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讨论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及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个人讨论提纲:

我国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价值目标,但公平与效率作为经济政 策的两个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本文分析了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指 出完善我国经济政策、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必须做到:改革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引 导消费需求的方向,改善消费结构;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持社会安定。

例如某电视机厂,是我国最早的电视机生产厂家之一,1988 年到 1990 年间,因厂长决 策投资 6000 万元与日本一家公司合资兴建空调器厂,利润分成与外方实行四六分;而后又 投资 3000 万元引进国外平绕行输出变压器生产线,由于选择不当,无法使用。

所谓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实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任务,为指导和调节经济活动所 规定的在经济生活上的行动准则和措施,主要包括财政与税收政策、 货币政策、 贸易政策等。 平等与效率是任何政府追求的两个基本的政策目标。经济上的公平即平等主要指收入均等和 机会均等。 但是经济平等决不是一条绝对的原则,它的部分内容不能作为最高的或最优先考 虑的原则,如收入均等;有些内容又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全做到,如机会均等。经济上所 说的效率一般是指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有效配置。它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经济政策 目标,是因为高效率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

公平与效率作为经济政策的两个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 时常常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有人认为偏重于公平,如罗尔斯,有人认为偏重于效率, 如诺齐克,还有坚持“第三条路线”的,如阿瑟•奥肯认为“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 中注入一些人道。”不管怎样,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尤其在经济政策的实 践过程中,为了追求效率不顾公平,为了实现公平牺牲效率,这些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所 以我国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目标,而且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效率优先指的 是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优先考虑它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尽可能选择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 济政策。兼顾公平指的是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到它对社会的影响,为了消除贫困,缓解社 会矛盾,改善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值得以一定的社会效率为代价。

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就是促进了公平和效率的实现。 例如改革初期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上使广大农村迅速摆脱贫困, 很快使全国人民基本解决温饱 问题;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允许和支持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政企分 开、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政策使企业真正以独立的、负责的主体身份进入市场,为企业的生存 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压力。在促进公平上,如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实施“希望工程”等,都 体现了经济政策中既坚持效率,又兼顾公平的原则。但是,不能忽视对政策上的某些疏漏所 产生的问题。

(一)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收入分配不公平。现在的收入分配不公首先是市场平台的不公,远没有形成统一开放、 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如目前的要素市场没有市场化,距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这四个 要求差距很大。劳动力市场依然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的阻隔、土地市场受到产权模糊的约束、 资金市场受到若干歧视政策的影响。我国的城乡差距仍然在继续扩大,据农业部介绍:尽管 这几年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但仍然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 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仍在扩大。2006 年扩大到了 3.28:1,绝对额的收入差距达到 8172.5 元。地区居民收入扩大,从全国来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有所扩大,在一个 省内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明显扩大的趋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

国有资产权 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 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 或者 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在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中心环 节,但是由于决策失误的原因造成资产流失. 社会道德问题。经济政策是政府功能对市场失灵的补充,是通过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对 市场的一种调节, 其作用是将有限的资源在市场进行基础性的配置后再做适当的分配。因为 政策的决策过程具有主观性、人为性、互赖性、动态性和历史性等多种特性,加上政策又带 有解决社会大众需求的矛盾、 并谋求全民福利的功能, 因此, 政策伦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经济政策制定不完善。经济政策的制定涉及多方面,目标是多元的,所以不能只从主观出发来判断效应的好坏。不同的投资者由于其所处地位、环境、自身实力等有差异,出发点往往各不相同,如果全凭主观判断,很可能对同一现象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显然不利于发现真实的客观状况。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政府采取扶强扶优的政策也加快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同时,由于按照等级分配经济资源与经济机会的体制,在收入分配机制从计划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诱导下,在权力缺少制约和监督的条件下,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分享财富上进行攀比与恶性竞争,自行利用各自控制的资源与发展机会进行“创收”,形成了一种各有特色的收入分配机制。这就在源头上容易滋 生在经济领域中的道德问题,比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等问题。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政策一经制定就需要贯彻执行,但是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执行者的理解或者其他因素可能造成违背政策的初衷, 反而事与愿违。比如国家制定对于 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当在贯彻执行时,由于调查不准确可能就影响了该政策的效果。还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利用手中权力 人为造成分配不公,比如在国家制定的关于税收政 策上,同等情况下经营可能交纳的税收有所区别,造成分配不平等。因此,经济政策实践过 程由于多种原因,可能会产生很多关于伦理方面的问题。 完善我国经济政策价值目标的措施 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所追 求的双重价值目标,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所追求的目标。利用市场机制解决资源的有 效配置,以提高效率,依靠社会主义制度解决财富分配不公,以达到公平,将两者在政策中 充分体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政策伦理性的首要任务。 效率优先是市场经济初 级阶段经济政策内容的必然选择。 但公平, 特别是减少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别等内容的社会公 平,是市场发挥效率的保障。换句话说,效率是在公平的环境下取得的,最终还是为了保障 社会公平。社会公平的调节作用,必须要通过经济的、政治的和伦理的手段,体现在完善的 规则和规范的约束中。市场经济的效率与公平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 政策的重点是要突出 在协调与整合二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既不损害效率,又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这是伦理的 经济政策的关键。经济政策属于上层建筑, 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产生强大的反作用, 能促进或阻碍社 会经济的发展。 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保持连续性, 左右摇摆的经济政策必然会给经济运 行带来损失;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要有一定的“弹性”,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必须对经济 政策作相应的调整。要保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逐渐消除贫困、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公现象,就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政策。

(一)改革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收入分 配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 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收入分配的平等问题一般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一是初次分配过程中的平等,它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合法占有关系;二是再分配过程中的平等,它反映了 再分配过程中社会各阶层的关系与国家的调控目标。 由于我国存在按社会等级的计划分配秩 序和按市场上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混合分配格

局, 所以,收入分配的初始条件在城乡之间是极不相同的,进而导致各个阶层之间、城乡之间在再分配中处于十分不平衡的地位。这种倾斜的力量对比使国家的再分配调控无法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 而是走向差距越来越大。我们重视的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 要逐步形成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 努力实现个人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 要理顺分配关系。 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注重公平。要保护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扶持弱势群体。所以完善收入分配方式,是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方面。

(二)引导消费需求的方向,改善消费的结构 长期以来,受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民的消费习惯十分单调,基本上没有超出衣、食、住、行的范围,这样的消费习惯在历史上有其合理性,但目前却则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娱乐消费、旅游消费等,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应该大力发展。扩大服务性消费,家庭劳动社会化,是大势所趋。要引导合理消 费。我们反对铺张浪费的同时,对合理消费要大力支持,积极引导。特别要加以引导那些生产性消费,即有利于提高生产能力的消费,如交通、通信、农田水利建设,还有教育、健身和医疗等。

(三)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持社会安定 要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 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 就必须将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障功能分离出来,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要搞好国有企业,让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保制度。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现行以土地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保障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应该积极试行由国家、集体、农民个人共同出资、合理负担的农村养老制度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并结合农村扶贫政策和其 他民政补贴政策,试行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因此,建立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既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关系到效率,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关系到平等的大事。

综上所述,社会全面发展既要重视效率的提高,又要不失公平,所以“效率优先,兼顾 公平”始终是我国经济政策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同时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小组提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公平,是各国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在经济领域,公平是和分配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公平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一是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前者称之为经济公平,后者称之为社会公平。经济公平就要求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获得利润、工资、地租等要素收入,投入与产出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而社会公平则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为追求公平目标,应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为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即机会均等。(2)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使劳动的收入与所提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相对应,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3)运用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工具,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成员心理承受能力之内。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

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在经济学理论中,资源配置效率理想的状态是“帕累托效应”。在达到“帕累托效应”之前,如果资源配置能够在不降

低其它人福利水平的条件下,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得到改善,称之为“帕累托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在不同领域有其具体涵义。在社会再生产领域,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高低,就是指利润的最大化。在政府部门,就是指既定资源条件下政府行政效率,即为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在公共事业部门,是指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为社会提供科技、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是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克服市场失灵,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两者在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中呈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凡市场能够有效运作的领域,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由市场来实现,政府努力为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而在市场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通过政府财政收支等活动,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大基本准则,但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中,政府在两者之间的选择,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1、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尽管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

2、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两者之间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政府经济决策有较大回旋余地,可形成各种不同的政策组合。

第一,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

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即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增强整体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首要目标,同时注意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这也是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

第三,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即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为贫困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配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

个人讨论提纲:

我国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价值目标,但公平与效率作为经济政 策的两个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本文分析了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指 出完善我国经济政策、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必须做到:改革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引 导消费需求的方向,改善消费结构;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持社会安定。

例如某电视机厂,是我国最早的电视机生产厂家之一,1988 年到 1990 年间,因厂长决 策投资 6000 万元与日本一家公司合资兴建空调器厂,利润分成与外方实行四六分;而后又 投资 3000 万元引进国外平绕行输出变压器生产线,由于选择不当,无法使用。

所谓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实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任务,为指导和调节经济活动所 规定的在经济生活上的行动准则和措施,主要包括财政与税收政策、 货币政策、 贸易政策等。 平等与效率是任何政府追求的两个基本的政策目标。经济上的公平即平等主要指收入均等和 机会均等。 但是经济平等决不是一条绝对的原则,它的部分内容不能作为最高的或最优先考 虑的原则,如收入均等;有些内容又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全做到,如机会均等。经济上所 说的效率一般是指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有效配置。它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经济政策 目标,是因为高效率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

公平与效率作为经济政策的两个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 时常常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有人认为偏重于公平,如罗尔斯,有人认为偏重于效率, 如诺齐克,还有坚持“第三条路线”的,如阿瑟•奥肯认为“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 中注入一些人道。”不管怎样,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尤其在经济政策的实 践过程中,为了追求效率不顾公平,为了实现公平牺牲效率,这些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所 以我国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目标,而且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效率优先指的 是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优先考虑它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尽可能选择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 济政策。兼顾公平指的是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到它对社会的影响,为了消除贫困,缓解社 会矛盾,改善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值得以一定的社会效率为代价。

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就是促进了公平和效率的实现。 例如改革初期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上使广大农村迅速摆脱贫困, 很快使全国人民基本解决温饱 问题;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允许和支持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政企分 开、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政策使企业真正以独立的、负责的主体身份进入市场,为企业的生存 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压力。在促进公平上,如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实施“希望工程”等,都 体现了经济政策中既坚持效率,又兼顾公平的原则。但是,不能忽视对政策上的某些疏漏所 产生的问题。

(一)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收入分配不公平。现在的收入分配不公首先是市场平台的不公,远没有形成统一开放、 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如目前的要素市场没有市场化,距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这四个 要求差距很大。劳动力市场依然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的阻隔、土地市场受到产权模糊的约束、 资金市场受到若干歧视政策的影响。我国的城乡差距仍然在继续扩大,据农业部介绍:尽管 这几年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但仍然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 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仍在扩大。2006 年扩大到了 3.28:1,绝对额的收入差距达到 8172.5 元。地区居民收入扩大,从全国来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有所扩大,在一个 省内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明显扩大的趋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

国有资产权 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 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 或者 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在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中心环 节,但是由于决策失误的原因造成资产流失. 社会道德问题。经济政策是政府功能对市场失灵的补充,是通过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对 市场的一种调节, 其作用是将有限的资源在市场进行基础性的配置后再做适当的分配。因为 政策的决策过程具有主观性、人为性、互赖性、动态性和历史性等多种特性,加上政策又带 有解决社会大众需求的矛盾、 并谋求全民福利的功能, 因此, 政策伦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经济政策制定不完善。经济政策的制定涉及多方面,目标是多元的,所以不能只从主观出发来判断效应的好坏。不同的投资者由于其所处地位、环境、自身实力等有差异,出发点往往各不相同,如果全凭主观判断,很可能对同一现象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显然不利于发现真实的客观状况。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政府采取扶强扶优的政策也加快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同时,由于按照等级分配经济资源与经济机会的体制,在收入分配机制从计划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诱导下,在权力缺少制约和监督的条件下,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分享财富上进行攀比与恶性竞争,自行利用各自控制的资源与发展机会进行“创收”,形成了一种各有特色的收入分配机制。这就在源头上容易滋 生在经济领域中的道德问题,比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等问题。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政策一经制定就需要贯彻执行,但是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执行者的理解或者其他因素可能造成违背政策的初衷, 反而事与愿违。比如国家制定对于 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当在贯彻执行时,由于调查不准确可能就影响了该政策的效果。还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利用手中权力 人为造成分配不公,比如在国家制定的关于税收政 策上,同等情况下经营可能交纳的税收有所区别,造成分配不平等。因此,经济政策实践过 程由于多种原因,可能会产生很多关于伦理方面的问题。 完善我国经济政策价值目标的措施 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所追 求的双重价值目标,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所追求的目标。利用市场机制解决资源的有 效配置,以提高效率,依靠社会主义制度解决财富分配不公,以达到公平,将两者在政策中 充分体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政策伦理性的首要任务。 效率优先是市场经济初 级阶段经济政策内容的必然选择。 但公平, 特别是减少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别等内容的社会公 平,是市场发挥效率的保障。换句话说,效率是在公平的环境下取得的,最终还是为了保障 社会公平。社会公平的调节作用,必须要通过经济的、政治的和伦理的手段,体现在完善的 规则和规范的约束中。市场经济的效率与公平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 政策的重点是要突出 在协调与整合二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既不损害效率,又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这是伦理的 经济政策的关键。经济政策属于上层建筑, 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产生强大的反作用, 能促进或阻碍社 会经济的发展。 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保持连续性, 左右摇摆的经济政策必然会给经济运 行带来损失;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要有一定的“弹性”,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必须对经济 政策作相应的调整。要保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逐渐消除贫困、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公现象,就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政策。

(一)改革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收入分 配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 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收入分配的平等问题一般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一是初次分配过程中的平等,它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合法占有关系;二是再分配过程中的平等,它反映了 再分配过程中社会各阶层的关系与国家的调控目标。 由于我国存在按社会等级的计划分配秩 序和按市场上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混合分配格

局, 所以,收入分配的初始条件在城乡之间是极不相同的,进而导致各个阶层之间、城乡之间在再分配中处于十分不平衡的地位。这种倾斜的力量对比使国家的再分配调控无法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 而是走向差距越来越大。我们重视的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 要逐步形成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 努力实现个人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 要理顺分配关系。 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注重公平。要保护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扶持弱势群体。所以完善收入分配方式,是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方面。

(二)引导消费需求的方向,改善消费的结构 长期以来,受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民的消费习惯十分单调,基本上没有超出衣、食、住、行的范围,这样的消费习惯在历史上有其合理性,但目前却则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娱乐消费、旅游消费等,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应该大力发展。扩大服务性消费,家庭劳动社会化,是大势所趋。要引导合理消 费。我们反对铺张浪费的同时,对合理消费要大力支持,积极引导。特别要加以引导那些生产性消费,即有利于提高生产能力的消费,如交通、通信、农田水利建设,还有教育、健身和医疗等。

(三)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持社会安定 要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 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 就必须将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障功能分离出来,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要搞好国有企业,让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保制度。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现行以土地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保障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应该积极试行由国家、集体、农民个人共同出资、合理负担的农村养老制度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并结合农村扶贫政策和其 他民政补贴政策,试行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因此,建立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既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关系到效率,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关系到平等的大事。

综上所述,社会全面发展既要重视效率的提高,又要不失公平,所以“效率优先,兼顾 公平”始终是我国经济政策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同时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小组提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公平,是各国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在经济领域,公平是和分配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公平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一是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前者称之为经济公平,后者称之为社会公平。经济公平就要求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获得利润、工资、地租等要素收入,投入与产出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而社会公平则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为追求公平目标,应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为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即机会均等。(2)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使劳动的收入与所提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相对应,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3)运用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工具,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成员心理承受能力之内。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

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在经济学理论中,资源配置效率理想的状态是“帕累托效应”。在达到“帕累托效应”之前,如果资源配置能够在不降

低其它人福利水平的条件下,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得到改善,称之为“帕累托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在不同领域有其具体涵义。在社会再生产领域,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高低,就是指利润的最大化。在政府部门,就是指既定资源条件下政府行政效率,即为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在公共事业部门,是指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为社会提供科技、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是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克服市场失灵,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两者在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中呈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凡市场能够有效运作的领域,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由市场来实现,政府努力为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而在市场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通过政府财政收支等活动,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大基本准则,但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中,政府在两者之间的选择,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1、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尽管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

2、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两者之间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政府经济决策有较大回旋余地,可形成各种不同的政策组合。

第一,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

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即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增强整体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首要目标,同时注意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这也是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

第三,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即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为贫困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配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


相关文章

  • 公平与效率:如何权衡
  • 个人的讨论提纲: 一, 确定题目,公平与效率:如何权衡 二, 简单阐述公平与效率的定义.关系, 三, 政府进行公平与效率的选择需注重的几个问题. 小组讨论提纲 一, 题目:公平与效率:如何权衡. 二, 确立观点:公平与效率的定义及其内在联系 ...查看


  • 教育学总结
  • 一.名词解释: 1.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以高深知识为核心所展开的教育活动. 2. 高深知识: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所经营的知识的范围和层次. 3. 高等教育本质: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使其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人,教育对象的 ...查看


  • 高一政治生活教学反思
  • 高一政治生活教学反思 高一政治生活教学反思一:高一政治教学反思 中学政治教学课堂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更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有重大变革.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 ...查看


  • 社会整体利益追求中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协调
  • 摘要本文拟从社会整体利益至上的视角探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处理是否得当关系到经济法社会整体利益至上理念的实现.文中认为要追求社会整体利益就要对社会公平的保障,就要在经济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以期达到效益 ...查看


  • 人教思品八下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教案
  • 第四单元 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教案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 课标要求 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标准: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要求: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能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 ...查看


  • 论经济与伦理的相关性
  • 论经济与伦理的相关性 孙春晨 2008年12月18日16:12 [摘要] "斯密问题"本质上反映的是经济与伦理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它揭示了存在于经济生活中的利益关系矛盾和伦理冲突.经济与伦理的相关性表现在:经济 ...查看


  • 14行政学说史论文
  • 行政学说史论文西方行政学说史 姓名: 学号: 班级:行政二班 日期:vanch 4111020003xx 2014年6月25日 一.政治-行政二分法既是行政学创立时期的一个重要命题,又是在行政学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纷争的问题. (一)威尔逊提出 ...查看


  •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 现代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建立实务 早期激励理论虽然广为人知,但未能完全经得起深入的考验,不过它们也没有被全盘否定.众多当代激励理论观点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以早期理论为基础. 哈佛大学的麦克莱伦(David Meclella ...查看


  • 论述简答题
  • 论述题 第一章 1.结合我国现实,试论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 (1)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从整体看,研究行政伦理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由于行政伦理在公共行政领域和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行政伦理对整个社会伦理以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