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宇宙观

佛教的宇宙观---须弥山与四大洲(一)

2010-02-23 13:56

一、宇宙的模型

1、须弥山与四大洲----一小世界

宇宙生死大疑团,

其余枝叶总无干。

若从枝叶疑将去,

欲破疑根事恐难。

------现代佛学家夏莲居居士《净语》

佛教以探求出世解脱、圆觉涅槃为宗旨,以人生宇宙为本体。人生宇宙与

自然宇宙是圆融无碍的,奇特、神异、意蕴富丽的宇宙模式,就是佛教的口头禅

------“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需要相当的阐述和评论,如下:

“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是佛教徒或佛学家称呼佛学世界观或宇宙论的

习惯语。严格说以上的“三千大千世界”只是指佛学宇宙模式中的娑婆世界。而

佛学构拟的完整的宇宙模式是由“一小世界”“一微尘世界”“ 娑婆世

界”“微尘数世界”“十方微尘数种世界”的逐级扩展、宏化而至无穷的宇宙模

式。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不能涵盖佛学世界观或宇宙论。

首先,我们要明确“世界”的含义。佛教所说的“世界”或“世间”包含

着两个不容混同的意义,即“世”与“界”或“世”与“间”,译为汉文的世界

就不是一个词,实为一个联合词组。《楞严经》卷四对世界这样解释:“世为迁

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名义经》卷三又解释说:“间之与界,名

异义同。间是隔别间差,界是界畔分齐。”故在佛经中提及“三世”只能是过去、

未来、现在,提及“三界”只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绝不混淆。

我国古代《淮南子注》:“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与佛教的“世界”含

义相似。佛教的所谓“世界”是指人生宇宙与自然宇宙圆融的“万有世界”。即

所谓“有情世界”。

佛教认为宇宙之大是由比恒河(印度第一大河)沙数还要多得多的“不可

说不可说”的世界组成。“一小世界”是构成宇宙的世界系统中的最小单位,将

“一小世界”中构成部分解析出来,其中的部分都不能称作世界。那么,我们人

类所在的大地,在佛教中能不能称为世界呢?不能,只能称“天下”,还不够称

“世界”呢!佛学之“天”并非天空的意思,梵语称提波(deva),是“世界”

中的构成部分,并有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的宗教含义,不同的天层都有不同的宗

教含义。

“一小世界”的中心,准确些说是中轴,是须弥山。须弥是梵语,意即妙

光、妙高、安明、善高、善积等。须弥山是由所谓四宝即金、银、琉璃和玻璃构

成。须弥山呈长柱形,但上下俱大,中腹内收,宛若缩腰鼓磉。须弥山两端长十

六万由旬,直插海中,入水八万由旬,出水八万由旬。一说上下各八万四千由旬。

由旬(yojana)系印度古代长度单位名称,相当于古代帝王一天行军的路程长

度。它既然是以事取譬的,而不是检测技术规范的,其长度说法五花八门。我国

佛僧习为四十里,印度佛僧习为三十里,而印度天文学家定为4.92英里即7.92

公里。即以30里计,就有120万公里,约有135000多个喜马拉雅山高。

环绕着须弥山周,统称为“九山、八海、四大洲”。有“七香水海”和“七

金山”作为须弥山的内围。“七香水海”统称为内海,俱是香功德水,奇香四溢。

原来海上飘满了各种香花,如郁钵罗华(utpala)即青莲花,黛花;波头摩华

(padma),即赤莲花;拘牟陀华(kumuda),即地喜莲花;奔陀利华

(pundarika),即白莲花等。

“七金山”统称轮围山,从里层到外层,分别名为双持山、持轴山、担木

山、善见山、马耳山、障碍山(亦名象鼻山)、持地山(亦名持边山),与“七

香水海”依次交替排列,山上多住的是圣贤鬼神。“七金山”高的尺度与“七香

水海”阔的尺度如下:

320000由旬。《涅槃经三十二品》说:“大海有八种不思议以譬涅槃:一渐

渐转深,二深难得底,三同一咸味,四潮不过时,五有种种宝藏,六大身众居住,

七不宿死尸,八万流大雨入海亦无增减。”《华严经疏四十四》也有类似说法:

“以大海十相譬十地菩萨修行,一次第渐深,二不受死尸,三余水入失本名,四

普同一味,五无量珍宝,六无能至底,七广大无量,八大身所居,九潮不过限,

十普受大雨。”大咸海外边衔“铁围山”根,“铁围山”又名“斫迦罗山”,有

两重,即“此翻轮围”、“又翻轮围”,纯由铁构成,宽高各300由旬,这高

度又是持地山的减半。它周长3600010350由旬,总围住大咸海,犹如世界

外城,算是“一小世界”的边缘了。虽说是小世界,也非凡夫俗子所能揣见估量

的。

佛教的宇宙观---须弥山与四大洲(二)

2010-02-23 13:57

“七金山”加“铁围山”加“须弥山”就是所谓的九山,“七香水海”加“大咸海”即八海如下图(图-1):

“四大洲”又称为“四大部洲”

东咸海中是胜身洲,以身形神,故名,又名胜神洲。其形东狭西广,形似半身。大小三边各广九千由旬。

南咸海中是瞻部洲,又称南洲,又称阎浮提。是因为此洲有广大的瞻部或阎浮树林,就是所由旬。一说形似田字,长宽七千由旬。佛家原来称印度和周围的地区为瞻部洲,后来将地球视为瞻

西咸海中是牛货州,传说此州以牛为货,形如满月,圆周为七千五百由旬,一说纵广八千由北咸海中是俱卢洲,又名胜处,据说四大洲中以此州为最胜。洲形如方版,各边长二千由旬佛家说每一个大洲各有两个形体相似二小的中洲为两翼,共有八中洲。此外数百小洲散缀各毗罗大风吹彼水沫。又散掷置斫迦罗山外。于四方面作四大洲。及八万小洲。并余大山。如是辗转此四大洲八万小洲诸大山等。次第出现。”

以上种种,“九山、八海、四洲”是“一小世界”的类似“物质”部分,它们又是怎样存在(五轮)!由于众生共同造的“业力”作用(佛家所谓的“业”,简单地说就是支配行为或造作的发风起),无尽的虚空中十方起风,风的激荡逐渐凝结出气,气在虚空之上构成“风轮”,其高度

虚空上面结成的风形成风轮后,上空飘满金色的云,滂沱大雨,霈然不住,集成“水轮”,凝结成“金轮”(岩石),高32万由旬,广同水轮。金轮为水所持,如同熟乳生成乳膏浮于水面地。“大地轮”中心竖起须弥山,其边缘镶起“铁围山”。

佛教的宇宙观---须弥山与四大洲(三)

2010-02-23 13:58

五轮图(图二)如下:

(图二:五轮为:空轮、风轮、水轮、金轮、图轮)

类”,佛教里把所有有思维的生命体都叫做“有情”。

从须弥山山脚上升一万由旬为坚守天住,再升高一万由旬为持华鬘天住,又升高一万由旬为长类”(生命、有情)为夜叉鬼神,也都受福如天。

再上升一万由旬,便是到了须弥山腰,有四大天王天,依山四面而住。日月星辰与四大天王再上升四万二千由旬至须弥山顶,则是三十三天依住,又名忉利天(佛说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立排列的。帝释天位居于中央,有城池纯金构成,镶有各色宝物,辉煌灿烂,巍峨富丽。城池每边见城,又名喜见城。城里有宫殿,名叫殊胜殿,金碧辉煌更难言喻,宫殿主人就是帝释。(帝释是转译法。释迦意即能,提婆又有译为提桓意即天,因陀罗又译为因达罗,意即主或帝,合起来为能释。)帝释天是须弥山的最高果位,帝释城外有四苑,一叫众车苑,帝释欲游,入此苑则种种宝车须战具自然现出;三叫杂林苑,诸天人入其中,所玩皆同,俱生胜喜;四叫喜林苑,又称欢喜园,

须弥山山巅四方有峰,各广500由旬,每峰各有八天住,共三十二天,即善法堂天、山峰杂殿天、欢喜园天、光明天、波利耶多天、离险岸天、谷崖岸天、摩尼藏天、施行天、金殿天、槃天、歌音喜乐天、威德轮天、日行天、阎摩那娑罗天、速行天、影照天、智慧行天、众分天、曼陀清净天,与帝释天共称三十三天。

三十三天以下各天,统称为地居天,因为它们无不傍依须弥山,而须弥山只是地轮中心的山云而住,故统称为空居天(按照地域人的直观命名)。

从帝释天上升十六万由旬(一说8万由旬),便到了夜摩天。此天无昼夜变化,在此天生类从夜摩天上升32万由旬(一说16万由旬),则到了著名的兜率天。住此天生类通体光明勒菩萨之净土,也是菩萨最后身之住处,即将降生为佛的菩萨住处,据说释迦如来作为菩萨将要降乐处。

再上升64万由旬(一说32万由旬),则到了化乐天,又名乐变化天,此天生众也身有常天男女相向而笑即交媾,子从男女膝上化生,初生婴儿相当于12岁少儿。

再上升128万由旬(64万由旬),就到了他化自在天。据说此天生类可以自由地变化而借还有为害正法的魔王宫殿。

从他化自在天再上升256万由旬就到了四禅天中的初禅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佛地轮以上所合者。(色界、无色界各天以后有详细论述)

佛教的宇宙观---三界六道(一)

2010-02-23 14:01

2、三界六道----微尘世界

微尘固然有状其细微的意思,但还有更复杂的意义。在佛家描绘的世界系统级别里,有一级尘数世界”,简称为“二十刹尘”。其中第十三佛刹微尘数世界为娑婆界“毗卢遮那如来”世界,界”。一个“尘世界”指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的小世界即“微尘世界”,这每一个“微尘世界”都小世界”仅仅有初禅天以下的部分,请看“一小世界”的示意图。就会明白(图三)。

一般人以为每一个世界都有各自的三界,殊不知“色界”、“无色界”的诸天所覆盖的“一小世界”越多;而就每一个“微尘世界”而言又都具有“三界六道”(泛指一切有情众生)。也可尘世界”却与别的世界共有初禅天以上的诸天。

佛家把以须弥山为中轴的“微尘世界”,大致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是按生类享受果报之不同的处所而分界。又三界谓之界内,佛家称三界之外的诸佛菩萨的净土为界外。净土,引申为超脱世俗社会。

佛教的宇宙观---三界六道(二)

2010-02-23 14:01

1、欲界 欲,梵语为罗阇或剌者,《唯识论五》中说:“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欲)和食欲。“欲”是导致各种烦恼,致使众生苦海挣扎的根本原因。

欲界又分为三个层次:下层是八大地狱;中层是人界之四大洲或四天下;上层是六大欲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佛家说欲界越往上住(升),欲事越来越淡,但仍无从绝欲。儒家的思想是一致的,我国的中医认为“阴成形、阳化气”“恬淡虚无、精神乃治”“清气升而浊高,层次越高,空(间)能量就越大,即越静越清越明,越趋向于“无中生有”和“空而现”的本格,便于读者观察。

2、色界 色,并非颜色之色,也非女色之色,梵语为阿迦色,色是其音译的简化,意为物有“物碍”,还存在有形的身体及所居住的宫殿国土(du度),不过所有形物均殊妙精好。此界

“禅”的梵语为dhyana,汉译为“禅那”,简称“禅”,原是指佛教重要的修行方式,意《大乘阿毗达摩经》中论述,禅定修习者因其静息心虑之深浅不同而所居住天高下不同,所受果报

① 初禅天,从他化自在天上升256万由旬即是。自初禅天以上的所有“有情”(生类)不为“食”。《唯识论四》中说:“一者段食,二者触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识食···此四能持有是指常人所用的食物。无须段食,当然无须鼻舌受累,(人有六尘或叫六识即眼、耳、鼻、舌、身

初禅天并排有三种天,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初禅天广如四天下,也就是覆盖“一小世界”(有一个太阳、一个月亮的星系)。

表四:初禅三天

② 二禅天,从初禅天上升512万由旬即是二禅天,二禅天广如“小千世界”,也就是一千界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太阳系,包括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居此天者,眼、耳、鼻、舌、身五识意识获得极大的怡悦而得喜。

二禅天也并立三天,即无量光天、光音天(极光净天)、少光天。

表五:二禅三天

③ 三禅天,从二禅天再上升1024万由旬即为三禅天。三禅天广可覆盖一千个一千小世界有意识,情意怡悦,不经喜受而即得乐受臻极净妙。三禅天也并立三天,即无量净天、遍净天、少

表六:三禅三天

④ 四禅天,从三禅天上升2048万由旬即到四禅天。四禅天之大可以覆盖一千个一千千世界(太阳星系)。居此天者亦仅有意识唯有“舍受”,即非苦非乐,舍去三禅天中的极乐而获更高的果无想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其中把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在《阿毗昙经》里,有一个有趣的假设,来说明色究竟天与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南瞻部洲)之落,中间没有任何阻碍,须要65535年才能到达我们的地球。

表六:四禅九天

3、无色界 从色究竟天上升4096万由旬便抵达无色界。居此界天人,无身体、无物碍、无示没有任何称得上物质性的存在。但是,确有“有情”居住,并且享受着比色界“有情”更高的果报有形体的居处来划分天层,只能以禅定的胜劣差别等而分天层。

佛教的宇宙观---须弥山与四大洲(一)

2010-02-23 13:56

一、宇宙的模型

1、须弥山与四大洲----一小世界

宇宙生死大疑团,

其余枝叶总无干。

若从枝叶疑将去,

欲破疑根事恐难。

------现代佛学家夏莲居居士《净语》

佛教以探求出世解脱、圆觉涅槃为宗旨,以人生宇宙为本体。人生宇宙与

自然宇宙是圆融无碍的,奇特、神异、意蕴富丽的宇宙模式,就是佛教的口头禅

------“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需要相当的阐述和评论,如下:

“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是佛教徒或佛学家称呼佛学世界观或宇宙论的

习惯语。严格说以上的“三千大千世界”只是指佛学宇宙模式中的娑婆世界。而

佛学构拟的完整的宇宙模式是由“一小世界”“一微尘世界”“ 娑婆世

界”“微尘数世界”“十方微尘数种世界”的逐级扩展、宏化而至无穷的宇宙模

式。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不能涵盖佛学世界观或宇宙论。

首先,我们要明确“世界”的含义。佛教所说的“世界”或“世间”包含

着两个不容混同的意义,即“世”与“界”或“世”与“间”,译为汉文的世界

就不是一个词,实为一个联合词组。《楞严经》卷四对世界这样解释:“世为迁

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名义经》卷三又解释说:“间之与界,名

异义同。间是隔别间差,界是界畔分齐。”故在佛经中提及“三世”只能是过去、

未来、现在,提及“三界”只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绝不混淆。

我国古代《淮南子注》:“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与佛教的“世界”含

义相似。佛教的所谓“世界”是指人生宇宙与自然宇宙圆融的“万有世界”。即

所谓“有情世界”。

佛教认为宇宙之大是由比恒河(印度第一大河)沙数还要多得多的“不可

说不可说”的世界组成。“一小世界”是构成宇宙的世界系统中的最小单位,将

“一小世界”中构成部分解析出来,其中的部分都不能称作世界。那么,我们人

类所在的大地,在佛教中能不能称为世界呢?不能,只能称“天下”,还不够称

“世界”呢!佛学之“天”并非天空的意思,梵语称提波(deva),是“世界”

中的构成部分,并有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的宗教含义,不同的天层都有不同的宗

教含义。

“一小世界”的中心,准确些说是中轴,是须弥山。须弥是梵语,意即妙

光、妙高、安明、善高、善积等。须弥山是由所谓四宝即金、银、琉璃和玻璃构

成。须弥山呈长柱形,但上下俱大,中腹内收,宛若缩腰鼓磉。须弥山两端长十

六万由旬,直插海中,入水八万由旬,出水八万由旬。一说上下各八万四千由旬。

由旬(yojana)系印度古代长度单位名称,相当于古代帝王一天行军的路程长

度。它既然是以事取譬的,而不是检测技术规范的,其长度说法五花八门。我国

佛僧习为四十里,印度佛僧习为三十里,而印度天文学家定为4.92英里即7.92

公里。即以30里计,就有120万公里,约有135000多个喜马拉雅山高。

环绕着须弥山周,统称为“九山、八海、四大洲”。有“七香水海”和“七

金山”作为须弥山的内围。“七香水海”统称为内海,俱是香功德水,奇香四溢。

原来海上飘满了各种香花,如郁钵罗华(utpala)即青莲花,黛花;波头摩华

(padma),即赤莲花;拘牟陀华(kumuda),即地喜莲花;奔陀利华

(pundarika),即白莲花等。

“七金山”统称轮围山,从里层到外层,分别名为双持山、持轴山、担木

山、善见山、马耳山、障碍山(亦名象鼻山)、持地山(亦名持边山),与“七

香水海”依次交替排列,山上多住的是圣贤鬼神。“七金山”高的尺度与“七香

水海”阔的尺度如下:

320000由旬。《涅槃经三十二品》说:“大海有八种不思议以譬涅槃:一渐

渐转深,二深难得底,三同一咸味,四潮不过时,五有种种宝藏,六大身众居住,

七不宿死尸,八万流大雨入海亦无增减。”《华严经疏四十四》也有类似说法:

“以大海十相譬十地菩萨修行,一次第渐深,二不受死尸,三余水入失本名,四

普同一味,五无量珍宝,六无能至底,七广大无量,八大身所居,九潮不过限,

十普受大雨。”大咸海外边衔“铁围山”根,“铁围山”又名“斫迦罗山”,有

两重,即“此翻轮围”、“又翻轮围”,纯由铁构成,宽高各300由旬,这高

度又是持地山的减半。它周长3600010350由旬,总围住大咸海,犹如世界

外城,算是“一小世界”的边缘了。虽说是小世界,也非凡夫俗子所能揣见估量

的。

佛教的宇宙观---须弥山与四大洲(二)

2010-02-23 13:57

“七金山”加“铁围山”加“须弥山”就是所谓的九山,“七香水海”加“大咸海”即八海如下图(图-1):

“四大洲”又称为“四大部洲”

东咸海中是胜身洲,以身形神,故名,又名胜神洲。其形东狭西广,形似半身。大小三边各广九千由旬。

南咸海中是瞻部洲,又称南洲,又称阎浮提。是因为此洲有广大的瞻部或阎浮树林,就是所由旬。一说形似田字,长宽七千由旬。佛家原来称印度和周围的地区为瞻部洲,后来将地球视为瞻

西咸海中是牛货州,传说此州以牛为货,形如满月,圆周为七千五百由旬,一说纵广八千由北咸海中是俱卢洲,又名胜处,据说四大洲中以此州为最胜。洲形如方版,各边长二千由旬佛家说每一个大洲各有两个形体相似二小的中洲为两翼,共有八中洲。此外数百小洲散缀各毗罗大风吹彼水沫。又散掷置斫迦罗山外。于四方面作四大洲。及八万小洲。并余大山。如是辗转此四大洲八万小洲诸大山等。次第出现。”

以上种种,“九山、八海、四洲”是“一小世界”的类似“物质”部分,它们又是怎样存在(五轮)!由于众生共同造的“业力”作用(佛家所谓的“业”,简单地说就是支配行为或造作的发风起),无尽的虚空中十方起风,风的激荡逐渐凝结出气,气在虚空之上构成“风轮”,其高度

虚空上面结成的风形成风轮后,上空飘满金色的云,滂沱大雨,霈然不住,集成“水轮”,凝结成“金轮”(岩石),高32万由旬,广同水轮。金轮为水所持,如同熟乳生成乳膏浮于水面地。“大地轮”中心竖起须弥山,其边缘镶起“铁围山”。

佛教的宇宙观---须弥山与四大洲(三)

2010-02-23 13:58

五轮图(图二)如下:

(图二:五轮为:空轮、风轮、水轮、金轮、图轮)

类”,佛教里把所有有思维的生命体都叫做“有情”。

从须弥山山脚上升一万由旬为坚守天住,再升高一万由旬为持华鬘天住,又升高一万由旬为长类”(生命、有情)为夜叉鬼神,也都受福如天。

再上升一万由旬,便是到了须弥山腰,有四大天王天,依山四面而住。日月星辰与四大天王再上升四万二千由旬至须弥山顶,则是三十三天依住,又名忉利天(佛说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立排列的。帝释天位居于中央,有城池纯金构成,镶有各色宝物,辉煌灿烂,巍峨富丽。城池每边见城,又名喜见城。城里有宫殿,名叫殊胜殿,金碧辉煌更难言喻,宫殿主人就是帝释。(帝释是转译法。释迦意即能,提婆又有译为提桓意即天,因陀罗又译为因达罗,意即主或帝,合起来为能释。)帝释天是须弥山的最高果位,帝释城外有四苑,一叫众车苑,帝释欲游,入此苑则种种宝车须战具自然现出;三叫杂林苑,诸天人入其中,所玩皆同,俱生胜喜;四叫喜林苑,又称欢喜园,

须弥山山巅四方有峰,各广500由旬,每峰各有八天住,共三十二天,即善法堂天、山峰杂殿天、欢喜园天、光明天、波利耶多天、离险岸天、谷崖岸天、摩尼藏天、施行天、金殿天、槃天、歌音喜乐天、威德轮天、日行天、阎摩那娑罗天、速行天、影照天、智慧行天、众分天、曼陀清净天,与帝释天共称三十三天。

三十三天以下各天,统称为地居天,因为它们无不傍依须弥山,而须弥山只是地轮中心的山云而住,故统称为空居天(按照地域人的直观命名)。

从帝释天上升十六万由旬(一说8万由旬),便到了夜摩天。此天无昼夜变化,在此天生类从夜摩天上升32万由旬(一说16万由旬),则到了著名的兜率天。住此天生类通体光明勒菩萨之净土,也是菩萨最后身之住处,即将降生为佛的菩萨住处,据说释迦如来作为菩萨将要降乐处。

再上升64万由旬(一说32万由旬),则到了化乐天,又名乐变化天,此天生众也身有常天男女相向而笑即交媾,子从男女膝上化生,初生婴儿相当于12岁少儿。

再上升128万由旬(64万由旬),就到了他化自在天。据说此天生类可以自由地变化而借还有为害正法的魔王宫殿。

从他化自在天再上升256万由旬就到了四禅天中的初禅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佛地轮以上所合者。(色界、无色界各天以后有详细论述)

佛教的宇宙观---三界六道(一)

2010-02-23 14:01

2、三界六道----微尘世界

微尘固然有状其细微的意思,但还有更复杂的意义。在佛家描绘的世界系统级别里,有一级尘数世界”,简称为“二十刹尘”。其中第十三佛刹微尘数世界为娑婆界“毗卢遮那如来”世界,界”。一个“尘世界”指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的小世界即“微尘世界”,这每一个“微尘世界”都小世界”仅仅有初禅天以下的部分,请看“一小世界”的示意图。就会明白(图三)。

一般人以为每一个世界都有各自的三界,殊不知“色界”、“无色界”的诸天所覆盖的“一小世界”越多;而就每一个“微尘世界”而言又都具有“三界六道”(泛指一切有情众生)。也可尘世界”却与别的世界共有初禅天以上的诸天。

佛家把以须弥山为中轴的“微尘世界”,大致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是按生类享受果报之不同的处所而分界。又三界谓之界内,佛家称三界之外的诸佛菩萨的净土为界外。净土,引申为超脱世俗社会。

佛教的宇宙观---三界六道(二)

2010-02-23 14:01

1、欲界 欲,梵语为罗阇或剌者,《唯识论五》中说:“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欲)和食欲。“欲”是导致各种烦恼,致使众生苦海挣扎的根本原因。

欲界又分为三个层次:下层是八大地狱;中层是人界之四大洲或四天下;上层是六大欲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佛家说欲界越往上住(升),欲事越来越淡,但仍无从绝欲。儒家的思想是一致的,我国的中医认为“阴成形、阳化气”“恬淡虚无、精神乃治”“清气升而浊高,层次越高,空(间)能量就越大,即越静越清越明,越趋向于“无中生有”和“空而现”的本格,便于读者观察。

2、色界 色,并非颜色之色,也非女色之色,梵语为阿迦色,色是其音译的简化,意为物有“物碍”,还存在有形的身体及所居住的宫殿国土(du度),不过所有形物均殊妙精好。此界

“禅”的梵语为dhyana,汉译为“禅那”,简称“禅”,原是指佛教重要的修行方式,意《大乘阿毗达摩经》中论述,禅定修习者因其静息心虑之深浅不同而所居住天高下不同,所受果报

① 初禅天,从他化自在天上升256万由旬即是。自初禅天以上的所有“有情”(生类)不为“食”。《唯识论四》中说:“一者段食,二者触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识食···此四能持有是指常人所用的食物。无须段食,当然无须鼻舌受累,(人有六尘或叫六识即眼、耳、鼻、舌、身

初禅天并排有三种天,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初禅天广如四天下,也就是覆盖“一小世界”(有一个太阳、一个月亮的星系)。

表四:初禅三天

② 二禅天,从初禅天上升512万由旬即是二禅天,二禅天广如“小千世界”,也就是一千界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太阳系,包括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居此天者,眼、耳、鼻、舌、身五识意识获得极大的怡悦而得喜。

二禅天也并立三天,即无量光天、光音天(极光净天)、少光天。

表五:二禅三天

③ 三禅天,从二禅天再上升1024万由旬即为三禅天。三禅天广可覆盖一千个一千小世界有意识,情意怡悦,不经喜受而即得乐受臻极净妙。三禅天也并立三天,即无量净天、遍净天、少

表六:三禅三天

④ 四禅天,从三禅天上升2048万由旬即到四禅天。四禅天之大可以覆盖一千个一千千世界(太阳星系)。居此天者亦仅有意识唯有“舍受”,即非苦非乐,舍去三禅天中的极乐而获更高的果无想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其中把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在《阿毗昙经》里,有一个有趣的假设,来说明色究竟天与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南瞻部洲)之落,中间没有任何阻碍,须要65535年才能到达我们的地球。

表六:四禅九天

3、无色界 从色究竟天上升4096万由旬便抵达无色界。居此界天人,无身体、无物碍、无示没有任何称得上物质性的存在。但是,确有“有情”居住,并且享受着比色界“有情”更高的果报有形体的居处来划分天层,只能以禅定的胜劣差别等而分天层。


相关文章

  • 中国佛教思想与物理学思想
  • 中国佛教思想与物理学 韩帅斌 物理学院 1100061404 佛教与物理学是两个风格迥异的学科,两者的性质也有着根本的不同,但是将两者对比研究是有一定益处的,于是本篇文章讨论了将佛教思想与物理学进行对比研究的合理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佛教 ...查看


  • 浅谈佛教与基督教宇宙本体论的差别
  • 作者:李杜韩 我说此问题是颤抖的,自己学植甚浅,作为基督徒对基督历史与神学都知得很浅,对佛学就更加了.这是不可性的自知也.但为什么又要为之?这几天看到一些朋友喜欢把佛教与基督教作诸多比较,其零碎不真处,似乎比我还要成问题,所以想尽一点自己目 ...查看


  • 佛教的基本内涵
  • 为什么要谈这个题目呢?因为,现在有很多学佛多年的人,还不清楚真正的佛法是什么,其所涵盖的范围究竟为何.不仅在汉地有很多人不懂何为真正的佛法,在藏地也有同样的问题.除了一些僧人以外,一般的农民或牧民都对佛法的内涵不甚了解,认为只要能修佛塔.经 ...查看


  • 佛教佛经与近代科学的"巧合"智慧
  • 佛教佛经与近代科学的"巧合"智慧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3000年佛经<阿含经>等,皆言:" ...查看


  • 佛教宇宙观
  • 大藏经. 噶举传承 祖师著作 祖师法相 三昧耶戒 传承祖师传 上师的加持 大手印教言 大宝法王教言 噶举派. 宁玛派. 格鲁派. 萨迦派. 本波派. 藏传佛教 其他教派 噶举大师传 宁玛大师传 格鲁大师传 萨迦大师传 本波大师传 其他大师传 ...查看


  • "世界"概念的缘起
  • 作者:鲍永玲 世界哲学 2012年07期 中图分类号:B3 文献标识码:A "世界"这个双音节词语,看似简单,其前世今生却耐人寻味.<康熙字典>将"大千世界"注为:"世谓同居天地 ...查看


  • 佛教到底是无神论还是有神论
  • 佛教到底是无神论还是有神论?(转载) @ 2008-03-05 01:46 有一些不了解佛学的网友在我博客留言,以无神论者的口气"教训"我不要宣扬迷信,然后有一些师兄留言告戒这些网友说,佛教本身就是无神论.的确也有高僧指 ...查看


  • 哲学中的时空观
  • 哲学中的时空观 摘要:有关时间与空间的观念,在很早以前就被先人们所注意到,古时候有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都在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康德.普里戈金.佛家.<周易>--各家都有各家的看法,有相同之处,也有独到的观点.但是,都可以称之为& ...查看


  • 佛教.藏传佛教.喇嘛教.印度教有何渊源及区别?
  • 佛教.藏传佛教.喇嘛教.印度教有何渊源及区别? 藏传佛教.喇嘛教都是印度佛教的分支. 佛教和印度教有区别 佛教和印度教,同属于古老的东方宗教,同源于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 ...查看


热门内容