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级财务管理 张宇 刘金剑 2009级会计 文建

【内容摘要】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为重要,它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持农村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我国现行农村金融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试阐述相应对策,以期能够对我国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村金融 监管 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环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金融作为农村资金的媒介、融通和连接投资储蓄的桥梁,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个运行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筹集和分配资金,组织和调节农村领域的货币流通,而且在宏观上可以作为国家调控农业经济的一个杠杆,促进农业的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我国现行农村金融体系还很不完善,尚不足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对此,构建一个功能完备、高效率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农村金融有自己的显著特点。

首先,农村金融需求具有散、大、频的特点。所谓“散”就是指农村迫切需要金融支持的客户广泛地分散在面积广阔的乡村,每个客户一次需求的金融支持量较小。所谓“大”是指由于我国农民众多,需要金融支持的客户数量大,致使需要给予其支持的资金总量也相对较大。而我国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拥有的资金总量远远不能满足“三农”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所谓“频”就是农村一年四季都有种和收的问题、养殖和销售的问题、买和卖的问题。因此,一个农村客户一年之中可能出现贷款和还款都很频繁的情况。

其次,农村金融工作具有繁、难、低的特点。所谓“繁”就是面对众多小的贷款和还款客户,农村金融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所谓“难”就是众多农村小客户文化水平较低,对我国金融法规和贷款还款的工作程序的并不够了解,农村金融工作者在办理存款和贷款业务时要花费很多时间给客户做宣传、讲解,从而增加了工作的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农村贷款客户居住分散,农村金融工作者难以弄清贷款客户的诚信资料和财务能力。所谓“低”就是每笔贷款金额较小,贷款成本高、效益低,从而整个农村金融的盈利率低,农村金融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水平长期较低。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以及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且初步形成了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导的正规金融与民间非正规金融并存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但是现行农村金融体系仍存在很多问题,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不完备,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矛盾突出,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农村金融监管不到位,以及农民贷款难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村资金外流的现象仍然存在。

于是,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建立健全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对于加快农村金融事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不健全,严重束缚着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主要由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构成,民间金融则主要包括民间自由借贷以及各种形式的地下金融活动。然而,农业银行在为农服务的过程中尚没有充分发挥其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骨干和支柱的重要作用;农业发展银行的功能单一与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功能不健全致使农业中长期政策性信贷投入严重不足;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逐渐弱化,其服务于农户的动力也在逐渐淡化;民间借贷的作用巨大,却没有获得有效的地位来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严重不足,致使农民“贷款难”普遍存在,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1.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低,导致农民存贷款困难。

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营业网点收缩较多,加之服务于该地区的部分农村信用社也因自身利益而从该地区退出,部分农村的金融网点甚至出现了空白。正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的极其缺乏导致广大农村和农户持续发展的金融需求很难满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严重缺位。农民办理存、贷业务费时费力,从而农民存贷款难的问题仍很突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也受到极大影响。

2.农村金融需求量多面广与金融供给量少面窄的矛盾激烈,农村储蓄资金外流严重。

现在直接为农服务的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基本上都要求有足额抵押担保以保障资金安全,而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一般较缺乏贷款担保物,再加上农村贷款交易成本高,风险大,许多农村金融机构投放信贷就比较困难, 农村资金大量外流。

商业银行资金“农转非”。随着金融体

系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从县域经济中战略性撤退,贷款权限纷纷上收,各分支机构的资金改由总行统一调度,从农村集中来的资金被更多地运用到城市,加剧了农村信贷资金的短缺。

农村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单一金融服务功能,分流了农村闲置资金,成为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的重要渠道。

近几年,以地下钱庄为主的地下金融活动较为活跃。它们以高利率、高回报率的方式来吸取农户手中的资金,再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企业或其他非农产业, 从而使农村资金紧缺的形势更为严峻。

(三)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虽然存在着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但这些金融组织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近几年来,农业银行对农村的贡献率逐年下降,业务范围明显收缩;邮政储蓄银行因开办信贷业务时间较短,占有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各种形式的民间借贷处于弱势地位,很难得到政府政策上的鼓励与保护。于是,农村信用社在政策保护下以唯一正规金融机构的身份垄断农村金融市场。而在缺少竞争主体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容易缺乏创新的动力,服务理念也愈加滞后,难以科学有效地满足日益增加的农村金融需求。

三、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 (一)构建一个功能完备、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体系。

1. 拓展现有金融机构的功能。 (1)政策性金融机构应拓展业务范围,进一步发挥其支农作用。

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在履行为粮棉油收购供应资金等政策性业务的同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纳入支持范围,拓展对农业、农村的服务范围,真正发挥其支农作用。以支持农田水利、水电路网、基地开发等方面的建设为重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

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

(2)商业银行尤其是农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在实行商业化经营的同时加大涉农信贷的投放力度,满足农业产业化、农村龙头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项目的资金需求,拉动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3)可以利用邮政储蓄网点分布广、大众认同度高的优势,积极开展符合农村需要的小额信贷和中间业务等,以完善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服务功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三农”。

2. 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金融机构。 可以在坚持产权关系清晰、组织形式多样化原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组织、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采取各种奖励政策来鼓励和其发展涉农贷款业务,这样,不仅会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也会有效促进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

3. 进一步规范民间金融,实现民间金融的良性发展。

以民间借贷为代表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分散、灵活、方便的特点,比正规金融更贴近农户的生产生活,也更符合以农户经济为基础的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家应在允许民间金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同时,制定出台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来引导、规范民间金融,对民间借贷的最高利率进行界定,并对其运行规则等进行规定,地方政府再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将民间金融纳入法制化轨道,改善民间借贷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促进民间金融合规、有序、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农民贷款难的重要原因是缺少可供抵押的资产, 或者找不到合适的信用担保者。因此,要解决支农信贷困难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完善金融机构支农放款的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对此,各级政府应积极鼓励多元化的担保机构的发

展,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为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并对其进行有效地引导、监督和管理,为这些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扶持环境。

(三)国家应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应加快通过专门立法来明确县域内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从法律上确保从农村地区吸收的储蓄资金能够以较大比例向农村地区发放贷款,从而增加农村资金供给,减少农村资金外流。

其次,充分发挥财政在金融支农中的作用。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建立国家对政策性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向开展政策性业务的金融机构提供贴息,降低其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和农村。还应积极运用税收优惠、担保、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引导和改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逐步建立市场主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相结合的支农长效机制。

(四)加强对农村金融的监管。 1. 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涉及金融监管的法律有《人民银行法》、《保险法》、《担保法》等,这些法律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的,对村镇银行等各类新型政策性银行涉及较少。因此,应加快其修订步伐,增加对农村金融监管的部分,并制定具体的监管办法、规定和实施细则等,以增强其可操作性。这不仅是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三农”长效机制的需要,还对规范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行为有着积极促进意义。

2. 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力度。将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数据、面临风险状况向社会公众发布,积极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信息透明度,既促使农村金融机构加强自身经营和管理,也为其支农效果的测评提供了依据。

(五)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政府、银行、工商、司法各部门,应当

同力协作,积极发挥各自的职能,加强信用意识教育,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从而不断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促使金融机构为农村资金需求者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卢钦. 对建立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有效途径的探讨[J].农村金融,2010,(5) [2]李爱兵.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金融服务,2010,04 [3]吴义达. 农村金融体系中的突出问题与解决措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08 [4]唐阳孝. 科学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J].西南金融,2009,(11)

[5]于菊兰.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村,2009,(6) [6]赵睿璇. 浅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及完善措施[J].财经纵横,2010,8

[7]闫永博.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

[8]张朝锋. 构建我国“四位一体”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J].商业经济,2010,(8)

浅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级财务管理 张宇 刘金剑 2009级会计 文建

【内容摘要】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为重要,它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持农村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我国现行农村金融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试阐述相应对策,以期能够对我国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村金融 监管 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环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金融作为农村资金的媒介、融通和连接投资储蓄的桥梁,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个运行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筹集和分配资金,组织和调节农村领域的货币流通,而且在宏观上可以作为国家调控农业经济的一个杠杆,促进农业的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我国现行农村金融体系还很不完善,尚不足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对此,构建一个功能完备、高效率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农村金融有自己的显著特点。

首先,农村金融需求具有散、大、频的特点。所谓“散”就是指农村迫切需要金融支持的客户广泛地分散在面积广阔的乡村,每个客户一次需求的金融支持量较小。所谓“大”是指由于我国农民众多,需要金融支持的客户数量大,致使需要给予其支持的资金总量也相对较大。而我国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拥有的资金总量远远不能满足“三农”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所谓“频”就是农村一年四季都有种和收的问题、养殖和销售的问题、买和卖的问题。因此,一个农村客户一年之中可能出现贷款和还款都很频繁的情况。

其次,农村金融工作具有繁、难、低的特点。所谓“繁”就是面对众多小的贷款和还款客户,农村金融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所谓“难”就是众多农村小客户文化水平较低,对我国金融法规和贷款还款的工作程序的并不够了解,农村金融工作者在办理存款和贷款业务时要花费很多时间给客户做宣传、讲解,从而增加了工作的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农村贷款客户居住分散,农村金融工作者难以弄清贷款客户的诚信资料和财务能力。所谓“低”就是每笔贷款金额较小,贷款成本高、效益低,从而整个农村金融的盈利率低,农村金融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水平长期较低。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以及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且初步形成了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导的正规金融与民间非正规金融并存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但是现行农村金融体系仍存在很多问题,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不完备,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矛盾突出,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农村金融监管不到位,以及农民贷款难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村资金外流的现象仍然存在。

于是,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建立健全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对于加快农村金融事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不健全,严重束缚着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主要由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构成,民间金融则主要包括民间自由借贷以及各种形式的地下金融活动。然而,农业银行在为农服务的过程中尚没有充分发挥其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骨干和支柱的重要作用;农业发展银行的功能单一与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功能不健全致使农业中长期政策性信贷投入严重不足;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逐渐弱化,其服务于农户的动力也在逐渐淡化;民间借贷的作用巨大,却没有获得有效的地位来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严重不足,致使农民“贷款难”普遍存在,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1.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低,导致农民存贷款困难。

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营业网点收缩较多,加之服务于该地区的部分农村信用社也因自身利益而从该地区退出,部分农村的金融网点甚至出现了空白。正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的极其缺乏导致广大农村和农户持续发展的金融需求很难满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严重缺位。农民办理存、贷业务费时费力,从而农民存贷款难的问题仍很突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也受到极大影响。

2.农村金融需求量多面广与金融供给量少面窄的矛盾激烈,农村储蓄资金外流严重。

现在直接为农服务的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基本上都要求有足额抵押担保以保障资金安全,而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一般较缺乏贷款担保物,再加上农村贷款交易成本高,风险大,许多农村金融机构投放信贷就比较困难, 农村资金大量外流。

商业银行资金“农转非”。随着金融体

系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从县域经济中战略性撤退,贷款权限纷纷上收,各分支机构的资金改由总行统一调度,从农村集中来的资金被更多地运用到城市,加剧了农村信贷资金的短缺。

农村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单一金融服务功能,分流了农村闲置资金,成为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的重要渠道。

近几年,以地下钱庄为主的地下金融活动较为活跃。它们以高利率、高回报率的方式来吸取农户手中的资金,再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企业或其他非农产业, 从而使农村资金紧缺的形势更为严峻。

(三)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虽然存在着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但这些金融组织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近几年来,农业银行对农村的贡献率逐年下降,业务范围明显收缩;邮政储蓄银行因开办信贷业务时间较短,占有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各种形式的民间借贷处于弱势地位,很难得到政府政策上的鼓励与保护。于是,农村信用社在政策保护下以唯一正规金融机构的身份垄断农村金融市场。而在缺少竞争主体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容易缺乏创新的动力,服务理念也愈加滞后,难以科学有效地满足日益增加的农村金融需求。

三、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 (一)构建一个功能完备、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体系。

1. 拓展现有金融机构的功能。 (1)政策性金融机构应拓展业务范围,进一步发挥其支农作用。

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在履行为粮棉油收购供应资金等政策性业务的同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纳入支持范围,拓展对农业、农村的服务范围,真正发挥其支农作用。以支持农田水利、水电路网、基地开发等方面的建设为重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

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

(2)商业银行尤其是农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在实行商业化经营的同时加大涉农信贷的投放力度,满足农业产业化、农村龙头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项目的资金需求,拉动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3)可以利用邮政储蓄网点分布广、大众认同度高的优势,积极开展符合农村需要的小额信贷和中间业务等,以完善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服务功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三农”。

2. 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金融机构。 可以在坚持产权关系清晰、组织形式多样化原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组织、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采取各种奖励政策来鼓励和其发展涉农贷款业务,这样,不仅会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也会有效促进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

3. 进一步规范民间金融,实现民间金融的良性发展。

以民间借贷为代表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分散、灵活、方便的特点,比正规金融更贴近农户的生产生活,也更符合以农户经济为基础的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家应在允许民间金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同时,制定出台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来引导、规范民间金融,对民间借贷的最高利率进行界定,并对其运行规则等进行规定,地方政府再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将民间金融纳入法制化轨道,改善民间借贷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促进民间金融合规、有序、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农民贷款难的重要原因是缺少可供抵押的资产, 或者找不到合适的信用担保者。因此,要解决支农信贷困难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完善金融机构支农放款的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对此,各级政府应积极鼓励多元化的担保机构的发

展,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为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并对其进行有效地引导、监督和管理,为这些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扶持环境。

(三)国家应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应加快通过专门立法来明确县域内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从法律上确保从农村地区吸收的储蓄资金能够以较大比例向农村地区发放贷款,从而增加农村资金供给,减少农村资金外流。

其次,充分发挥财政在金融支农中的作用。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建立国家对政策性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向开展政策性业务的金融机构提供贴息,降低其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和农村。还应积极运用税收优惠、担保、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引导和改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逐步建立市场主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相结合的支农长效机制。

(四)加强对农村金融的监管。 1. 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涉及金融监管的法律有《人民银行法》、《保险法》、《担保法》等,这些法律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的,对村镇银行等各类新型政策性银行涉及较少。因此,应加快其修订步伐,增加对农村金融监管的部分,并制定具体的监管办法、规定和实施细则等,以增强其可操作性。这不仅是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三农”长效机制的需要,还对规范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行为有着积极促进意义。

2. 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力度。将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数据、面临风险状况向社会公众发布,积极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信息透明度,既促使农村金融机构加强自身经营和管理,也为其支农效果的测评提供了依据。

(五)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政府、银行、工商、司法各部门,应当

同力协作,积极发挥各自的职能,加强信用意识教育,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从而不断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促使金融机构为农村资金需求者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卢钦. 对建立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有效途径的探讨[J].农村金融,2010,(5) [2]李爱兵.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金融服务,2010,04 [3]吴义达. 农村金融体系中的突出问题与解决措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08 [4]唐阳孝. 科学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J].西南金融,2009,(11)

[5]于菊兰.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村,2009,(6) [6]赵睿璇. 浅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及完善措施[J].财经纵横,2010,8

[7]闫永博.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

[8]张朝锋. 构建我国“四位一体”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J].商业经济,2010,(8)


相关文章

  • 会计专业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表
  • 1. 基于公允价值会计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 2. 公允价值会计与企业财务报告改进 3. 企业财务报告相关问题及其改进(改进相关性.及时性等问题)研究 4. 企业财富变动及其信息披露研究 5. 企业价值报告框架研究 6. 企业价值信息披露体系( ...查看


  •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沙市区财政局--彭海亮 农村金融对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及关键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拐点时期,农村金融作为现代农业的核心力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农村金融体系在 ...查看


  •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学 院(系): 经济学院 专 业: 金融学 学 生 姓 名: 陶鹏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申康达 评 阅 教 师: 申康达 完 成 日 期: 2015.06.07 辽 东 学 院 Eastern Lia ...查看


  •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农业银行产业金融部副总经理 褚继田 发布时间:2011-01-17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一个热点.就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农村金融服务的经验,进行了 ...查看


  •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1.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及前景:3.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4.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特殊保障条款:5.我国的生产补贴和WTO的反补贴协议(ASCM):6.中 ...查看


  •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_基于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基于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 马雪彬 王徽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兰州730000) [摘要]本文基于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指出,农村金融边缘化.农村金融 ...查看


  • 经济学类本科论文参考题目
  • 经济贸易学院 关于2006届毕业生论文指导选题的说明 各位指导教师及经贸院毕业生: 为了使我院教师所指导的毕业生在确定选题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现对论文选题做以下说明: 1.论文选题应该结合自己专业为根本,不以指导教师专业特长作为指针,遵循双 ...查看


  • 320个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1.企业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 2.中国经济部门价格指数波动差异性研究 3.并购方高管动机与并购贷款的特殊风险控制 4.消费金融发展的理论解释与国际经验借鉴 5.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财富效应研究 6.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贸易影响 ...查看


  • 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摘要:农村金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不断扩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农村金融文化建设得到加强.但也存在着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农村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落后的问题.国家要加大力度扶植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