“我们经过权威认定,照片真实可信”。   陕西省林业厅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关克在博客上发表“是什么把真老虎变成了纸老虎”等文章为周正龙辩护。   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称,如果“华南虎照”有假,“我第一个引咎辞职。”   “华南虎照”的拍摄者,52岁的周正龙对质疑更是十分强硬,声称愿“拿人头担保”虎照的真实性。   而国家林业局对于“华南虎照”的真伪则不愿表态。2007年12月4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称“国家林业局的主要职责是野生动物的保护和资源调配。我们的行政职能不能调位,也不能越位”;与会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甚至将“华南虎照”与英国尼斯湖水怪的照片相提并论,称“人们并不知道那些照片是真是假,而更关心的是水怪存不存在”。   伴随着“虎照”真假之辩,一场借“华南虎照”振兴地方经济的行动已经展开。   2007年10月17日,即“虎照”发布后第五天,镇坪县就划定了华南虎核心保护区。10月18日,该县通过陕西省林业厅开始向陕西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申请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有镇坪林业局人士称,如果自然保护区获批,将得到2000万元的国家资金。这笔钱相当于这个山区小县年产值的四分之一。镇坪县经贸局局长谢坤元则公开表示,自然保护区一旦设立不但能带来建设资金,更能带来大批参观的游客。   不过,在舆论坚持不懈的质疑下,在多次正面回避对“华南虎照”表态之后,国家林业局和陕西省政府终于在2007年12月底提出要求,迫使陕西省林业厅启动了第二轮对“华南虎照”鉴定。   2008年2月3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对陕西省林业厅提出通报批评,称其草率发布重大信息,引起媒体和公众质疑,致政府公信力受损,而干部参与争论也有损政府形象。   近五个月后,2008年6月29日,陕西省政府终于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华南虎照”调查处理情况进行通报。调查认定,“华南虎照”系周正龙一人伪造,其已因涉嫌诈骗罪被逮捕。此外,“华南虎照”涉及的13名各级官员皆因“失职”受到行政处分。其中,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孙承骞被免职,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王万云、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关克被撤职。   但“华南虎照”造假的具体内幕到底如何?周正龙等人最终的处理结果是什么?这些问题目前尚无答案。■

  在当今中国的某些地方,真假的判断,归根结底几乎完全取决于权力意志,在政府的金口玉言之外已经无理可言。如此条件、如此背景,哪怕纠正一桩很小的错误,也不得不付出极大的代价、不得不等待某位上峰的拍板决断。只要组织的内部手续不启动,无论多么正确的主张也难以成立      “华南虎照片”这样一起稚拙的诈骗案,居然能拖延八个多月,真可以去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众所周知,几乎在陕西省林业厅公布镇坪县“华南虎”照片、颁发周正龙奖金的同时,就有很多网民质疑其真实性,并指出了破绽所在。2007年底的舆论调查,提前半年就得出了与姗姗来迟的官方处理报告相吻合的结论。因此,如果有关机构打算要查明真相、纠正错误,本来是易如反掌的。   但“纸老虎”却反咬一口,居然还能吓退很多有责任、也有能力追究真相的人们。以致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傅德志这样的身在象牙塔里的专家也悻悻然,不得不与那个图利造假的刁民同样打赌发誓,以自己的脑袋来担保实话实说的可信度。   可以说,那台佳能相机拍摄出来的,远不只是一种与《战国策》里庞恭对魏国君主讲述的“三人成虎”寓言相类似的社会怪象。那几十张“华南虎”照片还定格了一系列盛世危言:掌权的各级官员依然可以像秦代权臣赵高那样指鹿为马、指年画为大虫。   也就是说,在当今中国的某些地方,通过专业机构和技术手段识别真伪、校对正斜的机制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失灵了。真假的判断,归根结底几乎完全取决于权力意志,在政府的金口玉言之外已经无理可言。如此条件、如此背景,哪怕纠正一桩很小的错误,也不得不付出极大的代价,不得不等待某位上峰的拍板决断。只要组织的内部手续不启动,无论多么正确的主张也难以成立。   在虎照疑点暴露后,国家林业局不仅没有主动承担调查处理的责任,相反,还与陕西林业局合伙把更大的财力和物力投入更不着边际的寻找真老虎的方面,寄希望于弄假成真的奇迹,试图靠侥幸来掩饰假老虎的真面目。最近宣布的对13名当地涉案干部的行政处分,不仅制裁很轻微,其理由也很奇妙。例如前陕西省林业厅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关克被免职的原因居然不是“护假”,而是所谓“违反组织纪律,开设个人博客,参与争论”,简直匪夷所思。由此可见,自上而下的部门监督、内部问责机制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失灵了。   “打虎”派法律学者郝劲松接二连三启动外部问责程序,要求依法公开有关信息,指陈当地公安部门以其他名义拘留周正龙的根据和期间存在正当性瑕疵,直至提起公益诉讼,但都被置之不理或拒之门外。即使在按照组织手续宣告处理结果的6月29日,警方发言人也特意强调:“虎照造假事件系周一人所为,没有发现公职人员和其他村民参与造假的事实”,竭力把追究法律责任的范围仅仅限定在周正龙一个人身上。由此可见,自下而上寻求司法救济的诉讼机制也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失灵了。   当各种制度化纠错的可能性都被大打折扣的时候,理应受到广泛尊重的权威就会分崩离析,因而社会的诚信度也会大幅度下降,风险则会大幅度增加。在这样的境况里,抵抗无序化的力量只能到制度之外去寻找、到人民当中去寻找。这次“虎照事件”表明,网民的相互作用和集体作用构成了发现和追踪违法行径的主要动力,网络舆论构成了一种非正式的、至关重要的民主监督机制。该事件的处理尽管已经延宕大半年,但并没有不了了之,应该归功于互联网政治。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就可以反过来看清楚对关克给予免职处分的那个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了。把开设个人博客参与争论界定为“违反组织纪律”并给予免职处分,其实或多或少也流露出些许对网络舆论的报复心理,或有意或无意为将来压缩电子言论空间预留了一道伏笔。   但是,倘若“虎照门”这样丑陋的闹剧,最后居然还能进一步演变成这样的结局,那就不难想像,所有的纠错机制很可能都将在中国毁于一旦。于是乎,“权力定真假”的流弊势必愈演愈烈,直到引起诚信危机总爆发;于是乎,政治体制的转型只能“硬着陆”。   然而,迄今为止,我们还是有理由保持审慎的乐观态度。实际上,“打虎”派的胜利已经向整个社会昭显这样的道理:自由的、公开的信息流通可以减少个人诈骗以及有组织的操纵等不正当行为的成功概率。网络空间里有一个无所不在的“虚拟陪审团”,可以极大地减少事实认定方面的误差和法律推理方面的盲点。在网络舆论与法律程序之间进行持续性互动的场合,滥用裁量权的机会势必短缺,已经失灵的纠错机制比较容易复原,再颟顸而蛮横的强权也将逐步现出纸老虎的原形。   另外,围绕“三人成虎”的大辩论其实在不经意间打造出了一个全国性的虚拟公共领域,也树立了现代公民社会的新型自由言论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打虎”派的胜利已经证实了这样的事实:理性的网络舆论如果善用,可以帮规章制度长出牙齿来,可以通过监督和表达这两种方式去影响决策,可以采取众志成城的方式防止社会诚信度的下降,可以加强秩序赖以维持的问责系统。固然,这只是一种随机化的直接民主的雏形,但却指出了一条与政党政治不同的民主化路径的可能性,并为创新的制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线索和经验素材。   在制度创新的层面观察和思考虎照事件演变的全过程,一定会注意到,数码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变化是,透明度的增大、关系距离的缩短使得各级政府都具有了可问责性,并且明显地提高了沟通和协作的效率以及确定性。这样设定的情境能够充分限制欺骗和武断的余地,也会在相当程度上阻遏结构性腐败的蔓延,还有利于克服猜忌、犬儒主义以及逆反心理,促进人与人之间达成互信和共识。   只有当自发的诚信和制度化的信赖恢复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有法必依”和“有错必纠”才会成为天经地义,赵高指鹿为马的陈年旧事和庞恭“三人成虎”的规讽寓言才会逐步淡出视听,不再构成现实中的近忧、远虑以及荒诞剧。■      “华南虎照”大事回放      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该省镇坪县城关镇文彩村村民周正龙拍到了野生华南虎的照片,照片多达70多张。林业厅在组织专家对照片进行鉴定后,证实照片是真实的,遂向外界隆重发布。   就在这次新闻发会上,陕西省林业厅发给周正龙2万元的奖金,同时表示将进一步开展对华南虎的科学研究,并争取设立华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陕西省林业厅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天,色影无忌、天涯等网络社区内陆续出现一些帖子,对“华南虎照”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这些帖子迅速在网络上掀起一股对“虎照”鉴定的热潮。大部分网友都认为“华南虎照”是假的。   除了网友,一批专家学者也对虎照的真实性提出疑问。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傅德志在网上发表文章,敢以“脑袋担保”虎照系伪造。   2007年11月16日,一名四川攀枝花的网友声称有了新发现,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与一张年画几乎一模一样。   但面对质疑,与“华南虎照”有关的政府官员态度异常坚决。   镇坪林业局局长覃大鹏表示:“绝对没有人敢参与造假的事情。”   陕西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王万云说:“我们经过权威认定,照片真实可信”。   陕西省林业厅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关克在博客上发表“是什么把真老虎变成了纸老虎”等文章为周正龙辩护。   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称,如果“华南虎照”有假,“我第一个引咎辞职。”   “华南虎照”的拍摄者,52岁的周正龙对质疑更是十分强硬,声称愿“拿人头担保”虎照的真实性。   而国家林业局对于“华南虎照”的真伪则不愿表态。2007年12月4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称“国家林业局的主要职责是野生动物的保护和资源调配。我们的行政职能不能调位,也不能越位”;与会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甚至将“华南虎照”与英国尼斯湖水怪的照片相提并论,称“人们并不知道那些照片是真是假,而更关心的是水怪存不存在”。   伴随着“虎照”真假之辩,一场借“华南虎照”振兴地方经济的行动已经展开。   2007年10月17日,即“虎照”发布后第五天,镇坪县就划定了华南虎核心保护区。10月18日,该县通过陕西省林业厅开始向陕西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申请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有镇坪林业局人士称,如果自然保护区获批,将得到2000万元的国家资金。这笔钱相当于这个山区小县年产值的四分之一。镇坪县经贸局局长谢坤元则公开表示,自然保护区一旦设立不但能带来建设资金,更能带来大批参观的游客。   不过,在舆论坚持不懈的质疑下,在多次正面回避对“华南虎照”表态之后,国家林业局和陕西省政府终于在2007年12月底提出要求,迫使陕西省林业厅启动了第二轮对“华南虎照”鉴定。   2008年2月3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对陕西省林业厅提出通报批评,称其草率发布重大信息,引起媒体和公众质疑,致政府公信力受损,而干部参与争论也有损政府形象。   近五个月后,2008年6月29日,陕西省政府终于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华南虎照”调查处理情况进行通报。调查认定,“华南虎照”系周正龙一人伪造,其已因涉嫌诈骗罪被逮捕。此外,“华南虎照”涉及的13名各级官员皆因“失职”受到行政处分。其中,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孙承骞被免职,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王万云、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关克被撤职。   但“华南虎照”造假的具体内幕到底如何?周正龙等人最终的处理结果是什么?这些问题目前尚无答案。■


相关文章

  • 非政府组织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中的作用
  • 非政府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性.互益性.服务性的非政府.非企业的社会组织.从组织目标来看,非政府组织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最大化:从组织提供的产品来看,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从组织运作体制来看,非政府组织是以互利为核心 ...查看


  • 浅谈保险监管和我国保险监管的不足
  • 长沙理工大学 期末考试论文 <浅谈保险监管和我国保险监管的不足>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金融学 班级:金融1001班 姓名:张晓东 学号:[1**********]2 [摘要] 保险业是经济领域的三大行业之一,该论文从保险 ...查看


  • 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为党员干部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
  • 这次容错纠错工作推进座谈会既是研判形势,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提升对"三项机制"特别是容错纠错机制理论价值.制度价值.实践价值认识的过程,同时又是坚定不移谋化推进举措,启迪思路方法,完善配套机制,促进取得实效的过程.一要认 ...查看


  • 党员学习容错纠错机制心得体会
  • 党员学习容错纠错机制心得体会 篇一:党员学习容错纠错机制心得体会 为充分调动全县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合理容错的良好环境,怀来县根据有关规定,结合该县实际,制定<怀来县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实施办法(试 ...查看


  • 2016四川公务员面试热点解读:容错纠错机制
  • 2016四川公务员面试热点解读:容错纠错机制 2016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将于6月上旬公布,笔试折合总成绩和职位排名于2016年6月20日前由招录机关公布,考生也可通过四川人事考试网进行查询. [背景资料]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 ...查看


  • 市场机制及其失灵论文
  • 论市场机制及其失灵 [摘 要]市场和政府是两种配置资源和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机制.因为存在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市场失效和市场机制的局限性使市场失灵成为可能.而市场失灵又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但现实中的干预不当又会 ...查看


  • 容错纠错机制心得体会范文两篇
  • 容错纠错机制心得体会范文两篇 [容错纠错机制心得体会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强调要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而当前容错纠错机制的提出,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容错用人思想的借鉴和超越.中国传统容错用人思想是建立在 ...查看


  •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对比研究(正文)
  • 摘要............................................................ 1 一.绪论................................................... ...查看


  • 深化改革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深化改革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核心阅读 创造制度红利,就要适应时代变化,深化改革,实现从要素驱动阶段的产业政策向创新驱动阶段的产业政策转换,以智慧.绿色.包容式发展的产业政策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进入"双期交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