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趣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今年,我负责一年级新生数学教学工作。教学这些年来,第一次上一年级的课程,本以为自己凭着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可以驾驭这班小孩。可是一上课就发现,他们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乖巧,听话。我板书时,他们就经常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手舞足动;我提问个别同学,其他的学生总是不自觉地“抢台词”;有时学生还提出上厕所,肚子疼„„偶尔为了一点儿小事你争我抢,各式各样的情况都有,我感觉无法控制课堂。我计算过,一节课下来,就只有开始的几分钟能讲课,其他时间都是管纪律。学生总是屡教不改,实在忍不住的话,我会在他们面前大喊大骂,安静了不久,很快便又吵起来了。
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一年级孩子,他们要告别无忧无虑的以游戏为主的幼年时代,开始正式跨入以学习为主的学生时代,难免还幻想身处于幼儿园的环境当中。因此,一切都变成了他们的新开始。如何让孩子适应过来,适应新的课堂,我顿时感到彷徨和苦恼!
二.实施计划方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往的“灌输式”教学不适宜小学生,必须要改变教学模式,研究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心理学说过,一年级学生好动,好表达,他们喜欢模仿,爱听有趣的故事,爱表扬,凭兴趣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就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容易感觉疲倦,往往从小产生厌学情绪。
结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我从俩方面制定了“以兴趣为主,激励为辅,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行动研究方案:
1.教师方面: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一张嘴、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灌输式”的简单教学方式组织数学教学,多借助教具,学具﹑实物投影进行教学,利用电脑播放有趣的童话动物情景引入课题,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把孩子的灵魂吸引进课堂中去,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一切以提高学习兴趣为主,一切为学生服务,迎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
2.学生方面:任何的游戏都是有规则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学生的课堂行为也需要有规有矩。一年级的学生必须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因为游戏而忽略了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哪怕再好的教学方案,更有趣的课堂活动也是无助。在课堂活动时,我既要思考如何吸引孩子的眼球,也要考虑避免他们过度的兴奋。于是,采取了分组评比和个人评分相结合的激励策略,哪个同学能积极回答问题,主动举手,认真听课等方面,做的出色的奖励5分;哪个小组实践活动中,做到快,静,齐的也奖励5分。最后,积分满100分的可以得到一份奖品。
三.初步研究发现
自从改变了教学风格,学生上课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全班学生听课率达到93%,没有学生半途离开课室(除了特殊原因),学习兴趣提高了,作业完成率达到100%,正确
率达到98%。 而且,我还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结果显示:有75%的学生喜欢数学课,有18%的学生喜欢体育课,有7%喜欢语文课,绝大多数学生喜欢以玩游戏的方式授课。行动研究取得了明显效果。
只有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才能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玩中学,在游戏中成长,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利用评分表争取积分,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迎合了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用鼓励,表扬的语言总比生硬的口头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促进师生关系良好和谐。
但是,尽管有了评分竞赛机制,课堂上的活跃,也留给了部分调皮的孩子捣蛋的空间,他们更放肆了。另外,一册数学书不可能每一节都能够实施活动教学,让我摸不着头脑,想不出适合教材的方法;最后,学生是喜欢新鲜感的,评分机制用久了,奖励的东西过时了,他们会觉得没新意,不吸引。
四.反思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材内容简单易学,而且很多小学生在幼儿园也学过。我们应该明白,小学一年级的目标是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教材只是课堂的载体,通过课堂,培养好学生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教育者不必要求每个孩子都赢在起跑线上,应该努力培养孩子拥有一颗健康,善良,向上的心,不去强迫孩子读书,死读书。教育是一门
艺术,老师是艺术的缔造者。希望大家能给孩子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谩骂,课堂多一些欢乐,学生少一些压力与负担!使他们能够用健康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各种逆境和挫折,使我们的孩子能够充满阳光,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
在兴趣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今年,我负责一年级新生数学教学工作。教学这些年来,第一次上一年级的课程,本以为自己凭着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可以驾驭这班小孩。可是一上课就发现,他们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乖巧,听话。我板书时,他们就经常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手舞足动;我提问个别同学,其他的学生总是不自觉地“抢台词”;有时学生还提出上厕所,肚子疼„„偶尔为了一点儿小事你争我抢,各式各样的情况都有,我感觉无法控制课堂。我计算过,一节课下来,就只有开始的几分钟能讲课,其他时间都是管纪律。学生总是屡教不改,实在忍不住的话,我会在他们面前大喊大骂,安静了不久,很快便又吵起来了。
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一年级孩子,他们要告别无忧无虑的以游戏为主的幼年时代,开始正式跨入以学习为主的学生时代,难免还幻想身处于幼儿园的环境当中。因此,一切都变成了他们的新开始。如何让孩子适应过来,适应新的课堂,我顿时感到彷徨和苦恼!
二.实施计划方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往的“灌输式”教学不适宜小学生,必须要改变教学模式,研究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心理学说过,一年级学生好动,好表达,他们喜欢模仿,爱听有趣的故事,爱表扬,凭兴趣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就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容易感觉疲倦,往往从小产生厌学情绪。
结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我从俩方面制定了“以兴趣为主,激励为辅,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行动研究方案:
1.教师方面: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一张嘴、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灌输式”的简单教学方式组织数学教学,多借助教具,学具﹑实物投影进行教学,利用电脑播放有趣的童话动物情景引入课题,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把孩子的灵魂吸引进课堂中去,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一切以提高学习兴趣为主,一切为学生服务,迎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
2.学生方面:任何的游戏都是有规则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学生的课堂行为也需要有规有矩。一年级的学生必须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因为游戏而忽略了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哪怕再好的教学方案,更有趣的课堂活动也是无助。在课堂活动时,我既要思考如何吸引孩子的眼球,也要考虑避免他们过度的兴奋。于是,采取了分组评比和个人评分相结合的激励策略,哪个同学能积极回答问题,主动举手,认真听课等方面,做的出色的奖励5分;哪个小组实践活动中,做到快,静,齐的也奖励5分。最后,积分满100分的可以得到一份奖品。
三.初步研究发现
自从改变了教学风格,学生上课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全班学生听课率达到93%,没有学生半途离开课室(除了特殊原因),学习兴趣提高了,作业完成率达到100%,正确
率达到98%。 而且,我还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结果显示:有75%的学生喜欢数学课,有18%的学生喜欢体育课,有7%喜欢语文课,绝大多数学生喜欢以玩游戏的方式授课。行动研究取得了明显效果。
只有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才能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玩中学,在游戏中成长,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利用评分表争取积分,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迎合了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用鼓励,表扬的语言总比生硬的口头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促进师生关系良好和谐。
但是,尽管有了评分竞赛机制,课堂上的活跃,也留给了部分调皮的孩子捣蛋的空间,他们更放肆了。另外,一册数学书不可能每一节都能够实施活动教学,让我摸不着头脑,想不出适合教材的方法;最后,学生是喜欢新鲜感的,评分机制用久了,奖励的东西过时了,他们会觉得没新意,不吸引。
四.反思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材内容简单易学,而且很多小学生在幼儿园也学过。我们应该明白,小学一年级的目标是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教材只是课堂的载体,通过课堂,培养好学生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教育者不必要求每个孩子都赢在起跑线上,应该努力培养孩子拥有一颗健康,善良,向上的心,不去强迫孩子读书,死读书。教育是一门
艺术,老师是艺术的缔造者。希望大家能给孩子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谩骂,课堂多一些欢乐,学生少一些压力与负担!使他们能够用健康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各种逆境和挫折,使我们的孩子能够充满阳光,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